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紹興乙卯登絕頂小亭》

《點絳唇·紹興乙卯登絕頂小亭》

這是葉夢得的一首登臨之作。此詞作於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作者去任隱居吳興卞山時,為作者登臨卞山絕頂亭有感而發之作。詞中抒發了作者歸居後既曠達超邁又不免孤寂惆悵的矛盾情懷。

原文

絕頂小亭絕頂小亭
縹緲危亭,笑談獨在千峰上。 與誰同賞, 萬里橫煙浪。
老去情懷, 猶作天涯想。 空惆悵。 少年豪放, 莫學衰翁樣。

注釋

紹興乙卯:宋高宗結興五年(1135)。當時作者閒居卞山
絕頂小亭:即絕頂亭,建於今浙江湖州卞山的南山頂上。
縹緲:時隱時現,似有若無。
煙浪:像波浪一樣的雲霧。
天涯想:極遠的想法,指建功立業的志向。
衰翁:衰弱的老頭。指作者的謙稱。

今譯

小亭修築在山頂的最高處,從山下望下去,隱約可見。我與同游者登上亭子,心情舒暢,便高興地交談起來,而登上最高峰時,卻有一咱孤獨感。這一覽無餘的美景,能與誰同賞呢?(指誰能理解我此時的心情呢?)
雖然我已經年邁,但依舊老當益壯,渴望建功立業。不過只是白白地感慨罷了。你們年輕人呀,應當豪邁英勇,鬥志昂揚,可千萬別學我只有空想的樣子了。

記牌簡介

點絳唇,此調因梁江淹《詠美人春遊》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闋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下闋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仄韻。《詞律》認為,上闋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聲,“作平則不起調”。但亦有作平起調者。又有《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萬年春》異名。

賞析

《點絳唇·紹興乙卯登絕頂小亭》點絳唇·紹興乙卯登絕頂小亭

此詞作於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作者去任隱居 吳興卞山時,為作者登臨卞山絕頂亭有感而發之作。 詞中抒發了作者歸居後既曠達超邁又不免孤寂惆悵的 矛盾情懷。 起首一句徑直點題。危亭,《說文》 :“危,在高,懼也。”此言亭之高,應題目的“絕頂”,絕頂亭就 是因所在位置之高而命名。縹緲,隱隱約約,亦因其高而之似可見似不可見,應題目中的“小亭”。
第二句由亭而寫到人,應題目的“”字。由於小亭位於“絕頂”,故登亭之人有在“千峰上”之感。 這年作者已經五十九歲,看來登上絕頂亭不會是一個人來。從下文“少年豪放,莫學衰翁樣”看,同登的應該還有他的兒輩,很可能是他的少子葉模。這個字還有它特殊的意義,表示出雖老而仍登此絕頂小亭的歡暢心情。
上片末兩句,“萬里”,喻其廣遠,指吳興以北直淪陷了的中原地區,此時宋室南渡已八個年頭了。“煙浪”形容煙雲如浪,與“萬里”相應。北望中原,煙霧迷茫,不知恢復在何日。“賞”字不只為了協韻,還含有預想失土恢復後登臨賞覽的意思在內。“與誰同賞”即沒有誰與之同賞,回應“獨”字。“ 獨在”而推及“同賞”,“同賞”又感嘆“與誰”; 歡快味的“賞”字與壓抑感的“獨”字連翩而來,表現了作者心中此時的複雜情緒。
過片兩句,可聯繫詞人身世來理解。“天涯想”,指有志恢復中原萬里河山。年齡雖老,壯志未衰, “猶 作”二字流露出“天涯想”的強烈感情。又想起此身閒居卞山,復出不知何日,獨自登臨送目,縱有豪情,也只能是“空惆悵”。“空惆悵”三個字收住了“ 天涯想”。而胸中熱情,又不甘心熄滅,便借吩咐隨侍的兒輩說:“少年豪放,莫學衰翁樣。”這裡的“ 衰翁樣”指的是“空惆悵”,借“少年豪放”借回復到“天涯想”的豪情壯志上去。“少年豪放”。一句與第二句的“笑談”二字相呼應,針線綿密。

作者簡介

葉夢得葉夢得

葉夢得(1077-1148)字少蘊,長洲(今江蘇蘇 州)人。紹聖四年(1097)進士,授丹徒尉。崇寧授婺州教授,召為議禮武選編修官,累遷翰林學士。建炎二年(1128)除戶部尚書,三年遷尚書左丞。紹興間,任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全力抗金。後隱居湖州卞山石林谷,自號石林居士。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宋史》有傳。精熟掌故,於《禮記》《春秋》《老子》諸書,均有考釋。著有《石林燕語》十卷,《避暑錄話》二卷《石林詩話》二卷,《建康集》八卷。《全宋詞》收錄其詞一百零二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