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口錢

語出:《舊唐書·懿宗紀》:“ 安南 管內被蠻賊驅劫處,本戶兩稅,丁錢等量放二年,候收復後別有指揮。”《資治通鑑·後梁貞明四年》“先是, 吳 有丁口錢” 胡三省 注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今之丁錢,即 漢 世算錢也,以其計口輸錢,故亦名口賦也。” 清 孫枝蔚 《春日園居書懷》詩:“聞道柴門櫻柿下,春來坐吏索丁錢。”

即丁身錢、丁身錢絹米麥。五代時吳、吳越、閩、楚等國均有徵收,丁身錢(米)各國標準不一:吳越每歲每身三百六十文,閩每歲每丁七斗五升,楚征丁錢絹米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