三臭

江南美食“三臭”是品種多樣的佐餐、三臭是當地歷史悠久的醃製土菜。民間有“無臭不下飯”的說法。

江南美食“三臭”是品種多樣的佐餐、三臭是當地歷史悠久的醃製土菜。民間有“無臭不下飯”的說法,可見其在民眾中的受歡迎程度。“三臭”的脯制方法較為簡單,一般要經過清洗、燒煮、冷卻、醃製等工序,醃製時間年久愈香,20世紀90年代中期,“三臭”生產開始走上產業化道路,臭冬瓜、臭莧菅、臭菜心先後獲得了寧波市名特優農產品展優秀獎、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產品優質獎、上海市消費者信得過產品。

其實江南美食三臭”指臭冬瓜、臭莧菜管(梗)、臭菜心(或臭芋艿、臭豆腐),是三種醃製菜。其特點是:“聞聞是臭的,吃吃是髒的”。
這篇文字的描述不盡相同,但勝在文采不錯,特轉來與大家共享其“臭”。
*****************************************
三臭在江浙一帶還真是聲名遠播。
那些認為臭就是香的總和的人早就揚起了大旗:臭豆腐不臭和女人不嬌媚,是人生中不完美的兩大極致。歐洲人趨之若鶩的乳酪,其臭可以和我們的臭豆腐雙峰並峙。喜歡臭味的人並不孤單、並不寡眾,也並不遮掩。就拿寧波菜來說,對於臭的嗜好也是毫不遮掩的,三臭:臭冬瓜、臭豆腐和臭莧菜。在江浙菜系裡,寧波菜的確是比較粗曠的,它指向一種性感和徹底的口味,像聽了一場搖滾後的耳朵。最終的臭是沒有標準的,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種臭。
第一暴臭
臭冬瓜和臭莧菜梗
□臭冬瓜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
□臭冬瓜入嘴,迎頭一陣猛臭後,隨之而來的卻是一股幽微的清香,所以味蕾的感覺是脆臭脆臭的。
□寧波人老說,臭冬瓜關鍵指標就是那股清香悠揚能走多遠。
原來都是臭粉作祟
臭冬瓜一般分為熟醃和生醃。熟醃需要選取長熟的冬瓜,然後除去皮瓢或不去皮,切成5-7厘米左右條塊狀,焯成六成熟,瀝水冷卻後,四周均勻地抹上鹽,分層裝入大大小小的瓮內,最後按比列或口味加入臭粉,臭粉經過與冬瓜腐熟和分解後,冬瓜便會臭中又有一種清香味。封口後置放於陰涼處,3天臭冬瓜就可以完全出瓮了。
臭莧菜梗最大的特點就是嫩脆中夾雜著一縷清爽爽的臭,外皮是硬的,裡面的菜芯成果凍狀,用嘴噙住一頭,猛一吸,菜芯肉即入口中,嘴裡變化開了有一絲涼涼的臭,這是前味;後味則是臭到及致的醃菜香。臭莧菜梗做法也很簡單,莧菜長老了,主莖可粗壯如拇指,高三四尺,截成寸許長的小段,撒上鹽和臭鹵,封入臭壇3天。寧波的臭鹵大都採用豆腐發酵而成,含有豐富的胺基酸。
第二猛臭
蒸臭豆腐
臭豆腐有個“壓飯鋃頭”的外號,只有大口大口扒白飯才能受得了。
1994年世界盃義大利決賽對壘巴西時,羅伯特·巴喬射飛點球,這臭氣哄哄的一腳也敵不過寧波臭豆腐的味道。
據說杭州有個胖大姐人家最明白這個道理,店裡的臭味走街串巷地飄到了對面LV店,別人向她聲討,她的臉比臭豆腐還臭,這就是臭豆腐精神:擠破腦袋的臭。
臭豆腐的底料,又叫臭鹵,製作過程像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寧波酒家的師傅說,臭鹵要收集醃芥菜餘下的汁水、臭覓菜的莧臭水、用剩的豆豉水、煮過臘八豆的湯湯水水,這絕對不夠臭氣哄天,還得去廚房裡尋覓些香菇末、酸筍什麼的全部扔到大鍋里,不停地又煮又熬,再加上老滷水,就齊了。剩下的就等密封發酵,直到這鍋底料變成一種臭不可擋的味道,水變成了墨綠色,醃製臭豆腐的底料就大功告成了。臭鹵備好後倒入準備醃製的鮮豆腐上,封一個星期左右,上屜蒸5-6分鐘即可。
第三微臭
紅膏熗蟹
靠海吃海的寧波人發明了生猛而原始的紅膏熗蟹。紅膏熗蟹的入口感覺有點微微臭味,其實準確來說是鮮甜的蟹肉夾雜著地道的海水腥臭,特別是蟹殼裡流淌的蟹黃,前味略臭,後味則是怪怪的蟹腥味道。紅膏熗蟹是最具代表性的寧波冷菜,選用東海雌性梭子蟹醃製而成,膏厚肉肥,因其膏體色彩艷紅,所以叫做紅膏熗蟹。其做法是將洗淨的膏蟹放入冷開水加鹽浸醃8小時左右,只用鹽水活熗而成。生梭子蟹醃過,沒有經過烹調的原味的鮮,不是所有人能適應的口味。此菜因系生吃,進食時最好佐花雕酒,與熗蟹其味怪、鮮、微臭融合為一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