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

一出

一出是漢語辭彙,拼音是yī chū,意思是出生或出現一次。

基本信息

釋義

(1).《商君書·農戰》:“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數年不食。”

晉葛洪《抱朴子·金丹》:“老子授之於元君,元君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

(2).謂出行或出來任事。“一”,語氣助詞。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彊晉而霸越。”

宋陸九淵《陸修職墓表》:“介其鄉之賢者致禮以延公,公卻之再三,請益固,公為一出,桐嶺學者於是變而樂義理之言。”

(3).完全出於。

《史記·呂太后本紀》:“元年,號令一出太后。”

(4).一番

(5).猶一套。

《景德傳燈錄·潭州雲岩曇晟禪師》:“藥山乃又問:‘聞汝解弄師子,是否?’師曰:‘是。’……曰:‘我亦弄得。’師曰:‘和尚弄得幾齣?’曰:‘我弄得一出。’”

(6).傳奇劇本結構上的一個段落。

《醒世姻緣傳》第六九回:“擺酒唱戲,公同餞行。當中坐首席的點了一本《荊釵》,找了一出《月下斬貂蟬》,一出《獨行千里》,方各散席回房。”

(7)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有人道上見者,問云:‘公何處來?’答曰:‘今日與謝孝劇談一出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