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與中國文化》

《龐德與中國文化》

《龐德與中國文化》是由樂黛雲主編,陶乃侃編著的圖書,於2006年12月由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龐德與中國文化

《龐德與中國文化》《龐德與中國文化》

樂黛雲主編陶乃侃

出版社: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內容提要

由於歐洲中心論的緣故,西方學者涉及龐德與中國的關係時,往往迴避計論中國傳統文化對他的影響,大多好考證龐德涉及的中國文史資料。直至20世紀90年代初,整體給人的印象是龐德研究中的中國問題是考據學問題。然而,龐德卻表示對中國傳統文化推崇備至,視中國古籍為“新大陸”。為“寶庫”,甚至是現代西方“文藝復興”的思想之源。這種認識成為龐德終身究讀中國古籍的動力。龐德著作不僅有明顯的儒家思想影響,而且也有道家思想影響的痕跡。

本書取比較學視角,結合當前主要批評方法,沿中國傳統詩學和儒學兩條思路,探討中國傳統文化對龐德及其現代主義詩學的影響與意義。全書分五章,考察討論龐德研究中較為忽視的問題:如龐德的比較詩學、中國文化影響的生成及其發生點、龐德選譯《中國詩集》的真實標準和動機、龐德對中國詩律的拒絕與改造、樂府詩與西方敘事詩的內在關係、費氏遺稿及其譯介影響的實質意義、《詩章》敘事模式和集合模式的建構、儒家倫理母題的生成及其建構、《詩章》儒學題旨的顯隱表現、“瀟湘八景”和山水詩對龐德創作的影響等。由此說明中國傳統文化對龐德的創作、詩學、審美、倫理、信爺、思想均有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刺激、影響了龐德現代主義詩學的建構,而龐德的觀點與寫作實踐又為中國文化遺產輸入了時代氣息和新的生命,使其得以在域外的現代文學話語中流傳。這種東西方文化交流相得益彰的共生景觀,是對賽伊德“東方主義”的文化霸權論的有力反駁。

作者簡介

《龐德與中國文化》

陶乃侃,1977年考入昆明師範學院,畢業留校任教,後獲南京大學碩士、悉尼大學博士學位。譯有《平凡的土地:美國中西部詩選》、《金色的舞裙(花城出版社“當代名家小說譯叢”之一)。在澳洲文學雜誌《南風》、《熱》、《文學與美學》及香港《譯叢》上發表過對中國當代詩歌的譯介。選編併合譯的《中國當代八詩

《龐德與中國文化》《龐德與中國文化》

人選》在2006年底以“悉尼大學東亞研究系列”之一出版。有文章在《外國文學評論》、《當代外國文學》、《湖南文學》、《中外文學》(台大)、《澳洲東方研究會學刊(JournaloftheOrientalSocietyofAustralia)、當今世界文學》(WorldLiteratureToday)、《學者:龐德研究專刊(Paideuma)、《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網絡學刊(ComparativeLiteratureandCultureWebJournal)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另有一文收入英國Warwick大學比較文學教授HelenDennis主編的《龐德與詩學影響(EzraPoundandPoeticInfluence)論文集。主要興趣為中國文學研究和中西文化比較研究。

本書目錄

自 序

第一章 龐德的思想觀仿與詩學建構:國際主義歷史主義比較詩學

小 引 龐德形象
第一節 龐德的國際主義與歷史主義
第二節 龐德的比較文學與比較詩學

第二章 仿中國詩:探索中國文化的肇端

第一節 中國文化考古的開始
第二節 “中國顏色”中國文化的刺激

第三章 龐德的《中國詩集》(Cathay)中國古典詩與英美現代主義詩歌

第一節 《詩經》與英美現代自由詩
第二節 李白詩歌的現代性
第三節 中國傳統詩學與龐德現代主義詩學的詩學原理共場與表現形式區別

第四章 長詩開頭:《詩章三首》與《詩章四》、中國傳統詩學與《詩章》結構建構

第一節 《詩章三首:長詩創作的挑戰與中國文化的滲透
第二節 《詩章四:集合模式與中國傳統詩學

第五章 《詩章十三》與《詩章四十九》、儒家倫理母題的建構與顯隱表現

第一節 《詩章十三》:儒家思想與《詩章》“主幹倫理”母題的建構
第二節 《詩章四十九:“瀟湘八景”與“七湖詩章”山水詩審美與儒家倫理

附 錄

附錄一 文中常用引文縮寫
附錄二 《詩章三首》中譯

參考文獻

後 記

索 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