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有夢

三更有夢

來自詩句“三更有夢書當枕,千里懷人月在峰”。 “三更有夢書當枕,千里懷人月在峰”這是我所特別喜愛的古人名句。 三更有夢一開辦就是60人的聊天室,記得那時候好像還沒有90人以上的聊天室。

“三更有夢”的來歷

來自詩句“三更有夢書當枕,千里懷人月在峰”。
依稀記得在哪裡見過,此詩句好像來源於大學者紀曉嵐,但至今還沒找到“根據”。而台灣已故著名女作家琦君的兩本書《三更有夢書當枕》與《千里懷人月在峰》則廣為人知。有些朋友非常喜歡這詩句的意境,也就把其中的“三更有夢”等文字作了自己的網名,作了自己開辦的網站名稱和聊天室名稱。
許多朋友都以為“三更有夢書當枕”、“千里懷人月在峰”詩句來自琦君,因為她出版了《三更有夢書當枕》與《千里懷人月在峰》這兩本書。事實上,琦君自己都說這是她特別喜愛的古人名句。
琦君在她的文集《千里懷人月在峰》中說:
“三更有夢書當枕,千里懷人月在峰”這是我所特別喜愛的古人名句。上一句,我已用作文章篇名,和集子的書名。現在身處異邦,思故鄉,念親友,正是“千里懷人月在峰”的心境,因以此句為本集書名。……夜闌人靜,一枕夢回之時,常以鄉音低吟兩句詩,心頭的感受,似溫馨又似悵惘。吟喔再三,漸漸又帶著這份溫馨悵惘入夢,真是“三更有夢,千里懷人”這況味又豈是我的禿毫所能表達呢?
《現代漢語詞典》上說:更,讀做“geng”,第一聲。舊時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例如:打更;三更半夜。三更,大約在夜裡12點左右。有些人說這裡的“更”應該讀“金”,說電影、電視中就有這樣讀的。其實,“更”就兩個讀音,一個是第一聲,比如“三更”、“打更”、“變更”;另一個是第四聲,比如“更好”、“更大”等等。翻翻字典、辭海,就知道了。口語畢竟是口語,不是漢語標準讀音。

“三更有夢”聊天室

三更有夢,是湖北人在碧聊開辦的第一家大型可視語音聊天室,也是碧聊最早開通視頻的聊天室;室主來自武當山下的湖北

室主蕎麥/劉焱
省丹江口漢江集團公司,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
三更有夢登錄頁面

三更有夢一開辦就是60人的聊天室,記得那時候好像還沒有90人以上的聊天室。
三更有夢聊天室申請較早(2000年),故為5位數的很不錯的“94000”的房間號,但正式創辦則是在2001年9月底。那時是室主先發電子郵件要求先開通了上限為60人的房間,匯款隨後就到。碧聊收到我們的申請匯款以後,確定三更有夢每年的續費時間是10月16日。如今,我們就把這個時間作為三更有夢的創辦慶典時間。
三更有夢,曾經是碧聊成千上萬個聊天室中比較著名的聊天室之一。
三更有夢開辦之初,得到室主蕎麥所在漢江集團公司網友的大力支持,大家紛紛從公司內部網聊天室轉移到三更有夢和碧聊,由此撐起了三更有夢,慢慢迎來全國各地的朋友。那時候,碧聊的聊天室還比較“少”,比較“純”,不像現在這樣五花八門的“亂糟糟”。三更有夢創辦之初,坐落在怡紅院,每晚都是50人左右,一打開怡紅院頁面,就能在列表的前面看到三更有夢。
三更有夢排行榜 2009.9

曾經,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在三更有夢聊天室娛樂消遣、學習交流、交朋結友,大家說學逗唱誦,度過了無數個美妙、快樂的日日夜夜。聊天室還經常舉辦節日慶典、生日慶典等晚會,留下了一個個難忘的夜晚。
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和碧聊絕大多數聊天室一樣,自2006年以後,曾經紅紅火火的三更有夢聊天室走向蕭條,但“三更有夢”這個“品牌”依然頑強地生存在碧聊,作為千千萬萬朋友的網路家園、心靈港灣,作為開辦者的一種精神寄託與難忘的紀念和執著的堅持,誓與碧聊和開辦著蕎麥(劉焱明)共存亡。三更有夢聊天室在碧聊排行榜上,近年始終保持在第35名左右。截至2009年9月,在三更有夢聊天室創辦8周年之際,來往三更有夢聊天室的人氣值已經超過了125萬人次。

有關“三更有夢”的作品

●相約三更有夢
——為“三更有夢”聊天室而作
作者:夢靨桃花
悠悠歲月,似水年華,青春無悔,人生如夢。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銀屏連線遙遙萬里的心聲,三更有夢牽繫你我的情懷。感謝網路,感謝無處不在的真情,讓我們感受了心與心的碰撞和面對面的心跳。相約三更有夢,這裡有火一樣的熱情和風一樣的溫柔,有天空博大的胸懷,也有雲彩飄逸的夢想,有飛鳥展翅的嚮往,也有春花爛漫的絮語……
讓我們遠離城市的喧囂,放棄人生旅途上所有的沉重,以歡聲笑語,以朗朗的誦讀,寫下今天這激動而美麗的心情。執著將是我們攜手時無悔的誓言,坦然讓我們並肩走在人生漫漫的長路。當我們心存感恩,以今生所有的期盼做一次無悔地等待,等待歡愉過後的釋懷,等待心相通情相惜的感應,在午夜囈語的時候,欣然地去迎接黎明的曙光,讓那山間遍開的野花,記載我們醉時吟唱的歌謠。
沒有什麼值得嘆息,網路給予我們相遇的欣喜和相知的慰藉,沒有什麼值得沉重,網路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迷離和暢想,沒有什麼值得哀怨,沒有什麼值得彷徨,只要真誠相約,三更便會有夢!
讓我們盡情地揮灑熾熱的情懷,在感悟中收穫一季累累的碩果;讓我們拋開塵世間的煩惱與不快,在三更有夢稍作停留,開懷之餘你會發現,這裡是你疲憊時小憩的僻所,是你迷航時願意停靠的港灣,是一片排遣寂寞的樂土,是一個網路尋夢的家園
這裡有美妙的歌聲,讓你的鬱悶無處可尋;這裡有抒情的朗誦,在寂靜的夜晚釋放你的心聲;這裡也有幽默和調侃,還有謙虛和鼓勵。請伸出熱情的雙手,讓我緊緊相握,讓我們彼此真誠相待和坦誠面對,共度這美好的時光;讓我們頻頻舉杯,歡唱相逢是首歌。
相約三更有夢,共賞春天的繁花,暢遊夏日的心海,懷想秋天的浪漫,共享冬日的暖陽;相約三更有夢,同唱一首歡歌,醉飲一杯醇酒,在這溫馨的時刻,共賞人間美景!
●今夜三更有夢
——為“三更有夢”聊天室而作
作者:夢靨桃花
我曾踏月而去,想在蒼翠的林間尋找春日的溫柔,想用芳香的一瞬,回報你曾經給予我的夢想和傾心。
離別的日子,我默默地承受著孤獨,在一個又一個黑漆漆的夜裡,任思緒在夜空飛揚,深遠而無窮無盡,任相思的痛反覆的糾纏,折磨著我們遙遙地不能相望。
從黃昏到夜幕,從午夜到黎明,哪一刻不被你牽扯著疼痛的心。我站在靜夜的視窗,看雲層涌動,看群星閃爍,只感覺窗外山依舊,樹依舊,對你的思念也依舊。
今夜,分不清是悲還是喜,我只好藏起酸辛,把年輕時候的所有期盼,搬出潮濕的角落,在月光下慢慢地展開。當微風吹過窗前,當你所有的流浪都是因為我,我哽咽的心終於墜落。於是,我的眼前總會翻飛著幻覺,也會再次聽到你華麗的言辭,和風中起起落落的誓言……
經過了無數個寂寞的夜晚,我反覆地揣想你的內心,揣想那些奔涌而來的日與夜,想你從林中深處緩緩地走來,給我世界上最美麗而又永恆的瞬間。因此我相信,在花開的季節,你總會有想起我的時候吧!
山坡上的野百合謝了再開,開了又謝,潔白的花瓣在夜間灑落了一地的滄桑,又迅速地隨風漫舞,宛若我在長久的等待中碎裂的心。
我在記憶的長河,投於清澈的身影,思念的憂傷寫在臉上,悲喜的心情飄搖起伏、隨波蕩漾。河堤上的柳條綠了再綠,天空的雲彩飄來又飄走,如你唇邊那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不留下任何滄桑的痕跡。
而此刻的我,期待相互凝視中會心的微笑,更期待明天與你長長的相聚。因此,我相信,在花落的時候,你總會有再想起我的時候吧!
今夜已近三更,而我的心事卻如波濤洶湧,如街頭歡悅閃爍的霓虹,把所有奢華的感覺,都從生命的河谷浮出了水面,讓我不得不輕聲地低吟,這些終究會消逝的一切,仍然牽動著愛你而歡喜的心。
今夜已近三更,我會為你送上最熱切的話語,透過時光的縫隙,來溫暖你疲憊的心。你看,今夜的相遇還在延續我們的青春,你聽,今夜的傳說仍然是我們最初的故事。今夜這樣的安寧這樣的美麗,親愛的,就讓今夜燈火輝煌,就讓今夜三更有夢!
●三更有夢書當枕
作者:霧嵐虹霓
秋色如水,月色如華的日子,心底的那份愜意和寧靜在蔓延舒展……
已經慢慢適應了新的環境和生活,沮喪、無奈在慢慢消退,感覺好像又一次回到了年輕時的生活狀態,沒有了繁瑣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干擾,儘管心還比較累,但確實也重新回到了一種自己渴慕已久的生活,更多的自由空間,更多的捧書夜讀的暢快,在書海暢遊中領略著安詳的心境和靜謐的氛圍。
最喜歡的仍然是深夜,白天的喧囂已經散去,周圍只有秋蟲的悄悄呢喃,獨處居室,守著一盞燈,或坐或躺,讓暖和的被子輕輕掩上半個身子,將自己置身在一個完全放鬆自然的境界中,或和名家一起交流,或在靈動的散文中徜徉,或在犀利的雜文間徘徊,總是感覺在一種恍惚空靈的境界中暢遊,心靈會像熱水中的新茶一樣絲絲縷縷地舒展開來,忘記了塵世的喧鬧,忘記了曾經的煩惱,只是在靜謐之中感受著,讓一顆心回歸寧靜。
常常被書中的人物感動著,被愛感動,被真誠感動,被信賴感動,被美好感動……在唏噓感嘆中領略著更為豐富的人生,時常就這樣沉浸在一片美好中,動情處還會潤濕眼睛,一如二十多年前的那個純情的小姑娘,有時候,自己也感覺很奇怪,已經步入中年了,卻依然涌動著一份感動,一份激情,一份對單純簡單美好的希冀,心兒依然會像天空的小鳥希望著自由的飛翔。
這樣的時刻,自己竟然經常有一種莫名的感動,能有如此的生活其實一直也是我心中的夢想,我更喜歡這樣單純透明的日子,更喜歡這樣完全屬於自己的時刻,真真切切的感覺到自己作為生命主體的存在,真正地走出喧囂,回歸寧靜,心甘情願地做一個精神麥田的守望者,好像已經褶皺的心靈在書頁的熨燙下逐漸達到平整。
直到眼睛酸澀時,才會將思緒從書中移開,讓曾經美好的一幕幕在腦海中縈繞,翻騰,才發現,原來,經過生活的沉澱,留在記憶中的竟然都是美好的讓人暈眩的瞬間,心靈深處的那一層漣漪就會在這樣的夜色中蕩漾開去,心底的幸福會在回憶中悄悄地綻放成夜色中最美的花朵,無色無香地自由奔放。
重新回到書中,恍惚中竟然總是把現實和虛幻混淆在一起,讓心底的那份思念和牽掛自由瘋長,在沉沉夜色中讓自己的心靈得以最輕鬆的舒展,在書中的字裡行間尋找著戰勝一切的力量。
窗外夜色漸濃,疲倦也接踵而來,輕輕地合上書本,塞於枕下,坦然如夢,幻想著期盼的一切在夢鄉,三更有夢書當枕,縱然明日有萬劫不復的災難,卻依然會在一枕書香中露出醉人的微笑。
●三更有夢書當枕
作者:葉知秋
“三更有夢書當枕”,說白了,也就是枕畔放了幾本書而已,讀書人哪個不是如此?又何止是枕畔,沙發上,茶几上,甚至廁所的手紙架上,一句話“人跡所至,無不有書”。
在書籍當中,相對於案頭所閱之書來說,枕書,應該有它特別的地方,與茶几、沙發邊的書也略有不同。打個庸常的比方,如果書是浩瀚的大海,那么案頭之書便是那深邃莫測、波瀾壯闊的深海,海之寶藏盡藏於斯。茶几、沙發邊的書則是沙白風輕、海鷗點點的淺海,貝殼海螺紅珊瑚。而枕書呢,當是那寧靜的港灣了,它給你最大限度地鬆弛,讓你從容地整理風帆,修補槳葉,積蓄下次遠航的力量……
短小、雋永、自然、平易,應該是枕書最主要的特點。人在枕上,“神”不由己,有時一頁未竟,睡意襲來,只得撒手。小睡醒轉,又習慣性地捧讀幾行。惟其短小,才可隨時獲得相對完整的印象;惟其雋永,才可能“一語驚醒夢中人”;惟其自然平易,才可達到調理身心,平心靜氣之目的。
說到枕書,似乎還不能不提及枕上之四時。當春,薰風入戶,蟲鳴透窗;入夏,清風褰帷,窗外螢蟲點點;至秋則碧空朗月,環堵蕭疏;冬夜窗外風欺雪虐,室內爐火融融。當此之時,手捧書卷,斜倚床欄,徘徊於夢之邊緣,那“境界”真夠讓人低徊的。
“三更有夢書當枕,千里懷人月在峰”,有峰,必有溪水,有溪水當結茅屋,加上明月、孤燈和千里之外的伊人,又一新境界矣。“幾間茅屋閒臨水,一盞孤燈夜讀書。”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三更有夢書當枕
作者:俞彪
母親說我從小就和書有緣分,才出世時候,我睡在搖籃里整日啼哭,任母親怎樣哄我,都不停歇。急亂之中,母親錯把一本舊書當成枕頭墊在我的頭下,我竟不哭了,睜著一雙烏黑的眼睛,望著母親“嘿嘿”笑起來。母親見了,驚喜地跟別人說:“這娃子怕是一輩子愛書的命啊!”
讀國小的時候,家裡因為窮,父母沒有錢給我買書看,那時最大的樂趣是從隔壁阿毛哥那兒借小人書。阿毛哥有整整一小木箱小人書,五十多本。阿毛哥心好,每次在我去借小人書的時候,他都毫不吝嗇地拿出好幾本遞給我,讓我帶回家看,我知道阿毛哥非常愛惜這些小人書,所以每次翻看的時候都小心翼翼,不損壞一點點。
白天要幫父母做家務,是沒有時間看書的,拿回去的小人書,只能到晚上才能翻閱。為了把借來的小人書全部看完,第二天還給阿毛哥哥,我經常熬夜,因為故事情節吸引人,也不感到苦累。有時迷糊地睡著了,小人書落在枕邊,也不知覺。
進入中學,我喜歡看學校圖書館的世界小說名著了。我那時候還沒有在學校寄住,是走讀的,借來的書大部分帶回家看。但母親是不允許我看那些書的。母親說我進入中學應該讀課本,而不應該看與考大學無關的“閒書”,好在母親一個字也不認識,在我“堂而皇之”很正經地坐在書桌上看書的時候,母親分不清我是在看課本還是看“閒書”。然而我還是儘量注意,在母親來到我的書桌“觀察”之前,把小說壓入枕頭底下,拿出學校里的課本,裝出很認真看的樣子,博得母親瞬間的歡喜。幾年下來,我如饑似渴地看過許多小說,只因母親的“高壓限制”,大多是匆匆讀過,囫圇吞棗,留不下更多的印象。
真正讀書的日子,是在考上大學之後。大學的時間充裕,母親不在身邊,自己對讀書的態度也有了改變,感覺讀書要“樂讀”,不要“苦讀”,除去“得失之心”的障礙,隨意瀏覽,以欣賞之心而不以研究之心去讀。看過的書,記得住固然好,沒記住也不強求,貴在領悟。遇有心愛作品,反覆吟誦,一次有一次的領會,一次比一次到達新境界。
清代張心齋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賞月;老年讀書,如台上望月。”把三種不同境界,比喻得非常有情趣。隙中窺月,充滿了好奇心,迫切希望領略月下世界整體景象,一如我兒時讀阿毛哥的小人書時的心情。庭中賞月則胸中自有尺度,與中天明月,有一份莫逆與心的知己之感。台上望月,則以客觀的心懷,明澈的慧眼,透視人生景象了。我雖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但知道讀書可以使人集中心力,吸取名著的真知灼見,拓展胸襟,培養氣質,使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讀書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