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眼淚:巴丹死亡行軍全記錄》

《黑暗中的眼淚:巴丹死亡行軍全記錄》

《黑暗中的眼淚:巴丹死亡行軍全記錄》,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描述的是本書是對二戰菲律賓戰場上巴丹死亡行軍最詳實和權威的解讀。巴丹死亡行軍是日軍製造的,與“南京大屠殺”齊名的遠東戰場暴行。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名:黑暗中的眼淚:巴丹死亡行軍全記錄
作 者:(美)麥可·諾曼,伊莉莎白·諾曼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3-1
ISBN:9787214067616
黑暗中的眼淚:巴丹死亡行軍全記錄黑暗中的眼淚:巴丹死亡行軍全記錄

開本:16開
定價:30.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二戰菲律賓戰場上巴丹死亡行軍最詳實和權威的解讀。巴丹死亡行軍是日軍製造的,與“南京大屠殺”齊名的遠東戰場暴行。從1942年4月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美軍戰俘遭受了史無前例的折磨,這部報告文學還原了這場災難
1942年4月,美菲聯合部隊在與日軍爭奪菲律賓巴丹半島的戰役中失敗投降,於是開始了二戰歷史上最黑暗的轉移戰俘的巴丹死亡行軍,期間美軍戰俘遭受了連續41個月的飢餓、脫水、苦役、致命疾病、嚴刑拷打、隨意濫殺等最慘無人道的折磨
作者諾曼夫婦耗?十餘年,踏遍五大洲搜尋絕密檔案、網羅珍貴資料,譜寫最詳實最權威的悲壯史詩。

作者簡介

麥可·諾曼,曾任《紐約時報》記者,越戰後從美國海軍陸戰隊退役,現為紐約大學新聞學教授。著有回憶錄《這些好人:戰爭中誕生的友誼》。伊莉莎白·諾曼,現為紐約大學斯坦哈特文化、教育和人類發展學院人文學教授。著有《戰爭中的女人:越戰中50名軍隊護士的故事》和《我們這些天使:被日軍困在巴丹半島上的美國護士身上發生的不為人知的故事》。

目錄

序幕巴丹幽靈
第一章如果戰爭要來
斯蒂爾童年:摔下馬來
第二章開戰的時刻到了
斯蒂爾少年:更像僱工
第三章50天拿下菲律賓?
斯蒂爾青年(一):準備射殺時,再瞄準
第四章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斯蒂爾青年(二):離開牧場
第五章逼出人性中的所有邪惡
斯蒂爾青年(三):獨自撐起家
第六章你會好好對待戰俘嗎?
斯蒂爾青年(四):變戲法
第七章文明盡頭的66英里死亡行軍
斯蒂爾青年(五):到軍隊做一番事業
..............

媒體評論

諾曼夫婦花了10年的時間進行研究和寫作,採訪了100多名倖存的美國退伍軍人及其親屬,並前往日本追查最難尋的和最困難的原始資料……
——美聯社
本書是一次關於人類的非人道行為嚴酷無情而全面的記錄;也是一部關於勇氣和生存的書籍。除非你的靈魂已經被鹽殼包裹的太過緊密,否則你不可能不被裡邊的記述所打動落淚。
——《紐約時報》
深入的研究和精細的記錄,黑暗中的眼淚在這些明晰的散文里閃爍……這本書展現了一種歷史記述的卓越模式……讓人無法把它放下。
——《華盛頓時報》
《黑暗中的眼淚》始終圍繞三個主題:殘酷、苦難以及人類的耐力所能爆發出的力量。書中有關於死亡行軍與戰俘營真實的殘酷,也有描述無數給予行軍者食物和水的那些宛如無名英雄般的善良而不知名的菲律賓人的事跡。
——薩斯博士,新墨西哥大學歷史教授
《黑暗中的眼淚》娓娓動聽地講述了一個經過充分調查的感人故事。
——美國國家圖書獎獲者彼得·馬蒂森

試讀章節

關於巴丹幽靈的記憶
這是美軍歷史上最大一次失敗,美國指揮的76,000名美國軍人和菲律賓軍人放下武器投降。投降的戰俘們被日軍集中在一起,驅趕著朝戰俘營行進,他們總共步行了66英里。其中很多人衣衫襤褸,食不果腹,奄奄一息,這是一次烈日下的致命行軍,最後成了戰爭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次長途行軍——巴丹死亡行軍。
當地人說,走在故事發生地——菲律賓叢林、山區和草原上,人們肯定會感受到那些曾經在這裡戰鬥過的人——美國人、菲律賓人、日本人——的印跡與氣息。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每當夜幕降臨,棕櫚屋里的巴丹半島村民們常常認為他們能聽到歷史在門外重演。
有些晚上,他們可以聽見叫喊聲,乞討食物、水的聲音,求救的聲音。有些晚上,他們可以聽到沉重的腳步聲,成千上萬雙腳,拖著恐懼和疲憊,在塵土飛揚中沿著老國道一步一步挪向北方。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回憶,那些曾經生活在這條路上的人的回憶,他們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講述著巴丹死亡行軍的故事,就像在背誦神聖的經文。
後來,1941年到1942年發生的事件到了歷史學家手中,巴丹戰役和死亡行軍便成了一種象徵,前者成了現代的溫泉關戰役,死守的最後一個據點,後者象徵著經受嚴峻考驗,走向墳墓的勇氣。
永遠不能將戰友丟在身後
軍人的天職是服從,這是指揮鏈中最基本的準則。違抗直接命令就是違反了軍隊的首要原則,損害了這個職業的信條。但還有另外一條超越了軍隊既定法典和信條的法則,與戰役一樣古老不變的法則:一名士兵永遠不能將另外一名士兵丟在身後。
戰場是一個充滿殺戮和死亡的地方,它冷酷的法則讓人感到自己一文不值,一文不值而且孤立無援。孤獨感永遠不會消失——隨著人見到屍體的增加而感覺越來越強烈——但是當士兵停下來照顧另外一名士兵的傷口或把他拖到安全地帶時,就會感覺自己並不是那么無足輕重,不是那么渺小。即便是在殘忍的戰場計算中,他也是有價值的。他是戰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