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東》分三本書,一本《三十年河東:權力市場經濟的困境》本書分別從銀行漫談、股市淺說、財富流動、財政隨筆、巨觀經濟、企業改革、當代老闆等十幾個大方面歸納選擇了一百餘篇評論集成此書奉獻給讀者。相信讀者看了這本書後,不僅會加深對中國改革的了解,也會加深對中國過去和未來的思考。一本《三十年河東-周梅森讀本》。第三本為再版本。

基本信息

1.圖書信息

·作者:楊繼繩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頁碼:460 頁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
·ISBN:9787543045880
·裝幀:平裝
·開本:16
·市場價:39.80內容簡介

《三十年河東:權力市場經濟的困境》作者經歷了改革前後中國兩種政治經濟體制,還有幸對中國三十年改革的整個歷程進行了新聞採訪和跟蹤調查。三十年來,作者除了發表了大量的關於改革的新聞報導以外,還發表了數百篇關於改革的評論。這些評論文章不僅用通俗的文字介紹了有關改革的經濟知識,還不時抨擊了改革中的問題。改革發表時曾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有的文章還引起高層領導人的重視。本書分別從銀行漫談、股市淺說、財富流動、財政隨筆、巨觀經濟、企業改革、當代老闆等十幾個大方面歸納選擇了一百餘篇評論集成此書奉獻給讀者。相信讀者看了這本書後,不僅會加深對中國改革的了解,也會加深對中國過去和未來的思考。

作者簡介

楊繼繩,湖北浠水人。196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在新華社工作35年,1984年被評為首屆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1992年評為高級記者。從1992年被評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多年兼任中國新聞學院教授,曾在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境外大學多次作過訪問學者。在工作期間發表了數以千計的新聞、通訊、特寫、調查報告、報告文學等作品,發表了數百篇政治經濟評論和學術論文。
他寫的調查報告有多篇作為中共中央檔案、中央辦公廳檔案、國務院檔案轉發全國,三十多篇被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李先念、胡耀邦、趙紫陽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對實際工作起了重要推動作用。他1986年出版的著作《技術商品與技術市場》(1990年修訂版改名為《技術貿易學》)是國內這一領域的第一本學術專著。他出版的學術專著《鄧小平時代》、《中國當代社會各階層分析》、《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2001年從新華社退休後,先後擔任《中國改革》等多家雜誌的編委、顧問。2003年加入《炎黃春秋》雜誌社任副社長至今。

編輯推薦

《三十年河東:權力市場經濟的困境》:《血酬定律》《潛規則》作者吳思強力推薦
點出權力與資本的勾結本質,鞭辟入裡;分析腐敗與體制的關鍵,剝繭抽絲
★他是新華社工作35年的高級記者。
★他的文章多篇作為中共中央檔案、中央辦公廳檔案、國務院檔案轉發全國
★他的調查報告曾被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李先念、胡耀邦、趙紫陽批示
★他也是一個最不“聽話”的人,有三屆中宣部部長批評過他
★他的《鄧小平時代》《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在國內外影響深遠。

★他擁有大批鐵桿讀者倍受尊敬,分布在國內外各行各業的知識階層中間
"
這不是一部歷史著作,但喜歡歷史的人不可不讀;
這不是一部經濟著作,但熱衷經濟的人不可不看;
這不是一部政治著作,但關心政治的人不可不參!

專業書評

權力面前講真話 / 紀碩鳴
應香港大學中國傳媒中心邀請,前新華社高級記者楊繼繩為港大的學生及學者公開演講“中國改革三十年回顧與前瞻”,大量的數據、事例,深入的分析和獨 到的觀點,吸引了眾多聽講人.站在課堂講課,拿起筆寫評論、寫報導、寫學術性文章,即使退休後擔任《炎黃春秋》雜誌副社長,出書逾十本,楊繼繩還是把自己 看作是一名記者,這大概就是他終身的職業和追求.楊繼繩寫自己喜歡寫的文章,“應景、隨潮流的文章讓別人去寫吧”,他認為,記者紀錄歷史,反映歷史,新聞 和歷史相通,共同點就是一個字“信”,反映的就是真實.當了四十年的記者,楊繼繩走的就是一條追求歷史真實的路.
在楊繼繩的記者生涯中,他就涉及國家和民族利益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專題調查和典型調查。其中被中央領導人(政治局委員以上)批示的調查報告就有三十多篇,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工作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因 為不“聽話”,專門揭露一些真相,楊繼繩曾經被三任中宣部長批評過,但被他批評過的中共領導幹部就更多了;也因為想留下歷史的真實,楊繼繩三次偷偷地到北 京富 強胡同,去見當年被軟禁中的前中共總書記趙zy;還因為要在他寫作的書中講真話,結果他的三本書在大陸被禁;更因為他的書不能在國內發表,而改在香港出版 後,退休後所在黨支部要他作檢查.楊繼繩接受亞洲周刊訪問時表示:“感覺還是很良好,雖然有三屆中宣部長都批評過我,而且不是批評過一次,我的三本書被 禁,但我照樣生存、思考、寫作.”楊繼繩不想當官也不想發財,“一無所懼,二無所求,生活在自由的天地之間.是一個自由的人,一個思考的人,和一個自由寫 作的人.”他把領導人批評他的事都寫到了書里,並表示:“爾曹身與名俱裂,不廢江河萬古流”.
楊繼繩可能真有做自由寫作者這樣的天賦, 他從小就愛好寫作,小時的作文,還在《中國少年報》刊出.一九六零年報考大學時,楊繼繩與全國僅有的兩家有新聞系的人民大學及復旦大學失之交臂,而進入清 華大學學習拖拉機製造.不過,楊繼繩似乎注定要成為新聞記者,大學畢業後,新華社要招一些學工科的記者跑工業經濟新聞,楊繼繩被選上了,派到天津分社.
新華社的特殊管道,提供了說真話的平台,除了公開報導,還可以寫內參,向北京高層報告基層的真實情況.一九七二年,楊繼繩看到天津駐軍了民 房、學校、醫院,資本家被抄家後的小別墅等,楊繼繩撰寫了《天津駐軍大量占用民房嚴重影響軍民關係》的內參,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都作了批示, 黨中央並以“中共中央1972年第28號檔案”轉發全國,全軍開始退出在支持地方文革時所占用的民房,僅北京軍區就退出民房三十九萬平方米.
出 於記者的責任,在文革期間楊繼繩還用大量時間調查軍隊腐敗問題,他用筆揭露了案犯宋某利用和軍隊某些幹部的關係,將一批退役軍車私自倒賣獲取暴利的黑幕, 引起軍隊領導的重視.在改革開放的年代,楊繼繩關注企業及經濟發展,寫了不少文章和內參,包括有關“天津勞動生產率調查”,“天津經濟地位下降”等,就天 津經濟地位問題,連續寫了四篇調查報告.跨入市場經濟年代,火柴按市場價格上漲,但天津的火柴堅持不漲價,背後是搞財政補貼,表上穩定了物價,實質是違反 經濟規律、影響經濟改革.楊繼繩撰寫“孤島的困窘”,揭露了天津是價格孤島的現象,當時的市委領導李 瑞環很不滿意,一九八八年連續九次指出:“有人說天 津是孤島,孤島要下沉,這不是無知妄言,就是別有用心.”
因為堅持講真話,楊繼繩要承受很大的壓力,有一次,駐天津部隊六十六軍有軍事 表演,記者們都去了,駐軍軍長接見記者,一一握手.因為楊繼繩幾次揭露駐軍的問題,走到楊繼繩跟前,該軍長不僅不跟他握手,還瞪了他一眼,楊繼繩也回瞪了 軍長一眼,事後他還笑著說:“以眼還眼”.軍隊有人到新華社總部告狀,指“新華社記者楊繼繩蒐集軍隊黑材料,想毀我長城,希望新華社嚴肅處理”,這份材料 曾經放在楊繼繩的檔案內,直到六十六軍軍長下台才暴露出來.
一九八八年,新華社將楊繼繩調回總部,想不到原天津市委書記李 瑞環也升遷調北京,在中 南海,李 瑞環還耿耿於懷說:“天津有個楊繼繩,還反對我,一調查是個書呆子.”
四 十年的記者生涯,楊繼繩聊以自慰的是,“我當記者四十年,後二十年沒有講假話”,他總結當記者的前十年,因為年青,肯定講了不少假話,整理所撰寫的稿子, 頭十年到粉碎四人幫,只有二篇稿子值的留下來,一篇是“駐軍占房”,一篇是“天津勞動生產率調查”,“是憑良知寫的,其它的稿子是跟著潮流推波助瀾,都要 燒掉,不僅要燒掉,還感到十分羞愧”.
在楊繼繩看來,“實事求是”這四個字,國小時就能念了,但真正懂得足足化費了十年的青春,“我用 十年的時間才學會這四個字,凡跟潮流跑的寫出的東西都經不起歷史的考驗,憑著自己的良知,傾聽民眾呼聲寫的文章才留得下來.”第二個十年楊繼繩改變自己, 他提出“成就三角性”的理念,如果一個記者的成就是三角形的面積,那么“調查”、“讀書”、“思考”就是三角形的三個邊,三條邊越長,成就的面積就會越 大,缺少任何一個邊,面積就等於零。獨立思考,獨立調查,楊繼繩給自己定位是當一個“研究型記者”,以研究思考作出解讀及深度的分析.
前 些年,楊繼繩退休離開新華社,他覺得還是沒有離開記者這個行業,因為他始終不變的特點就是講真話.“講真話、求真理、做真人”,楊繼繩的“三真”原則,始 終是他不變的原則.楊繼繩表示:“講真話是為了追求真理,我講的話不一定是真理,但我追求真理,講真話,追求真理,必須做真人,不是真正的頂天立地的人就 不會追求真理.”
四十年的記者經歷,楊繼繩認識到與論監督對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與論監督有幾個層次,一是揭露壞人壞事,稱為扒糞運 動;二是對政策層面的分析研究;三是理論層面的提出見解.”楊繼繩希望媒體的積極進取和官方的改良可以良性互動,媒體積極促進,促使官方改良.他認為,即 使十七大後,中國的新聞自由和與論監督都不會有很大的突破,“不會有戲劇的變化,因為,新聞和媒體的改革是和政治改革聯在一起的,沒有寬鬆的民主政治,不 可能有自由的新聞.”
即使中國新聞自由和與論監督的環境並不寬鬆,但並不等於記者可以違背良心說話.楊繼繩指出:“在大陸的記者,如果 說好話,寫表揚文章肯定升官的機會大.你站在正義和良心的底線寫文章,肯定要吃虧,問題是看你願不願意吃虧,有的人願意,有的人不願意。”楊繼繩四十年不間斷,在權力面前講真話,他不計較吃虧,雖然不斷被人告狀,要忍受批評,還失去了升官的機會,但他找回的卻是記者的正義和良心。

目錄

銀行漫談
1 夾縫中的財神爺
3 擠兌風波和銀行“信用”
5 從櫃坊到錢莊,經營貨幣的商店
7 貨幣不會自己管理自己
10 央行“工具箱”里的三大“法寶”
13 借債還錢竟成了金融改革的關鍵
15 銀行家的心
18 居民儲蓄:多彩的稜鏡
24 RTC不是魔術師
27 從另一個角度看非法集資
股市隨筆
29 且看蝴蝶在跳舞
32 向國有企業傾斜是中國股市的病根
35 把雞蛋放在哪個筐里
37 看安然事件,想中國股市
39 多在分母上做文章
41 誰為數萬億元買單?
財富流動
44 平均分配也是一種不公平
47 從熵的基尼係數說起
50 “胡雪岩熱”的背後
53 當代“紅頂商人”
財政漫談
56 若無遠慮,必有近憂
65 國債這塊大蛋糕能吃多久
67 凱恩斯水土不服
73 何時歡送凱恩斯
76 中國財政:提高“兩個比重”要慎行
84 凱恩斯依賴症
巨觀經濟
90 上游乾涸,下游泛濫
98 蹺蹺板,兩頭翹
101 誰來解開生死結?
104 北方怕熱,南方怕冷
106 話說“軟著陸”
112 經濟“大三角”透視
119 經濟成長要有“限速器”
122 鞋幫鞋底同時破
市場,市場
125 市場,魂兮歸來
127 從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
136 效率最高的經濟體制
138 平等和效率的適度選擇
141 權力不能進入市場
144 發展市場經濟,防止拜金主義
147 權力市場經濟的教訓
149 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
152 “權力市場經濟”中的不公平交易
對外開放
156 圍牆,圍牆,圍牆
159 用好外資,也要用好內資
162 立足內需也要放眼世界
165 全球化不是霸權全球化
170 用對內開放迎接對外開放
172 弱勢群體看匯率
175 兩隊“外國人”在中國舞台上打架
經濟與社會
178 從“全民皆師”所想到的
181 按勞分配,難道是皇帝的新衣?
186 交通啟示錄
190 提高城市的廠商控制力
193 小政府,強政府
196 私人轎車:無可奈何的選擇
203 歌廳酒樓,一擲千金何處來?
206 機制泛談
209 首鋼,還首都以綠色!
212 不能以民生代替民主
216 階層和諧是社會和諧的根本
220 大聲呼喚 教育公正
227 媒體怎樣喪失公正
企業改革
235 依靠產品打天下
237 誰來解開“九連環”?
240 廠長應當是商人
242 麥當勞、餃子和汽車
244 “三不”啟示錄:用現代信用規範企業關係
246 國有企業的病態:過度行政干預和“內部人控制”並存
249 品牌不是空手道
252 企業管理還是管理企業?
254 “拿了不該拿的”和“該拿的沒讓拿”
257 沉重的腳印:中國企業家五十年
267 關注企業的社會資本
270 買不斷,管還亂
273 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公司民有化過程剖析
當代老闆
282 為民有經濟正名
287 九十年代新老闆
289 歷史的鏇梯:中國民有經濟的沉重軌跡
304 成也家族,敗也家族
307 不當“流星”,也不要當“明星”
310 中國私有企業的道德偏差
改革回眸
322 特色,在歷史合力的延長線上
325 籬笆、利益與體制
328 艾哈德童話
331 改革也有“雞和蛋”的哲理
333 兩個28年之後
339 集體世襲和不公平交易
345 謹防權力和資本成為統治中國的暴君
349 住房改革:永遠吃不完的“最後晚餐”
353 不應當忘卻的故事
知識經濟
357 技術應當如何引進
361 工業技術進步的動力和阻力
370 一個“主意”值多少錢
372 高技術未必高效益
375 不能把知識都裝進經濟這個“籃子”
377 反一下知識經濟的潮流
381 “知識”要怎樣進入“經濟”
383 讓發明家暴富
385 “資本家”解僱“知本家”
人才,人才
388 懷才不遇與自用其才
391 學歷.知識.才能.貢獻
395 絕頂聰明和絕頂愚蠢
398 用人的著眼點放在哪裡
400 騰出腦袋,用於創造
403 也談“紅道”“黃道”和“黑道”
406 “人以文名”和“文以人名”
經濟學的左道旁門
409 奏摺經濟學
411 論證經濟學
413 舶來經濟學
415 地圖經濟學
417 詮釋經濟學
419 顯學的危機
432 “經濟人假設”和“經濟人”現實
熵與社會
435 所有科學的第一定律
438 以最少的消費獲取最大的幸福
440 經濟指導思想的革命
442 愚蠢地“向地球開戰”
444 願社會穩定有序
……

2.圖書信息

·作者:周梅森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頁碼:248 頁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
·ISBN:9787538721379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叢書名:周梅森讀本
定價:24.00內容提要

那年玉釧最多十三四歲的樣子,生得嬌小玲瓏花兒一般模樣。小臉蛋白中泛紅,像抹了胭脂。兩隻眼睛大大的,溪水一樣清澈。一看就知道是個美人坯子,若不是一身男孩家的衣服破爛且鄉氣,真可算得觀春樓的一個小小花魁了……

作者簡介

周梅森 男,一九五六年出生,江蘇徐州人,當過礦工、文學編輯,掛職出任過政府官員,下海經過商,從事過房地產開發、實業經營、證券投資,現為一級作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主要作品有十二卷本《周梅森文集》及中長篇小說四十三種,電影、電視文學劇本《人間正道》、《天下財富》、《中國製造》、《共和國往事》等一百餘部集,約九百餘萬字。其長篇小說《人間正道》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第六屆五個一工程類二十八集同名電視連續劇獲中國電視飛天獎一等獎,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劇獎;長篇小說《中國製造》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第七屆五個一工程獎中篇小說《軍歌》獲第四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二十二集電視劇本《天下財富》獲首屆全國電視劇本徵文一等獎長篇小說《黑墳》獲全國煤礦長篇小說獎。《至高利益》獲第五屆中國圖書獎。《絕對權力》獲2002年全國優秀暢銷書獎。

目錄

沉紅
家仇
英雄出擊
……

三十年河東再版

作者:梁平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12月
書號:978-7-5411-2927-8
定價:28.00元
這是詩人用詩歌書寫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輝煌成就的一部大書,涉及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科學教育、法制、軍事、外交等各個領域,被評論界認為是中國現代詩歌的“鴻篇巨製”、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文學視野的“百科全書”。據詩人介紹,這三十年對於每一個人都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創作這部作品是一種責任、一種承擔,同時也是對自己幾十年創作的一次最大的挑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