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的荷蘭文明》

《17世紀的荷蘭文明》

《17世紀的荷蘭文明》是一本由約翰•赫伊津哈編著,何道寬翻譯,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奇蹟,破解荷蘭文明興衰之謎的書籍。包含荷蘭文明崛起之謎,世紀荷蘭的社會結構與政治制度等章節內容,適合於荷蘭文明感興趣的人員閱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花城出版社;第1版(2010年5月1日)
外文書名:DutchCivilisationinTheseventeenthCentury,AndOtherEssays
叢書名:雙獅譯叢
平裝:253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7536059159,9787536059153
條形碼:9787536059153
商品尺寸:22.6x15x1.8cm
商品重量:458g
ASIN:B003SLDVBI

內容簡介

17世紀的荷蘭文明》是歐洲著名文化史家約翰•赫伊津哈的力作之一。他以權威學者的睿智、世界眼光、深刻的歷史漏見和特有的深情為世人揭開兩個謎團:(一)荷蘭這樣一個邊陲小國怎么能夠創造一個歷史奇蹟,在建國100年、獨立50年後“突然”成為世界強圍、歐洲中心;(二)這個創造了歷史奇蹟的國家為何興也快、衰也速。
《17世紀的荷蘭文明》分為兩部。第一部“論尼德蘭”,解讀荷蘭的黃金時代及隨後的衰落;第二部“論歷史”,講述荷鼉往歐洲的獨特角色和作者本人獨特的治學之路。

編輯推薦

《17世紀的荷蘭文明》:開放•寬容•和諧。“雖然我們的國家位於法蘭西、德意志和英格蘭之間,但它與這些國家截然不同,其差異表現在許多方面,所以它是歐洲的例外,它不符合歐洲普遍的規律。”“我們對外國文化的各個方面保持開放,世界各國罕有更加開放者。這一偉大的開放心態使我們成為最卓越的中介者,即使我們除此之外的作為不多,它也會使我們卓爾不凡;吸收、同化、傳遞外域文化成分使我們的卓越實至名歸。”“荷蘭人的思想和德國人的思想有親屬淵源,和英國有歷史聯繫,和法國有文化紐帶,所以他們的頭腦對這三種思想影響的接受程度是同等的。”
再現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奇蹟,破解荷蘭文明興衰之謎。《大國崛起》電視紀錄片的完美補足。來自世界文化史最權威學者的洞察與結論,司馬遷式的筆法使歷史事件和人物栩栩如生、生動傳神。

作者簡介

作者:(荷蘭)約翰•赫伊津哈(JohanHuizinga)譯者:何道寬
約翰•赫伊津哈(JohanHuizinga,1872-1945),是荷蘭歷史學家、文化學這家,攻讀印歐語-日本曼語語言學,1897年獲博士學位,先後在荷蘭和德國的萊頓大學、格萊頓大學校長,“二戰”期間對法西斯點領者持嚴歷批判態度,1945年荷蘭解放前被迫害到死。他擅長印歐語文學,歐洲文化史,比較語言學和比較文化,代表作有《中世紀的秋天》、《遊戲的人》、《伊拉斯謨傳》和《17世紀的荷蘭文明》、《明天即將來臨》、《文明復活的必要條件》、《憤怒的世界》、《文化史的任務》、《歷史的魅力》、《痛苦的世界》等,他在世時已經成為歐洲文化史尤其是荷蘭文化史的權威。他的著作經久不衰,上列前四種均已在國內出版。他在中國學界的影響還在不斷上長。
何道寬,深圳大學英語及傳播學教授,政府津貼專家,曾任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副會長,現任中國傳播學會副理事長、深圳市翻譯協會高級顧問,從事文化學、人類學、傳播學研究20餘年,著譯逾千萬字。著作有《中華文明頡要》(漢英雙語版)、《創意導遊》(英文版)。譯作逾40種,主要有:《思維的訓練》、《裸猿》、《文化樹》、《超越文化》、《理解媒介》、《麥克盧漢精粹》、《遊戲的人:文化中遊戲成分的研究》、《與社會學同游:人文主義的視角》、《伊拉斯謨傳:伊拉斯謨與宗教改革》《中世紀的秋天:14世紀和15世紀法國與荷蘭的生活、思想與藝術》、《口語文化與書面文化:詞語的技術化》、《傳播學批判研究》、《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早期近代歐洲的歷史》、《重新思考文化政策》等。長期在學術報刊上發表一系列專業論文。

目錄

第一部論尼德蘭
一、17世紀的荷蘭文明
1.荷蘭文明崛起之謎
2.17世紀荷蘭的社會結構與政治制度
3.17世紀荷蘭的宗教與科學
4.文學藝術里反映的日常生活
5.17世紀荷蘭的文學藝術
6.荷蘭文明的衰落
二、尼德蘭的精神
1.荷蘭民族的淵源
2.荷蘭民族的性格
3.荷蘭民族的資產階級品格
4.荷蘭民族團結的力量
5.荷蘭文化的危機
6.荷蘭人民的任務
三、作為西歐和中歐中介的尼德蘭
第二部論歷史
四、與天使角力的兩位史學家
五、史學思想里的審美要素
六、我的史學之路
索引
譯者後記

序言

這是我翻澤的荷蘭史家約翰•赫伊津哈的第四部著作,前三本是《遊戲的人》(花城出版社)、《伊拉斯謨傳》和《中世紀的秋天》(廣西師大出版社)。四本書的翻譯是學習歐洲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過程。大為喜愛《遊戲的人》,我傾情寫下一萬五千字的長序;經責任編輯林宋瑜老師的鼎力推薦,該序在《南方文壇》2007年第六期刊出,這篇題名《遊戲、文化和文化史一(遊戲的人)給當代學者的啟示》的文章榮獲《南方文壇》2007年年度優秀論文獎。接著,我又欣然接受張曉紅博士和廣西師大m版社老總何林夏的委託,於2008年翻譯出版了《中世紀的秋天》和《伊拉斯謨傳》。《秋天》對中世紀歐洲史做了嶄新的解讀,使人明白,原來中世紀並不那么“黑暗”。《伊拉斯謨傳》使人了解這位北歐人文主義、文藝復興的巨人,他的精神成為荷蘭的重要遺產,為荷蘭的宗教寬容、民族和諧奠定了基礎。以上三本書得到國內學界和讀者的肯定甚至喜愛,令我十分欣慰。如今奉獻給讀者的《17世紀的荷蘭文明》至少在兩個方面非常吸引人:(1)作者以深刻細膩的洞察破解了荷蘭文明興衰之謎,可以作為中央電視台《大國崛起》電視紀錄片的完美補足;(2)他那司馬遷式的筆法使歷史事件和人物栩栩如生、生動傳神。讀者將會看到,他為何主張歷史著述里的直覺、想像力和審美要素。

後記

《17世紀的荷蘭文明》是我翻譯的荷蘭著名文化史家約翰•赫伊津哈的第四部著作,前三部是:《遊戲的人》、《伊拉斯謨傳》和《中世紀的秋天》。
在這篇後記里我想重申:翻譯這四本書和其他書比如《作為變革動凶的印刷機》是一個學習歐洲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過程。《遊戲的人》把遊戲視為人和文化的本質,把遊戲在文明進程中的作用闡述得令人信服。《伊拉斯謨傳》將這位北歐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巨人寫得栩栩如生,使我了解到為何一個歐洲邊陲小國何以能夠成為文化大國的奧秘。《中世紀的秋天》使我看到伊拉斯謨之前的一段法國和勃艮第的歷史,揭示了中世紀並不那么“黑暗”的方方面面。
如今這本《17世紀的荷蘭文明》進一步揭示了荷蘭從邊陲小國迅速崛起為世界大國又迅速衰落的秘密,具有異乎尋常的戲劇性和說服力。
本書的注釋一律用腳註,包括作者注、編者注和譯者注。一如既往,我們添加了數以百計的中譯者注。意在有針對性地幫助讀者加深理解、拓寬視野。
原書的編輯相當粗糙、正文和索引不一致的地方比比皆是、索引中的人名只有姓沒有名者也不在少數,我們儘量予以修正和補足。
為了有助於中文讀者理解,我們為第一篇《17世紀的荷蘭文明》和第二篇《尼德蘭的精神》分別加上了五六個分節小標題。

文摘

這就使我們進入了本書宗旨的核心:17世紀荷蘭文化的本質。倘若我們的文明真的特色分明,那么,這一特色必然來自於其成長過程中的物質、社會和倫理條件。不過,這些因素本身並不足以解釋荷蘭文化的獨特之處,這是因為我們不能夠用和解釋自然現象相同的方式來解釋歷史現象,我們最多只能夠以大致類似的方式來把握歷史現象。歷史現象最重要的方面永遠會規避我們從社會、經濟、政治或思想原因來演繹的任何企圖。說到底,史學家難以知道歷史現象的原因,他們不得不將自己的意見或結論建立在已知的結果和環境上。我們在這篇小文有意考察的正是這些結果和環境。
的確,最重要的環境當然是地理位置,以及我國的結構和性質。我們再次遭遇到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這是一個狹小的地區,而且不構成一個地理單位,由沼澤、草地、水浸地和莊稼地組成——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居然在很短的時間裡建成了一個國家和民族,況且,它不但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而且輻射到歐洲遼闊的地區,構成了時代精神里的一個亮點。
事實上,為了理解荷蘭文化演進中的這個地區是狹小到什麼程度,我們就必須要記住,並非荷蘭共和國的所有地區都作出了同等的貢獻。比如,由布拉邦、西蘭一佛蘭德斯、馬斯特里希特和奧威爾馬斯組成的公共領地的貢獻就很少。這幾個省在聯盟里不發聲,它們由海牙管理,由於宗教原因,它們和共和國的中心隔離,它們追求的是鄉村生活,日益孤立。雖然它們比北方地區更接近西班牙人統治的南方地區,但與西班牙人的接近並沒有使他們受益;雖然這裡的人操的是相同的荷蘭語,但他們在共和國繁榮的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並沒有起什麼作用,他們也沒有分享貿易或工業的實惠。
再者,即使北方聯盟里的七個省也沒有作出同等的貢獻,除了荷蘭、西蘭和烏特勒支外,我們能夠說,其他四個省總體上推進了尼德蘭的文化、偉大與光榮嗎?誠然,記憶、親情和愛的紐帶把我們聯繫在一起;然而,我們不能忘記無與倫比的弗里斯蘭的美麗和淳厚民風,不能忘記格爾德蘭人的光榮、艾瑟爾河上繁華而虔誠的中世紀小鎮;我們必須記住,從荷蘭省的角度看,共和國就像一張刺繡,荷蘭省就像其中心圖案,搶眼而多彩。荷蘭省人和西蘭人不了解他們共和國東部和北部的表親。弗里斯蘭人可能與他們最接近,因為大議長的官邸位於弗里斯蘭省,那是容易看見的奧蘭治王室光榮的象徵。格羅寧根草木蔥蘢、沼澤眾多,似乎是遙遠而落後的地區,格羅寧根大學也未能使之煥然一新。格羅寧根以南是孤獨而謙卑的歐弗艾塞爾和韋盧維山地,最後是將尼德蘭中心區與其他地區隔離開來的狹長的谷伊地區。需要重申的是,即使烏特勒支和西蘭的貢獻也不能與富裕而強大的荷蘭省相比。倫勃朗時代的荷蘭文明集中在60餘平方英里的狹小地區。如此文化薈萃的現象能夠在彼時彼地出現,這實在是最令人驚嘆的事實。
我們過去經常說,海運和比鄰大洋是這一非凡發展的首要因素。此言不虛。自從這個地區在歷史記錄中露面以來,這裡的人就爭先恐後地去航海探險。早在弗里斯蘭人之前,加寧菲奇人是聞名遐邇的水手,我們大多數人還記得在學童時代就對他們有所了解。到14世紀,荷蘭與西蘭業已成為海上強權,他們的海船為英王提供極好的服務;一個世紀以後,荷蘭省與西蘭省城鎮的商業影響已經相當強大,其海軍實力得到勃艮第公爵政治實力的支持,所以這兩個省成為漢薩同盟的強大競爭對手。在這裡,我們不必再仔細考察航海業的興起,那是這兩個省地理位置的自然產物:和英格蘭隔海相望,比鄰德國和法國北部。但應該記住的是,在中世紀晚期,尼德蘭南部的內河航運對荷蘭的貢獻和北海的海運一樣大:從德國北部到佛蘭德斯的水路由規整的內河航道網組成。
甚至可以說,這些內河航道在我國興起的過程中的作用勝過海洋。你在其他地方見過類似的天然交通網嗎?這仿佛是由動脈和靜脈組成的完備的循環網路。在大大小小的天然水道和運河上,靠無數互聯的支流,你可以在東西南北縱橫的國土上揚帆航行,也口]以靠船槳和縴繩行船,安全,舒適,且相當快捷;在馬的牽引力就是極限、路況不佳或不存在的情況下,水路行船就比較快捷了。我國這種水文地理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了我國人民的民主結構中。在水道縱橫切割的國土上,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勢在必然。市政官和司法官等古老的官職隨著時間的流逝或改變或消失,但負責管理堤壩的官員卻一直不換。最窮的農夫或漁夫也可以駕著自己的小船通達全國,在這一點上,他們並不比地位最高的紳士吃虧;當然,他們常常不得不繞道以避免過路費或其他障礙。雖然沼澤地里響起狩獵者的馬蹄聲,但堂皇的馬車在日常交通中並沒有很大的作用。因此,這裡貴族的社會地位遠遠不如國外的貴族。因為尼德蘭瀕臨三個大水體即瓦登海、須得海和北海,又是萊茵河、馬斯河與斯凱爾特河匯聚成的三角洲,所以它就必然成為並始終是水手、漁夫、貿易商和農夫的國土。水手和貿易商的生活主要是都市生活;實際上,早在中世紀的城鎮興起之前,尼德蘭就出現了主要的貿易中心,比如加洛林王朝時期的多雷斯塔德、1000年前後的蒂爾。不過,當佛蘭德斯的布魯日、根特和伊普雷的大發展時代來臨時,當德國萊茵河地區和威斯特伐利亞的城鎮繁榮和出名時,這些中世紀的貿易中心的全盛期早已過去了。有些城鎮比如德國的科隆(這裡有一個公元51年羅馬老兵的一個聚居地)建立在以前的基礎上;另一些城鎮起初微不足道,後來才開始發展。到12世紀,布魯日、根特、盧萬和列日已經是強大的城鎮;都市的發展沒有到達烏特勒支以北的尼德蘭北部地區,烏特勒支是北部惟一的主教轄區;直到13世紀,多德雷赫特、米德爾堡、哈勒姆和萊頓才略有一點地位。這些城鎮相隔不遠,各有其水路體系和內陸;由於中世城鎮持久的競爭,它們各自成功保存了自己的特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