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會

在香港,大多以“三合會(triad)”來指代當地的黑社會。 香港現在有50個左右的三合會組織,最活躍的有十多個,其中包括香港市民熟知的“新義安”、“14K”、“和勝和”、“和合桃”等。 目前,香港黑社會勢力對民生行業的滲透成為一嚴重的社會問題。

名稱由來

三合會,以前叫做洪門三合會,據說是1760年在中國成立的著名反清復明組織洪門天地會在廣東地區的一個分支。其名字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指珠江三大支流北江、東江、西江於廣東珠三角匯聚入海,故名三合會。另一說法稱當初洪門創始人陳近南與清兵戰死於惠州一帶,接班人天佑洪英領導有方,人馬很盛,號稱天時地利人和,故曰三合會。該組織使用三角形作為其標誌,而三合會的英文名“Triad”,是由在香港的英國當局根據其名稱和旗幟命名的。

從事活動

洪門三合會原為反清復明的秘密結社,洪門子弟曾策劃旨在推翻滿清政府的多次起義,並在1911年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中作過貢獻。近代三合會由於再沒有崇高的政治理想維繫,已逐漸演變成從事黑社會犯罪的集團,從賭博、高利貸、色情業、毒品、走私造假、恐嚇等犯罪活動牟取金錢利益,然後用以從事非法勾當。當然也有不少會員在通過非法手段賺取原始資本後,把錢分散投資在正當生意上,只要有利可圖,他們是不會計較該項犯罪行動是如何卑劣的。

職位典故

四八九:即龍頭,又稱坐館,為社團最高領導人。四加八加九等於廿一,再加三八為一個“洪”字,意指“洪門”龍頭大佬。
四三八:即二路元帥,每堂口設一名,二路元帥如非坐館有職無權。亦有退任坐館受會員愛戴,被推舉為二路元帥。
四二六:即紅棍,四乘二十六加四等如一百零八,意指水滸傳一百零八個好漢,其中武鬆手執紅棍,因而得名。此職獲幫會授予洪棍。通常是說四加二加六等於十二,底數簡稱“十二底”。伺職金牌打手。眾“紅棍”中最出眾則為“雙花紅棍”。
四一五:即白紙扇,四乘十五加四等如六十四,意指易經六十四篇,心明術數之意,術士多有白紙扇在手,因而得名。通常是說四加一加五等於十,底數簡稱“十底”。負責文職,講數,通常亦負責社團財務管理。
四三二:即草鞋。四乘三十二加四等如一百三十二,明代末年一百二十八名和尚及四名平民合力抵抗西魯族人入侵中原,和尚多穿草鞋而得名。底數簡稱“九底”,負責對內外事務之聯繫。
四九:經入會儀式入會者則為“四九”,四乘九等如三十六。所有入會會員必需背誦“洪門三十六誓”而得名。入會三年不當升級者則被稱為“老四九”。
藍燈籠:有意入會而未經儀式之會員,初頭只需簡單向社團表示效忠,一但入會就即系代表以前既自己而死,等良辰吉日舉行入會儀式就“重生做人”,傳統中國人死後家門外都會掛藍燈籠,故“藍燈籠”全名為“掛藍燈籠”。
早年三合會的入會儀式十分繁複,但潮流興一切從簡,近年三合會入會儀式亦不例外,加上為避免被警方容易發覺及掌握證據,新一代三合會會員入會儀式亦以從簡為主。

開堂大典

早年三合會的入會儀式十分繁複,但潮流興一切從簡,近年三合會入會儀式亦不例外,加上為避免被警方容易發覺及掌握證據,新一代三合會會員入會儀式亦以從簡為主。

字輩幫規

幫規禁律除分為三十六誓,七十二例外,還有四條誓約、八條處罰、十大幫規。
十大幫規:
不準泄露幫務;
不準同幫相殘;
不準私下搶劫;
不準違犯幫規;
不準引進匪類;
不準調戲同幫婦女;
不準扒灰倒籠;
不準私吞財貨;
不準違抗調遣;
一但進幫,不得出幫。

聯絡術語

幫內有一套特殊的表露身份、秘密聯絡的固定術語,包括詩句、暗語、手勢、特殊記號等。現時三合會不少術語,手勢及暗號多有改變甚至失傳,相信不少幫會會員已不懂古時術語,手勢及暗號。

歷史發展

在香港,大多以“三合會(triad)”來指代當地的黑社會。香港三合會是一個存在歷史頗長的華人秘密會社,三合會泛指由華人組成的黑社會組織,是從事有組織犯罪活動的秘密幫會,對任何一個國家的執法機關來說也是一個重大挑戰。較大的三合會是由老練的匪徒組成的犯罪集團,其形式與黑手黨等西方犯罪集團相似。
香港的三合會主要通過從事控制賣淫,勒索保護費,高利貸,販毒,走私香菸,乃至製作和販賣盜版光碟等謀取經費和利潤,也有不少會員在通過非法手段賺取原始資本之後,把錢分散投資在正當生意上,例如餐館酒樓卡拉OK等等。
香港現在有50個左右的三合會組織,最活躍的有十多個,其中包括香港市民熟知的“新義安”、“14K”、“和勝和”、“和合桃”等。
香港三合會是由很多不同的獨立群體聯結而成,雖然他們採用近似的組織結構、人事職級及入會儀式,但不是一個上下統屬的組織。例如“敬義”原來是由“新義安”發展出來的,但“敬義”的會員並不接受“新義安”的指令。
香港三合會的實際權力是落在地區層面上的,通常由一個三合會職員(一般是紅棍)帶領一群十多人的核心成員,通過暴力控制某一個“地盤”,地盤乃勢力範圍的意思。通常一個地盤的範圍只有一條街、一座大廈、一個足球場或一個公園。由於三合會組織鬆散,不同地區內同一個堂口的不同組織可能不相統屬。勢力較大的頭領並不一定能對其他頭目發號施令,有時為了利益而互相廝殺。
大家也許會問三合會為何要控制一個足球場,皆因足球場內無心向學的青少年相對較多(不要誤會, 我並非說每個愛踢足球的青少年都是內無心向學的),三合會或黑社會比較容易在那裡發展年輕的新成員,也就是“踢人入會”。
隨著香港社會的逐漸富裕,香港三合會組織已沒有社會與經濟條件滿足其成員的全面需要而使其為組織全心全意拚命,其中一個結果是現代三合會組織結構已變成相當彈性,由傳統沿用的八個職級普遍減為三個職級(紅棍、四九仔及藍燈籠)。而以往繁雜的入會儀式亦已簡化,現在最流行的是“掛藍燈籠”(俗稱跟大佬),它只是一種口頭協定,而不需要經過正式的入會儀式。
香港警察內有一個部門,叫做“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主要調查複雜的有組織罪案和嚴重的三合會罪行,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匯集各方面的資源和專業知識,打擊複雜的集團式犯罪活動,包括三合會或者黑社會的活動,並確認、凍結和充公涉及罪犯活動的資產。該科更定期與內地和海外的執法機構聯絡,交換情報,打擊和防止非法活動。香港警方自己有專門的反黑專家,為警方的反黑行動和法庭檢控提供支援。
香港三合會組織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初期,作為一種富含亞文化特質的次社會體系,在這160年的繁衍和變遷中,一方面它繼續秉承了封建民間秘密會社,尤其是清代三合會的某些衣缽;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也不斷注入了近現代管理模式和營生手法,逐漸蛻變成為無惡不作的職業化犯罪集團。現階段,它不僅影響和危害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經濟運作和社會秩序,而且,對內地的罪惡輸出,特別是對廣東地區進行滲透,或自立門戶或內外勾結,形成一股惡勢力,正日益嚴重地威脅著被滲透地社會治安。因此,加強對香港黑社會問題的研究,在當前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香港三合會組織淵源於清代南方三合會。目前,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香港三合會是內地三合會的分支和附屬,但從香港三合會產生的時間,內部採用的入會儀式、組織制度,早期使用的禁條、誓詞和隱語等,完全可以說它是從內地三合會輾轉移植而成,兩者具有十分密切的淵源。眾所周知,三合會是“天地會” (註:關於“天地會”的起源歷來眾說紛紜,主要有“康熙六年(1661年)創立說”,“康熙甲寅(1674年)年創立說”,“雍正甲寅年(1734 年)創立說”,“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創立說”,“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創立說”。)的別稱。“天地會”因該秘密組織“拜天為父,拜地為母” 而得名,又由於該組織強調“天、地、人”合,故名。“天地會”對內稱“洪門”,(註:學術界關於天地會內稱洪門的原因說法不一,主要有:“洪二和尚說”, “明太祖洪武年號說”,“朱洪英說”,“朱洪竹說”。)是有清以來會員最多,分布最廣的南方民間秘密會社。根據現有史料,在1842年7月,三合會已在香港設立堂口,建立組織。這是迄今為止關於香港三合會產生的最早記錄。由於當時香港剛剛開埠,再加上殖民地特有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環境,三合會獲得一個極好的發展時機,迅速滋生和蔓延,逐漸在港島形成一股強勁的地下勢力。雖然港英當局從一開始就採取了打擊手段,出動警察逮捕了大批三合會成員,並於1845年 1月制定《壓制三合會及其他秘密會社之條例》,取締三合會等秘密團體,規定凡三合會成員,一律判處3年以下徒刑,刑滿後在右頰制字。但三合會組織猶如雨後春筍,再加上有些原系東莞、番禺、順德、香山(今中山)等地的三合會會眾因遭鎮壓避地香港,(註:佐佐木正哉(日):《清末的秘密結社(資料篇)》, 1967年東京出版,第30-32頁。)至1847年,港島已成為華南地區三合會的重要據點。(註:諾頓·凱希(英):《香港法律與法院史》第1卷,第 70頁。)根據英國殖民地部檔案,19世紀80年代中期,香港三合會會員達1.5萬—2萬人,所有苦力館幾乎都是三合會的聚會處,甚至在工務司、船政廳、華民政務司、高等法院和巡理府的府員以及華人警察中,也有它的成員。(註:英國殖民地部檔案:C.O.129│227第291-320,322- 324,356-362頁。C.O.129│228第295-303頁。)港英當局為了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於1886年成立專門委員會,加強了對三合會的研究與偵查工作。次年,制定了《三合會及非法會社案》。儘管如此,此時三合會已尾大不掉,早已深深紮根於香港中下層社會。到19世紀末,三合會成員約占香港華人成年男性人口的1/3。(註:W.Stanton,The Triad Society Or heawen and EarthAssociation)至宣統元年(1909年),香港召開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三合會大會,三合會組織得到進一步整合和發展。
目前,香港三合會已是香港黑社會組織的代名詞,而非特指某一具體犯罪幫派組織,正如黑手黨(Mafia)目前已成為對義大利、美國等西方國家黑社會組織的泛指一樣。按照香港現行的《社團條例》規定,香港“三合會”是指任何使用“三合會”儀式,採納、使用“三合會”頭銜或者名稱的社團。並且進一步指出:任何人如屬“三合會”成員,或以“三合會”成員的身份行事,或自稱或聲稱是“三合會”成員,或參加“三合會”的集會,或向“三合會”社團付款或給予援助、保管、控制或被發現管有屬於“三合會”社會或“三合會”社會社團任何分支機構的薄冊、賬目、字據、成員名單、印旗、旗幟或徽章者即屬三合會犯罪。根據香港警方1994年向立法局提出的一份“香港三合會情況”的檔案指出現時香港大約有57個“三合會”組織(1980年為50個),其中比較活躍的有20 個左右。估計三合會成員約20萬人,其中7-10%的黑社會成員是活躍分子。香港黑社會是由很多不同的獨立幫派組織鬆散聯結而成的,雖然它們大都採用近似的組織結構,(註:一般認為,香港三合會完整的職位結構為“六級八職制”,即—坐館—正式會員(49)山主(489)—副山主(438)—紅棍(426) —白紙扇(415)—草鞋(432)—揸數—藍燈籠但目前大多數組織內部關係日趨渙散,入會儀式、組織架構簡化,已普遍減為三個職級(紅棍、四九仔和藍燈籠)。)但卻互不隸屬。例如“敬義”原來是由“新義安”發展出來,但“敬義”會員並不接受其指令。在不同的地區內同一堂口不同組織也可能不相統屬。例如屯門新市鎮,一直是“新義安”的勢力範圍,但同時存在7-8個“新義安”頭頭,他們各有自己的馬仔,獨立經營,有時為了利益甚至互相廝殺。而“和勝和”雖然可能有一個中央委員會協調不同地區之間的衝突,但中央委員會僅是一個沒有實權的象徵性組織,由其選出的“坐館”和“揸數”作為“和勝和”象徵性領袖及財務總管,並沒有指令地區的權力,各組織頭目各自發展其犯罪事業,而所得利潤是不會上交給中央委員會的。來自警方的調查也證實,目前香港三合會的實際權力是落在地區層面上,通常一個黑社會職員(一般是紅棍)帶領一群十多人或是數十人左右的核心成員,通過暴力控制某一地盤。
二90年代以來,由於警方持續的打擊和1991年“有組織犯罪及三合會犯罪調查科”的成立,香港黑社會活動進入了一個較穩定的時期。從統計數據來看,從1991-1998年其罪案數量基本維持在6000-8000宗之間,一般占整體罪案數量的7%-10%。黑社會犯罪所涉及的罪案主要有販毒、暴力犯罪、從事色情業、賭博業、敲詐勒索等。例如1994年黑社會涉嫌的8150宗全部罪案中,嚴重毒品案2986宗,暴力罪案2984宗,非法社團 1512宗,刑事毀壞1163宗,毆打傷人86宗,恐嚇483宗,勒索478宗;1995年涉及黑社會罪案共8800宗,其中嚴重毒品案3455宗,暴力罪案3132宗,非法社團1758宗,刑事毀壞1082宗,毆打傷人罪案880宗,色情罪案648宗,勒索560宗,恐嚇470宗,走私(百萬元以上) 65宗。從現實情況看來,較活躍的三合會組織不僅牢牢控制著自己的既得地盤,操縱或染指區內的娛樂業、色情業、賭業,而且其觸角已延伸至社會各種層面和場所:房地產業、證券業、巴士專線、碼頭、油站、農漁業市場等。根據加拿大駐香港公署的一份機密檔案“黑社會及亞洲其他有組織犯罪集團”(由皇家加拿大騎警駐香港代表CARRYCLEMENT及加拿大駐港專員公署專員BRLANMCAOAM撰寫)所揭露:目前香港有十三大敏感行業與黑社會關係密切,其中三項分數最高的行業(均為50分)是夜總會看場、電影製造業和麻雀館,分值為25分的有代客泊車、按摩院等等。
為了爭奪地盤和利益,香港三合會組織經常“曬馬”(械鬥),甚至會展開連續的相互追殺行動。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黑幫打鬥案共880宗,死亡20 餘人,傷者不計其數。1996年發生百人以上黑幫爭奪地盤的鬥毆案共30多宗,造成數十人傷亡,多名骨幹遇伏擊,其中包括“新義安”的李育添、“黃雀行動”策劃人陳達證、大圈幫骨幹張逸峰等。近幾年,各堂口之間“曬馬”事件時有發生,人員超過百人的不在少數。香港回歸前夕,僅1997年1到2月就發生暴力案件近20宗,死亡17人,受傷逾40人。有學者曾對1994年以來220宗黑幫暴力案件作了一定的統計和分析,結果發現:1.因利益衝突而發生的暴力案共130多宗,占案發總數59%,不同幫派為利益各施武力,即使同派同門也會自相殘殺。2.案發地多在繁華地區,尤其是該地區的娛樂場所,油尖旺地區、灣仔區、深水@①歷來是黑社會的垂涎之地,在該地共發生了160餘宗罪案,約占發案的73%。3.案發時間多在晚上10時至凌晨4時,在這段時間發生的案件近200宗,占90%左右。因為黑社會成員有晝伏夜出的活動習慣,再加上此時警力較為薄弱,罪犯利用夜幕作掩護,得手後容易逃脫。4.參加械鬥的人員多為四九仔等中下層職級,年齡較輕,多介於16歲—26歲之間,而被襲目標通常為三合會活躍分子和骨幹,很多屬四二六職級以上。
香港影藝圈歷來是黑社會滲透的領域之一。究其原因,首先它是一個投資較少、周轉期短和收效較快的行業,同時可利用投資電影業作掩護,進行洗錢、走私、販毒等犯罪行為,另一方面可間接提高幫派知名度。例如“新義安”在影藝圈有很大勢力,龍頭向氏家族的向華勝、向華強擁有香港著名的“永盛電影娛樂有限公司”,通過電影宣傳,極力美化幫派,使得不少年輕人競相仿效。其骨幹杜聯順和陳耀興就是通過娛樂圈出名,創出勢力。最初,香港三合會對影視業的滲透主要是從事零星的勒索演員、控制導演等行為。大規模滲透並參與投資經營開始於九十年代初,面對黑社會的暴力,1992年,香港演藝界組織了一場轟動國際的抗議影藝圈暴力大遊行,希望得到港英當局對此問題的重視。據統計,在1992-1994年的3年間警方共接報涉及娛樂圈的暴力案件多達20多宗,其中以徐克工作室被擲燃燒彈,劉德華被勒收保護費及保姆陳嘉莉住所被縱火,許願錄相室被搗亂,《家有喜事》在發行前膠片被搶走和電影製片人黃朗維、蔡子明被殺等案轟動一時。根據資料顯示:周潤發、成龍、周星馳、李連杰、張學友等香港著名影視明星都曾先後受到黑幫的敲詐和勒索,相比之下,普通藝員的遭遇就更慘,被強逼拍三級片者也不在少數。前段時間張柏芝遭恐嚇事件再一次顯露了影藝圈的血雨腥風。
目前,香港黑社會勢力對民生行業的滲透成為一嚴重的社會問題。對民生行業滲透的範圍之廣,程度之深,危害之烈,令人咋舌,已嚴重地影響到市民的日常生活。限於篇幅,本文在此簡要介紹一二。
(一)對家禽批發市場的滲透。以長沙灣市場為例,該市場在香港規模最大,其份額占整個香港市場的70%。20多年來,這個龐大的批發市場一直由 “和安樂”的“紅棍”魏振文控制,現其手下有200多名馬仔,自1975年搬遷來後,首先採用放火、偷雞、毀壞雞籠等不法手段對各檔戶進行騷擾,繼而對不交保護費的檔戶故意刁難,迫使檔戶就範。為使生意逐步企業化,於1989年進行合法的商業登記,成立宏勝服務公司,使其收取保護費合法化。據警方估計,宏勝公司每月向檔主收取的錢,最少70萬元。至於貨車出入,也需交每月400元的派車費,此外,他們還開設賭檔,哄騙檔商或雞欄工人參與,並且提供高利貸及代檔商收數,而這些衍生來的利益更是數目不菲,無法估計。
(二)對蔬菜批發市場的滲透。位於深水@①的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已有20多年歷史,一直被黃氏家族控制。“掌門人”於1996年病死,其四子分屬不同門派,老大跟隨父親加入“東聯社”,老二跟隨盤踞長沙灣雞禽批發市場的“和安樂”大佬魏振文,老三是“和勝和”骨幹,已成為“和勝和”在該區分支的 “老頭”,老四是“義堂”成員。四兄弟盤踞菜市場。期間“新義安”欲染指但因勢力不夠而被趕走。黃氏家族的第一大收入就是向每檔菜販收取每個月6-8千元的保護費,總計30多萬港幣;第二個收入是強行出租“膠籮”和控制著近六成運輸生意,單這項每月高達60-70萬港元;第三項收入是組織“偷菜黨”偷菜,每月算下來也有10餘萬元。總起來算,黃氏家族每年的收入逾千萬港元,數額巨大。
(三)對漁市場的滲透。香港漁農處共轄長沙灣、觀塘、香港仔等7個漁場,這些漁場在不同程度受到黑社會勢力的操縱和介入。根據調查,“新義安” 控制著觀塘、青山、大埔三個漁市場,“和勝和”控制著長沙灣市場,筲箕灣漁場是“新義安”勢力獨大,西貢漁市場則由“新義安”和"14K"兩幫分享,“和合桃”操縱著香港仔魚市場。在香港仔魚市場,“和合桃”向泊岸的收魚艇收取保護費,大船每月2000元,小船每月1500元,此外,又向停泊於魚市場外的貨車司機、店鋪老闆、漁民等勒索。每月此項收入在8-15萬元之間。
(四)控制翻版光碟業。通常每張光碟的成本僅需2元左右,目前正版光碟的市場價一般在100元左右,而翻版光碟只要20元,需求大、利潤高引發黑社會對翻版光碟的垂涎。光碟業的批發商基本上由黑社會壟斷,翻版熱點在旺角區、觀塘區和荃灣區,由“和勝和”、“新義安”和"14K"控制。同時黑社會組織也經常以每日300-400元的報酬招聘一些婦孺、吸毒者及年輕人負責幫他們看鋪。據估計:“和勝和”控制了全港翻版碟近六成生意。全港翻版光碟 50%市場集中在油尖旺區的聯合廣場、先達廣場信和中心、好景商鋪及黃金商場的店鋪,這些店鋪大都由“和勝和”看場,此外,觀塘地區的銷售占全港的 15%,主要由"14K"、“和勝和”和“新義安”平分。荃灣區占15%,主要由"14K"和“新義安”控制,北角區占5%左右,主要由"14K"控制。總之,香港三合會組織就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只要有利潤的領域,就可能會有其“黑手”。
對於三合會,香港警方的治理是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早在1956年,就專門成立了反黑組。隨著1973年廉政公署(ICAC)的建立,香港警隊反黑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1984年,成立了黑社會專家小姐,這批專家小組成員要經過正規訓練,通過考試合格獲發證書後才能被法庭聘請為有效證人,更多的是充當警方反黑顧問。1986年7月,警察總部刑事部特設24小時熱線(5-277887),方便市民提供有關黑社會罪案情報和資料。為了改變三合會成員 “一日為黑,終身為黑”的狀況,給其改過自新的機會,瓦解三合會組織,1988年12月8日,香港開始實施《洗脫三合會會籍計畫》,截止1989年3月 28日,共有1103名三合會成員申請洗底,其中成功洗底的人員共641人。為了適應反黑鬥爭的實際,1991年,香港警方在總部重新設立“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下設A、B、C、D隊,其中D隊主攻反黑以及打擊械劫集團。其主管姚思義(Robert Youill)於1992年—1994年間帶領進行了一系列反黑行動。僅在一項名為"Saxhorn"的行動中、共拘捕“新義安”、"14K"、“和勝和”、“水房”等幫派130多名成員,其中有12名“紅棍”,有力地打擊了屯門、元朗、東九龍建築地盤的勒索活動。1995年1月1日,《有組織及嚴重犯罪條例》正式實施,擴大了警方反黑權力,在這一年,警方採取了一系列的掃黑行動,獲得了顯著戰績。僅上半年就進行12次行動,拘捕涉嫌三合會成員800多人,並連根拔除“新義安”、“和合桃”等數個黑幫的分會。運用“臥底”偵破黑社會組織是香港警方反黑一大特色。近年來,成功的案件不在少數。1995年,西九龍警區警員Ricky經過兩年的“臥底”,多次提供情報協助警方及時瓦解了“新義安”多個支部,並且出庭檢控了“新義安”90多名核心成員,其中25 人被起訴,便是警方得意之作。在另一宗代號為"arricide"行動中,臥底警員以無業漢身份到三合會成員和色情販子聚集的餐廳找到一份工作,並與經常出入餐廳的黑社會成員混熟,從中了解了三合會成員和色情販子的資料、色情地點、聯絡電話、暗號、行內暗語及經營手法。3個月後,臥底警員配合扮成嫖客的刑偵人員在旺角一舉抓獲80多名三合會成員,沉重地打擊了活躍於旺角區的由“和勝和”、"14K"操縱的賣淫及洗錢集團。注重對活躍的三合會組織採取連續地打擊也是香港警方反黑的法寶之一。例如:為了打擊港島南區香港仔區“和合桃”長期活躍在香港仔漁市場和華富村一帶從事勒索的罪惡活動。警方先是於 1995年組織“卡地華”行動,拘捕22名“和合桃”成員,其中兩名為新舊龍頭老大,1名司庫和揸數被捕。為了進一步打擊該黑幫,9月份,“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派出警員臥底,半年之後,在充分掌握證據後於1996年3月對“和合桃”實行打擊,在港島、九龍多個地方拘捕20男3女,包括頭目張治太和骨幹劉永合、尹志強等,並引用《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成功扣押總值800多萬元資產。1998年6月,警方再次對盤踞該市場的“和合桃”勢力出擊,拘捕 30多位成員,其中2名為高層人物。持續的打擊已基本上將該幫在漁市場的勢力清除。
三作為國際性臭名昭著而又歷史悠久的華裔幫派犯罪組織之一,香港三合會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其全球性的罪惡性輸出。可以毫不誇張地評價:凡是有華人聚居的國度或地區,就可能會出現或大或小的香港三合會勢力和組織。從地域來看:香港三合會在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亞洲的日本、“新馬泰”等地區都有較大的勢力。從時間上看,當代香港三合會的罪惡性輸出主要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1956年,港英當局共遞解近千名黑社會分子出境,這些三合會成員大部分都在輸入地開壇設舵。例如,其中被遣散至澳門的成員先後建立了"14K"、“和勝義”、“新義安”和“水房”等澳門分支,經過與 “利序”“同義”等其它舵的血腥拼殺後,這些分支成為目前澳門黑社會勢力的主體。相比較而言,由於諸多因素的制約,香港三合會對大陸地區的滲透較晚,基本上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而逐漸加強,廣東地處華南,毗鄰香港,得改革開放之先,是我國最早受到香港黑社會滲透的地區之一。目前,香港黑社會對廣東的滲透不但形式多樣,而且內容豐富,已對當地的社會治安造成威脅。
香港黑社會對於廣東的有組織滲透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由於緊密的地緣和親緣關係,深圳成為最早受到滲透的城市,之後涉及珠江三角洲的惠州、東莞、廣州、佛山、中山和汕頭等地域,最後輻射粵東、粵北乃至全省。以深圳為例:早在1981年就發現香港"14K"、“水房”、“和勝和”、“新義安”和 “老東”等組織的成員進入該市活動,為了及時打擊這一股新型零星的罪惡勢力,1982年9月,深圳發布了《關於取締黑社會組織的通告》,一舉查處了入境和境內發展的黑社會分子75名(含自首)。儘管如此,香港三合會組織仍垂涎於這一“新而大”的犯罪市場,加強了罪惡滲透活動,並且開始了明目張胆的暴力犯罪。1983年7月10日,“水房”成員殷清強、江保成夥同"14K"成員謝仰彬等6名成員持刀蒙面竄入深圳友誼商場財務室實施搶劫便是一例。面對境外黑勢力的滲透,深圳警方從1983-1989年先後組織了三次“掃黑”專項行動。共摧毀黑社會組織25個,抓獲成員338名。根據統計數據,1986年發現的境外黑社會人員比1982年增加1.4倍,1988年比1982年增加20倍。1992年以來,深圳市各轄區均發現有香港黑社會組織在活動。主要有 "14K"、“新義安”、“和勝和”、“勝義”、“聯英社”和“廣聯盛”等。根據當時摸底顯示:“和勝和”主要活動於布吉、龍華一帶,"14K"活動在福永到羅湖一線,“水房”活動於沙頭角一帶,“廣聯盛”活躍於蛇口、沙井一帶,而市區的羅湖、福田則呈現“和勝和”、“新義安”、"14K"等多個組織共存的局面。以深圳作為跳板,香港三合會迅速向珠江三角洲地區滲透。根據香港《蘋果日報》披露,“新義安”、"14K"、“和安樂”、“全一志”、“水房”等組織都不同程度地在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設立據點,進行罪惡活動。
香港黑社會對廣東的滲透大致可以包括思想滲透、組織滲透和行為滲透等內容。思想滲透主要表現在向內地不法分子灌輸幫派意識和江湖義氣,渲染入會儀式、手勢和暗語等神秘色彩,散播享樂思想和暴力主義。例如“和勝和”成員曾某在發展會員時,傳播“和勝和”的儀式和招牌詩,傳授了一套故作神秘的暗語、手勢等,先後發展3批共17人加入“和勝和”。組織滲透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以探親訪友、旅遊觀光等名義入境發展組織。香港黑社會成員有相當一部分的原籍都在廣東,他們潛入內地很多都是以探親訪友等名義。據深圳福田分局對抓獲的22名香港黑社會成員抽樣調查,發現有21名原籍屬該區下沙、沙嘴、石廈、水圍等村莊。2.以投資方式在內地建立據點。其投資領域大多都是房地產業、娛樂業和餐飲業等一些投資周轉快和利潤高的行業。槍殺惠陽民警彭寶林的首犯廖煌玉入境前為“和勝和”成員,1992年底入境拉攏不法分子,以開設餐飲酒樓為掩護,連續在深圳龍華、布吉兩鎮及惠陽淡水一帶進行犯罪活動便是此例。3.在經常來往邊境的境內人員中物色發展黑社會成員。例如“水房”成員卓某,原籍是深圳沙頭鎮井頭村人,經常往返港深兩地,後被“水房”看中,便採用金錢物質引誘拉下水。此後卓某往來新界和沙頭角兩地先後介紹多人參加“水房”。4.黑社會成員直接入境發展組織。例如:形成於1986年的深圳“飛鷹幫”就是香港 “廣勝堂”成員陳諾權在深圳糾合沙井、福永、松崗一帶無業青年而成。而同年形成的“飛洪幫”是由“新義安”成員曾飛洪糾合沙井一帶40餘名流氓爛仔而成。行動滲透主要指黑社會分子入境直接從事犯罪活動和傳入新的犯罪手法。從目前看來,香港黑社會的行為滲透,對廣東刑事犯罪的發展,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例如現階段出現的搶劫運鈔車和銀行案件、綁架勒索案件和看場收費等不法行為。犯罪的有組織性、預謀性、智慧型化和職業化趨勢明顯,反偵查能力強。
香港黑社會對廣東的滲透活動具有很強的暴力性和侵財性,或自設爐灶,或內外勾結,形成一股罪惡的地下勢力,對當地社會秩序、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有著極大的危害。從形式上看,黑社會組織所涉嫌的不法和犯罪行為可歸納為以下12種:1.看場、強索保護費;2.經營賭場、放高利貸;3.綁架收債、敲詐勒索; 4.黑幫之間為爭奪地盤,劃分勢力範圍而發生火拚;5.組織、強迫、教唆他人吸毒;6.走私;7.販毒;8.有組織的詐欺;9.僱傭他人從事殺人、傷害犯罪;10.組織偷、引渡;11.有組織的盜竊、搶劫犯罪;12.經營色情業、討債業等。下面簡要介紹幾種最常見的不法犯罪行為:
(一)強行收取保護費。這是目前最常見的不法行為之一。黑幫憑藉組織起來的暴力,通過使用或威脅使用暴力,以各種名義和理由收取所謂的“保護費”。其涉足面主要集中在娛樂業、髮廊業、餐飲業、運輸業和其他服務業。1992年深圳警方對全市139家營業性歌舞廳、卡拉OK廳調查,發現由境外人員經營的 52家中有32家被黑社會人員滲透。香港“新義安”成員王紹祥於1992年潛入深圳平湖後,先後網羅湛江和河南等地的“爛仔”向平湖的舞廳、卡拉 OK廳、小當鋪、長途車站收取“保護費”,為爭“看場”,策劃手下槍殺1人,殺傷2人。
(二)流氓滋事、開片打鬥。黑社會成員大多是一些文化素質低,貪慾心強和自控力低的不法之徒,低劣的本性便得他們動輒拳腳相向,流氓滋事,同時,為了炫耀實力,經常進行“曬馬”,以奪取地盤。例如:深圳“飛鷹幫”頭目陳諾權僅因其情婦挨打竟向酒店經理勒索藥費3萬多港幣,組織200多名流氓地痞到該酒店白吃19桌酒席;而“飛洪幫”在一次尋“飛鷹幫”鬥毆未果後竟將車站停放的18輛中巴汽車的玻璃敲碎。惠來縣的“金錢幫”(其老大是14K成員)與“龍虎幫”為爭奪勢力範圍,各組織了100多人,動用衝鋒鎗、手槍、魚炮、雷管、刀棍進行火拚,死傷多人。
(三)綁架勒索。九十年代以來,廣東地區的綁架勒索一直呈上升趨勢,而且作案手法有組織化,分工明確。綁架的對象大都是私營業主或其子女,勒索的錢財一般都在20萬元以上,有的甚至高達1000萬元。根據資料顯示,這些案件有相當一部分有香港黑社會成員插手。深圳羅湖區1994年發生的117宗綁架勒索案中有71起是黑幫所為。
(四)走私、販毒。當前走私的物品五花八門,主要有汽車、香菸、電器、文物、珍貴動植物和軍火等。1992年6月,深圳市局摧毀了一條有香港黑社會組織參與的“廣西—寶安—香港”的地下販槍通道。近年來,成品油成為粵港兩地不法分子走私的重點物資之一。販毒有著巨大的利潤,長期以來,香港三合會充當了粵港兩地販毒的主力軍。1989年,深圳警方破獲一販毒團伙,其主要成員6人都是香港"14K"和“水房”成員。1992年偵破的首例涉及滇、粵、閩、港和台等地的特大液體毒品走私案,1995年江門警方偵破的李秋萍製販“冰毒”案,1996年廣東警方偵破的"9601"販毒、窩藏毒品案都有香港黑社會成員的組織或參與。
(五)開設賭檔和色情場所。黑社會分子大多利用賓館、酒店、娛樂場所,也有的自己建立場所,經營賭業。開設賭場,一般是從中抽水和放高利貸,還有的開賭“外圍馬”非法獲取暴利。經營色情業是香港三合會的傳統行業。既一本萬利,市場需求又活躍。根據不同的買方市場,其開設的色情場所也有高低之分,高檔的大都把淫窟安排在大賓館、豪華酒店等,低檔的主要設在一些髮廊、洗頭房等。
總之,香港三合會對廣東的滲透,污染了廣東的精神文明建設,破壞了社會治安秩序,誘發了一大批刑事犯罪活動,嚴重地影響了當地社會生活秩序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妨害了經濟建設秩序,對廣東的兩個文明建設有著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結語

面對共同的幫派犯罪組織,當前粵港兩地警方加強反黑警務協作尤為必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95條規定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與全國其他地區的司法機關通過協調依法進行司法方面的聯繫和相互提供協助”,廣東警方和香港警隊可在堅持“一國兩制”的方針下,以國家主權至上為原則,本著相互尊重各自的法律尊嚴和權威的精神,正確面對“一國度兩法域”的實際情況,通過協商妥善解決區際法律衝突,加強區際警務協作,有效地打擊香港三合會在粵港兩地的罪案。兩地警方應當在堅持“公正、合理、對等”的原則下,就協助範圍、協助方式、權利義務以及程式、期限等方面協商達成共識,使警務協助具體化、程式化。當務之急,廣東省公安廳和香港警務處可在國際刑警中國中心局的協調下進行協商簽定互涉性刑事訴訟協定,主要內容包括:1.對涉黑罪案的管轄移交問題;2.反黑情報信息交流;3.對涉黑罪案的跨地域調查取證事宜;4.代為和協助緝捕黑社會犯罪嫌疑人和罪犯;5.協助追繳黑社會分子贓物和贓款; 6.司法文書和非法律文書的送達事宜,等等。此外,兩地警方還可定期舉行會晤,及時交流和切磋反黑經驗。例如:香港警隊的“臥底”制度、“金手指” 計畫和證人保護制度等值得廣東警方學習和推廣;在兩地警方高層建立反黑24小時專線電話,對於重大的跨境黑社會罪案,粵港警方可聯合組成特偵組共同偵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