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即十、十即一、一即多多即一,乃一與一切,其體用相融而不二,以顯明法界緣起中之現象相即關係。 ‘華嚴經’初發心菩薩功德品中,謂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 2.現象之同體關係,十中各個一之自體,即是第一個一,換言之,十之自體性空(無獨立自性),故謂“十即是一”。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即十、十即一、一即多多即一,乃一與一切,其體用相融而不二,以顯明法界緣起中之現象相即關係。此乃華嚴、天台等圓教所立圓融無礙之極致。‘華嚴經’初發心菩薩功德品中,謂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又‘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四中,由兩方面論證:

1.現象之異體關係,即一與十乃相對待,一為十之基數,十由十個一所構成,無一即無十,既得成十,故知“一即十”,同理可證成“十即一”。

2.現象之同體關係,十中各個一之自體,即是第一個一,換言之,十之自體性空(無獨立自性),故謂“十即是一”。同理,視十為自體,一為構成十之因素,故其自體亦是性空,稱為“一即是十”。由此證明整體與部分,一般與個別,皆不離相即關係。故一塵中,即與一切佛土相即;一念中,亦與無量之時間相即。華嚴宗運用於佛教理論與實踐,與全部義理與實踐,視為一整體而稱為“一”,其各分支和法門則稱為“多”,或對能生萬有之一心稱為“一”,而所生之萬有則稱之為“多”。在‘摩訶止觀”卷第五(大正四六·55 B)說:“若解一心一切心,一切心一心,非一非一切,一陰一切陰,一切陰一陰,一切究竟一究竟。……一法一切法,……一切法即一法。”

[華嚴經探玄記卷一、法華經玄義卷三下、摩訶止觀卷五上、天台四教儀集解卷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