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河邊》[小說]

《黎明的河邊》[小說]
《黎明的河邊》[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峻青是以短篇小說創作受到廣大讀者注意和歡迎的作家,也是建國以來比較有成就的短篇小說作家之一。寫於一九五四年的短篇小說《黎明的河邊》是他的一篇代表作。《黎明的河邊》,描寫解放戰爭時期膠東老根據地人民民眾為革命英勇獻身的事跡。讀過這篇小說的人,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強烈的感染。這篇小說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藝術魅力,主要是由於作者懷著不可抑止的革命激情,描寫了革命人民進行的可歌可泣的鬥爭,塑造了鮮明生動的英雄形象。

基本信息

(圖)《黎明的河邊》《黎明的河邊》
峻青是以短篇小說創作受到廣大讀者注意和歡迎的作家,也是建國以來比較有成就的短篇小說作家之一。寫於一九五四年的短篇小說《黎明的河邊》是他的一篇代表作。《黎明的河邊》,描寫解放戰爭時期膠東老根據地人民民眾為革命英勇獻身的事跡。讀過這篇小說的人,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強烈的感染。這篇小說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藝術魅力,主要是由於作者懷著不可抑止的革命激情,描寫了革命人民進行的可歌可泣的鬥爭,塑造了鮮明生動的英雄形象。

出版信息

品相:七五成品相

作者:峻青

出版社:新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56-03-01

開本:32開

裝訂:平裝

簡介

(圖)《黎明的河邊》[小說]《黎明的河邊》[小說]

短篇小說集。峻青著。1959年出版。共收入十三個短篇小說,都是描寫膠東革命根據地人民優秀品質的。第一輯有《老水牛爺爺》等六篇,反映了現實生活中各種英雄人物的面貌。第二輯有《黎明的河邊》等七篇,描寫的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對敵鬥爭的故事。這些作品真實地反映了人民怎樣用鮮血和生命奪取和保衛勝利的革命鬥爭。所寫的英雄人物具有一種崇高的、悲壯的美。其中《黎明的河邊》一篇較集中地體現了作者短篇小說創作的思想高度和藝術功力。小說發表於1955年。它生動地描寫了1947年秋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從昌濰撤退後,通訊員小陳及其一家為護送兩個武工隊長過河而獻出生命的故事。作品以熾熱的感情和詩一樣的語言,成功地刻畫了小陳及其一家的英雄形象,表現了膠東人民的鬥爭生活和英雄性格。事件單純而主題深刻、鮮明。是一篇充滿著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優秀之作。

作者介紹

(圖)峻青峻青

峻青原名孫俊卿。山東海陽人。中共黨員。1941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膠東《大眾報》記者,新華社前線分社隨軍記者,昌維地區武工隊小隊長,《中原日報》編輯組長,中南人民廣播電台編委兼宣傳科長,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代理黨組書記,《文學報》主編。上海市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炎黃書畫院院長,中國作家協會第二、三、四屆理事。4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評價

(圖)《黎明的河邊》[小說]《黎明的河邊》[小說]

峻青的小說情節緊張曲折,富於濃厚的戰鬥氣息和傳奇色彩。在人物塑造上,他善於把人物推到尖銳、激烈的重大考驗面前,突出其主要的性格特徵,同時,也注意調動多種多樣的手法來烘托、描摹人物的內心。存在的不足是,有的作品注重描述曲折的故事情節。或多或少地忽視了人物形象的刻畫。

人物塑造

《黎明的河邊》成功地塑造了交通員小陳和小陳一家的英雄形象。小陳頂多不過18歲,剛出場時尚帶著幾分稚氣,甚至有些羞怯,可下巴上子彈掠過所留下的疤痕表明他已經受過戰火的洗禮了。他以高度的革命責任感去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勇敢、老練地護送兩名武工隊員在暴風雨之夜過河。當敵人以他的母親和弟弟小佳為人質誘降時,他克制著內心的親情,把革命的大義放在首位,向衝上來的匪徒開槍。母親和弟弟犧牲了,他堅毅剛強,沉著鎮定,注意節省彈藥,沒有像被復仇之火所燃燒的老姚那樣連發子彈。在完成了任務,打光子彈以後,他把衝鋒鎗仍向河裡,抱著一個衝到他面前的匪徒跳進河中,表現出了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

小陳的一家是英雄的一家。小陳的父親不顧家庭和個人的安危,忍受著妻子和兩個兒子都犧牲了的巨大悲痛,毅然決然地挾著武工隊員鳧水渡河。小陳的母親和弟弟小佳雖被扣為人質,但都英勇不屈,臨危不懼,大義凜然。小陳的父親、母親和弟弟是用鮮血和生命支持革命戰爭的人民民眾的代表。小說形象地說明了人民民眾與共產黨領導下的武裝力量之間的血肉聯繫,揭示了革命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的原因。

故事情節

峻青善於通過緊張、曲折、驚險的故事情節展開尖銳的矛盾衝突,讓英雄人物在尖銳的矛盾衝突中接受考驗,從而突出其英雄品格。小說一開始就把我們帶到了緊張、複雜的矛盾衝突之中。由於出了叛徒,河東的游擊隊垮了,為了重組隊伍,堅持鬥爭,牽制敵人,上級派小陳護送“我”和老楊前往河東去做領導武工隊的工作。他們必須在黑夜裡穿過敵占區,但偏偏趕上了暴風雨,在暴風雨中又同敵人遭遇,於是迷失了方向。好容易來到濰河邊,隱藏在樹叢里的渡船卻被暴漲的河水沖走了。作者是講故事的能手,他精心地設定了這一系列偶然的變故,一方面使情節獲得了向前發展的推動力,一方面製造出一個連一個的矛盾衝突,使人物面臨考驗。這一系列的矛盾衝突又導致一個更大的矛盾衝突:還鄉團把小陳的母親和弟弟扣為人質,前來誘降。這也是一個更大的考驗,“我”、老楊、小陳、小陳的父親,以至小陳的母親和小佳,都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他們的思想性格也因此迸發出強烈的火花。作者就是這樣把人物推向矛盾衝突的頂點,在生死攸關的緊要關頭表現出他們對革命的忠誠。

景物描寫

作品中的景物描寫也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把景物描寫與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機地融合起來,給作品增添了濃厚的抒情色彩。作者花了很多筆墨來寫暴風雨。當小陳他們順著田間小道向河邊行進時,遠處有沉雷和閃電。接著,風來了,先是輕飄飄的微風,後是狂風,沉雷也從遠方滾動過來。終於暴風雨來了,像一片巨大的瀑布,橫掃著大地。這樣精心、層次分明地描寫暴風雨,為小陳他們迷路、河水暴漲、船被沖走以及小陳的父親鳧水送渡等情節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氛圍,並為小陳抱著敵人跳河的壯烈場面作了鋪墊,同時也構成了作品的總體氣氛。激戰之前,濰河的上空出現了在烏雲中盤鏇的鷹,它可以說是人物堅強不屈精神的外化或象徵。小說這樣寫小陳的犧牲:“太陽從重重的雲海中升起來了,金色的光投射在不平靜的河面上。西面大堤上的衝鋒鎗聲停止了,淡藍色的硝煙被風吹散了,在已經晴朗了的西方天空的碧藍色的背景的烘托下,迎著金色的陽光,出現了一個人影。啊!是小陳,只見他從壕溝里忽地站了起來,把衝鋒鎗往河裡一丟,返回身去,抱著一個衝到他面前的匪徒,向著濁浪滾滾的濰河裡跳了下去。”這裡的景物描寫有力地烘託了小陳犧牲時的壯烈場面。

鑑賞

(圖)《黎明的河邊》[小說]《黎明的河邊》[小說]

在峻青的小說作品中,《黎明的河邊》最富於感染力,是峻青的代表作。小說表現了小陳一家對革命同志無私的愛,對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以及不畏強敵、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催人淚下,可歌可泣。其魅力一方面來自故事本身的感人力量,同時又與其藝術上的成功密切相關。小說在人物形象塑造、情節安排、敘述方式諸方面,都有特色。

人物形象

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作品是通過最激烈的衝突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靈。對於小陳一家來說,面臨著的是兩種尖銳對立的選擇:出賣革命同志,活下去;或者掩護革命同志,用生命來冒險。他們毅然選擇了後者,也就是選擇了家破人亡。最後果然是兩死兩傷,壯烈而又悲慘。人物形象正是在這種生死關頭的莊嚴大抉擇中一下子站立起來,讓人難以忘懷。小陳、陳老頭、陳大娘,乃至那個十四五歲、臉色蒼白的小佳,都是如此。在表現人物崇高、壯烈一面的同時,

作品既注意寫出人物感情世界的豐富性,還注意展現人物性格發展的動態過程。寫陳老頭,不僅寫出了他以妻子、兒子的生命為代價營救革命同志的大義之舉,而且寫出了由此造成的巨大的心靈痛苦:看到妻子和兒子小佳的屍體,他大鬍子抖動了一下,眼淚簌簌地流下來;悲劇過去之後,他終日沉默,但戰鬥的時候卻像一頭髮怒的獅子。顯然,這沉默中包含著無限的悲傷與仇恨,暴怒中蘊含著復仇的情感。寫小陳,首先寫他孩子氣的一面,雖然很機靈,但又弱小又膽怯,因為迷路居然哭了起來。但就是這個小陳,在老姚以領導的身份“命令”他渡河撤退的時候,他斷然拒絕執行命令,說:“我服從的是把你送過河去的命令,而不是丟下你自己逃跑的命令”。與敵人交戰時,他又兇猛又冷靜,打得準而狠,同時注意節省子彈。在這樣的描寫中,弱小、靦腆的小陳一下子高大起來。

情節安排

在情節安排方面,小說注重事件發生、發展過程中的曲折起伏。老姚一行3人帶著艱巨的任務去河東,但必須穿過40多里險惡的封鎖區;本來走得很順利,沒想到暴雨中與敵人突然遭遇,激戰後迷了路;迷路中不知不覺已來到河邊,很值得慶幸,但渡船被洪水沖走了;去找陳老頭想辦法,卻發現險惡的敵人已對他們張開了網;前有滔滔河水,後有兇殘的追兵,這種情節安排一張一弛,扣人心弦,大大增強了小說的藝術感染力。

敘述方式

這篇小說的敘述方式亦有其奇特處。首先是它站在作品中人物老姚的立場上,用第一人稱進行敘述。這種敘述角度至少有三種功能:一是縮短了讀者與小說展示的生活的距離,給人一種聽戰鬥英雄講親身經歷的感覺,增強作品的真實性與感染力;二是使小說的語言樸素、口語化,讀來親切、自然;三是給小說作者本人的評論和抒情提供了許多方便,更利於小說主題的表達。如小說最後對小陳一家的讚美,那既是作品中人物老姚的聲音,也是小說作者本人的聲音。在總體結構上,小說在故事主體的前後分別加上“開頭”和“結尾”,讓老姚以講故事的形式回憶小陳一家的事跡。這樣就在讀者與1947年秋天發生的悲壯故事之間造成了一種時間的距離,使讀者沉浸於作品悲壯的氛圍而又不至於被這氛圍所淹沒。這樣,對這篇洋溢著革命英雄主義激情的小說進行冷靜的審美觀照才成為可能。

結構

《黎明的河邊》是著名作家峻青描寫革命戰爭題材的代表作。峻青以螺鏇狀遞進結構,以“第一人稱”為線索,從不同側面展示了作品中各個人物的特徵,並通過提出懸念,增強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使小說富有傳奇性和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因而構成了《黎明的河邊》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技巧相結合的獨特風格,即“悲壯美”。

《黎明的河邊》開篇就將小陳置身於險惡而嚴酷的現實鬥爭環境中,讓其英雄的思想火花在與敵人的生死搏鬥中充分閃現出來。作者以雄健悲涼的筆調,通過驚險氣氛的濃烈渲染、自然景物的細膩描摹、典型細節的精彩描述,生動地刻畫了一位堅韌、剛毅、機智、果敢的交通隊員形象。在他的身上,顯示出一股“陽剛之氣”:在黑暗的雨夜,他懷著高度的責任感為武工隊長帶路;在黎明的河邊,他心如刀絞地忍看著親人的慘死;最後,他義無反顧地抱起惡貫滿盈的還鄉團頭子陳老五跳進了秋水咆哮的濰河裡。作者就是這樣把他放在生與死、同志與親人的嚴峻考驗時刻,來刻畫他的語言、動作、神態,以展示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人物性格鮮明,形象豐滿生動。

《黎明的河邊》截取戰爭生活中的一個橫斷面,充分展現了烽火連天的時代風貌,具有史詩般的特色。它採用單線發展的結構,以小陳夜送兩位武工隊長通過敵人封鎖線和小陳一家赴湯蹈火掩護武工隊長渡河為故事線索,掀開了一幕幕驚天地、泣鬼神的戰鬥場景。作品時而浪峰突起,時而壯懷激烈,情節絲絲入扣,矛盾步步尖銳,險象環生,大氣磅礴,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尤其“沙丘之戰”——“生與死”“革命與家庭”的抉擇,寫得更是慷慨悲壯,可歌可泣,顯示出一種粗獷雄壯的格調。小說以“楔子”開宗明義,首尾圓合;中間主體部分八小節,或以懸念轉換,或以寫景過渡,或以議論銜接,緊湊自然,層次分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