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衣道者正易心法》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又名《正易心法》,1卷。麻衣道者撰,宋初陳摶注。曾刊大《范氏奇書》、《津逮秘書》、《學津討原》、《叢書集成初編》、《藝海珠塵》等叢書,今收入《藏外道書》第5冊。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簡介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又名《正易心法》,1卷。麻衣道者撰,宋初陳摶注。曾刊大《范氏奇書》、《津逮秘書》、《學津討原》、《叢書集成初編》、《藝海珠塵》等叢書,今收入《藏外道書》第5冊。

1.麻衣道者其人

麻衣道者,生平不詳。據推測當為五代宋初人,略早於陳摶,而為摶師。

宋政和癸巳(1113)章炳文撰《搜神秘覽》中有麻衣道者小傳。言不知其姓名、出身、籍
貫。經常穿著麻辮編成的衣服,蓬頭垢面,但是面若童子,雙目有神,來往於定州、真定、保塞一帶,許多人都曾看到過他。從來不說話,只是保持沉默。見酒很喜歡喝,從來又不見喝醉。有人問他多大年紀,有的讓他占卜過去未來,也是寫畫在紙上面。都是一些讓人明了本性的話,勸人棄惡向善。經常寫些詩歌讚頌,有一首說:“這裡有情忘我,諸佛大恩增長,地獄時時轉多。不忍見,不忍見,三轉淨行,不及愚夫王欲樂。”

 宋李簡易《玉溪子丹經指要》卷首《混元仙派圖》中,有麻衣道者,其下即系以陳摶。據宋正象之《輿地紀勝》卷一五八記載,麻衣道者曾與陳摶同在崇龕(今四川省安岳縣境內)修道。內載小香王先生崇龕人,常游天池,遇陳希夷及麻衣道者,二人辟穀修煉,後在青城山屍解。

在宋代許多典籍中,都有麻衣道者的記載。《宋史·太祖本紀》說,五代後漢之初,太祖外出漫遊,走到襄陽禪寺,有一老僧精於本數,對他說:“吾厚贐汝,北往,則有遇矣。”太祖聽了他的話,正好周祖以樞密使征李守真,應招於帳下。《佛祖統紀》之中也有類似記載,並言老僧就是麻衣道者。《宋人佚事彙編》卷四記載,錢若水做舉子的時候,在華山見到陳摶,陳摶對他十分熱惰,並且要他明天再來。第二天錢若水如期到來,見到一位老僧和陳摶圍著火爐席地而坐,老僧仔細打量錢若水,很長時間也沒有說話,用撥火棍畫灰在地上寫“做不得”三字,說:“急流勇退人也。”錢若水也不明白什麼意思,就告辭要走,陳摶也沒有留他。後來錢若水登科為樞密副便,年紀才40歲就從政了。原來當初陳摶認為錢若水有仙骨,要度他成仙,因此才讓老僧觀看,老僧寫下“做不得”,認為不可行,所以陳摶沒有留他。老僧就是麻衣道者,可見陳摶對這位老師的敬重。另外《邵氏聞見錄》、《貴耳集》《續聞見錄》、《湘山野錄》、《洞微志》等書籍之中,都記敘有麻衣道者的事跡。

陳摶曾經讚譽麻衣道者:“道行高潔,學通天人,至於知人,尤為有神仙之鑑。”麻衣道者其人,據以上記載可知為一隱士,他既精通修道、辟穀,又擅長易學、術數,融為一爐,這種思想特徵在《正易心法》中表現鮮明。

2、《正易心法》之由來

據宋釋志磬著《佛祖統記》卷四十三載:“陳摶受《易》於麻衣道者,得所述《正易心法》42章,理極天人,歷詆先儒之失,摶始為之注。及受《河圖》、《洛書》之訣,發易道之秘,漢晉諸儒如鄭康成、京房、王弼、韓康伯皆所未知也。”即是此書。此書在編輯明《正統道藏》時誤認為已亡佚,而寫入《道藏缺經目錄》。其實並未湮沒,只是當時未能勤加搜求罷了。

3、《正易心法》內容大要

《正易心法》共有42章,皆分章作注。卷首題名曰:“正易者,正謂卦畫,若今經書正文也。據周孔辭傳亦是註腳,每章四句者心法也,訓於其下訊息也。”本書主要從象數方面解說易道,是道家象數派易學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如正文言:“炁六十四卦,無窮妙義,盡在畫中,合於自然。”“訊息卦畫,無止於辭,辭外見易,方審易道。”又言:“八卦不止,天地雷風,一身一物,便具八卦。”諸卦名義,須究端的,名義不正,易道懸絕。”注文與正文相互發揮,珠聯壁合。注中通過象數分析易理,反映出陳摶“先天易學”的思想,陳摶運用這一思想,糾正了儒家傳統易學中的一些舛誤。如注文言:“上古卦畫明,易道行,後世卦畫不明,易道不傳,聖人於是不得已而有辭,學者淺識,一著其辭,便謂易止於是,而周孔遂自孤行,更不知有卦畫微旨,只作八字說,此謂之買櫝還珠,由漢以來皆然,易道胡為而不晦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