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船調》

《龍船調》

《龍船調》最初叫《種瓜調》,《龍船調》原本是民眾逢年過節,劃彩蓮船時常唱的一首民歌,所以,開始人們叫它燈調。又因為歌詞內容是種瓜,所以,人們又叫它種瓜調或瓜子仁調。《龍船調》是利川民間劃龍船唱腔的主體。《龍船調》之所以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主要由於它詞曲都很有特色。歌詞通俗又洗鍊,以淺顯質樸的詞成功地塑造藝術形象。歌中描繪了一個活潑俏麗的少婦回娘家時途經渡口,請艄公擺渡過河的一幅鮮明生動畫面。它的音樂特色在於鏇律起伏較大,單域較寬,節奏較自由,腔調高亢婉轉,有很強的抒情性,感染力強。

來源

民國40年間,退役軍人王竹清(外名王疤子,喜愛曲藝),回歸柏楊壩哼出了幾句歌曲,後經譚代偉、周立品、肖九疇等人重新譜曲填詞,由王七斤裝花旦,周立品飾小生,吳慶業扮丑角及瞿廷生、王竹清等伴唱才將這璀璨明珠呈送世人面前。為柏楊花燈調的主鏇律。

曲名變化

《種瓜調》是怎樣變成《龍船調》的呢?說來話長。公元1937年下半年,當時的湖北省政府西遷恩施,江漢平原的有些民間文藝形式也隨之在鄂西流傳,"採蓮船"也逐漸盛行與山野,由於山里本來就無蓮可采,"採蓮船"在老百姓口中喊訛了,就成了"彩龍船"(有"龍"為圖吉利),而且至今如此。1956年,湖北省歌舞劇團和武漢歌舞劇院到鄂西採風,記下了《種瓜調》的鏇律,因為聽到的是當地人劃"彩龍船"唱的,就冠以《龍船調》的名稱,此後即搬上專業劇團的舞台,《龍船調》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流傳到全省、全國乃至國外,曾被評為世界最流行的歌曲之一。幾十年來,有獨唱、對唱、合唱、領唱合唱、歌舞、舞蹈等多種形式廣泛地活動於國家以及很多省、市文藝團體的舞台上,恩施州更是以《龍船調》故鄉引以自豪,無論是業餘還是專業劇團至今都滿腔熱情地反覆對它進行多種文藝形式的改編和再創作。

發展歷史

龍船調龍船調

《龍船調》是恩施利川燈歌的代表作,由《燈歌·種瓜調》整理而成。燈歌始於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俗話說“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燈”,利川燈歌與春節習俗密切相關。清志民國,利川百姓玩燈的規模很大,是節間一項集體文娛活動。《種瓜調》以歌唱農事“種瓜”為內容,分正歌和副歌兩部分。正歌是生產之歌,副歌是生活之歌。融合了土家人勤勞樸實、性格外向的民族個性。

1956年2月,利川縣文化館幹部周敘卿、黃業威在柏楊壩收集到《種瓜調》,整理後,曲調、襯詞和副歌不變,但主題歌詞由原來的10段改成了“正月是新年,妹娃兒去拜年;三月是清明,妹娃兒去探親”這兩段,以《龍船調》命名。歌中描繪了一個活潑俏麗的妹娃回家時途經渡口,請艄公擺渡過河的一副鮮明生動畫面,風情萬種地表現了土家么妹兒的嬌羞、嫵媚和秀才的酸腐、挑逗以及駝背艄公的幽默、野性。

1957年3月,汪營鎮農民歌手王國盛、張順堂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比賽大會上演唱了《龍船調》,獲得一致好評。1962年5月,《龍船調》收入《湖北民歌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製成唱片發行。1979年,《龍船調》多次登入中央電視台和世界舞台,王潔實、謝莉斯、魏金棟、夢鴿、張也、湯燦等民歌手紛紛演唱,魅力和影響不斷擴大。我國載人飛船上天時還把它帶上了太空。2004年,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將其唱到了悉尼歌劇院、維也納金色大廳、美國甘迺迪藝術中心,在全球掀起了傳唱《龍船調》的熱潮,使《龍船調》這首民歌經典成為了湖北的亮麗音樂名片,成為了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瑰寶。

《龍船調》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是因為這首民歌集中體現了鄂西南及武陵山地區傳統民間歌曲的鮮明特色:以[Sol(梭)、La(拉)、Do(多)、Re(來)]四聲音列作為傳統五聲音階的基礎,以[La、Do、Re]和[Sol、La、Do]為骨幹音創腔編曲,歌曲主詞形成的語調式鏇律形態與歌曲襯詞形成的腔式鏇律形態形成對比,歌曲主詞與襯詞使整首歌曲自然形成了兩大對比性段落的結構形態。整首歌曲鏇律流暢,節奏明快,生動地表現了人們的生活情趣,體現了鄂西南民間歌曲的典型性音樂風格特色。

龍船調故事

“這裡有座山,山里住神仙;

這裡有條河,河上跑龍船;

這裡有首歌,歌中有傳奇;

傳奇龍船調,唱開有情天。

妹娃兒要過河,是哪個來推我嘛——”

燈光,隨著音樂開啟,將世間罕見的峽谷劇場,盡情呈現在觀眾眼前。

天寬地闊,大地歌飛,一片恩施土家山寨特有的旖旎畫卷:

大樓門顯現,悲憫迷幻,神秘莫測,像一個預知結局的寓言故事,孤絕地矗立於目光盡頭。

在絕壁的間隙,高拔如雲的“一炷香”橫空出世,氤氳著詭秘氣場。

右邊廂,梯田如鏡的蠻寨里,飄出縷縷炊煙,間或聽見慈母的喚兒聲,隱約聞見饞人的飯菜香。

左邊廂,建築風格奇特的吊腳樓間,牛羊雞鳴狗叫聲此起彼伏,土家人特有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眼前,玉帶般蜿蜒而至的龍船河,碧波瀲灩,映照著白雲藍天。

漸漸地,我們聽到了《龍船調》的歌聲,男人和女人在《龍船調》中勞作、戲謔、舞蹈……

踩著細碎滑稽的鼓點,享有“初夜權”的土司坐在披紅掛彩的滑竿上出現。田間勞作的男人和女人,心懷憤懣,面朝一炷香許下咒怨。

夜幕里,半山腰的土司樓內傳來“哇”的一聲嬰兒啼哭。又一聲嬰兒啼哭從岸邊木船上傳來。她,是土司的女兒么妹。他,是艄公的兒子瓠子。

童年的么妹唱:“么妹要過河,哪個來推我嘛?”童年的瓠子對唱:“我來推你嘛!”對唱聲中,日出月落,時光流逝,兩個孩子長大成人。

大峽谷的夏天,被枝頭聒噪的蟬鳴掀開了性感的面紗。突如其來的輕佻騷情的歌聲,喚醒了一年一度地愛情饕餮盛宴——女兒會。

在女兒會壓軸大戲“選瓜”現場,瓠子和么妹互生情愫,相思瀰漫……就在他們決定走到一起時,人們的詛咒應驗了,瓠子踉蹌倒下。

大峽谷的冬天,么妹深情的歌聲喚不醒瓠子,她遠眺一炷香,近看冰凌河,毅然脫去衣衫,赤身俯臥冰面,用體溫暖化堅冰。

來自四面八方的歌聲,感天動地,剎那間,漫天大停止,高聳的大樓門絕壁搖晃,應聲倒塌,化為碎片,龍船河突然裂開一道地縫,瓠子慢慢恢復元氣,起身站起,一對有情人終於眷屬……

曲調

《龍船調》原是恩施自治州利川花燈中的一首花燈調,是在湖北廣為傳唱的一首民歌。因其從利川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故音樂界將龍船調定為“湖北民歌”。龍船調是中國最優秀的民歌之一,也是世界25首優秀民歌之一。

龍船調龍船調

歌曲中蘊涵著豐富的生活內容,給人以戲劇性的美感享受。《龍船調》的開頭帶有明顯的遠距離打招呼似的山歌風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暢。隨後的短句既有划船時的節奏感,也有演唱時的舞蹈動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潑、詼諧幽默、有著很濃厚的生活氣息。後面半說半唱似的對白,就更加強化了這種風趣詼諧的生活情調。歌曲最後的一段音樂,既有划船時唱勞動號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

《龍船調》起音較高,奠定了一種情緒高昂的基礎,使得歌曲的基調一開始便得到了鮮明的表達。其曲調構成有著突出的個性,全曲流利順暢、一氣呵成,但其段落感也很強。“妹娃兒要過河(哇)”之前的部分較舒展,應該算引入環節,引出後面男女對唱的高潮,因此具有突出的抒詠性。從這一句開始,節奏突然改變,用對話的清唱將情緒充分調動起來。之後的部分詞曲結合,使整首歌重回抒詠性,與開始的那部分形成了呼應。 詞與曲的契合展現給人們一幅純樸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畫面。身著土家族服飾背著小竹簍的清秀女子在高山流水中放聲高歌,喚醒霧氣瀰漫中的惺忪,露出堅實胸膛與強健臂彎的男子們你推我攘,東張西望,尋找那歌聲的歸宿,雙手在嘴上彎成圈,大聲對唱,油亮的皮膚下奔騰的是土家人純樸而厚實的熱情,在憨厚的笑臉上“肆意”歌唱。妹娃兒回頭以笑作謝,小伙子掄起胳膊擦去額上的汗,呵呵地笑。

歌詞特點

經過藝術加工的龍船調的歌詞有三個特點,一是通俗洗鍊,以淺平質樸的詞句成功地塑造出少婦和艄公兩個藝術形象;二是襯詞特別多,體現了土家族民歌的藝術特點;三是襯詞中保留著漢字記土家語的句子。龍船調的音樂獨具特色,具有鏇律起伏較大、音域較寬、節奏較自由、腔調高亢婉轉、優美動聽、抒情性強等特點。如今流行於世的龍船調歌詞,僅是藝術加工的一種歌詞。當地山民在劃彩龍船時所唱的歌詞,浩如煙海,演唱中依所到之處的主人和事物依曲編詞,變化萬千。

龍船調浸透了濃郁的土家風情和山野氣息,尤其是經過專家的提煉後,成為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傳唱的優秀民歌之一,顯示出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堪稱土家族民歌的典範。

其他資料

唱腔主體

《龍船調》是利川民間劃龍船唱腔的主體。《龍船調》之所以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主要由於它詞曲都很有特色。歌詞通俗又洗鍊,以淺顯質樸的詞成功地塑造藝術形象。歌中描繪了一個活潑俏麗的少婦回娘家時途經渡口,請艄公擺渡過河的一幅鮮明生動畫面。它的音樂特色在於鏇律起伏較大,單域較寬,節奏較自由,腔調高亢婉轉,有很強的抒情性,感染力強。

悠悠龍船調,烈烈民族魂。1998年9月,湖北省第四屆民運會在利川召開,在隆重的開幕式上,5000人表演了名為《龍船調的故鄉》的大型歌舞,規模宏大,形式新穎,層次分明,氣勢磅礴,使數萬觀眾讚不絕口。1999年,湖北電視台專程到利川為《龍船調》拍攝MTV,使這首具有土家族特色的民歌的流傳更廣。

傳承

解放前,種瓜調一直在利川市城和汪營、柏楊等地廣為流傳,並在歌唱間伴有打擊樂器。1935年春節期間,利川舉行業餘文娛匯演,柏楊業餘劇團成員謝義群(女)、瞿廷生、吳慶業、何幫清、丁洪孺等演唱了《種瓜調》,反映良好,收效極佳。縣文化幹部對其加以整理並根據原來表現形式定名為《龍船調》。

基礎

《龍船調》以《種瓜調》為基礎,積累了當地勞動人民長期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字裡行間透露出濃濃的生活氣息,經過反覆推敲錘鍊,詞義更加精煉,鏇律更是極其流暢、優美動人,集中而風情萬種地表現了土家么妹兒的嬌羞、嫵媚,秀才的酸腐、挑逗以及駝背艄公的幽默、野性,從而完成了從形式到內容的重大飛躍。1957年利川民間藝人汪國盛、張順堂首次將《龍船調》作為參加全國第二屆音樂舞蹈匯演節目在北京懷仁堂演唱,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武漢歌唱家劉家宜最早將她唱的《龍船調》灌成唱片流行全國,王玉珍又將《龍船調》唱到了日本,還有著名歌唱家王潔實、謝莉斯、魏金棟、李谷一、湯燦等多次傳唱。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將其唱到了悉尼歌劇院、維也納金色大廳、美國甘迺迪藝術中心,在全球掀起了傳唱《龍船調》的熱潮。

優秀民歌

《龍船調》在20世紀80年代被評為世界25首民歌之一和《中國民歌40首大聯唱》優秀民歌。90年代它又以鮮明的特點匯入全國56個民族的音樂大海。1994年5月30日晚,中央電視台地方台30分鐘節目專題報導了由柏楊民間老藝人陳文菊(女)、聶成、李謚之、劉寧安、安友發等演唱的《龍船調》的故鄉——利川及《龍船調》的發源地——柏楊壩同時為世人矚目。

大事記

1955年春節,利川舉行全縣業餘音樂、舞蹈、戲曲匯演,《種瓜調》受到好評。後經加工潤色,改為表演唱《龍船調》。

1956年2月,經過利川縣文化館音樂幹部周敘卿和舞蹈幹部黃業威在柏楊壩蒐集整理的《種瓜調》以《龍船舞》的形式,參加《恩施地區第一屆民間歌舞文藝會演》,評為優秀節目。

1957年3月,汪營農民歌手王國盛,張順堂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比賽大會”上演唱了《龍船調》,獲得領導和專家的一致好評。

武漢歌唱家劉家宜最早將她唱的《龍船調》灌成唱片流行全國,王玉珍又將《龍船調》唱到了日本。

1962年5月,收入《湖北省民歌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製成唱片發行。

1979年收入《中國民歌集》。

1991年10月《龍船調》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於世界25首優秀民歌之一。

1991年《龍船調》入選《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利川市民族民間歌謠集》。

1994年5月30日,中央電視台地方台30分鐘節目專題報導了由柏楊民間老藝人演唱的《龍船調》,龍船調》的發源地利川柏楊壩為世人矚目。

1998年9月,湖北省第四屆民運會在利川召開,在隆重的開幕式上,5000人表演了名為《龍船調的故鄉》的大型歌舞。

1999年,湖北電視台專程到利川為《龍船調》拍攝MTV。

2000年8月,中央電視台以《龍船調的故鄉》為名到利川拍攝專題片。

2001年《龍船調》獲文化部、國家民委、廣電總局舉辦的世紀民族之歌金獎。

2002年10月,中央電視台到利川錄製《清江絕唱龍船調》專題片。

2002年武漢星海合唱團一行50餘人在韓國釜山參加“第二屆奧林匹克國際合唱比賽”,《龍船調》獲得銀獎。

2002年12月20日,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音樂廳舉行獨唱音樂會,將《龍船調》唱響世界。

2003年6月,中央電視台錄播電視專題片《土家情韻》,再推利川《龍船調》。

2003年8月,利川與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了由著名歌唱家湯燦演唱的MTV《利川民歌龍船調》在“魅力12”等欄目向全國和世界播放。

2003年11月23日,宋祖英在藝術殿堂維也納金色大廳唱響《龍船調》。

2006年7月,利川民歌《龍船調》入選中國探月搭載候選曲目。

2006年10月12日,宋祖英在美國甘迺迪藝術中心唱響《龍船調》,再次將“妹娃要過河,哪個來推我嘛”的唱詞推向世界。

2009年6月21日,《龍船調》榮獲湖北傳世金曲之首。

2010年,中國音樂學院胡廷江譜寫了《新編龍船調》,由時尚民歌天后湯燦演唱。在2010湯燦上海演唱會中唱響世界。

相關連結

湯燦翟俊傑聯袂打造世界民歌《龍船調》

“ 妹娃要過河,哪個來推我嘛......”,經過5天的拍攝,世界優秀民歌《龍船調》音樂電視,8月9日下午在其故鄉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楊鎮封鏡。

大型音樂電視片《龍船調》由中央電視台和利川市人民政府聯合攝製,曾執導過《血戰台兒莊》、《大決戰》、《驚濤駭浪》等影視劇的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翟俊傑任藝術指導。被稱為“新民歌的領軍人物”的國家一級演員湯燦擔任主唱。中央電視台文藝綜合部編導張東輝任總導演。總政話劇團高級舞美設計師餘景新任美工。恩施州民俗專家譚宗派和《龍船調》的收集整理者周緒卿的兒子周華擔任顧問。期間, 湯燦和張東輝為柏楊李子國小捐款1萬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