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的理財快車》

《80後的理財快車》

《80後的理財快車》是一本專為80後量身打造的理財書,從保險、基金、股票、儲蓄多方面入手,教你學會投資,快樂消費。

《80後的理財快車》80後的理財快車
本書面對中國當下時代環境中一個特殊群體——“80後”的理財生活,以消費觀念和理財心態為主要切入點,針對讀者所面臨的特殊時代背景和社會趨勢,為他們精心設計了貼近實際的理財規劃。 除了具體的理財方案,書中還對讀者提供了總體的理財忠告和行動指導。對“80後”生活中最需要做好的,也最容易忽視的細節逐個進行提示,配合大量身邊發生的理財案例,幫助他們迅速建立理財觀念,掌握理財要點,實現財富人生。對於當前身處各種經濟風險中的年輕人而言,本書無疑是一座極富價值的指引性燈塔。

書籍介紹

理財是一場馬拉松比賽,而不是百米衝刺,世界上並沒有財富的傳奇,只有越早越好的理財征途,以時間積累財富,以複利倍增金錢,人人都可以成為百萬富翁。本書是一本專為80後量身打造的理財書,從保險、基金、股票、儲蓄多方面入手,教你學會投資,快樂消費。一本為80後年輕人量身定製的理財枕邊書!席捲全國的理財大潮正在如火如荼,“80後”——作為勇於嘗試新生事物的急先鋒,自然不應該錯過。誰能先知先覺地抓準機會,搭上這趟“理財”快車,誰就會成為財富的寵兒,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美好人生。

人生在世,誰不想一輩子都過上快樂、富足而體面的生活?

人在旅途,對各種不期而至的風險,你準備好過冬的糧食了嗎?

作者簡介

作者:程億

書籍摘要

【前言】
理財?!這個詞兒和我們沒關係,我們也聯繫不上它,“月光女神”是我們的光榮稱號。我周圍的小姐妹基本都是和我一樣的,比如說吧,月初拿的工資都交給商場;能“拉卡”消費的絕不付現金:隔兩天在STARBUCK要一杯Latte;一周一次“錢櫃”(唱歌);三百多元的一雙“百麗”涼鞋,眼睛眨都不眨就付賬,月中靠著“拉卡”節省下來的現金度日,離月底還有十多天,就開始默默祈禱下次發薪日快點到來。好不容易熬到本月的最後一天,突然幾張信用卡賬單同時送到手裡……一月月,一年年,翻不了身了!

P.S.不知好歹還學人家入了股市,現在這個日子怎一個“慘”字了得!

P.S.此文章也獻給另兩位月光族MM。 這是一位可愛的80後美女在自己的部落格中發出的慨嘆。的確,正如有些媒體所言,8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類”現在剛剛走出學校大門,不用照顧父母,沒有妻兒掛心;往往又因為高學歷,工作好,所以收入,也不錯;就算有的收入不是很如意,但是總覺得自己還這么年輕,現在就為以後做打算還為時太早,不如趁著這段單身期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在他們看來,理財離他們還很遙遠,目’前還遠遠不是理財的時候,等以後賺錢更多,或準備結婚及至結婚後再考慮也不遲。 但是,事實真的容許我們如此樂觀嗎?現實中,有多少尚不為人所知的風險在悄悄地逼近我們呢?新“三高”人群

所謂的“80後”,在目前中國的社會語境中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詞語,是指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中國年輕公民。作為國家獨生子女政策的第一批體驗者,80年代出生的人一度被媒體譽為“小皇帝”、“小太陽”,在童年時享受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優裕生活,以及長輩們的多重呵護。 一路走過來,他們享受著前幾輩人從未享受的,體驗著前人從未體驗的,他們從出生以後,就直接體會到了市場經濟帶來的衝擊和震撼。 他們是享受著祖輩們辛苦勞作的果實長大的,大多數人是衣食無憂的。 然而,他們也承受著父輩們所從未承受的,比如:沒有了可以端一輩子的“鐵飯碗”,住房、保險、養老這一系列的問題都要靠自己來承擔。正如最近不少論壇里都在流傳的一段描述“80後”的段子所說的那樣:“當我們可以工作的時候,撞得頭破血流才勉強找份餓不死人的工作;當我們能掙錢的時候,發現房子已經買不起了。”

離開了溫室般的家庭,嚴酷的現實情況要求80後一代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壓力了,就如同我們經常見到的這樣,高學歷的人越來越多,好工作越來越難找;房價越來越高,而薪水卻沒有隨之水漲船高;結婚、生子的成本越來越大;不但如此,將來還要考慮負擔四個老人的養老問題……所以,有媒體戲稱80年代出生的這一部分人是新“三高”人群:生存壓力高、生活成本高、生活風險高。 而這一切的壓力又都源自於一個主要因素:我們的財務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從前,至少80後人的父輩們,只要踏上工作崗位,幾乎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住房、交通、醫療、教育、養老,所有這些問題,有企業和國家替我們擔著呢!所以那個時候的人們不用操心和勞神錢的問題。雖然一個月只是幾十元的工資,但是需要花錢的地方也是有限的。而現在卻完全不同了,家家戶戶,手上沒個幾萬元,是無法開門過日子的,因為需要錢的地方太多了,明的、暗的、立馬就得花的,將來少不了要花的,說不準什麼時候不得不花的,方方面面,都在向我們的荷包伸手,所以現今的大多數人,對待金錢的問題是越來越謹慎了。在這種形勢下,科學的理財規劃便成為現代人的一堂必修課,現代人必須從這堂課上學會規劃自己的生活並作出安排,為自己的將來做好預算。理財,是看護好自己的金錢

有人說,二十幾歲是開始賺錢,但同時也是最沒有地方花錢的時期。乍一看,這句話與實際相去甚遠,實際的情況往往是:80後人在剛掙工資時,常常覺得錢是不夠花的,總有很多想買而買不了的東西,不知不覺中就成了“月光族”,甚至“啃老族”。但走過了那段年少輕狂的歲月,開始養家餬口,撫養下一代,同時又開始贍養父母時,當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壓力壓下來的時候,才開始了解什麼叫作真正的“錢不夠花”。 有了這樣的比較,二十幾歲確實算得上是最沒處花錢的時期,自然而然就成了開始理財的最佳時期。事實上,年輕時趁早開始理財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理出更多的錢,而是要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和理財意識。最近有一篇文章報導,說美國的富豪為了避免自己的子女不善理財而把家產都敗光,紛紛送孩子去參加理財培訓,否則他們將無法打理巨額遺產。有著金山、銀山的美國富豪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

有句俗話說得好:“吃不窮,穿不窮,不會打算一世窮。”它的意思很直白:我們辛苦工作得來的錢,如果沒有好好地規劃和打算。金錢就會像沙子一樣從指縫溜走,無法積累起真正的財富。這句話同時也道出了“理財”二字的真正含義,這個含義可以概括為:理財,雖然不能使你一夜暴富,身價陡增,但是,它可以使我們辛辛苦苦賺來的勞動所得,在支付了必要的生活開銷之後,餘下的部分通過有計畫的投資或者科學合理的規劃,能夠讓我們的財富得到最大限度的增長,而不是任其隨著光陰的流逝自生自滅。 要知道,金錢是有時間價值的。何謂時間價值?通俗一點講,現在握在你手中的10000元錢,在明年的今天可能會因為通貨膨脹而貶值為5000元,也可能因為你理財得當,而增值為20000元,而這一切,完全取決於你有多強的理財意識,和多高的理財智慧,算筆賬來看看,你也許會更清楚。 如果你現在手上有了1萬元存在銀行。假定定存利率是2.6%,而通貨膨脹是3%,那么這1萬錢的實際利息是-0.4%。想想看,假設利率和通貨膨脹率都不變,你在一年之後把這筆錢取出來的時候,會怎樣?實際上這1萬元已經貶值為9960元!可怕的通貨膨脹從中吞吃了40多元你的辛苦所得!再往下算的話,如果你存的是10萬,是100萬,會怎樣?!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但是你如果把錢用於更高回報的投資理財,那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了,所以,只是一念之差,可能就會讓你過上判若雲泥的生活!理財,幫你安全地“過冬"

人在旅途,我們隨時都有可能遇到不期而至的各種風險。比如生病,比如意外傷害等等,那么,當人生的嚴冬來臨的時候,你準備好過冬的糧食了嗎?

有這樣一個故事:東山和西山各有一座廟,廟裡分別住著一個和尚,兩個和尚在山下打水時遇到了並成了好朋友。這一年天大旱,人們要跑很遠的路,到水源的上游才能打到水。西山的和尚很勤快,每天都跑很遠挑滿滿兩桶水回廟。他發現很久沒有見到東山的和尚來挑水了,以為他病了,就挑了一桶水上山去看這個朋友。當他汗流浹背地跑到東山頂上時,卻發現他的朋友正閒坐在廟前讀書!原來,他的朋友這幾年來在打水的同時,只要一有空就挖井,每天挖一點。天大旱的時候,他的井剛好也挖成了,所以他現在能夠如此悠閒……

未雨綢繆的和尚有足夠的甘泉喝,更有悠閒的日子過,如果把挖井換成理財的話,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學一學東山的和尚呢?

同樣是幾十年的人生路,因為個人的風險意識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生活質量。是主動地防禦風險,還是被動地承受風險,往往都是人們自我選擇的結果。如果我們被金錢所主宰和支配,那我們就有可能在人生的冬天來臨的時候,像寒號鳥一樣可憐;相反,如果我們能夠積極主動地掌控金錢,那我們就會像東山的和尚,不慌不忙,從容富足地過一生。 理財,無疑可以幫我們拿到這種主動權。不要輸在起跑點

關於投資理財,香港富豪李嘉誠有句名言:30歲以前要靠體力和智力掙錢,30歲以後要靠“錢”賺錢。也就是說,20至30歲之間是努力賺錢和存錢的時候,大部分人的錢都是靠雙手辛勤勞動換來的,30歲以後,投資理財的重要性逐漸提高,到中年時,賺錢多少基本上已成定局,這時候反而是如何管錢和理財比較重要。 剛出校門的80後人,無論事業還是經濟狀況,都處在打基礎的階段。可以說在起跑線上,和自己的同齡人都是一樣的,但是,除了賺錢能力之外,能否養成一種很好的理財意識和習慣卻是決定誰能成為最後贏家的關鍵。因此,關於理財,我們還是越早打算越好,為什麼這樣說呢?還是用數字來說話吧。 一個20歲的人如果每個月投資67元的話,假設年平均收益率為11%,那么在他65歲的時候可以得到100萬元的資產。換言之,為了獲得一筆100萬元的資產,一個20歲的人在這45年中每月投資區區67元,總投入不過36180元。 如果這個20歲的人等到30歲時才開始投資,那么他為了在65歲時得到七位數的資產,他每個月就得投資202元,而總投入將增至84840元。 要是一直等到40歲時才開始投資,那么一個人為了在65歲時得到100萬元的資產,他每個月就需要投資629元,總投入隨之變成了188700元。 如果一直等到50歲才開始投資。要想在65歲時獲得100萬元的資產,每個月就得投資2180元,而總投入將高達:392400元。 所以,要想致富,現在就開始行動吧。越早理財,就越早給自己的財富加一層保險。歸納起來就是:

(1)越早開始投資,就越容易創造出你預期的財富;

(2)如果你50歲的時候開始投資,雖然仍有希望達到目標。但相對於從20歲開始,就要難很多。 而且,中國的經濟環境正在漸漸融入世界大環境之中,中國老百姓的理財意識正在覺醒並迅速高漲,而國內個人理財產品、理財渠道的日漸成熟,也為我們的個人理財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普通百姓即將迎來一個空前高漲的理財熱潮。誰能先知先覺地抓準機會,搭上這趟“理財”快車,誰就會成為財富的寵兒,並更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美好人生。 那么,80後,作為勇於嘗試新生事物的急先鋒,你還在等什麼呢?

儘早確立起點,勇往直前吧。祝你一路順風

參考資料http://book.cc163.com/book/html/?147.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