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戰新野

劉備敗走投靠了劉表,但是劉表對備多猜忌。令屯軍新野。然後曹操先鋒軍攻劉表,戰於新野。

徐庶戰曹仁

此段出於《三國演義》。

徐庶為劉備軍師,曹操派曹仁領軍,李典為副將進攻新野。李典作為先鋒被劉備軍打敗,曹仁親自出馬,擺出奇陣要和劉備軍斗陣,徐庶認出是八門金鎖陣,而且看出破綻,於是讓趙雲帶兵破陣打敗曹仁。曹仁退守,徐庶用計,做好埋伏等曹仁偷襲,並趁此機會攻下樊城,徹底打敗曹仁。

火燒博望坡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劉表企圖趁曹操北上攻擊袁尚的契機,襲取許都,乃派遣劉備領軍出擊,劉備於是發兵北伐,一直打到葉縣,已接近許昌,嚴重威脅中原安全,曹操調大將夏侯惇、于禁、李典反擊劉備,劉備將陣線後撤,選擇博望與曹軍對峙。

對峙過程中,某日,劉備刻意派出少數軍隊與夏侯惇交戰,並故意敗退,而後又燒毀自軍營寨。種種跡象使夏侯惇誤判劉備無力再戰,決定追擊,李典勸諫,夏侯惇認為是李典判斷有誤,故與于禁追擊。然而,當行進至狹窄的林間山道時,劉備的安排的伏兵突然殺出,夏侯惇應對不及,遭伏兵攻擊。困難時刻,李典指揮自軍人馬前往接應,救出了夏侯惇,之後兩軍撤退。

《三國志·魏志·李典傳》: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太祖遣典從夏侯惇拒之。備一旦燒屯去,惇率諸軍追擊之,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聽,與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賊伏里,戰不利,典往救,備望見救至,乃散退。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具體可參見詞條:博望坡之戰

正史中劉備放火,《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放火。

火燒新野

火燒新野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正史無記載。

曹操便親自領兵伐新野。劉備放棄了新野,到樊城以避曹軍。 曹操的部將曹仁領的兵到新野,見城門洞開,城中無人,便引軍進城中駐紮。夜來時分,就被火燒了。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前兩把火。曹仁引眾將突煙冒火,尋路奔走,聞說東門無火,急急奔出東門。軍士自相踐踏,死者無數。曹仁等方才脫得火厄,背後一聲喊起,趙雲引軍趕來混戰,敗軍各逃性命,誰肯回身廝殺。正奔走間,糜芳引一軍至,又衝殺一陣。曹仁大敗,奪路而走。

具體參見詞條:火燒新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