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店國小

三家店國小

三家店國小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龍泉鎮三家店村中街8號。辦學宗旨:教育即服務,應服務於培養國家建設所需人才,服務於培養社會發展所需公民,服務於滿足學生獲得個體發展的需要。教師校訓:敬業 愛生 協作 進取,學生校訓:誠實 好學 文明 健體。三家店國小的教育在門頭溝乃至北京市都是很有名的,著名兒童教育家、講故事專家孫敬修曾在此任教。

基本信息

三家店在歷史上商業發達,是西山大道的起點,是去往“金頂妙峰山”的必經之路。明清時期,三家店三里長街,寺廟、商店、煤廠眾多,有“京西商埠”之稱。因此三家店村十分重視文化教育。
三家店學校前身是“宛平縣第一區三家店初級國小”(只有一至四年級)。於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二月,由富商殷海洋出資籌建。經宛平縣教育科登記批准後,發給準辦證,校址在“三官廟”。
“三官”指天官、地官、水官。該廟建於明代,有大殿三間。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大修,光緒9年,(公元1833年)重修完工,有石碑記載。後因,將樹神廟財神像和大鐵鐘移入三官廟內,校址變小,且上學的學生增多,國小校遷離三官廟。20世紀70年代,此地蓋起副食商店,寺內兩方石碑被破壞。現為三家店中街合作社。
三家店國小正式成立是在1933年。校址遷至已閒置的山西會館院內,校長是村長楊玉凱。學校也升級為完全國小(一至六年級)校名為“三家店完全國小”,性質依然為民辦。當時的課程安排有:國語、算術、自然、地理、歷史、畫圖、書法(毛筆)、社會(三民主義常識)、修身(1925年後改為公民課,學法律法規)、手工、體操、音樂。教學材料例如課本和書,由校方把錢收齊,統一到商務印書館購買。初小和高小畢業後,成績合格者,由學校發給畢業證書。1949年以後,學校改名“三家店國小”,但校址始終是山西會館。
所謂“山西會館”,就是山西人在三家店村設立的機構,主要以提供會館的房屋給同鄉、同業去聚會或寄寓。山西會館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大殿三間,進深兩間,兩廂配殿各三間,坐南朝北,為硬山正脊吻獸式古建築,由清代趙邦慶所建。
上世紀六十年代,當時因校舍不足,初小(一至四年級)在山西會館,高小(五六年級)要到“二郎廟”。這一情況至少持續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左右。
二郎廟在村子西頭,因村後有一山,名猴山。因山中有一平台,台上的亂石形似石桌、石凳,有花果山之意。村里人擔心大鬧天空的孫悟空會對村子攪擾,所以建立個二郎廟,讓二郎神鎮住孫猴子。該廟建於明代,坐北朝南。四合院正殿娘娘殿三間。為黃琉璃瓦,供娘娘九尊。兩耳房各一間。側房三間。均為黃琉璃瓦頂。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後,曾駐紮袁世凱等軍閥的軍隊,是營官辦事公署。上世紀七十年代,二郎廟正殿及廂房闢為教師宿舍,九尊雕像被毀,廟內的石碑均保留在廟院中。
三家店國小曾(1987年左右)使用校門口對面的白衣庵當作教室。白衣庵,是一座四合院,前為雕磚門樓,門額上書“白衣觀音庵”,正殿三間為天王殿,東西配殿各三間。後殿三間為硬山精雕,屋頂施吻獸琉璃瓦。建於隋唐時期,正殿共有觀音,側座為四大天王。後改為三家店大隊部,現為三家店中北街居委會。
1990年,學校建起教學樓。至此,教學活動不在山西會館中進行,但正殿一度被用作大辦公室,後曾一度閒置,但大型室內集會,如班主任會、年級會都在此舉行。東側廂房曾為計算機機房,西側為音樂教室。後統一開設電腦課,機房移至樓房教室中,又一度閒置。西側音樂教室,因為是古建,唱歌效果確有“餘音繞樑”之感。教室面南授課,黑板右側牆上開窗,正好能看到後院教學樓。殿中四根柱子立在其中,給授課帶來不少麻煩。
1998年的九月。學校教學樓重新裝修、通暖氣,水泥地面鋪上地板磚。此後校園又有幾次修葺或改建,現在已煥然一新。
直至今日,許多適齡孩子依然在這個有著幾百年文化積澱的三家店國小求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