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乙酸

三氯乙酸

三氯乙酸,又名三氯醋酸。是無色結晶,有刺激性氣味,易潮解,溶於水、乙醇、乙醚,主要用於有機合成和制醫藥、化學試劑、殺蟲劑。吸入本品粉塵對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咳嗽、胸痛和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葡萄糖苷類物質的顯色劑。顯微鏡分析中的固定劑。用硝酸或高錳酸鉀氧化三氯乙醛、在碘或三氯化磷催化和光照下直接氯化乙酸可製得三氯乙酸。在水溶液中不穩定,分解成氯仿和二氧化碳。在過量的氫氧化鈉作用下,產生甲酸鈉。與甲醇、乙醇等能發生酯化作用。

化學數據

三氯乙酸三氯乙酸
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1.3

氫鍵供體數量:1

氫鍵受體數量:2

可鏇轉化學鍵數量:0

互變異構體數量: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37.3

重原子數量:7

表面電荷:0

複雜度:83.4

同位素原子數量:1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共價鍵單元數量:1

主要用途

1、該品是醫藥上的除疣劑收斂劑,三氯乙酸鈉是選擇性除草劑,主要用作生物化學藥品提取劑,如三磷酸腺苷細胞色素丙和胎盤酯多糖等高效藥品的提取,還用作農藥的原料,蛋白質的沉澱劑和顯微鏡樣品的固定劑。用作選擇性除草劑(鈉鹽)、局部腐蝕劑、收斂劑、消毒劑角質溶解劑、蛋白質沉澱劑及醫藥的原料等。

2、用作分析試劑,如薄層色譜法測定薄荷呋喃、蛋白質沉澱劑。葡萄糖苷類物質的顯色劑。顯微鏡分析中的固定劑。

3、用於有機合成和制醫藥品、化學試劑、殺蟲劑。

製備方法

1、由醋酸氯化後分離以氯乙酸母液作原料,硫磺粉為催化劑,在90-100℃條件下繼續氯化,然後再結晶,即得。

2、三氯乙醛法由三氯乙醛與發煙硝酸共熔氧化而得,反應溫度80~100℃。用硝酸或高錳酸鉀氧化三氯乙醛、在碘或三氯化磷催化和光照下直接氯化乙酸可製得三氯乙酸。CCl3CHO+2HNO3→Cl3CCOOH+NO2↑+H2O

3、以一氯乙酸母液用硫粉為催化劑進一步深度氯化,經結晶而得。ClCH2COOH+Cl2[S]→Cl3CCOOH+2HCl

4、以四氯乙烯為原料,於120℃在紫外線照射下通氧氧化或以四氯乙烯為原料,鈦為催化劑,在40~120℃進行水解,均可得到三氯乙酸。Cl2CH=CHCl2+O2→Cl3CCOOH+HCl

Cl2CH=CHCl2+2H2O→Cl3CCOOH+HCl↑+2H2↑

環境影響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塵對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咳嗽、胸痛和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眼直接接觸可造成嚴重損害,重者可導致失明。皮膚接觸可致化學性灼傷。口服灼傷口腔和消化道,出現劇烈腹痛、嘔吐和虛脫。

2.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屬低毒類。

急性毒性:LD50 3300mg/kg(大鼠經口);5640mg/kg(小鼠經口)

危險特性:不易燃燒。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腐蝕性氣體。具有較強的腐蝕性。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

3.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4.實驗室監測方法

液-液萃取氣相色譜法《水和廢水標準檢驗法》(20版)

5.環境標準

前蘇聯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5mg/m3

美國(1976)農灌水標準 0.2mg/L

應急處理

(1)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誌,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將地面灑上蘇打灰,然後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2)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應該佩帶防毒口罩。必要時佩帶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防護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製作)。

手防護: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後,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3)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立即用水沖洗至少15分鐘。若有灼傷,就醫治療。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立即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滅火方法: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生化性質

TCA蛋白質之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在酸性條件下與蛋白質形成不溶性鹽.②作為蛋白質變性劑使蛋白質構象發生改變,暴露出較多的疏水性基團,使之聚集沉澱.③隨著蛋白質分子量的增大,其結構複雜性與緻密性越大,TCA可能滲入分子內部而使之較難被完全除去,在電泳前樣品加熱處理時可能使蛋白質結構發生酸水解而形成碎片,而且隨時間的延長這一作用愈加明顯;

在電泳時使用TCA對蛋白質樣品的濃縮或除鹽時,對於分子質量大的蛋白質,要慎重選擇TCA.對小分子量蛋白質的濃縮,採用TCA時也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用TCA沉澱後,儘量用丙酮徹底抽提TCA;二是樣品處理後要儘快進行電泳分析,以免發生聚集及斷裂,造成結果分析的不準確。

物質毒性

文獻、期刊報導的毒性作用試驗數據
編號 毒性類型 測試方法 測試對象 使用劑量 毒性作用
1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500 mg/kg 詳細作用沒有報告除致死劑量以外的其他值
2 急性毒性 皮下注射 小鼠 270 mg/kg 詳細作用沒有報告除致死劑量以外的其他值
3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32 mg/kg/90D-C 1.肝毒性——肝重量發生變化
2.腎、輸尿管和膀胱毒性——膀胱重量發生變化
3.生化毒性——抑制或誘導氧化還原酶
4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398 mg/kg/10W-C 1.肝毒性——其他變化
2.營養和代謝系統毒性——體重下降或體重增加速率下降
3.生化毒性——抑制或誘導脫氫酶
5 慢性毒性 口服 小鼠 1420 mg/kg/10W-C 1.肝毒性——肝重量發生變化
2.生化毒性——抑制或誘導肝微粒體混合功能氧化酶 (脫烷基化,羥基化等)
3.生化毒性——影響輔酶A
6 眼部毒性 皮膚表面 210 ug 作用較輕
7 眼部毒性 入眼 3500 ug/5S 作用嚴重
8 突變毒性
鼠傷寒沙門氏菌 250 ug/plate
9 突變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300 mg/kg/24H
10 突變毒性 口服 小鼠 1634 mg/kg
11 突變毒性 口服 小鼠 250 mg/kg
12 突變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125 mg/kg
13 突變毒性 口服 小鼠 500 mg/kg
14 突變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125 mg/kg/5D
15 突變毒性 腹腔注射 200 mg/kg
16 致癌性 口服 小鼠 427 mg/kg/61W-C 1.致癌性——致癌(根據RTECS標準)
2.肝毒性——腫瘤
17 生殖毒性 口服 大鼠 3300 mg/kg,雌性受孕 6-15 天后 1.生殖毒性——胎兒毒性(如胎兒發育不良,但不至死亡)
18 生殖毒性 口服 大鼠 8 mg/kg,雌性受孕 6-15 天后 1.生殖毒性——胚胎植入前死亡率上升
2.生殖毒性——植入後死亡率增加
19 生殖毒性 口服 大鼠 6402 mg/kg,雌性受孕 1-22 天后 1.生殖毒性——胚胎植入前死亡率上升
2.生殖毒性——植入後死亡率增加
3.生殖毒性——心血管循環系統發育異常
20 生殖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125 mg/kg,雄性配種 5 天前 1.生殖毒性——雄性生精功能異常 (包括遺傳物質,精子形態,精子活力和計數)

生態數據

1.生態毒性

LC50:2000mg/L(96h)(黑頭呆魚);277mg/L(48h)(青鱂);2000mg/L(48h)(水蚤)

IC50:200~250mg/L(72h)(藻類)

2.生物降解性 MITI-I測試,初始濃度100ppm,污泥濃度30ppm,4周后降解7%。

3.非生物降解性 暫無資料

性質定性

1.化學性質:三氯乙酸為強酸(20℃時Ka=0.2159~0.2183),其酸性可與鹽酸相比。在水溶液中不穩定,分解成氯仿和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碳酸鈉一起加熱時,也發生同樣的分解。在過量的氫氧化鈉作用下,產生甲酸鈉。與甲醇、乙醇等能發生酯化作用。

2.穩定性 穩定

3.禁配物 強氧化劑、強鹼

4.避免接觸的條件 受熱

5.聚合危害 不聚合

6.分解產物 氯化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