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學黛玉30歲做寶釵》

《20歲學黛玉30歲做寶釵》

都市年輕女性心靈成長經典,文藝女青年向溫婉新淑女的華麗蛻變。

基本信息

看點

愛琴棋書畫,也愛柴米油鹽;懂文學歷史,也知道青菜價格;偶爾感時傷懷,更要樂觀向前;少些低斟淺唱,多點市井智慧;放棄鏡花水月,追求穩定幸福。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從20歲到30歲,是個主動求變的階段,我們要變美麗、變豁達、變睿智、變強忍。

從20歲到30歲,是個學著取捨的階段,很多東西不論多久都不會改變,相信愛,相信感情,相信自己,相信天道酬勤。

不管你像林妹妹多一些還是像寶姐姐多一些,總會有這個階段。讓我們一同經歷,一同見證,這本書就是你最鐵桿、最貼心的“閨蜜”,幫你走過每一個糾結的岔路口,幫你做出每一個左右為難的選擇。

寫作背景

一直都想寫點關於《紅樓夢》的東西,但是找不到下筆之處。

小時候喜歡林黛玉,她的好多詩詞都會背,同齡小夥伴中最厲害的不過背個完整的《七律•長征》,我卻能把《葬花吟》一口氣背下來。周圍的大人們說,這小孩以後有出息。可是,我終究沒什麼出息,我只是跟著林黛玉一起“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現在對這種現象有了新的界定:文藝女青年。後來,慢慢的,我這個文藝女青年開始向世俗低頭,琴棋書畫變成柴米油鹽,竟然連精神伴侶都換了花樣兒,扛著鋤頭葬花的林妹妹越來越讓我心煩,反倒是曾經一度覺得面目可憎的薛寶釵引發了我新的興趣。我驚訝地發現,跟寶姐姐這樣的人相處很溫暖,很踏實,我打趣她,她不會惱;我心裡有結,她會安慰我。這樣的人也有專屬名詞:老好人。

“老好人”不是一個好詞,但是,“老好人”又確實好相處。這種擰巴的關係忽然給我以靈感,決定寫個關於林妹妹和寶姐姐的東西出來,分析一下我這個文藝女青年向世俗小媳婦轉變的歷程,順便說道說道,為什麼林黛玉必須死,薛寶釵必須嫁。分析得不對沒關係,遭人批判也沒關係,反正我又不是紅學家!女人永遠都長不大,心裡總有位林黛玉小姑娘,任性、嬌氣、愛吃醋、愛撒嬌、多愁善感、愛情至上,特別是十幾二十幾歲的時候,巴不得全天下的人都圍著自己轉,稍有不滿意了,不是撅嘴巴抹眼淚生氣,就是尋死覓活地跟滿世界為敵。這是我們的天性,由著性子胡來一番,誰也不能挑我們的不是——在30歲之前。

到了30歲,女人的性情多多少少都得有點變化,用不著別人逼著我們變,經歷的事情多了,自然就由林黛玉向薛寶釵過渡了。我們不再任性,因為知道除了爹媽誰都不會任由自己胡來;我們不再嬌氣,因為懂得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裡必須學會堅強;我們不再把時間浪費在多愁善感上面,因為感慨和哀嘆不能解決任何的實際問題;我們不再迷信愛情,因為深知感情比愛情持久,親情比愛情可靠;我們不再唇槍舌劍譏誚嘲諷,因為圓潤如玉溫和可親的性情才能贏得周圍人士的好感和喜愛。歲月一步一步把我們推向“寶姐姐”身邊,就連少女時代清瘦骨感的身段都變得凹凸有致、曲線畢露,沒辦法,時間主宰一切,我們身材和心靈都自自然然地豐滿著。

偶爾,我們還會撒嬌、抹眼淚、使小性子、唧唧歪歪——只是這心底深處的林妹妹情結只留給自己的“寶哥哥”一個人。不管是事業上的女強人,還是生意場上的女操盤手,只要回到心愛的人身邊,所有後天學會的“為人處世”原則都可以丟在一邊,在他面前回歸那個小鳥依人的小女人,真真切切做一株絳珠仙草,依偎在自己的神瑛侍者身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