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國

三十六國,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合稱,是指漢代時期的西域的三十六個國家,大部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

詞語解釋

1.指漢時西域諸國。大部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 《漢書.西域傳序》 :"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皆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王先謙補註:"三十六國者:婼羌﹑樓蘭且末小宛精絕﹑戎盧﹑扜彌﹑渠勒﹑于闐皮山烏秅﹑西夜﹑子合﹑蒲犁﹑依耐﹑無雷﹑難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車疏勒﹑尉頭﹑姑墨﹑溫宿龜茲尉犁﹑危須﹑焉耆﹑姑師﹑墨山﹑﹑狐胡﹑渠犁﹑烏壘。"
2.指古代相傳的海外三十六國。《淮南子.墬形訓》 :"凡海外三十六國: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肅慎民﹑白民﹑沃民﹑女子民﹑丈夫民﹑奇股民﹑一臂民﹑三身民;自西南至東南方,有結胸民﹑羽民﹑歡頭國民﹑裸國民﹑三苗民﹑交股民﹑不死民﹑穿胸民﹑反舌民﹑豕喙民﹑鑿齒民﹑三頭民﹑修臂民;自東南至東北方,有大人國﹑君子國﹑黑齒民﹑玄股民﹑毛民﹑勞民;自東北至西北方,有跂踵民﹑句嬰民﹑深目民﹑無腸民﹑柔利民﹑一目民﹑無繼民。"上述國名,出自傳聞,無可考。但後世小說如《西遊記》《鏡花緣》等,多沿襲之。

引申解釋

古代相傳的海外三十六國
《淮南子.墬形訓》:"凡海外三十六國: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肅慎民﹑白民﹑沃民﹑女子民﹑丈夫民﹑奇股民﹑一臂民﹑三身民;自西南至東南方,有結胸民﹑羽民﹑歡頭國民﹑裸國民﹑三苗民﹑交股民﹑不死民﹑穿胸民﹑反舌民﹑豕喙民﹑鑿齒民﹑三頭民﹑修臂民;自東南至東北方,有大人國﹑君子國﹑黑齒民﹑玄股民﹑毛民﹑勞民;自東北至西北方,有跂踵民﹑句嬰民﹑深目民﹑無腸民﹑柔利民﹑一目民﹑無繼民。"上述國名,出自傳聞,無可考。但後世小說如《西遊記》《鏡花緣》等,多沿襲之。
漢時西域諸國
大部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漢書·西域傳序》:“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皆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王先謙補註:“三十六國者:婼羌、樓蘭、且末、小宛、精絕、戎盧、扜彌、渠勒、于闐、皮山、烏秅、西夜、子合、蒲犁、依耐、無雷、難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車、疏勒、尉頭、姑墨、溫宿、龜茲、尉犁、危須、焉耆、姑師、墨山、劫、狐胡、渠犁、烏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