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公益

一天公益

“一天公益”全稱“成都市一天公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英文名稱“ONE DAY FOR”,成立於2008年5月,參加了汶川、玉樹、雅安、魯甸等歷次災後救援。2011年在成都市民政局註冊,2014年在成都建立“西部閒置物資分理中心”,倡導“節約惜福、物盡其用”的生活理念,接收各類閒置物品的捐贈,致力於通過激活閒置資源再利用的方式減少生產、降低污染、節約資源、實現可持續生存。同時,組織志願者對閒置物品進行清洗消毒,用以資助貧困家庭或義賣給需求家庭,累計捐贈冬衣、玩具、書籍、家電等逾60萬件。 一天公益主要業務為傳播公益理念與志願精神,招募組織志願者開展社會服務。機構使命:讓公益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倡導:每人每月做一天公益。約定每月最後一個周日為:一天公益日。 一天公益獲評5A級社會組織,榮獲“全國百強社工機構”、“四川省優秀志願服務集體”等多項榮譽。2015年,榮獲“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為當年成都市唯一獲此獎項的公益機構。執行團隊接受過銀杏夥伴、哈佛SEED、中國公益人才計畫等專業培訓,榮獲“中華慈善獎”、“全國優秀志願者”、“中國最美社工”等幾十項榮譽。 “一天公益”是一個非常珍惜榮譽和注重鄉土的公益機構。

機構概況

“一天公益”全稱“成都市一天公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英文名稱“ONE DAY FOR”,成立於2008年5月,參加了汶川、玉樹、雅安、魯甸等歷次災後救援。2011年在成都市民政局註冊,2014年在成都建立“西部閒置物資分理中心”,倡導“節約惜福、物盡其用”的生活理念,接收各類閒置物品的捐贈,致力於通過激活閒置資源再利用的方式減少生產、降低污染、節約資源、實現可持續生存。同時,組織志願者對閒置物品進行清洗消毒,用以資助貧困家庭或義賣給需求家庭,累計捐贈冬衣、玩具、書籍、家電等逾60萬件。

一天公益主要業務為傳播公益理念與志願精神,招募組織志願者開展社會服務。機構使命:讓公益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倡導:每人每月做一天公益。約定每月最後一個周日為:一天公益日。

一天公益獲評5A級社會組織,榮獲“全國百強社工機構”、“四川省優秀志願服務集體”等多項榮譽。2015年,榮獲“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為當年成都市唯一獲此獎項的公益機構。執行團隊接受過銀杏夥伴、哈佛SEED、中國公益人才計畫等專業培訓,榮獲“中華慈善獎”、“全國優秀志願者”、“中國最美社工”等幾十項榮譽。

“一天公益”是一個非常珍惜榮譽和注重鄉土的公益機構。

名稱與LOGO

公益星星人:每年參加一天公益活動或捐獻自己一天所得;

一天公益 一天公益

公益月亮人:每月參加一天公益活動或捐獻自己一天所得;

公益地球人:每周參加一天公益活動或捐獻自己一天所得;

公益太陽人:每周有一天以上的時間參與公益活動。

你可以一年,或者一個月,或者一周,拿出一天從事公益事業;也可以拿出一年、一個月、一天的收入,支持公益事業……這就是一天公益的由來。

一天公益的機構標誌整體是一個圓形,象徵著我們的地球。上方藍色的半圓代表藍天,下方英文構成的半圓代表大地,”1“代表一個人。整個LOGO寓意著:人立於天地之間,要讓公益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使命與理念

公益使命:讓公益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公益理念:去行動,不抱怨,讓身邊因為我們而改變

我們的價值就是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幸福

我們不是在做好人好事兒,而是在把事情做好

公民意識就是樂於參與、敢於負責、勇於擔當

工作原則

1、不乞討、不施捨,只做資源整合;

2、不指責、不代擇,堅持價值中立;

3、先修身、後做事,用生命影響生命。

團隊文化

共情、慎思、恆願、踐行。

災後心理援助

災後系統協作心理援助模式 災後系統協作心理援助模式

災後心理援助工作,需要對受災群體進行三級評估。一級評估由社區管理者和社會工作師共同完成,評估家

庭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二級評估由心理諮詢師完成,區分是否造成了創傷後應激障礙;三級評估由精神科醫生完成,區分是否存在軀體和精神症狀。三級評估一次完成。

面對同一個心理困擾,如果社區管理者能夠通過政策完善來完成,則不用社工師去解決;如果社工師能用社區活動來完成,則不用心理諮詢師去解決;如果心理諮詢師能用小組來完成,則不用精神科醫生去解決。對於複雜個案,需要由幾方面人員協同制定方案,由社會工作師進行個案管理。

服務領域

公益培訓

公益培訓與實踐 公益培訓與實踐

邀請公益人士、NGO、企業CSR、高校社團、政府官員就近期公益動態、公眾事件進行辨析。回歸理性,明 晰方向,提出建議。

一天公益關注青年人,尤其是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成長,致力於在青年人當中傳播公益理念和社會責任感,從2008年至今,已應邀到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清華大學等知名高等院校開展關於“公益”、“志願服務”、“生命價值”等主題的講座100多場,邀請公益人士、高校社團、NGO、政府官員、企業CSR共同交流,舉辦沙龍200多次。接納有志致力於公益或者願意提供志願服務的青年人1500餘人次參與一線實踐服務。

開展社工師培訓與督導。為高校社工系、心理系學生提供實習崗位;為社團開展《公益行動與公民意識》講座;為企業提供《企業社會責任與員工公益》培訓。

社區服務

服務5.12汶川地震災區、4.20廬山地震災區、8.03魯甸地震災區,提供災區社工與心理援助。

助學助養

一天公益 一天公益

反對分數至上,挑戰補課大軍。在節假日,給留守兒童一個溫暖的去處,還社區兒童一個陽光的假期。採用主題遊戲、武術舞蹈、國學誦讀、科技模型、生活體驗等方法,讓孩子們在快樂生形成良好的習慣,獲得心靈的成長,掌握思考的智慧。

助學不是簡單地”給錢“,給錢只是緩解監護人的經濟壓力。而助學是要讓孩子本人受益,所以除了必要的午餐資助,還必須有專業的助學人員陪在孩子身邊,提供心理助養和親情助養。生日、夏令營、家長會、生活衛生、個人習慣.......

主要公益項目

六衣計畫

六衣計畫 六衣計畫

”六衣計畫“原名”寶貝牽手“,由成都市市區富裕家庭的兒童,牽手一個同性別、比自己小一歲的困難兒童,每 年分兩次捐出自己不再適用的衣物、書籍文具或文體用品,經過專業的清洗、消毒包裝,一對一捐贈給牽手的兒童,形成長期結對援助,實現施助兒童和受助兒童之間的書信聯繫和友誼交往,從而解決困難兒童的穿衣、成長問題,同時解決城市家庭多餘衣物合理再利用問題。

【公益理念】

1.低碳環保,節約資源:

多數城市兒童的衣物並不破舊,只是因為身體長高而無法繼續使用,所謂的舊衣物其實是八九成新的“小於我衣物”,生產它們時已經耗費了大量的地球資源,沒有物盡其用就當垃圾處理,是對地球資源的浪費。貧困家庭兒童願意繼續穿用,就從源頭上少製作一件衣服,少一些對環境的污染,是一種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

2.助學助貧,友愛互助:

偏遠山區的困難孩子的確需要二手衣物、書籍、玩具;

進城農民工和城市困難家庭有購買二手物品的需求;

越來越多的城市獨生子女非常渴望有個兄弟姐妹;

城市家庭多餘物資得以合理再利用,並因此培養公民公益習慣。

【項目成就】

始自2011年,至今已有成都市金沙國小、人民北路國小、川師附小、李家沱國小、石家莊橋西外國語國小、石門國小等5300餘名師生參與衣物捐贈,上千名志願者累計投入志願服務。對涼山市、眉山市、樂山市、石家莊市的29所偏遠貧困學校進行了一對一衣物援助,受助兒童超3萬名,贈衣物已逾10萬件。做到了每件衣物有簽收,實現了捐贈者與接受者書信互動。

喪子母親心理援助

喪子母親心理援助 喪子母親心理援助

開始於 2008 年 5 月 19 日,計畫 2015 年 5 月 18 日結束,項目周期 7 年,實施地在四川都江堰。是目前國內持續跟蹤同一群體開展心理援助時間跨度最久的社工項目。創辦“媽媽之家”、開辦“母親大學”援助 240 位喪子母親重新生育,再獲新生。被《新聞聯播》、《朝聞天下》、《東方時空》等重要欄目報導過 11 次。提出“失獨家庭”概念,使這一隱藏的群體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廣泛關注與幫扶。

母親大學

開始於 2012 年,計畫長期執行。開展寶貝安全、寶貝健康、親子關係、母儀修養、居家生活等課程。

以兒童為中心的社區社會工作

2011 年,項目周期一年,以社區貧困和有心理創傷的兒童為切入點,進行心理援助、課業輔導、經濟資助的同時,把社區兒童組織起來,開展志願服與文化活動,從而帶動整個社區居民的參與和責任意識。該項目經“北京華夏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第三方獨立評估,被認為“非常成功”第一名。

貧困兒童三方助養

開始於 2009 年,針對貧困、有心理創傷的兒童,由社工師和心理輔導師協同展開經濟、親情、心理三個層面的助養活動。受助兒童以達 300 多名。

寶貝心立方

寶貝心立方 寶貝心立方

2013 年 4 月,實施地四川寶興靈關鎮。協助當地為 120 名學齡前 兒童建立學前班,並配備了社工師、音樂、美術、舞蹈教師開展輔助教學工作。

中小學生心靈成長社會工作

2010 年,項目周期一年,通過運動和主題遊戲的方式,為都江堰市 20 所學校的 20000 名師生開展了心理輔導和心靈成長的服務,顯示了機構開展大型社工活動的實力。

溫馨提示

做公益不一定要轟轟烈烈,做公益不一定要到災區,公益就在你我身邊,隨時、隨地、隨手之間都可以做公益,因為,公益的全稱叫做公共利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