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X MASTERFEM基礎教程》

(圖)《NX MASTERFEM基礎教程》

《NX MASTERFEM基礎教程》
【名稱】《NX MASTERFEM基礎教程》
【定價】 ¥25.00
【作者】李偉等
【ISBN】9787302107712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印次】1-1
【裝幀】平裝
【印刷日期】2005年4月21日

內容簡介

NX MasterFEM是I-deas NX系列產品中一個獨立運行的CAE套用,是UGS用於創建和分析有限元模型的核心仿真軟體包。本書是NX MasterFEM的基礎培訓教程,著重介紹軟體的有限元分析前、後處理功能,主要內容包括NX MasterFEM仿真解決方案、有限元分析前處理、有限元分析後處理、MasterFEM的新增功能、分析數據轉換接口與部分。在配書光碟中有實例操作步驟的編譯內容、仿真分析和演示檔案。
本書適用於NX MasterFEM有限元分析軟體的初級用戶,也可供其他從事有限元分析的專業人員參考。

目錄介紹

目 錄
第1篇 NX MasterFEM仿真解決方案
第1章 有限元分析方法簡介1
1.1 基本原理1
1.2 有限元求解問題的基本步驟2
1.3 有限元分析的優勢和局限性3
第2章 NX MasterFEM概述5
2.1 簡介5
2.2 一個綜合的有限元分析系統5
2.2.1 獲取和使用幾何模型5
2.2.2 一流的格線生成功能6
2.2.3 為了格線劃分目的的CAD簡化7
2.2.4 自底向上(bottom-up)的格線劃分8
2.2.5 完整的模型操作工具8
2.2.6 單元庫9
2.2.7 材料屬性MDS10
2.2.8 物理和材料屬性10
2.2.9 梁截面屬性10
2.2.10 載荷和邊界條件10
2.2.11 求解器接口12
2.2.12 全面的模型檢查能力12
2.2.13 強大的後處理能力13
第2篇 有限元分析前處理
第3章 有限元分析流程17
3.1 MasterFEM前、後處理流程簡介18
3.1.1 創建一個有限元模型19
3.1.2 定義零件的材料特性20
3.1.3 定義新的材料特性20
3.1.4 通過材料資料庫選擇材料21
3.1.5 刪除解算結果21
3.1.6 運用有限元分析研究23
3.1.7 創建有限元分析研究23
3.1.8 實例說明24
小竅門24
思考25
第4章 基於幾何模型施加邊界條件26
4.1 創建邊界條件概述26
4.2 基於幾何施加邊界條件選項126
4.3 基於幾何施加邊界條件選項227
4.4 施加位移約束28
4.5 在幾何點上施加位移約束28
4.6 在幾何邊緣和幾何表面上施加位移約束29
4.7 共享邊緣和共享表面間的約束合併選項30
4.8 施載入荷30
4.9 在頂點上施載入荷邊界條件31
4.10 在幾何邊緣上施載入荷邊界條件31
4.11 在幾何表面上施加力32
4.12 在表面上施加壓力33
4.13 設定邊界條件集合33
4.14 實例說明34
小竅門35
思考35
第5章 自由網格劃分36
5.1 格線劃分概述36
5.2 自由格線劃分方法的優點37
5.3 單元選擇38
5.4 常用單元類型比較38
5.5 單元階次和單元密度39
5.6 創建物理特性表39
5.7 運用自由格線方法定義殼單元41
5.8 基於曲率控制單元長度42
5.9 運用自由格線方法定義實體單元42
5.10 運用自由格線方法定義梁單元43
5.11 格線預覽表更改單元定義44
5.12 基於幾何施加邊界條件44
5.13 列出單元信息45
5.14 更改單元定義46
5.15 刪除格線46
5.16 實例說明47
小竅門47
思考49
第6章 邊界條件技術50
6.1 使用坐標系施加邊界條件50
6.1.1 創建坐標系50
6.1.2 坐標系矛盾52
6.2 施加溫度載荷52
6.3 施加加速度53
6.4 集的管理54
6.5 合併集54
小竅門55
思考56
第7章 單元質量檢查57
7.1 質量檢查概覽57
7.2 檢查殼單元質量58
7.2.1 四邊形殼單元的質量檢查59
7.2.2 檢查殼單元翹曲60
7.2.3 拖動單元節點60
7.2.4 檢查建模錯誤61
7.2.5 檢查重合節點62
7.2.6 檢查單元法向一致性63
7.3 檢查實體單元質量63
7.3.1 實體單元的distortion和stretch值64
7.3.2 修改實體單元質量64
7.3.3 直邊單元66
小竅門66
思考67
第8章 顯示和分組技術68
8.1 什麼是組68
8.2 組的類型68
8.3 創建組69
8.3.1 組的依存關係70
8.3.2 創建靜態組70
8.3.3 創建動態組71
8.4 在Visualizer中顯示組72
小竅門72
思考73
第9章 基於幾何的單元74
9.1 創建參考點系列74
9.2 基於幾何的單元76
9.2.1 定義和生成GBEs77
9.2.2 創建點對點GBEs77
9.2.3 生成從點投影的GBEs78
思考79
第10章 裝配體有限元模型的建立80
10.1 添加並組合多個有限元模型80
10.2 設定添加/複製的相關選項81
10.3 定義一個裝配體的有限元模型81
10.4 添加有限元相關信息選項83
思考83
第11章 創建mesh sections84
11.1 為什麼要用mesh sections84
11.2 用section劃分格線的過程85
11.3 創建FEM section86
11.3.1 定義section參數86
11.3.2 檢查幾何問題88
11.4 section的處理88
11.4.1 自動去除封閉曲線和連線點88
11.4.2 手動去除section線88
11.4.3 添加section線89
11.4.4 section替代90
11.5 在section上定義格線90
11.6 可分網性檢查91
11.7 生成格線92
11.8 關於section的其他命令和技巧92
思考94
第12章 映射格線劃分技術95
12.1 映射格線劃分概覽95
12.2 映射與自由格線劃分比較96
12.3 映射格線劃分的幾何準備96
12.4 用於映射格線劃分的單元97
12.5 在面上定義映射格線97
12.5.1 在面上定義映射格線的主要步驟97
12.5.2 映射劃分多於四條邊的面98
12.5.3 調整殼單元映射格線99
12.6 在體上定義映射格線99
12.6.1 在體上定義映射格線的主要步驟99
12.6.2 設定映射體格線選項100
12.6.3 用六面體單元映射劃分由N張面組成的體101
12.7 定義自由映射格線101
12.8 實體自由格線和映射格線的連線102
12.9 用掃掠產生映射實體單元103
思考103
第13章 創建梁截面104
13.1 與梁單元相關的屬性104
13.2 用標準截面創建梁單元截面104
13.3 用零件截面定義梁截面105
13.4 輸入參數創建梁截面106
13.5 管理梁截面106
思考106
第14章 梁結構有限元建模108
14.1 梁結構建模概覽108
14.2 生成梁單元109
14.3 定義梁的偏置和方向109
14.4 手工創建梁單元110
14.5 在梁單元上施加邊界條件111
14.6 顯示梁單元模型111
14.7 梁單元的解算、輸出選項112
14.8 梁單元結果顯示112
思考113
第3篇 有限元分析後處理
第15章 可視化工具Visualizer使用介紹115
15.1 Visualizer選單組介紹115
15.2 Visualizer後處理流程116
15.3 創建視圖並輸出結果117
15.4 視圖設定117
15.5 選擇結果118
15.6 顏色條管理119
15.7 輸出變形前、後的結果119
15.8 雲圖、單元圖、箭頭圖方式輸出結果視圖120
15.9 模型上的結果顯示121
15.10 定義橫斷面顯示結果121
15.11 顯示設定122
15.12 運用標尺顯示結果122
15.13 捕捉和注釋結果123
15.14 列印輸出結果123
15.15 讀取和寫出結果124
15.16 輸出動畫結果126
15.17 實例說明126
小竅門127
思考128
第16章 MasterFEM後處理任務集129
16.1 後處理過程簡介129
16.2 選擇結果可視化輸出130
16.3 設定顯示模板131
16.4 設定參考系131
16.5 評估數據132
16.6 非平均值選項132
16.7 列印輸出結果133
16.8 設定數值範圍133
16.9 捕捉模型上的結果值,輸出到列表視窗134
16.10 輸出圖形結果135
16.11 選擇物體繪製圖形135
16.12 選擇物體繪製圖形的步驟136
16.13 生成報告137
16.14 實例說明137
小竅門137
思考138
第4篇 MasterFEM的新增功能
第17章 設計模組的新增功能139
第18章 仿真模組新增功能141
第5篇 分析數據轉換接口
第19章 與ABAQUS的數據轉換接口143
第20章 與ANSYS的數據轉換接口146
第21章 與LS-DYNA的數據轉換接口148
第22章 與PAM-CRASH的數據轉換接口150
第23章 與RADIOSS的數據轉換接口152
第24章 與NASTRAN的數據轉換接口154
24.1 概述154
24.2 選擇NASTRAN主坐標系155
24.3 分析數據轉換155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