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文禍

三千年文禍

《三千年文禍》寫“文禍”,泛指各類語言文字之禍,主要為通常所說的文字獄以及疏諫之禍、科場案等。疏諫之禍與科場案過去也有人視為文字獄,作者不想在這裡談論其界說。書中所纂輯的“文禍”事件無慮數百起,所占時域自夏朝末年至清朝末年,算來三千餘年,所以名書《三千年文禍》。所據材料大部分采自正史(“二十五史”和《資治通鑑》等),也有的采自野史筆記。事屬草創,執筆惟艱,為了對讀者負責,所有材料均儘可能加以核對,有時為一句話、一個數字而反覆推敲,檢視多種書籍文獻。

中國研究語言文字之禍最有影響之專著。獲國家圖書獎。
作 者: 謝蒼霖,萬芳珍 著
出 版 社: 江西高校出版社

內容簡介:

《三千年文禍》寫“文禍”,泛指各類語言文字之禍,主要為通常所說的文字獄以及疏諫之禍、科場案等。疏諫之禍與科場案過去也有人視為文字獄,作者不想在這裡談論其界說。書中所纂輯的“文禍”事件無慮數百起,所占時域自夏朝末年至清朝末年,算來三千餘年,所以名書《三千年文禍》。所據材料大部分采自正史(“二十五史”和《資治通鑑》等),也有的采自野史筆記。事屬草創,執筆惟艱,為了對讀者負責,所有材料均儘可能加以核對,有時為一句話、一個數字而反覆推敲,檢視多種書籍文獻。

目錄:

書首綴語
一 先秦諫謗禍與“邪說”案
(一)聖賢求諫納謗
(二)暴臣拒諫禁謗
(三)春秋兩大疑案
(四)周朝制裁“異端邪說”的法規
秦始皇焚書坑儒
(一)焚書述
(二)坑儒述
附述:誹謗律的來龍去脈
三 兩漢君主“逆鱗”殺人
(一)漢武帝刑殺無辜
(二)漢宣帝誅戮直臣
(三)其餘諸帝“逆鱗”之暴
四 兩漢外戚宦官專權與諫議禍
(一)外戚專權與諫議之禍
(二)宦宮亂政與諫議之禍
五 兩漢學術風波及相關殃咎
(一)儒學興廢及有關事故
(二)與迷信之學有關的事件
(三)史禍詩禍的濫觴
六 魏晉南北朝文人言詞“輕薄”之禍
(一)三國文人言詞“輕薄”之禍
(二)南朝文人言詞“輕薄”之禍
(三)北朝文人言詞“輕薄”之禍
七 魏晉南北朝昏君“逆鱗”之毒
(一)吳末帝孫皓的暴行
(二)十六國暴主“逆鱗”之毒
(三)南朝昏君“逆鱗”之毒
(四)北朝統治者的特殊忌諱
八 魏晉南北朝史禍及其他文禍
(一)東晉十六國史禍
……
九 隋唐五代諫禍
隋唐五代詩文禍
十一 北宋黨爭與文字獄
十二 南宋權奸與文字獄
十三 宋元文禍類述
十四 明初文禍
十五 中晚明疏諫禍
十六 明代文禍多面觀
十七 清初文字獄
十八 雍正文字獄
十九 乾隆文字獄(上)
二十 乾隆文字獄(下)
二十一 嘉慶以下文禍

書評:

三千年文禍》封面為汪景祺因之喪命的《讀書堂西征隨筆》書影,又覆以雍正皇帝朱批:“悖謬狂亂,至於此極!惜見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種得漏網也。”從語氣上看,雍正是咬牙切齒地寫下這段文字的。色澤淋漓的紅字,使人仿佛嗅到一股血腥味。自漢宣帝腰斬楊惲始,文字之獄代代有之,到清朝至為慘烈,本書的三分之一寫的都是清代的文禍。滿清入關後,為消滅漢人的反抗思想,大興文字獄,次數之多,處罰之重,株連之廣,影響之大,都是前所末有的。僅順治朝的“莊氏史案”,就處死者二百二十餘人,牽連入獄的達三千餘人,流放邊荒的就更多。皇帝的專橫暴虐無可奇,奇怪的是清代文字獄的發生大多導於民間的告訐
《三千年文禍》所搜羅的案例中,除了皇帝的操縱、官吏的吹求外,十之六七起於民間的告訐。莊氏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王錫侯《字貫》案、徐述夔《一柱樓詩集》等大案,均因民間告訐,官府羅織成獄。告訐的原因或是發泄私怨,或是為領賞錢。告訐之人多是卑行劣止之徒。文字獄大興之時,往往就是告訐之風大盛之時,告訐之風大大助長了文字獄的威勢。相互檢、揭發、誣陷,搞得人人自危,心驚膽顫。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信任、友愛、和睦,敗壞了世道人心。此書除了收文字獄,還收了諫禍、科場案,博則博矣,不免過濫。許多諫禍和科場案雖與文字有關,但性質上不是文禍,如科場案的性質是舞弊,諫禍則是政治。本書的時限是夏末至清季,如此則排除了萬萬不該排除的“反右”運動和十年“文革”。龔定庵《詠史》詩云:“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梁謀。”龔詩作於道光年間,文字獄已很少,沒有掀起大風浪了,但詩人心中尚有餘悸,可見文字獄之可怖。現在讀這部《三千年文禍》,讓未經過文字獄的人,依然覺得陰風慘慘,幾次為之掩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