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的成長2

一個女人的成長2

“愛”一是一個充滿了溫暖、關懷、體貼和喜悅的字,是人類永恆的生命主題,但為什麼愛會產生問題?而且還多過人生其他的種種問題?《一個女人的成長2:在愛中成長》是《一個女人的成長》的續篇,延伸前書女性心靈成長的大話題,圍繞“愛”的小主題,剖析一個個典型的生活案例,與您深入探討女人如何才能更好地成長的問題。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薇薇夫人本名樂茞軍,曾任《聯合報》專欄作家、華視“今天”節目製作人及主持人、《世界日報》家庭版主編、《國語日報》文化中心主任、副社長、社長。為《聯合報》專欄執筆二十六年,對情感、家庭問題見解獨到,使她成為台灣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作家之一;長期投身兒童教育工作,所主編的多種兒童及青少年讀物,開拓了兒童文學的新氣象。 薇薇夫人文筆雋永,經常以平穩而中庸的筆法表達對女性問題的看法,而不刻意強調某些觀念。著有《一個女人的成長》《一個女人的成熟》《情感與人生》《情感的對話》《一個男人的成長》《從中年出發》《有情世界》《美麗新世界:樂在退休》等書。其中《一個女人的成長》首次出版後,曾連續6年高踞暢銷書排行榜上,僅在台灣一地重印次數就達60次以上,是華人世界影響深遠的女性心靈成長經典讀物之一。

專業書評

薇薇夫人作品《一個女人的成長》
薇薇夫人作品《一個女人的成熟》
薇薇夫人作品《一個男人的成長
★暢銷書《一個女人的成長》續篇
★台灣女性心靈代言人 暢銷作家薇薇夫人 又一部探討女性心靈成長話題的佳作
★中國時報、南方都市報、女友、新民晚報、心理月刊、新聞晚報、淑媛雜誌、山西晚報 ……眾多媒體熱評、專訪、連載。
華人世界值得信賴的心靈導師 薇薇夫人暢銷代表作
曾經擔任報紙專欄作家長達30年,也曾在電視圈主持談話節目,薇薇夫人不僅以文筆有說服力、外表亮麗、談話吸引人著稱,還擁有善體人意的溫暖心腸。
——台灣 中國時報
即使在各種心理訪談節目層出不窮的當下,一說到讀者信箱主持人,台灣客群第一個想到的名字,仍然還是薇薇夫人。在進入內地之前,《一個女人的成長》一直是台灣地區的暢銷書和長銷書,薇薇夫人也因此成為台灣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專欄女作家之一。
——新聞晚報
《一個女人的成長》並非為某一年齡、某一職業的女性而寫,而是所有女人都應從中吸取經驗的讀物。
——南方都市報
只要重視自己可以把握的幸福,而且不吝惜付出,每個女人都可以和薇薇夫人一樣,成為既知性又成熟的現代淑媛。
——淑媛雜誌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篇 男女之愛
1 勇敢地走進家庭
2 女性新形象之外
3 婦女仍須努力
4 新舊女性和“獅”“虎”之間
5 不是爭“權”奪“利”
6 從“四類男人”說起
7 憐惜與尊重的愛
8 傳統和現代
9 一半的責任
10 主婦塑像
11 “純主婦”價值高
12 突破?創新
13 插好“生活”這盆花
14 美女和野獸
15 兩性角色對調活動
16 女人能,男人為什麼不能?
17 性別角色的協調
18 真才是美
19 健康才是美麗
20 聰明的丈夫?快樂的妻子
21 主婦訪問主婦
22 讓先生孩子尊敬你
23 讀書與婚姻
24 回家吃晚飯以外
25 婚姻悲劇
26 預防“介入”
27 神仙解決不了的難題
28 外遇新對象
29 我怕“談情說愛”
30 何必枉費心機
31 戀愛與結婚
32 別慌,單身的女郎
33 把命運交給“鐵嘴”嗎?
34 丈夫是有“價”的
35 可愛的女性
36 傳統觀念難改
37 丈夫在忙什麼?
38 問心無愧
39 重視婚姻的嚴肅性
40 古老的衝突
41 不能分等級的感情
42 為什麼不談呢?
43 我的疑惑
44 人工繁殖
45 時髦風氣——餵母乳
46 不能怪收穫不好
47 “夾縫裡”的孩子
48 教她保護自己
49 保護孩子
50 也是孝順
51 重視人格培養
52 照顧老人生活
53 祖父母節
54 歡樂老年
★第二篇 兒女之愛
55 還是需要母親
56 “抬高”別人
57 特殊分子
58 堅守原則
59 美德和美貌
60 鼓勵孩子“玩”
61 孩子暑假的活動
62 —種感觸
63 人不能斷絕“交通”
64 “隔離”的結果
65 十七歲啊!
66 勇於負責
67 母愛和被愛
68 “說謊”的藝術
69 “好根長好樹”
70 教育應該平等
71 習慣從小養成
72 別壓垮了孩子
73 當機立斷
74 幫助孩子學習生活
75 父親的合作更重要
76 道德勇氣要從小培養
77 培養子女公德觀念
78 孩子是你的鏡子
79 子女是獨立的人
80 做孩子的益友
81 只問耕耘
82 替別人教育另一半
83 一張唱片
84 給孩子—顆“好”心
85 親情
86 真摯的關懷
87 那是孩子們的事
88 難挨的日子
89 父母先別得失心重
90 不必虛偽
91 痛苦的經驗
92 在趣味中學習
93 加強活的教育
94 好品格重於高分數
95 想想當年
96 子女的婚事
97 聯誼不等於相親
98 別對誘惑讓步
99 我就是我
100 大學生的性問題
101 男女性觀念的衝突
102 別用“激將法”
103 你的孩子知道嗎
104 趨吉避凶
105 灰姑娘嫁了王子以後
106 培養善念
107 善用時間
108 祝您微笑

書摘插圖

★第一篇 男女之愛

01 勇敢地走進家庭
也許由於我自己是個職業婦女,所以無論我怎樣禮讚家庭主婦,似乎都缺乏說服力,總有主婦告訴我她們是何等的羨慕有職業的婦女,家庭主婦是如何無聊、乏味、沒意思。這就難怪一位國立大學今年畢業的女生,很苦惱地對我說:
“我的同學有人出國深造,有人參加高普考,有人覓得公司機構的職務,個個都很能幹,但是很奇怪的我卻只是一心一意要當賢妻良母。因為這個想法太‘沒出息’了,因此我常常感到很痛苦,好像社會上指責的眼光紛紛指向我一樣,我們的教育家常說培育一個大學畢業生不容易,但是在我感激四年所受的教育讓我受益匪淺之後,我卻‘忘恩負義’地只想步入家庭,不知怎么辦好?……”
這封信坦白得讓我感動。自從女性有了受教育的權利以後,她們受到的困擾和衝擊真是不小,為了不讓男性自尊受壓抑而不敢跟她們談戀
愛或論婚嫁,女生在學校(女校除外)也不敢有好成績,在社會上不敢有大成就。哈佛大學一位女心理學家在幾年前曾經研究統計,發現國中女生怕成功的占47%,但大學女生就提高到88%了。經過“過五關斬六將”慘烈的聯考(編註:相當於大陸的高考)大戰,能進入大學的,真是集驕傲、祝福、羨慕、嫉妒於一身,也背負著沉重的期望和遠大的抱負,畢業後怎能不大展宏圖?可是“時間到”,又到了大家都眼睜睜看著她“該結婚了”——“為什麼不結婚”——“怎么還不結婚”的年齡。人人警告她:早點選對象,不然會越來越難。於是多少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就在婚姻和事業間徘徊復徘徊。
我很為這位“一心一意要當賢妻良母”的大學畢業女生高興,你已有了目標,知道自己要什麼。只要記住:賢妻良母是一個絕不亞於任何職業的工作,因為那是塑造人的工作,“沒出息”的人是做不好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誰敢說大學畢業生走進家庭是浪費?肯踏實地做個有知識的現代主婦,正是在為國家“厚植國力”呢!
02 女性新形象之外
今年的婦女節前,仿佛很突然的,被很多年輕人問到女性新形象的問題,讓我頗有所感。“新形象”這名詞似乎是“新聞局”宋局長叫響起來的,一直很熱門。其實女性的形象最近這幾十年來,似乎“新”得很快。從黃毛小丫頭看起,拜電視之賜,她們變得多么機靈成熟,老練大方得連幾十歲的人都自嘆不如。再看十幾歲的小姑娘吧,見了生人敢侃侃而談,辦起事來有條有理,尤其對情感的“灑脫”、“果斷”,比起以前的小姑娘真是大不相同了。
至於成年的年輕女性,不論已婚未婚,由於教育程度升高,工作機會增多,幾乎都是見多識廣,外在美得時髦,內在扎紮實實,身挑幾副擔子都難不倒她們。就是中老年人也跟以往不大相同了,光說那拉著手在大庭廣眾下手舞足蹈,就不是過去的女性所敢做的。
各種年齡層次女性的新形象,無論男性喜不喜歡,欣賞不欣賞,這潮流、趨勢卻是誰都阻擋不了的。當然,從女性的角度來看,這總是可喜的吧?突破了三從四德、沒有自我的舊形象。建立了活潑、開朗、幹練、能表現自我的新形象,都是過去女性不敢奢望的。
但是我總覺得形象固然大部分形之於外,卻真正是從內在衍生的。如果我們能再錘鍊我們的思想,拓寬我們的心胸,開展我們的眼光,相信女性會有更新更好的形象。在更多受人尊敬的工作上有更好的成就,同時也能教養出對社會、國家、人類更有用的子女。因為,不可否認的,今天動腦筋、做決策的大多數仍然是男性,而女性在這方面還是有形無形受壓抑,在某些情況下仍然是被輕侮的。還有些受辱卻不自覺(但罪應不在她們),有些受辱卻無法自救,這種種現象豈不是女性新形象中的缺陷嗎?
不過任何進步都是累積而來的,在我們的節日存在一天,我們大約就得努力一天。因為這一天除了放假讓某些職業婦女多一天休息以外,並不是什麼光榮或溫暖的日子。它提醒我們過去的傷痛,以及未來的艱困。
03 婦女仍須努力
前些時讀外電報導,聯合國女權大會在丹麥的哥本哈根開會時的一些統計數字,有很多感慨,這些數字是:
△婦女占了世界人口的半數,負擔世界三分之二的工作,但只占世界收入的十分之一,而在世界財富所占的比例不足百分之一。
△每三個文盲當中,有兩個是婦女。
△在開發中國家里,半數糧食要由婦女生產。
△工業化世界中,同樣的職位,婦女的薪酬平均只有男人的一半或四分之三。
不過幸好在這些數字的另一面,也有些讓人欣慰的成績,根據大會的工作檔案顯示,有不少國家的婦女踏上政壇,婦女行使投票權的比率有了穩定的增加,婦女當選出任公職的人數,在世界各地都逐漸上升。
《國語日報》在八月廿三日開始,連載了幾天更詳細的世界各地婦女情況的報導,全世界以瑞典男女平等最接近理想境地,連美國婦女都還得大大努力才行。其中雖然沒有我國婦女情況的報導,但比較之下我國婦女的情況可以算是中上的,有些甚至超過口口聲聲說“女性優先”的美國。譬如我們婦女和男士同工同酬,我們的職業婦女都用自己的姓,家庭主婦也幾乎都操家中經濟大權,農村婦女跟男人平分工作(在有些國家男人不種田,女人要兼顧內外的),政壇、企業界有了一些傑出的女性。女孩都可隨自己的能力而受到高等教育,婦女競選已取消保障名額等等,都顯示我國女性已在法律的保護下,有了種種平等的機會。
因此我們不需要大聲疾呼女權運動,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的婦女已經不需要努力,今天仍然有些女性處在不平等的地位,譬如有些婦女仍在受虐待,有些仍然得不到公平的晉升機會,有些仍然受壓榨,有些仍然沒有接受較好的教育:儘管這些人只占婦女人口的少數,但還是需要努力去改善的。儘管已有了公平的憲法(不過有些法律還是不公平的),每個婦女自己的努力才是最迫切的。自己達到某種程度後再幫助其他的婦女同胞,互相提攜才能改善更改善。不是爭權奪利,是求得人類合理的待遇。
04 新舊女性和“獅”“虎”之間
(一)
從婦女節到今天(指文章連載之時,後同),我腦中川流著好多“新”、“舊”不同的女性形象,也碰到很多女孩問我今天的女性到底要何去何從?奇怪,這似乎是今年比較顯著的情況。
婦女節那天,我結識了一些新女性。後來,我有一連串的機會到台北以外的地區去見了許多不同的女性。然後,來了個轟動全台灣的洪通(編註:一位傳奇性的台灣民間畫師),我卻特別難忘那位洪太太。在台灣仍有不少可能算不上新女性的太太們,而洪太太大約也不能算是新女性,不知為什麼,我卻十分尊敬她們,像尊敬新女性一樣。她們站在丈夫的身邊(或身後),一點也不顯眼,甚至還帶著卑謙的神色。但是,我總覺得她們內在的光彩,是不能從質樸的外表去衡量的。我為她們不被社會重視而深感不公平,她們可能永遠當選不了傑出女性,但是就盡做人的本分來說,就扮演一個角色的盡力與否來說,就努力發揮一個人的能力來說,這些女性實在是值得尊敬的。
年輕的女性對於何去何從感到彷徨,她們一方面擔心找不到好對象結婚,一方面又擔心結婚後就不能做新女性。其實,“事在人為,盡其在我”是最好的人生座右銘,“舊”女性的忘我精神雖然只是完成“小我”——丈夫、孩子、家庭,但是比起某些“自我中心”的時髦女性來,她們的價值更高。即使是新女性,也不能否定她們的價值,甚至還有學習的必要。只不過受過較多教育的新女性,想把舊女性完成的小我,擴展為社會、國家、民族的大我罷了,基本上的精神豈不是一樣的嗎?
 (二)
有人問我對於針對“獅子會”而於最近成立的“老虎會”有什麼感想?
我說,對於某些需要鞭子才能“馴服”的獅子(這裡不是指獅子會友,是泛指所有的男性),也許“勢均力敵”的“老虎”們需要組織起來,因為組織會產生更大的力量。而我也的確看過某些因妻子厲害,就“行動謹慎”的丈夫。但這“人類動物園”里,如果不是獅吼就是虎嘯,氣氛未免也太緊張了吧!
一個家庭里,不管誰是一家之主,除了對還沒有自治能力的孩子,需要有原則地管教之外,對那口子我主張用老子的“無為而治”原理。兩個人結婚不是誰“管”誰,一個要妻子管的男人,或一個要丈夫管的女人,我覺得都不夠成熟到可以結婚的程度,如果結了婚,儘管想盡方法去“管”對方,最後還是管不住。
夫婦雙方都能自己管自己,知道自己的責任,懂得互相敬愛,互相扶持,了解婚姻加給自己情感上的道義,那么在任何環境、任何誘惑之下,也不會做出傷害那口子的事情,他必以她的幸福做行為的依據,當然她也一樣。
我覺得表面的名稱實在也不必斤斤計較,如果一個獅子會員的的確確敬愛他的妻子,那么被稱一聲“獅嫂”也不傷大雅。反之,如果他不尊重妻子,被叫做“虎夫”也傷不了他半根汗毛。
男女之間或夫婦之間,表面平等是不值得爭的,何況老子說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實在是大有學問的道理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