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股叉

三股叉

古代的一種兵器,其狀如“山”字形,中鋒挺出,比兩側鋒高3至4寸,木柄長5至6尺,柄端呈錘狀。

種類介紹

叉之由來,較各種兵器為後,宋元以前,初不見用諸戰陣,或謂漢時蠻人,皆以此為利器; 至飛叉之法,宋代以前,迄無所聞,相傳創之者為宗澤偏將張純。純為花縣人,力猛侞虎,善使飛叉,能於二十步外取人,發無不中;時行伍中從而習者,頗不乏人。據此說,則叉始於南宋,以法之創始而推諸叉,即謂為叉亦創於是時,亦無不可;惟其法初甚簡單,不過掄、盤、飛、擲、打擊、搶接諸法而巳;其後代有增減,然皆從以上各法中變化而出;叉有牛頭叉,中鋒刃長而直,兩旁叉鋒成牛角形,俗稱虎叉,按《三才圖會》上載名為鋼叉。

簡介

有三股叉,即三須叉,又名三角叉,其形與牛頭相似。有兩股叉,又名龍鬚叉。還有五股叉,其中鋒長又名飛魚叉,古時為舟戰兵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