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女兒》[歌劇]

《黨的女兒》[歌劇]

2011年5月31日至6月2日,歌劇《黨的女兒》將在解放軍歌劇院上演。從1991年首演至今,20年間該劇已演出近500場。很少有人知道,這樣一部當代經典歌劇,當年竟是臨陣磨槍而成的“突擊之作”——僅用了短短18天,藝術家們便創作完成了劇中的全部6場戲。如此“神奇”的創作速度,至今仍在戲劇創作史上保持著紀錄。二十年來曾經參與過該劇創作和表演的藝術家中,不少人藉此劇獲得了文華獎、梅花獎等至高榮譽。

基本信息

簡介

《黨的女兒》劇照《黨的女兒》劇照

據介紹,《黨的女兒》歌劇由海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50多位師生,利用節假日排練了近4個月才完成。總導演為周冰,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國家高級導演,其導演的歌劇戲劇戲曲劇曾榮獲國家和省級多個獎項。

許多觀眾在觀看完《黨的女兒》之後表示,該歌劇人物形象鮮明,音樂起伏跌宕,劇情扣人心弦,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衝擊力。尤其是主要演員精湛嫻熟的表演,給觀眾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不愧為中華民族歌劇的經典之作。

《黨的女兒》是一部紅色經典民族歌劇,描述的是1935年紅軍北上抗日之後,在江西省蘇區杜鵑坡,女共產黨員田玉梅與民眾七叔公、桂英成立三人戰鬥小組,與叛徒馬家輝及白匪軍鬥智鬥勇的事跡。最終,田玉梅為了拖住敵人,掩護交通員把情報送給游擊隊被白匪軍抓住。田玉梅豪氣凜然,視死如歸,懷著對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慷慨赴義,她那不朽的精神化作滿山盛開的杜鵑花綻放在杜鵑坡上。

只要人類存在,有些東西就永遠不會褪色。諸如理想、諸如青春。即使對那段歷史並不熟悉,觀眾依然能從歌劇《黨的女兒》中,感受到曾經激勵過幾代中國人的激情。

不少人熟知這個故事:紅軍長征後,江西蘇區一片白色恐怖。女共產黨人田玉梅以堅毅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在極其危險的環境下堅守自己的信仰,頑強鬥爭。這箇中國式“貞德”的傳奇,曾被不斷改編為各種藝術樣式的作品。

劇情概述

1935年,江西蘇區杜鵑坡。

紅軍長征北上抗日,杜鵑坡一片白色恐怖。刑場上,女共產黨員田玉梅在老支書的掩護下死裡逃生。

田玉梅沒有被敵人的血腥屠殺嚇倒,擦乾身上的血跡,決心和敵人鬥爭到底。她找到原區委書記馬家輝,報告老支書臨刑前說黨內有叛徒。而叛徒就是馬家輝。田玉梅險遭叛徒的暗算。馬家輝和白軍團長設計埋下重兵,妄圖一舉消滅游擊隊。在這危機四伏的關頭,田玉梅一片赤誠化解了七叔公對她的疑團。她再入虎穴,把桂英心中熄滅的革命之火重新點燃,揭穿了馬家輝的叛徒嘴臉。

田玉梅、七叔公和桂英連夜上山去找游擊隊報告敵情,可游擊隊已經轉移。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繫的危難時刻,三人自覺地成立了戰鬥小組。

游擊隊得到七叔公的報告,周密部署,打了敵人的伏擊。田玉梅和桂英在籌鹽時,與馬家輝遭遇。她們勇斗叛徒,除掉了馬家輝。桂英為了掩護田玉梅壯烈犧牲。槍響引來了白軍,田玉梅為了拖住敵人,保護游擊隊交通員小程,被白軍抓住。田玉梅豪氣凜然,視死如歸,懷著對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慷慨赴義。她那不朽的精神化作滿山盛開的杜鵑花。

特色

90年代初,著名劇作家閻肅等人將之改編為歌劇。該劇由總政歌劇團為班底,彭麗媛楊洪基、孫麗英、秦魯峰等擔綱主演,剛一上演,就引起轟動。專家認為,這齣歌劇不僅傳承了民族歌劇的優秀傳統,而且以新的觀念在不少方面有所創新,成為新時期中國風格歌劇作品的代表之作。因此,這齣新創劇目眾望所歸地獲得中國藝術最高獎“文華大獎”。這部作品也成為人才濟濟的總政歌劇團的保留劇目。

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特別在西方,歌劇被視做藝術皇冠上的鑽石。歌劇在古典藝術中的崇高地位,使得僅有的幾部經典所確立的標準成為後來者難以逾越的標桿,有時,甚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藝術水準的重要標誌。

《黨的女兒》體現出的美學風格,與我們時下習見的一些西方古典歌劇大相逕庭。那種張揚的個性,英雄主義的情緒,一種我們這個時代已經鮮見的為信仰獻身的精神,都以直接的方式作用於我們的感官。由著名作曲家王祖皆等創作的音樂,有著不同凡響的實力。在聽慣了柔美韶樂的今天,這一黃鐘大呂之聲的震憾,有著別樣的壯美。

演員簡介

《黨的女兒》劇照《黨的女兒》劇照

孫麗英藝術簡介(劇中扮演田玉梅)

總政歌劇團女高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全國青聯委員。1992年在歌劇《黨的女兒》中飾演桂英獲第三屆文華表演獎,並扮演了女主角田玉梅,獲第六屆全軍文藝會演表演一等獎、上海市戲劇“白玉蘭獎”主角獎。她常年活躍在首都及全國、全軍的藝術舞台上,並錄製了大量電影、電視劇主題歌。還擔任過第四屆中央電視台全國電視歌手大獎賽民族組評審。曾出訪過新加坡、日本、美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演出獲得極大成功。

楊洪基藝術簡介(劇中扮演七叔公)

總政歌劇團男中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北京市西城區文聯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委員、西城區政協委員。1992年在歌劇《黨的女兒》中扮演七叔公獲第三屆“文華表演獎”及第六屆全軍文藝會演一等獎;曾出訪過朝鮮、菲律賓、芬蘭、美國、俄羅斯、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受到熱烈歡迎。

秦魯鋒藝術簡介(劇中扮演馬家輝)

總政歌劇團男高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延安文學會會員。1991年在歌劇《黨的女兒》中扮演叛徒馬家輝,榮獲全國第十屆戲劇表演“梅花獎”和全軍第六屆文藝會演表演一等獎、該劇獲第二屆文華大獎。曾出訪過朝鮮、馬來西亞、俄羅斯、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

王萍藝術簡歷(劇中扮演桂英)

總政歌劇團女高音歌唱家,優秀歌劇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曾在歌劇《黨的女兒》、《延河畔的歌聲》、《野火春風斗古城》、《山水回聲》及歌劇片段《草原之歌》、《劉三姐》中扮演重要角色,並獲全國歌調演優秀演員獎等。

相關創作

1991年,正值建黨70周年,歌劇《黨的女兒》作為一部獻禮劇被提上了創作日程。

按照計畫,這部劇原本應該在“七一”上演,但是後來推到了“八一”,再後來又被推到了“十一”。作品遲遲拿不出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劇本不過關。事實上,在著名編劇閻肅接手之前,該劇的劇本已經創作了11稿,不過均未得到認可,全部被“槍斃”。閻肅回憶說,最初自己對這部劇的創作熱情並不算高,“已經有小說和電影在前了,我不太想乾,覺得嚼過的東西沒意思,但是後來我還是硬著頭皮上了。”

寫劇本時,閻肅沒有查閱任何資料。現在回想起來,他說最該感謝的是自己的“肚子”:“因為藍本就在我肚子裡。《黨的女兒》小說、電影我全看過,故事爛熟於心。”他這樣闡述自己的創作思路,“故事裡面的人物關係並不複雜,所以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把故事講圓了,還有要把握準人物的心理,這樣老百姓準愛看。”18天后,劇本齊活兒。閻肅形容自己當時的感覺:“就是‘幸不辱使命’,總算鬆了一口氣。”

看過歌劇《黨的女兒》的觀眾,大多對劇中人物生動鮮活的唱詞印象深刻。不過對於人生經歷豐富的閻肅來說,當年創作時並沒有在這方面太費力氣。他說自己曾經接觸過很多老農民,寫劇中的七叔公沒問題;由於他自己有孩子,所以也很熟悉小娟子的語言;再加上他去過江西革命老區,熟悉那裡的風土人情。“這就是生活的積累。要是我整天坐在咖啡屋裡,當然寫不出來這些。”

音樂靈感

和閻肅一樣臨危受命的,還有作曲家王祖皆。他和愛人張卓婭以及王錫仁、印青、季承、方天行等同行,共同承擔起這部歌劇的作曲任務。

在《黨的女兒》之前,早已湧現出《白毛女》、《紅霞》、《紅珊瑚》、《江姐》等一大批有影響力的民族歌劇,用王祖皆的話說,“當時我們被民族歌劇包圍著,如何突圍成了最大的問題。”考慮到該劇故事發生在江西蘇區這樣的南方地區,但講的又是女共產黨員田玉梅慷慨就義的英勇之舉,最終大家遵循了一個創作原則——“坐北朝南”,即音樂以北方戲劇的板腔體為主調,適當採用江西一些地區的民歌、民謠素材。

有意思的是,作品音樂主調的創作靈感,得益於一次意外收穫。“有一天我和張卓婭看電視,正在播出的是陝西蒲劇《蘇三起解》,我們一下子就被迷住了。”王祖皆說,如此無心之舉,最終成就了《黨的女兒》的音樂主調:玉梅陽剛、豪放,為她選定了北方蒲劇板腔體的主鏇律,風格剛健粗獷、遒勁豪放;桂英柔弱善良,為她選定的是江西興國山歌的鏇律。

劇中玉梅的首唱段“雪裡火里又還魂”,不僅是這個角色的音樂主題,也是整部劇的“音樂風向標”。王祖皆記得,當時他們幾位作曲家就是拿這段進行“試筆”,然後交由相關領導聽審。每份譜子和錄音小樣都是匿名送審的。“當時,前面幾份他們都覺得不太滿意,最後看到了我和張卓婭的,但不知為什麼就我倆的沒有錄音小樣,於是彭麗媛跟著鋼琴伴奏和了一遍,大家覺得挺不錯,就最後敲定了。”

看點

為了突出歌劇的民族特色和韻味,當年在《黨的女兒》排練現場,始終是二胡、笛子、琵琶與鋼琴一同跟進;而在美聲合唱隊里,還加入了一些民族唱法的成員。王祖皆說,當時大家形象地將這些民樂演員稱為“保味組”;合唱隊里的美聲唱法歌手簡稱“美女”,而民族唱法歌手則自然成了“民女”。

不過,這樣的玩笑僅僅是排練中調劑情緒的小花絮;更多的時候,整個創作隊伍都是繃緊了弦的。至今回憶起當年的排練經歷,首版《黨的女兒》導演張海倫仍覺得有些“氣喘吁吁”:“明天要排第二場戲了,今晚才拿到劇本和譜子,真的是邊寫邊排,流水作業。”不過,讓她欣慰的是,“當時確實覺得很緊、很累,但大家熱情很高。”

令張海倫印象最深的是,閻肅還在排練場上救了一回場。《黨的女兒》第一次向有關領導匯報時,只排出來了三場戲,剩下三場戲的內容,全是由閻肅上台說完的。閻肅在台上繪聲繪色的表演,活脫脫就是一段精彩的評書表演,以至於後來再做匯報表演時,有領導半開玩笑地說:“怎么感覺沒有閻肅說得好啊!”

張海倫始終覺得,歌劇《黨的女兒》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離不開演員們深厚的表演實力。“三天一場戲,在這么緊張的時間裡,演員要背譜,要想動作,要考慮表演上的各種調度,真的很不容易。”也正是這部作品,在第二屆文華大獎評選中,托出了三位表演獎獲得者:扮演玉梅的彭麗媛、扮演桂英的孫麗英、扮演七叔公的楊洪基。值得一提的還有秦魯鋒。這位在劇中扮演了反派馬家輝的歌唱家說:“馬家輝是個大壞蛋,不過我得感謝他,因為他成就了我的梅花獎。”

經典記憶

在歌唱家楊洪基的記憶中,2001年在廣西柳州的一次演出,成就了歌劇《黨的女兒》最為輝煌的時刻。那一年恰逢建黨80周年,“我們在一個能容納1500人的劇場裡演出,原計畫演出10場,不過觀眾們太熱情了,最後就加場、加場……一直加到了18場,場場爆滿,創造了歌劇在一個劇場連續演出最高紀錄。”那一次,演員們都是上午場、下午場、晚上場連軸轉,被戲稱為“三場演員”。第一次演出歌劇《黨的女兒》時,楊洪基50歲,如今他已經70歲了。“我希望等到80歲時我還能演,那也是獻給建黨100周年的禮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