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建成社會主義論

一國建成社會主義論

一國建成社會主義論,有時也稱“一國社會主義論”,是約·維·史達林於1924年列寧逝世後提出的特殊理論,認為社會主義可以首先在一國內建成,這是對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修正。另有考證說,19世紀晚期出現第二國際的右翼分子伯恩施坦是最早提出一國建成社會主義論者。自那時起,以托洛茨基為首的俄國乃至國際左翼反對派一直在為反對史達林修正主義、捍衛革命的馬克思主義而進行戰鬥。

基本概述

經典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從一國開始、在各國進行、在世界範圍內完成,但並不認為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因為在一國內建成而終結。這一理論以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1847年)(這本書是一年後著名的《共產黨宣言》的前奏)所表述的最為簡要清晰:

“第十九個問題: 這種革命(指無產階級革命)能不能單獨在一個國家發生?

答:不能。單是大工業建立了世界市場這一點,就把全球各國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國家的人民,彼此緊緊地聯繫起來,以致每一國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國家發生的事情的影響。此外,大工業使所有文明國家的社會發展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這些國家,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成了社會上兩個起決定作用的階級,它們之間的鬥爭成了當前的主要鬥爭。因此,共產主義革命將不是僅僅一個國家的革命,而是將在一切文明國家裡,至少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同時發生的革命,在這些國家的每一個國家中,共產主義革命發展得較快或較慢,要看這個國家是否有較發達的工業,較多的財富和比較大量的生產力。因此,在德國實現共產主義革命最慢最困難,在英國最快最容易。共產主義革命也會大大影響世界上其他國家,會完全改變並大大加速它們原來的發展進程。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將有世界性的活動場所。”

社會背景

背景

莫斯科紅場 莫斯科紅場

應該指出,俄國的布爾什維克正是在這種世界革命理論的鼓舞下奪取政權、建立工人階級國家的,因為它們相信歐洲革命和在不久的將來建立歐洲社會主義联邦的前景。布爾什維克在1917年十月革命後一直盼望歐洲革命高潮特別是德國革命的爆發,甚至在1917年底至1918年初就布列斯特和約與德國革命的政治關係發生了激烈的黨內爭論。1919到1920年的歐洲革命運動和一系列大規模造成準革命形勢的總罷工強有力地支持了俄國十月革命。1923年德國革命失敗(這一失敗與史達林等人的指揮有直接責任關係,可惜這一歷史仍缺乏說明,大多數史達林主義官定文本對這一重大失敗故意只是輕描淡寫),這一失敗助長了革命工人的失望情緒和蘇俄境內的反動浪潮,

提出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史達林於1924年提出了一國建成社會主義論。一國建成社會主義論使作為國際工運中最強大的蘇維埃俄國脫離了以世界革命為中心的戰略軌道,轉向“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的空想,使民族自私和自大代替了國際革命理想,為蘇維埃官僚階層固守狹隘的本位利益而消極對待別國革命(首先是1925—1927年中國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論依據。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蘇俄官僚對國際革命從消極對待轉向積極主動扼殺,成了一支連國際資產階級也望塵莫及的強大反革命勢力(特別令人難以忘卻的是蘇聯不僅以“人民陣線”的溫和綱領窒息了西班牙的無產階級革命,而且指派特務機構積極參與了對西班牙各個革命工人黨派的大屠殺和大迫害)。

影響

20世紀40年代之後,史達林主義的一國建成社會主義論更導致了許多社會主義國家的各自自以為是、山頭林立,從蘇南衝突(狄托的分庭抗禮)到中蘇論戰(北京和莫斯科的分道揚鑣),甚至連朝鮮也自誇“金日成主義的萬丈光芒照遍全球”,無不與史達林主義有深刻的思想淵源關係。這種政治局面造成國際無產階級利益的嚴重分裂,極大地損害了國際工人運動的利益(例如韓戰時期蘇聯一度拒絕出兵、越南戰爭時期北京一直拒絕與蘇聯組成聯盟反對國際資產階級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