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女孩在美國的中學生活

一個中國女孩在美國的中學生活

題名: 一個中國女孩在美國的中學生活 作者: 聲三 出版者: 《中學生》雜誌社 出版地: 北京 出版日期: 2006-11 國家: 中國 主題關鍵字: 短文小品 文獻出處: 《中學生》青春版

圖書簡介

題名: 一個中國女孩在美國的中學生活

作者: 聲三

出版者: 《中學生》雜誌社

出版地: 北京

出版日期: 2006-11

洲: 亞洲

國家: 中國

主題關鍵字: 短文小品

文獻出處: 《中學生》青春版

原文

張聖女,生於吉林,2002年隨媽媽一起去了美國,在密植根州的REXB SMITH MIDDLE SCHOOL讀書。她適應能力很強,短短几個月,不僅獲得了全市中學生大獎,而且,還寫了一本通過親身經歷,感性講述自己在美國中學學習、生活的書——《一個中國女孩的美國中學生活》。

張聖女的媽媽對大家說在美國,中學老師們更看重你是否不斷努力地超越了自己,因為,只有超越自己才能超越別人!孩子的書——《一個中國女孩的美國中學生活》出版了,作為母親,我自然為她感到驕傲,但更多的還是擔憂!女兒在美國學校的生活是十分愉快的,但她確實也曾度過一段很艱難的時光。

我把她剛帶到美國,她對美國的美麗幻想就破滅了。因為,在她的想像中,美國的學校就是個遊樂園,她來美國之前早就做好了當一個“瘋狂老鼠”的準備了。然而,緊張而又陌生的校園生活,給了她太多的挑戰!每當她從學校回來,面對一大堆看不懂的書籍時,都會急得直哭。無論我怎么勸她,性格急躁的她都無法平靜下來。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倆發生了無數次的爭吵。她就這樣哭了一個多星期,後來,就不再哭了。

她是個好強的孩子,但不是那種能吃苦的;她是個聽話的孩子,但需要你先給出道理。

後來她獲得了全市中學生大獎,這使她在當地的報紙上頻頻曝光。但這裡所謂的“出色”,不能等同於中國中學生的“出色”。美國的標準是很綜合的,除了她學業成績優異,老師們更看重的是她能不斷地超越自己!

“超越自己”這一點十分重要!

記得在一次體育課上,雖然她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但她的短跑成績仍不理想,如果幾個星期後的第二次考試還是那樣的話,我料想她就不可能得到A了。如果體育不能得A,她就不可能成為全A的學生了!

我對她說,你就盡力而為吧。那段時間,我們經常去健身房鍛鍊,希望出現奇蹟。但是,我們十分清楚,體育、音樂、繪畫都需要天賦,有的時候,不是努力就能達到目的的。就這樣,第二次短跑考試,她比第一次快了幾秒,但比起那些生龍活虎的美國學生,她就差得太多了。

那天放學,她滿臉笑容地從教學樓里跑出來,興奮地告訴我,體育老師給了她一個A!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急忙問她為什麼。她告訴我,體育老師說,“雖然你沒有其他同學跑得快,但你是班裡最努力的一個,你第二次的成績比第一次好,你超越了自己!”

正是因為有了這次經歷,她又報名參加了游泳考試。她不斷地超越自己,超越別人,自信心隨之不斷膨脹。難怪有朋友說:“美國的孩子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自信心讓這裡的孩子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我的孩子當然也不例外!

一月份,本州十幾所中學舉辦了一年一度的中學生獨唱比賽。女兒積極要求參加,她想得個大獎。對此,我並不抱信心,為了尊重她的選擇,同時也避免我們母女間產生爭執,我同意她參加比賽。比賽前,她除了在學校合唱團學習演唱,自己還找了一個輔導老師。儘管她做了各種積極的準備,我還是覺得她沒有什麼希望。我清楚,那都是十三四歲孩子做的白日夢。每次談到唱歌比賽這個話題,我都難免說出對她沒有信心之類的話。

我的打擊使她流了不少的眼淚。可我實在不希望她活在夢裡。中國的“超級女聲”對她很有誘惑力,可有幾個女孩兒能有那樣的運氣?

女兒雖然對我的態度很失望,但還是固執地堅持要參加比賽。那天,我上班,沒有陪她去參加比賽。她回來的時候興奮地讓我猜比賽的結果,我故意誇大地說,可能得了三等獎吧。她哈哈大笑,告訴我說她得了一等獎!

她把一個金屬獎牌拿給我看,我摸著獎牌,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我為她感到高興,可我還是口無遮攔地說了句:“可能因為你是中國人,所以評審特意照顧你的吧。”“你怎么可以這樣說話?”她大叫起來。看著她的眼淚流下來,我才後悔不該這樣“打擊”她。

一個美國朋友這樣問我:“你的孩子取得了成績時,你們中國的父母為什麼不去擁抱她,告訴她你很愛她,你為她感到驕傲和自豪?為什麼你不讓她知道你真實的感受?中國的父母願意為子女付出一切,為什麼不願意讓她知道,你對她的表現很滿意?”現在,我是在用中國父母的教育方式引導一個受美國教育的孩子,我不得不承認,這是我面臨的新的挑戰。

張聖女對大家說——當我跟美國老師講述中國的考試成績排名榜時,他們會驚訝得目瞪口呆。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敢想像,那些排在後面的學生如何承受那樣的傷害,更不明白中國的學校為什麼要拿學生的自尊心來開玩笑。

寫《一個中國女孩在美國的中學生活》時,我1 2歲。現在,我已經是高中二年級的學生了。我真的有好多話想向我最想念的國內的朋友們和老師們傾訴!

在美國讀書,自然會碰上許多“不同”的事情,比如說,讚美。如果在國內,聽到有人誇獎我,我會非常興奮。可如果這是在美國,我一點也不會興奮——因為在美國,讚美只是一種習慣。

“Good job(好樣的)!”“You are awe—some(你太棒了)!”“This is the best……I’ve ever seen(這是我看到過最好的……)”這些是美國人常掛在嘴邊的讚美詞,我對它們的出現都已經習以為常了。我知道,這其實是美國人培養孩子的一種方法,一般的美國人,從小到大都是在別人的誇獎聲中度過的。美國人把讚譽當成一種教育方式傳承下去,他們發現,這種無意的鼓勵不僅使人的信心增加了不少,而且還把人的素質提高了許多。

最初,這樣的誇獎的確讓我不習慣。我的生物老師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士,她非常喜歡我們,也經常用她的“讚美”來鼓勵我們問問題。記得有一次,她正在講胎兒的形成過程,一個女同學問:“雙胞胎又是怎樣形成的呢?”老師立刻回答了她的問題,然後加上了一句:“That’s a good question(問得好)!”後來,我發現,無論學生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她都會在後面加上一句“問得好”!哪怕只是問她黑板上的“P”是大寫還是小寫,她都會說:“這是一個好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的確提高了我們的自信心,同學們也不會怕自己所問的問題是“dumb question(笨蛋才問的問題)”。

在美國有一句俗話,說每一個你不明白的問題都是一個好問題。我想,在國內,很多同學不敢舉手提問題,大概是因為害怕被嘲笑吧。

這樣的誇獎曾讓我得到很大的鼓勵。有一次,學校有一個“Talent Show(才藝表演)”,這個表演是需要預選通過才可以參加的。我報了名,我的表演節目是自彈(鋼琴)自唱一首美國流行歌曲。不巧的是,預演那一天,我病得很厲害,連話都說不出來,更不要說唱歌了!我找到老師,提出退出演出,可是老師一定要我試一次。我硬著頭皮參加了預選,可我的表演很不理想,我知道,我一定選不上了。唱歌一直是我的夢想,可這個夢想就要破滅了!想到這裡,剛走下台的我忍不住哭了出來。這時,坐在我旁邊的同學們開始勸慰我,說沒想到我病得那么重。

還可以繼續表演,真了不起!我知道他們是來安慰我的,他們在安慰我的時候還告訴了我的缺點,這顯然比尖利的教訓要好得多。

這些鼓勵不禁讓我想起了在國內的學校里發生的一件事。學校里舉行運動會,有一個同學積極報名參加跑賽,可比賽的時候,他表現得不夠好,沒有取得名次。帶著滿頭的汗水,他沮喪地坐在位子上,可沒有一個人走到他身旁安慰他,老師和同學都很不高興。從那一次起,他就再也沒有參加過任何運動會比賽項目。對於失敗,那位同學已經很自責了,可是老師、同學卻還要給他施加壓力。事實上,壓力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動力,反而是一種對他的警告,仿佛在告訴他,沒有把握的話就不要去嘗試。

而我呢,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下,沒有放棄每一次機會!今年的二月份,我又報名參加了當地十幾個城市的高中生獨唱比賽。當時,有好多賽區,很多學生參加了比賽。我在表演完之後,去別人的比賽區域閒逛,想看看別人的表現。沒想到,很多人都不是很會唱歌:跑調的、唱錯詞的、發音方法不對的……總之什麼樣的都有。考官呢,倒是很客氣,會說:“你這樣的年齡,唱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隨後,考官會給他做一個示範。當然,當表演者看到成績的時候,心情也不會太差。

“鼓勵式社會”里這種誇獎會給人們很多的勇氣和信心,但偶爾也會讓你的內心變脆弱。美國有一個最流行的電視節目“American Idol(美國偶像)”,在那裡考官可不會給你好臉色,然而來參加面試的“音樂家”,大部分都是自我感覺良好的,雖然他們有的人根本不能算會唱歌,但他們卻要去試。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但也許因為他們太自信了,所以根本受不了考官挑剔的態度,因而大受刺激。

這種誇獎,有時也讓我不知所措。在生活當中,大家都是在互相誇獎,以至於連自己都不知道對方是在講實話還是在客氣。我就有很多次這樣的經驗。2005年的聖誕節過後,我在學校申請了聲樂獎學金,除了填寫一些表格和說明自己需要獎學金的理由外,我還需要三個音樂老師的推薦信。由於她們寫的推薦信的內容都是對我保密的,所以儘管三位老師平時都誇我,可是我的心裡還是沒有底,並不知道她們是真的認為我好,還是鼓勵我。現在,結果還沒有出來,我希望可以儘快得到一份好的通知。

還有一次,家長會上,所有的老師都在誇獎同學們。回到家媽媽就問我:“你在學校到底表現怎么樣?”“老師不都告訴你了嗎?”“可是你們老師說的全是優點,沒有缺點,況且他們有的可能是在誇大其詞呀!”哈哈,連媽媽都了解美國的教育方式了!

在我們的高中里,有一個“personal communication(個人交流)”班級。聽說在那個班裡,老師會教你怎樣增加自信。在我們學校里,老師就不再用象徵不及格的紅筆打分,而是用彩筆。在我的“Creative Writing(創造性寫作)”班裡,每個星期五,班裡都會有人自願讀他的文章。如果是在國內,老師一定會讓同學們寫下對此文章的感想,尤其是建議。可是美國的老師並不這樣做,老師總是讓我們寫下我們為什麼喜歡這個人的文章,目的是讓大家感到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來美國生活的中國人,不管他們在這裡生活了多少年,還是沒有學會美國的讚美文化。一位來美國多年的華人來我家作客,看到我寫的《一個中國女孩在美國的中學生活》這本書後,第一句話就是“不錯”。接著,她說:“其實,我女兒也能寫出來這樣一本書,只是沒有寫。”她的話讓我覺得很遺憾。

我認為,正是美國這種讚美式的教育方法,給人勇氣和信心。在中國,如果我們也能多給彼此一些讚美和鼓勵,我想,我們一定會更多一些勇氣和信心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