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S》

《80’S》

《80’S》是周志煌編著的文化類作品,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在2010年6月出版。從2010到2019,兩億80後集體奔三!《80’S》80後生存現狀及我們的三十而立!真實調查當代80後生活現狀,全景展示80代生活狀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80’S》《80’S》

書名:《80’S》
分類:暢銷 文化
編者:周志煌
開本:16K / 252頁
出版日期:2010年6月
定價:25.00元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內容簡介

你買房了嗎?你工作穩定嗎?你能贍養你的父母嗎?你準備好結婚了嗎?你準備好做父母了嗎?

1980年1989年,中國約有兩億人出生;從2010開始,中國將有兩億80後集體奔三。本書從房子,工作,父母,孩子等問題出發,通過採訪,大量記錄各行各業的80後生活現狀,用事實說話,並針對80後三十難立的問題進行反思和剖析。

目錄介紹

《80’S》《80’S》

第一篇 我們的家在何方 小李還記得在她小時候,有個在國際上獲獎的木偶劇團來市里表演,父母跑了很久,託了很多人才給她弄到一張票,看完演出的那幾天,她在學校里就像公主一樣被人捧著,沒有看到演出的同學圍著她,一遍一遍地請求她複述那天的情景,從台詞到劇情,從服裝到燈光。

逃離北上廣深(1) 逃離北上廣深(2) 逃離北上廣深(3) 逃離北上廣深(4) 逃離北上廣深(5) 逃離北上廣深(6) 逃離北上廣深(7) 逃離北上廣深(8) 逃離北上廣深(9) 逃離北上廣深(10) 逃離北上廣深(11) 逃離北上廣深(12) 逃離北上廣深(13) 逃離北上廣深(14) 逃離北上廣深(15) 逃離北上廣深(16) 逃離北上廣深(17)

農村包圍城市(1) 農村包圍城市(2) 農村包圍城市(3) 農村包圍城市(4) 農村包圍城市(5) 農村包圍城市(6) 農村包圍城市(7) 農村包圍城市(8) 農村包圍城市(9) 農村包圍城市(10) 農村包圍城市(11) 農村包圍城市(12) 農村包圍城市(13) 農村包圍城市(14)

第二篇 我們該怎么努力 “80後”大都開始從學校走上了工作崗位,這一群體一直以來備受爭議。當他們開始進入社會的時候,當他們開始工作的時候,他們面臨著怎么樣的問題,又是怎么樣對待這些問題的?他們究竟是開心地找到了如意的工作,還是被就業?

被擴招與被就業(1) 被擴招與被就業(2) 被擴招與被就業(3) 被擴招與被就業(4) 被擴招與被就業(5) 被擴招與被就業(6) 被擴招與被就業(7) 我們在拖後腿(1) 我們在拖後腿(2) 我們在拖後腿(3) 要金錢還是要健康(1) 要金錢還是要健康(2) 要金錢還是要健康(3) 要金錢還是要健康(4) 要金錢還是要健康(5) 要金錢還是要健康(6) 要金錢還是要健康(7) 要金錢還是要健康(8) 迷茫的職業規劃(1) 迷茫的職業規劃(2) 迷茫的職業規劃(3) 迷茫的職業規劃(4) 迷茫的職業規劃(5) 迷茫的職業規劃(6) 迷茫的職業規劃(7) 迷茫的職業規劃(8) 迷茫的職業規劃(9) 迷茫的職業規劃(10) 迷茫的職業規劃(11)

第三篇 誰阻止了我們的婚姻? 在度過了或明媚或慘綠的青春時光之後,“80後”終於一個接一個地走進了社會,朝著三十而立一路狂奔而去。所有的夢想在現實面前激烈地碰撞,殘留漫天煙火或者一地雞毛。當年的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從而真正肩負起中流砥柱的命運。

越長大越孤單(1) 越長大越孤單(2) 越長大越孤單(3) 越長大越孤單(4) 越長大越孤單(5) 越長大越孤單(6) 剩男剩女(1) 剩男剩女(2) 剩男剩女(3) 剩男剩女(4) 剩男剩女(5) 剩男剩女(6) 閃婚閃離(1) 閃婚閃離(2) 閃婚閃離(3) 閃婚閃離(4) 閃婚閃離(5) 現代婚姻三大件(1) 現代婚姻三大件(2) 現代婚姻三大件(3) 現代婚姻三大件(4) 現代婚姻三大件(5) 被相親(1) 被相親(2) 被相親(3) 被相親(4) 被相親(5)

編者介紹

周志煌,85男,出版從業者,萬惡的圖書編輯,居北京,標準80後。

編輯推薦

80後是需要認同的一代,我們不需要任何不切實際的指責與棒喝。80後必將成為時代的驕傲,我們一直堅信並正在為此付出努力,這是全體兩億80後而立之年的共同目標。這本書真真正正站在了80後的角度,用最公正的態度幫助80後吶喊,到底是誰阻止了我們三十而立。

精彩試讀

《80’S》《80’S》

1.2.2 生活需要希望

龔戈,1986年生,武漢人。計算機網路專業,工作一年半。2009年在北京呆過8個月,當時月薪是3000元。2009年下半年回武漢發展,現在月薪2300元。
剛畢業的時候,他所有的同學大多數都選擇了北上或者南下,這個男孩也選擇了北京。那個時候,在剛畢業的他們看來,北上北京或南下廣州深圳會有更多的工作機會。
“北京聚集了全國一半以上的IT相關的大企業,算上廣州那邊的企業,幾乎國內七八成以上的IT產業都集中在這兩個地方,當時就覺得乾我們這行也只能在那邊乾,於是想想就去了北京。”
龔戈在大學畢業後繼續讀過一段時間的培訓班,所以很快就在一家IT公司找了工作,月薪3000元。和其他剛入行的同學朋友相比,這個工資已經算很不錯的了。
“我來北京第三天就找到了工作,其實也是當時同學介紹的。我是應屆畢業生,工作不好找,即使工作要做的事情我都會,可畢竟我沒有任何工作經驗。老闆說月薪3000元的時候,想都沒想就答應了。當時覺得能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什麼希望都會有吧。”
可現實恰恰和龔戈想的相反,他來北京的時候正好是奧運會結束,因為奧運會的緣故,租房的價格自從起來之後,幾乎就沒有再回落多少。3000元的工資,只能剛剛夠他生活所用。
“我公司在中關村附近,想找個捷運附近的吧,一個十平方米的房間怎么著也得1200元以上,所以只能往五環外找了個每月650元的單間。可住了沒多久,不但沒有因為奧運會結束跌下來,反而更高了,於是房東就把房子給賣了。”
龔戈後來又換了好幾次房子,期間不是沒有想過買房。他一直認為,家是必須有房子的,這樣才能免去顛簸。2008年底剛來北京那會兒,五環的均價在10000元左右,但到了2009年8月的時候,他住的小區已經到了18000元左右。像龔戈這樣希望有自己家的“80後”實在太多了,高額的房價,一邊是入不敷出的收入,他們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想。
“北京其實挺好的,我在公司幹著也挺順的,至少和我同學比,我確實是很穩定了,有固定的工作收入。可是房價實在太高了,我現在每個月房租得花1000元,吃飯1000元,再扣去保險和稅之後,工資幾乎就所剩無幾了。為了儘量住一個便宜的房子,我來的大半年裡,換了4次房子。可即使我一個月省吃儉用,一個月攢1000元,一年下來我還買不到1平方米,十年下來我最多也就買得起一個廁所。我買一個房子那得多少年啊?”
北京的房價是所有北漂,尤其是“80後”北漂心中的痛。“80後”的他們工作時間短,收入低,可房價和物價卻不斷上漲,他們逐漸從開始的計畫買房變成了持續觀望。面對買不起房的殘酷現實,他開始慢慢轉變自己的想法。
“我想過了,如果像我們這樣的,即使能買得起房,也得等七八年以後了,但那個時候房價又會高到什麼樣子?我根本不敢想。除非是買限價房,可這隻有北京戶口才能有機會。這種政策對我們這樣的北漂根本沒有作用,有朋友說找個北京女孩在一起吧,可你房都沒有,談什麼呢?”
龔戈最後還是決定了離開北京,回到了武漢。其中原因之一是因為北京房價太高,另外就是家人希望他回來。“因為在北京買房根本沒有希望啊,更不可能說定居了。家裡覺得這樣的話,還不如就在武漢工作,起碼是在父母身邊。家必須是要有房子的,可更多的,我希望是有親人在身邊。
“我們為什麼要工作?是為了有更好的生活,讓家人生活得好一點。北京是很好,我知道,在那裡發展我以後會很不錯,這些我都能明白。儘管我非常喜歡那裡,喜歡那裡的工作環境,但那沒有我的家。我連房子都沒有。北京未來的房價誰也說不清楚。這么長一段時間,我真的不希望家裡人擔心。何況我在武漢如果做得好,也能讓家人放心一些。”
回到武漢後的龔戈很快找到工作,同樣是在一家網路公司,做同樣的技術。雖然月薪比較低,只有2300元,但是他卻很滿意現狀。雖然這裡比北京的環境差了一些,但是好在他的工作性質沒有任何變化,公司情況也相當不錯。已經在武漢工作的他,非常看好公司的發展和個人的將來。
“我現在在公司還是做網路技術,因為之前的工作經驗短,所以現在的工資不高。不過,武漢的消費非常低。我以前在北京租一個10平方米單間的錢,足夠我在武漢租兩套兩居的房子了。我現在在家裡住,每個月基本都能把錢存下一大半,和以前的月光比,現在經濟上我能過得很好。
“雖然武漢工作環境遠不如北京,但是這邊IT業也在持續發展,像一些大企業在武漢也都有自己的分公司。除開北京和廣州以外,武漢實際是整個華中地區IT業最集中的城市了,所以我相信在武漢工作其實也算不錯了。”
說到這些的時候,龔戈有些興奮了。看得出來,他非常喜歡現在的環境,也可以說他對現在充滿信心和希望。回來工作的半年裡,雖然武漢的房價也在飛漲,從最開始的均價每平方米6000元到現在的8000元,但是和北京相比,連五環外的一半還不到。龔戈認為自己的決定是對的,這個選擇當初做得艱難,但是現在卻真的有了不一樣的結果。
採訪結束的時候,龔戈談到自己的工作和未來,依然是一臉的希望和憧憬。他現在在公司越來越受到重視,公司也開始慢慢讓他獨立操作項目的運轉,他還重新給自己擬定了人生目標。這些都是在北京所沒有的。
“雖然我回來以後武漢的房價也不低了,可是像武昌和漢陽一些地方是我還能承受得起的。公司目前也準備給我加薪,我想我很快也能負擔起自己的房子了。我現在每天早上起來,都會告訴自己,我要努力,我要有自己的家自己的房子。我覺得人活著就應該有希望,有夢想,我的夢想就是有我自己的家。我覺得這些離我並不是很遠。這就是希望。”

2.1.3 三方協定與就業率

沫沫,1987年生,女,河北人。中文本科,即將畢業。現在在給一家出版中介網站做實習編輯,沒有工資。

還在讀大四的沫沫從小就喜歡寫作,高考的時候義無返顧地選擇了當時大家都不看好的中文系,一心想要充實自己,畢業後能進入文化公司、出版社或者雜誌社。現在畢業將近,工作卻一直沒有著落,意識到自己馬上就要成為一名“蟻族”,她對未來充滿了不安和期盼。
“剛上大學的時候,從來沒有過多地考慮過工作的事情。只是一味地有著激情和幻想,想著只要努力,就可以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跟文化沾邊的工作。可是三年很快過去,前不久剛剛拿到空白的三方協定,突然就覺得未來的道路還一點保證都沒有……”
沫沫大學的四年做過很多兼職,文化網站的小編,書店的工作員,網文的作者,憑藉著滿腔熱情和努力的工作,得到了老闆的一致好評。可是當拿著這四張薄薄的三方協定的時候,她還是犯了愁。
“實習的時候大家都願意收人,可真正談到轉正的時候,沒有一家不說人員已滿的,可明明又缺人幹活。像我們這些應屆畢業生誰也不願要。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會不會就一直找不到工作了,這樣一想,就更急著找工作了。”
大四是壓力最大的一年,一些人選擇考研來拖延找工作的時間,一些人選擇考公務員來找一個鐵飯碗,而像沫沫這樣迫切地想找到工作的學生是最多的。這半年大家不停地跑各種招聘會、雙選會,可是真正能找到工作的寥寥無幾。
“招聘會裡全是人,工作職位也不少,可是好工作就那么幾個,每家公司前都放著一堆一堆的簡歷。我們沒工作經驗,又不是名牌大學,很多公司看都不看就把簡歷扔掉了,好多女同學都急得直哭,可是大家都沒辦法。有些同學家裡有關係,很早就安排好了,看著他們優哉游哉的樣子我們更是著急。”
工作的去向像山一樣壓在沫沫心頭,班上的同學每天見面第一句就是“簽了沒”,起床之後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投簡歷。看招聘信息、招聘網站、學校就業工作欄已經成為了她每天必做的工作。
“其實我們不是沒有想過先緩緩,可是現在就業越來越難,等緩過這段時間,下一屆的學弟學妹又要畢業了。不是我們不想等等看,而是現實不讓我們等。很多同學隨便找了個單位,毫不考慮就簽約進去了,也不管是不是真的能適應。但是現實哪裡能讓我們選擇呢?情急之下也就病急亂投醫了。”
2009年12月24日,受國務院委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24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的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報告中稱,高校畢業生就業進展平穩。截至2009年9月1日,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初次就業率為74%,與2008年基本持平。截至2009年10月底,到各地登記的離校未就業的180萬畢業生,已實現就業93萬人,占51.6%。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2010年1月22日召開2009年度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在介紹2009年工作時稱,20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87%。
為什麼在如此高的就業率下,為何沫沫和她的朋友、同學都覺得工作難找,甚至找不到工作,而導致這些畢業生們胡亂對待自己的將來呢?工作真的難找嗎?
“我覺得工作真的很難找,”沫沫在看到這份數據後只是苦笑著搖搖頭,“我們學校在招生的時候總說就業率多高多高,可真正到了畢業的時候才知道根本不是那回事兒。我的學長告訴我的是,學校的就業率就是根據我們必須要交的這張三方協定來算的,之後這個工作適不適合我們,我們乾多長時間這都不算在這個就業率中的。現在學校也不管分配,也沒有什麼實習單位給你安排,到畢業時只要交這個三方協定就行了。”
關於就業率的問題,實際上早就有人提出這一概念並不準確。因為一般學生畢業後除了到某一用人單位就業外,還有繼續深造、出國留學以及自主創業等多種選擇,因此,把它叫做“畢業去向落實率”或許更準確些。即便是在選擇就業的這部分畢業生裡面,沒有拿到派遣證或就業協定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比如今年北大有12名學生被通用電氣錄用,但由於沒有爭取到北京戶口,學校也無法向學生髮放派遣證。還有的學生根本就不要派遣證,而學校在統計學生實際就業情況時也存在一定困難,一旦離校,主動匯報的極少。也有一些學生,比如沫沫的室友小駱,她在畢業的時候因為找不到工作單位,在簽署三方協定的時候是隨便托關係寫的,交上去後學校將會以就業來計算,而她實際上並未真正工作,只能算做是被就業。
“我們現在真的很擔心三方協定的問題。學校要求我們必須得交,他們根本不管這是不是真實有效的。只有真正解決了三方協定,我們才可能繼續準備畢業的手續,可我又實在不想做假。”沫沫談到自己的問題時,依舊是一臉的惆悵與無奈。

第一章 編者按 讓自己生活得更有希望

2010年,標誌著“80後”真正開始進入三十而立的年紀了。2009年,一部叫做《蝸居》的連續劇突然走紅,“80後”看《蝸居》,是因為心有戚戚焉。在這熱鬧的觀劇潮背後,是“80後”集體面臨的殘酷現實:時間進入2010年,首批“80後”奔三,面臨成家立業的人生責任;而到了明年,又標誌著最後一批“80後”進入法定婚齡。“80後”是該擁有屬於自己的家了,僅僅是兩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嗎?“80後”的家,到底還應該有些什麼?
家是什麼?在這些年輕人的眼中最統一的觀點就是,有固定的住所,不會因為它到處輾轉。只有有了屬於自己的住所,才能真正安定下來,擁有自己的家。1980年生的周桐談到自己在外地工作時的細節說到:“我剛來外面工作那會兒,第一年裡我換了不下6次房子,幾乎每住兩個月就會搬家。人家說北漂,我們這不就是漂嗎?並不是我的要求有多高,想要住多便宜或是多好的房子,可往往因為房東的原因我們就必須搬家。直到後來我在南三環買了房子,這才真正安定下來。有時候可能會因為還貸還有些壓力,可至少不會因為搬家折騰了,也就有安全感了。”
有不少受訪者認為,中國的“80後”之所以陷入買房之苦,是因為傳統觀念沒有改變,人們對房子的要求根深蒂固,總覺得房子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關係到一個家庭的幸福美滿。在採訪中,有六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買房是為了有歸屬感。在針對這些受訪者的調查中,也有四成以上的受訪者不接受這樣的觀點。
在採訪中,曾經記錄過一位北漂的男生小程,1985年出生的他現在在一家出版社做編輯,談到關於家的時候,他是這樣回答的:“我在北京工作的兩年中,從來沒有和任何人說過下班後是回家的,我一直對周圍的朋友說的是回暫住的地方。我從未覺得那是我的家,不管一個月我出多少錢住在那裡,那也只算是我歇腳的地兒。白天我上班,晚上我只是去那裡睡一覺。可家是什麼?家應該是一個固定的住所,我不會因此到處輾轉,我可以一直住在那裡,和我的家人在一起。所以在我看來,我的家就有一個,就是和我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過的那個家。也許以後我會和我女朋友有一個家,但那也僅僅是在我有了屬於我自己的房子以後。”
網路上曾流傳過一個北京某旅遊公司國外旅遊廣告,以此說服自己放棄買房執念:只要半個平方米的價格,日韓新馬泰都玩了一圈;一兩個平方米的價格,歐美列國也回來了;下一步只好策划去埃及南非這些更為神奇的所在;幾年下來,全世界你都玩遍,可能還沒花完一個廚房的價錢;但是那時候,說不定你的世界觀都已經變了。現在這個社會,是人人都在強調“幸福感”的社會,國人也開始在慢慢追求“和諧”和“幸福感”了。想要有“幸福感”,就一定需要覺得有“安全感”;而當談到“安全感”,除了工作、家庭之外,幾乎所有的“80後”都會認為是房子,是屬於自己的房子。在當下物價飛漲的時候,住房將會代表國民核心價值觀的中心點,它能夠製造安全感,這也是大部分“80後”堅持並急著要買房的主要原因。
“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連串數字蹦出:房貸6000,吃穿用2500,人情往來600,交通費580,物業管理費340,手機電話費250,還有煤氣水電費200……也就是說,從我甦醒的第一個呼吸起,每天要至少進賬400,至少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這些數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這是去年以來熱播的電視劇《蝸居》中海萍的台詞。該劇播出後,立刻在“80後”中贏得眾多冬粉。“三十難立”,是“80後”生活的真實寫照。而“買房難”,是“80後”難以逾越的一道難題,讓“三十而立”變成了“三十難立”。
隨著房價的高漲,“80後”對買房難的聲音逐漸被放大。在矛盾無法解決的時候,也漸漸出現了一些專家和開發商提出的建議:“80後”應該租房而不是買房。其中最著名的是深圳萬科的董事長王石以及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的聲音。王石建議“80後”在40歲之前不買房先租房,而任志強則建議應該有“居者有其所”的觀點。這種論調一經媒體宣傳,立刻招來罵聲一片,被不少“80後”諷刺“站著說話不腰疼”。
租房能否代替買房?在被採訪的全部“80後”中,幾乎所有已參加工作的“80後”都表示租過房,剩下的是未出校門的大學生以及家在工作城市的“80後”,這表示幾乎所有“80後”都是蝸居一族。雖然“80後”看待租房和買房這個都還是比較理智的——他們覺得年輕人在就業或創業初期應選擇租房更加合算——當然,對於將來,他們更傾向於買房子。
“我和老公最後商量了還是買房,哪怕是在郊區。”1983年出生的曉婧說,“我和老公已經猶豫過很久了,但是房價卻一直沒有下來過。現在我們年紀也不小了,也到了該有孩子的年紀。可要是沒房子,我們連孩子也不敢要,即使有了孩子也不能和自己在一起,長期又要忍受孩子與父母兩地隔離的情況,逢年過節也沒有辦法陪在老人身邊。我們現在都是獨生子女,不回家的話老人在家裡也挺沒意思的。”

2010年兩會之後,兩會中“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聲音還錚錚在耳,北京的新“地王”就開始頻頻閃現。3月15日,北京一日之內3個地王接二連三打破記錄,創下了單價、總價“雙料地王”的新歷史。地王不僅在北京出現,同一天,石家莊這樣的二級城市也不甘示弱——2010年首批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公開掛牌出讓活動,不僅延續去年的火爆場面,10宗地塊全部成功出讓,還再次爆出每畝735萬元的新地王。在後來的央視《新聞1+1》節目中,白岩松無奈感慨,“有的時候你在想,房價是不是總理說了不算,總經理說了才算”。
2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09年房地產市場運行報告”,無論近9.4億平方米的成交量,還是估算每平方米約4695元的均價水平,都創出了歷史新高。全年房價漲幅24%,平均每平方米上漲813元,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2009年1~11月份,全國住宅銷售每平方米均價達到4600元,比2008年每平方米均價上漲了1000元,為住房制度改革以來漲幅最高的一年。其中,深圳、杭州、南京、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房價漲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高地價又將再一次拉高房價,普通百姓已經能表情漠然得像看戲一樣圍觀著,連“炮轟”的熱情都不復存在。對此,白岩松說:“房價從30000漲到40000,40000漲到50000,對於普通人來說,已經沒多大關係了。”這樣的聲音在剛剛過去的兩會上也出現過,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表示:“北京房價20000還是30000,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根本就沒有痛苦,20000我買不起,漲到30000我還是買不起。房價跟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沒有關係。”
房價怎么可能和老百姓沒有關係呢?只不過,“債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癢”,高房價遠遠超出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但他們根本無力掌控房價的走勢,那就隨便漲好了。在去年統計的數據中,如果要形容樓市,那非“瘋”字莫屬了。在北京,短短9個月,漲幅達50%以上的房子幾乎比比皆是,連翻倍的樓盤都已經不再罕見。這樣的情況,不要說“80後”一群不懂行的年輕人,就連那些懂行的業內人事也根本看不懂如今的樓市了。
據亞豪機構統計,去年1月份,北京開盤項目每平方米均價為13560元,11月份的開盤每平方米均價為17550元,漲幅高達29.42%。但考慮到年初開盤項目主要集中在市區,11月份的開盤項目卻多在五環以外,該漲幅其實小於同區域同項目的漲幅。而據搜房網不完全統計,去年北京房價翻倍的項目至少有5個,南四環內的上海建築漲幅高達171.74%,東北三環外的太陽公元漲幅超過130%。與此同時,漲幅超過50%的項目至少有30個。
根據2010年4月12日的數據顯示,北京四環路以內住宅價格均價已經達到超過每平方米3萬元,四環至五環均價每平方米達到2萬到3萬元。五環至六環均價每平方米超過1.2萬元,即使六環路以外的均價已經達到萬元大關。在歷史樓價新高的階段下,抑制房價過快增長的政策也在近期連續出台。京城樓市未來走向如何?4月在8日舉行的“2010北京房地產春季預測會”上,業內人士均預測持續上漲將是2010年京城樓市的主基調,上漲幅度應該在10%至20%。
“我工作6年了,想買房的時候沒有錢,可等有錢了之後卻更買不起房子了。這次我在昌平鼓樓買的房子,去年一期開盤時每平方米的價格在9000元左右,等到了今年二期開盤,就立刻到了13000元以上。”選擇在北京郊區昌平區買房子的胡先生說,“本來我以為年前房價感覺會跌的,沒想到一個地王出現,價格又立馬火箭似的往上亂竄。我們根本不敢再等了,早一點買房早一點安定下來吧。”
“每一年都在說調,可什麼時候能是個頭呢?我們只能看到房價在漲啊。”剛剛在北京一家IT公司離職的張先生說,“我每個月收入1萬多,加上我妻子的也接近2萬了。可我們要在五環外買一套房,也得需要很多年,加上孩子戶口又不在北京,讀書又是一筆很大開銷。與其這樣,我們最後還是決定離開北京,去別的城市發展。我們現在在成都買了一套房,雖然房價也不低了,但至少沒有一線城市這么離譜,還能解決孩子的戶口問題。”
網路調查表明,54.7%的“80後”選擇遠離北上廣深,回到自己的老家或者二線城市,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一線城市飛漲的房價。數據顯示,53.7%的被調查對象選擇“逃往”重慶、武漢、長沙、西安等二線城市,還有23.9%的人傾向於到沿海城市繼續發展;選擇回歸家鄉的“逃離者”有16.7%。這是一種進步,還是對現實生活的無奈?
對於“逃離北上廣深”這個話題已經討論很久了,我們為什麼要逃離北上廣?逃離了北上廣,我們的機會多嗎,我們的現狀會改變嗎?這些都是經常爭論的話題,有的人是看上都市的繁華,有的人是看上了都市的機會等等。每個人的出發點不同,都有自己的一稈秤,不能盲目的就要“蟻族”逃離。有人說在一些二三線城市也許會生活得更好,這只是有心人的猜測而已。也有人說,二三線城市如果有機會的話,很大一部份大學生也不會選擇在繁華都市做一粒浮塵,所以即使我們逃離了北上廣深,也不會有多大改善,相反會錯失更多機會。畢竟影響現狀的,不僅僅是北上廣深的房價,而是全國的房價問題。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一間房子究竟能改變多少事情?
“我覺得至少我能沒有壓力的活下去,”從深圳返回武漢工作的李勇這樣說,“我在二線城市靠父母的幫助,至少我努努力,買房還是有希望的。而且這邊消費沒有那邊高,等有了房子,家裡的老人和我們在一起,也能過得不錯。要知道在一線城市買一套房子,得賠上全家人的幸福。”頓了頓,李勇說了最後一句:“也許我會後悔失去一線城市那些好的工作機會,但至少我現在過得很有希望。”
中國人說“心安是福”,古人也說“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如今再看這樣的話,它已不再單單是一種個體心理調節藝術,它更應該是國家通過努力帶給個體的一種“福利”。想法設法、克服萬難讓人“心安”,而這些都需要心中有希望。只有希望存在,人才會覺得將來的日子能夠繼續、完好地走下去。讓那些在社會驟然轉型中被迫脫軌的心靈重新歸位,這不僅僅是這一代年輕人的福,更是這個國家的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