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雲水

三台雲水

三台雲水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旁,與花港觀魚公園和太子灣公園都只有一路之隔,東靠楊公堤,西臨三台山路,南到虎跑路,是“三評西湖十景”之一。最具分量的景點是于謙墓,原墓坐西朝東,呈馬蹄形,有七座墳,墓側建旌功祠,又名于謙祠,南北寬23米,進深30米,墓道長90米,1966年文革中被毀,1982年重建於謙墓,2006年5月25日,于謙[明朝名臣]墓作為明至清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三台雲水三台雲水景點
杭州三台山地處杭州西子湖畔西北,三台山形似馬鞍山,位於博山區源泉鎮鄭家村東,與馬鞍山、岳陽山、二郎山對峙相望,是源泉鎮與淄川區淄河鎮界定的天然屏障。山勢南北走向,處於崇山峻岭層巒疊嶂之中。大小十餘個山頭高低起伏,錯落有致,主峰海拔614米,因其山峰一側從下到上依次有三個天然大平台而得名。
航拍三台雲水航拍三台雲水景區
廣義的三台雲水景區包含浴鵠灣和烏龜潭兩個景點,從花港觀魚公園西門,沿著八盤嶺路向上不足200米,一塊刻有“三台雲水”的石碑立於道路西側,石碑周圍白色櫻花環繞,樹下二月蘭鋪滿地面,背後是一片西湖西進時開闢的靜謐水面,標誌著已進入了三台雲水景區的核心區。

重新修復後的三台山景區內恢復了先賢堂、黃公望故居、黃篾樓水軒、武狀元坊、霽虹橋、三台夢跡等故跡。

景區修建於謙雕塑廣場、忠泉池、于謙詩碑廊,把配殿恢復為祈夢殿,于謙祠景區將成為一處重要的人文景觀。

景區分布了200多株櫻花,上百棵丁香、海棠、梨花、桃花、紅葉李,還有大量的噴雪花、杜鵑。

2006年5月25日,于謙墓作為明至清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主要景點

先賢堂

先賢堂先賢堂
這裡是祭祀杭州歷代前賢的地方,最初建於宋代,原址在蘇堤,但是早就廢棄了。2002年後西湖西進,開始恢復西湖歷史水域和歷史建築,先賢堂在三台山重建,成為一處介紹、展示杭州名人文化和紀念緬懷先賢的場所。子久草堂(黃公望故居陳列室)位於三台山路旁,元代畫壇著名“元四家”之首黃公望故居。《富春山居圖》、《天池石壁圖》是黃公望的傳世之作。茅廬周圍風景怡人,倚門眺望還能見雷峰塔之景貌。現於舊居原址附近設黃公望故居陳列室,以紀念這位中國繪畫史上傑出的畫家。

黃篾樓水軒

黃篾樓水軒黃篾樓水軒
元代著名文學家張雨構水軒於赤山埠浴鵠灣,名曰“黃篾”。劉邦彥有詩云:“春水初生浴鵠灣,篾樓高枕對青山。鳥聲啼足忽飛去,門掩綠陰清晝閒。”現於浴鵠灣附近重建一臨水觀景建築,用舊名“黃篾”命名。張雨,字伯雨,錢唐人,號貞居子,又號句曲外史。二十歲離家出遊天台、括蒼等名山,晚年入開元宮,從真人王壽衍為道士。史載其“風裁凝峻,見者異之”,且擅長書法、詩詞,文風奇古,與趙孟頫、楊載、虞集等人友善。

武狀元坊

該坊位於三台山路浴鵠灣西側。南宋時,南高峰頂曾設比武露台。嘉定七年(1214),右榜武狀元劉必方(一作劉必萬)在南高峰麓赤山道口立武狀元坊。2003年重建,以志古蹟。

霽虹橋

三台雲水三台雲水
位於花港公園以西的浴鵠灣,與黃公望故居、浴鵠軒、黃蔑樓等隔水相望。霽虹橋布局精緻、舒展開敞、白牆黑瓦、木石相間、借景湖山、點景自然,體現了湖西景區“野趣、閒趣、逸趣”的景觀特點,可游宜憩,融觀光與休閒於一體。

三台夢跡

三台夢跡三台夢跡
三台夢跡景點位於三台山路南側,總面積9萬平方米,由先賢堂、靈泉仙館、天香法雨、雪舫等景點組成,建築具有浙江山地民居和江南水鄉民居的特點。其中,靈泉仙館處於三台夢跡東北角,主體建築二層,少量三層或單層,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建築採用浙江山地民居形式,懸山頂,磚混仿木結構,部分木牆板,部分仿夯土牆及山牆用塊石壘砌,布局總體呈圍合狀,開口向東南水景。遠眺“三台夢跡”全景,天香法雨則在三台夢跡的西北角,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由解香樓、多味軒、天瀛山房、淡然小築四座單體建築組合而成,建築形式與靈泉仙館類似,為仿杭州傳統的山地民居。

于謙墓

于謙墓于謙墓
于謙墓出於謙祠大門向北約50米,可見一明式牌坊,墓道長長,芳草萋萋,兩旁肅立的石翁仲、石獸,為墓區平添幾分肅穆與莊嚴。百米墓道的盡頭,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謙墓,墓碑上書“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贈太傅謚忠肅於公墓”,是1982年修復墓時重新鐫刻的,碑下的浮雕纏枝牡丹基座,和墓前的石供桌,均為明時原物。原墓坐西朝東,呈馬蹄形,有七座墳,墓側建旌功祠,又名于謙祠,南北寬23米,進深30米,墓道長90米,于謙墓與1966年文革中被毀。1982年,重建於謙墓,將原七座墳塋改為一座,墓高2米,青磚環砌,重刻墓碑,上書“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贈太傅謚忠肅於公墓”,墓前設祭桌、香爐。1998年,為紀念于謙誕生600周年,在墓道兩側配置仿明式石翁仲、石獸及牌坊,整治墓區環境,修復于謙祠,建成於謙景區。在這次湖西綜合保護工程中,于謙祠又經保護整修,恢復了于謙祠牌坊和甬道,現已成為湖西重要的人文景觀。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人物

于謙于謙
于謙是明代的民族英雄,和岳飛、張蒼水並稱“西湖三傑”。于謙(1398—1457),明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字:廷益。

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變”英宗被俘後,從兵部侍郎升任尚書,擁立景帝,反對南遷。調集重兵,在北京城外擊退瓦剌軍。次年(景泰元年),也先因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

景泰八年(1457年)“奪門之變”中英宗復辟,于謙以“謀逆罪”被殺,葬於浙江省杭州市風景秀麗的三台山麓,西湖烏龜潭畔。

于謙祠就位於這裡,是杭州市第五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經過幾年的規劃與建設,已形成了包括于謙祠、于謙墓、墓道、牌坊等文物建築與自然山林、綠地相結合的于謙祠景區,面積也由最初的6000平方米擴大到31000平方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