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樹鄉

三棵樹鄉

三棵樹鄉位於開魯縣東北100華里處,東鄰科爾沁區義慶和鄉,東北與科左中旗巴彥召蘇木接壤,北靠小街基鎮,南與太平沼林場和道德相連。清末以鄉域內一古柳生三杈而得名。1957年建三樹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三棵樹公社,1984年置三棵樹鄉。位於市境西南郊,距市府9公里。面積55平方公里,人口4.6萬。宿寧公路過境。轄三樹、包莊、韓圩、大陸、酒店、劉橋、張廟、朱黃、陳莊、朱莊、葉圩、韓莊、羅土塘、前周、楊圩、楊樓、佟圩、許圩18個村委會。農業以種植麥、稻、棉、桑、菜為主。養殖業以羊、豬、禽、魚為多。韓圩村有古柘樹一棵,已有10000餘歲。榮獲韓戰戰鬥英雄稱號的賈永勝出生於此。

基本信息

三棵樹鄉三棵樹鄉
三棵樹鄉位於開魯縣東北100華里處,東鄰科爾沁區義慶和鄉,東北與科左中旗巴彥召蘇木接壤,北靠小街基鎮,南與太平沼林場道德相連。清末以鄉域內一古柳生三杈而得名。1957年建三樹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三棵樹公社,1984年置三棵樹鄉。位於市境西南郊,距市府9公里。面積55平方公里,人口4.6萬。宿寧公路過境。轄三樹、包莊、韓圩、大陸、酒店、劉橋、張廟、朱黃、陳莊、朱莊、葉圩、韓莊、羅土塘、前周、楊圩、楊樓、佟圩、許圩18個村委會。農業以種植麥、稻、棉、桑、菜為主。養殖業以羊、豬、禽、魚為多。韓圩村有古柘樹一棵,已有10000餘歲。榮獲韓戰戰鬥英雄稱號的賈永勝出生於此。

氣候

三棵樹鄉地處淮北平原,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較長,氣候條件較為優越,年平均氣溫14.2℃,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總時數2291。6小時。

三棵樹鄉氣候溫和濕潤,按中國氣候區劃,屬暖溫帶的魯淮氣候區。根據年乾燥度指標分析為溫潤氣候類型,從季節乾濕狀況看,又屬冬乾夏濕春秋不穩定的氣候類型。從4月份起降水量逐漸增多,6~9月為汛期,雨季開始期一般在6月下旬後期,結束期一般在7月中旬後期,這一期間雨量為全年雨量最集中時期。

經濟發展

三棵樹鄉三棵樹鄉加工業
三棵樹鄉是農業大鄉,農業人口占大多數,經濟基礎比較薄弱,三棵樹鄉地處城郊,交通便捷,交易廣泛,特別是劃歸宿遷經濟開發區後,拓寬了與工業、與外界接觸面,對組織農業剩餘勞力離土進廠做工,招商引資,發展工業,帶動農業,十分有利。針對三棵樹鄉特殊的區位優勢,鄉黨委、鄉政府在積極引導農民擴大養鴨項目和種植大棚反季節蔬菜等高效農業外,還把勞務輸出作為富民重要措施來抓,05以來,他們共向宿遷經濟開發區各個企業輸送產業工人3800個,今年春節期間,全鄉村幹部通過各種渠道和途徑,利用一個月時間,動員1600名在外創業和打工的青年回鄉創業和就業,使本鄉剩餘勞力都能有用武之地。

鄉鎮府從富民和強鄉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全力做好自主開發242畝的“和諧家園”安置小區建設工作,使工程保質保量加快進行,全部竣工後,將使1998多拆遷戶得到妥善安置,使他們安心創業和打工。另一方面全力做好進園項目服務工作。他們組織工商、稅務、工業辦公室工作人員主動登門到各企業幫辦各種手續,提供信息,解決難題。今年2月,該鄉有關部門幫助在該鄉落戶的教學設備廠擴大生產規模延長部分產品的產業鏈,使該廠的“宿寶牌”床墊投放市場後,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通過鄉政府的鼓勵和支持,本土產品“漁歌子”床墊已成為全市知名品牌,正積極申辦江蘇省名牌產品。君緣鴨業也在鄉政府推動和支持下迅猛發展,目前已建成200畝飼養基地,形成有120戶社員的鴨業合作社,實現了“公司+農戶+基地”的肉鴨飼養加工銷售一條龍的模式。

一、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上,2002年全鄉益都椒種植達到38600多畝,其他經濟作物達到6400畝,訂單玉米制種800畝,糧經比例達到4.5:5.5。

三棵樹鄉三棵樹鄉新規劃:宿遷市經濟開發區
二、畜牧業發展潛力巨大。全鄉草牧場面積16萬畝,為畜禽發展提供了條件,全鄉大小畜存欄17782頭(只),其中1036頭,羊9360隻,生豬存欄5715口。

三,林業發展速度快。2002年全鄉對10000畝荒沼進行了造樹封沙,種草1000畝。興隆堡村小方子地村共退耕還林7418畝。全鄉有林面積3.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0.8%。現有路林、農防林、護田林總計120條2420畝。

優質西門塔爾、黑白花改良牛小尾寒羊綠豆麻黃草益都椒白鵝是全鄉主要特產。礦沙資源豐富,鄉內有壓裂砂礦2個。

三棵樹鄉有豐富的自然資源。2003年為創建白鵝之鄉,實施"1350"工程,鵝存欄8萬隻。

歷史名人

尹傑

尹傑(1908一1937),字夢豪,別名尹振,宿城區三棵樹鄉人。16歲入學國民軍學兵營,後投入第十九路軍服役,作戰勇猛過人,屢立戰功。由士兵升任排長、連長、營長等。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尹傑時任第五十七師補充團代理團長,奉命收復被日軍攻占的浦東日華紗廠,砍死砍傷日軍無數,剩餘日軍潰逃,失地收復。由此有“尹大刀”之美譽。

收復日華紗廠後,尹傑在張宅率部英勇作戰,再次重創日軍,刀劈鷹森,擊斃森田,取得全殲日軍一個旅團的勝利。

瀏河戰鬥中,尹傑又負重傷,因流血過多,醫治無效,於1937年11月21日夜逝世,當時《申報》對於尹傑的抗日事跡用大號字登載並題辭褒揚:“為國殺敵,慷慨激昂,浩氣不息,千秋為烈。”靈柩運回宿遷時,全縣數千人在馬陵公園舉行了追悼大會。

紀毓秀

三棵樹鄉紀毓秀
紀毓秀又名紀雨秀,江蘇宿遷人。1935年考入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後轉入外國語文系。到校不久,就在中共地下黨員的帶領下,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的洪流中,參加了“一二·九”、“一二·一六”大遊行。不久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任清華大隊大隊委,同時擔任清華學生會委員,是一位深受同學愛戴的學生領袖。193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春,離開學校到太原,參加薄一波領導的“犧牲救國同盟會”的工作,是犧盟會發起成立的“青年抗敵救亡先鋒隊”中的得力骨幹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後,接受組織的調動,奔赴抗日前線,到山西沁縣抗日決死一縱隊政治部工作,兼任婦女隊的領導工作。1938年下半年,調回犧盟總會,任總會常委、組織部部長、黨組成員,兼管武裝工作。她熱情聯繫和幫助同志,為擴大抗日武裝,建立政權,做了大量工作,被譽為“山西三大婦女領袖”之一。紀毓秀在重病中仍以頑強的毅力拚命地工作,1939年秋,在犧盟總會撤離所在地陝西秋林鎮時,不幸逝世,時年僅22歲。

賈永勝

賈永勝(1921~1952)宿遷三棵樹人。僱農家庭出身。1944年1月參加新四軍,是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任排長時,被評為2等學習模範。1947年參加南麻戰鬥,部隊傷亡很大,他率本排戰士4次奮勇衝鋒,在敵人密集的炮火封鎖下,把十幾個犧牲戰友搶回,榮立3等功。1948年淮海戰役打響時,任某部第7連連長,在郭樓參加守備戰。他沉著指揮,堅守陣地,被第21軍第63師司令部評為1等功,第7連立集體一等功。淮海戰役結束後,第

三棵樹鄉戈新化
7連被評為模範連,他被提升為第2營營長。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第63師司令部參謀,1952年任第63師第187團副團長。是年12月23日在前線犧牲,葬於朝鮮江海道鄉安邊郡區望海峰下烈士陵墓。華東軍區授予賈永勝“華東二級人民英雄”稱號。

戈新化

戈新化,首屆中國“十佳大學生村官”獲得者。畢業於南京財經大學。作為江蘇省委、省政府選派的1011名大學生村官中的一員,任江蘇省宿遷市經濟開小區三棵樹鄉楊樓村黨支部副書記。他紮根農村,真心與村民相處,誠心為農民服務,積極爭取資金開設工廠,很快贏得了當地廣大黨員、幹部和民眾的信任。2007年12月8日,在村“兩委”換屆中,通過“公推直選”高票當選楊樓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兼主任。他的事跡先後被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農民日報》、《中國人事報》等媒體報導。今年4月1日,作為江蘇省唯一“大學生村官”代表,參加了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召開的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座談會,並在會上作典型發言。

特產

三棵樹鄉三棵樹鄉新規劃:宿遷市經濟開發區
宿曉紅葡萄:俗名小黑葡萄。為中國古老優良釀造葡萄品種。小黑葡萄的栽培,最早見於1901年的《宿遷縣誌》上,當時洋北半壁店 (今船行) 一帶多處連片棚架栽培。

鐵球山楂:又名麻球,產於黃河故道沿線、馬陵山麓的支口、蔡集、皂河鄉一帶,1570年前後 (明代) 即有栽培。果實圓,色紅,味酸甜。

水晶山楂糕:呈玫瑰色 ,晶瑩透亮,放在報紙上能透過糕體看清文字,酷似一枚紅色的水晶。口感細膩,酸甜適口。放於手上,似有彈性。有開胃消食,活血化淤,對心血管系統的疾病也有一定療效。相傳2000年宿遷人民為懷念西楚霸王項羽而創製,初名“霸王糕”。

“黃狗”豬頭肉:由民間名師黃德 (諢名叫黃小狗) 始創,人稱“黃狗”豬頭肉,已有200多年歷史。其肉色澤紅潤,香味濃郁,肥肉酥爛,精肉鮮香,味純而正。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品嘗此肉,大為讚賞。又有“乾隆老湯”之雅稱。

黃花菜:花大肉厚,粗壯整齊,長短均勻,色澤淡黃,乾而光澤,緊實柔軟,久煮不爛,微帶脆感。有大菜、大鳥嘴、大黃殼等優良品種。

湖銀魚:銀魚形體纖細,明瑩如銀,無鱗軟骨,肉嫩味美,具色、香、味於一體,實屬魚中極品。冷凍保鮮銀魚遠銷各省市。“金梅牌““太湖牌“冷凍保鮮銀魚獲江蘇省優質產品稱號。並遠銷日本、東南亞各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