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哲倫紀事:孤獨英雄不歸之航》

《麥哲倫紀事:孤獨英雄不歸之航》

全書充滿對探險行動的熱烈頌揚,充滿對個人英雄氣質的謳歌和嘉許。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孤獨英雄不歸之航:1520年11月28日,船隻起錨開航,旗幟飄揚。三隻孤零零的小船用一聲禮炮恭敬地向不熟悉的海洋致敬。船隻悄無聲息地駛進了黑暗寂靜的海灣,看起來奇怪而可怕。他們是第一支進入海峽的船隊,這種寂靜意味深長。船員們終於得出結論他們到了一個無人荒島,一個完全沒有人獸的地方。他們對逗留在這個偏遠的原始之地充滿了恐懼……

內容簡介

一個孤獨的英雄為了能像哥倫布等人那樣“驚天動地”,密謀策劃尋找傳聞中歐洲通往亞洲香料群島的海峽。為此,他不惜“背叛”根本不賞識他的祖國而投奔西班牙,一往無前地進入一個萬劫不復之地。僅僅依據一個謬誤傳聞和一張錯誤百出的航海地圖,他竟取得了西班牙國王和很多商人的信任,率領一幫“烏合之眾”,向實際上根本就不存在的海峽駛去,開始了一次有史以來最為瘋狂的航行。即使夢想被無情的現實擊滅,麥哲倫仍然堅持前行,結果,他不僅發現了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海峽,還完成了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並以此證實了地球是圓形球體的猜想。

作者簡介

史蒂芬·茨威格,奧地利著名的小說家、傳記作家,出身於富裕的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後遊歷世界各地。
代表作有小說《人生轉折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危險的憐憫》等;回憶錄《昨日的世界》;傳記《異端的權利》、《麥哲倫紀事》、《在革命的斷頭台上》、《當偉人遭遇宿命》、《蘇格蘭玫瑰》等。

目錄

序幕香料之航
第1章浴血印度
第2章神秘方
第3章投奔西班牙
第4章突出重圍
第5章啟航
第6章“秘密”被捅破
第7章譁變
第8章偉大的時刻
第9章繞了地球一圈
第10章突然死去
第11章悲壯的凱旋
第12章寂寞英雄

前言

各種各樣的感情誕生了各種各樣的作品。或者因為靈感,或者因為感激,更或者是因為苦惱、憤怒和憂傷,都能夠燃起寫作的激情。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好奇心,想通過寫作來探究人們的心理需求。至於那些性質可疑的動機:虛榮、貪慾、自我欣賞等等,也會時時刻刻地刺激我們去寫作。而我,非常清楚之所以寫作這本書的原因,它出自一種多少有點不平常、而又縈繞不斷的感情——羞愧心。
去年,我第一次去南美洲旅行,這是我盼望已久的旅行。巴西是我早已神往的地球上最美麗的地方,而阿根廷又仿佛神交已久的兄弟。僅是這種感覺就使這次旅行變得非常誘人,更何況一路上都是那樣令人心曠神怡。大海開闊、平靜,寬敞的甲板上的舒適休閒,使我盡情享受著天堂似的日子。但突然,在第七天或第八天,我發現自己無端地煩惱和焦躁起來。老是湛藍的天空,老是波瀾不驚的海面!旅途一下子顯得漫無際涯,我恨不得立即到達目的地。當然,那只是一瞬間的感覺。事實上,我很快就因為自己的焦躁而感到慚愧。想想,乘著一條最安全的豪華郵輪進行著一次美妙的旅行,一切豪華設施都在為你效勞。空氣調節器、電風扇、游泳池,時刻照顧著你的冷暖。豪華的餐廳里有著最豐盛的菜餚和款式多樣的飲料,只要你想要,它們就會在轉瞬之間被送到你的面前。你可獨處一個幽靜的角落專心閱讀,也可隨心所欲去參與各項娛樂活動,要么就欣賞音樂或人際交往。這裡為你提供了一切方便和一切安全保障。一切都可以被預知。你到達的地點、時間,迎接你的是誰,統統都可以提前知道。同時,倫敦、布宜諾斯艾利斯、巴黎和紐約,也隨時都知道你乘的船所在位置精確的經緯度。由於無線電報的功用,你還可以隨時與地球的任何角落保持聯繫。那么,你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你應該想想從前是什麼樣子。首先,應該想想那些最初航海的勇士們。是他們第一次發現了這些浩淼海洋,發現了一塊又一塊新的陸地,從而構成了我們今天生活於其中的這個世界。他們為之流血犧牲。想想吧,他們是怎樣乘著小帆船去探尋神秘莫測的遠方,茫茫前途不知所終,在無邊無際波詭雲譎的大海上聽任狂風暴雨擺布,經受著乾難萬苦的折磨,時刻受到死亡的威脅。他們唯一的飲料就是裝在木桶里已經發臭的淡水或一路上積存的雨水,麵包乾硬如石頭,燻肉早已吃完,船上食品所剩無幾,更多的時候,連這些少得可憐的變質的東兩也沒有。什麼床鋪,什麼休閒,統統沒有。或者熱得要死,或者冷得要命,更難受的還有身處汪洋里的那種絕對孤獨無依的寂寞,而死神隨時都會以各種面孔從水上和陸上向他們襲來。他們知道,在這些文明世界的船隻從未划過的水域裡,如果遇難了,絕不會有人把這訊息帶回家鄉。一想起這些海洋征服者們的最初航行,我就為自己的焦躁心情感到內疚。這種內疚一路上再也沒有消失。我渴望更詳細了解那些最早闖蕩於無人海域的勇士們,了解他們最初航行的具體情形。輪船上有圖書館,我立即進去借了幾本有關書籍。有的書我在少年時就曾閱讀過,而且被強烈地激勵。其中有一個人的探險事跡最使我激動不已,我堅信,他創下的功績在人類探險史上肯定是無與倫比的,他就是費爾南多·麥哲倫
麥哲倫率領五艘小小的漁船,駛離塞維亞港,在大兩洋上一直往西航行,直至環繞地球一周。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壯麗的俄底修斯式。的漂流——265個人駕著五艘船出航,只有18人乘著一艘殘破不堪的船隻回到了家鄉。關於麥哲倫,船上提供的這些書籍中,能夠了解到的東兩實在不多,尤其是對我而言,無論如何都是太少了。於是,回家之後,我開始了進一步的閱讀和資料搜尋。令我驚奇的是,到目前為止,有關這一英雄業績的材料卻是那么稀少,而且還不可靠。我頓時明白了,要讓人們理解為何如此一位大英雄身後卻如此寂寞,並澄清圍繞這位英雄的重重迷霧,我能做的最好和最有效的事情就是寫一本書。
我自己也為這樣的計畫感到驚訝,因為,我企圖僅僅根據有限而不可靠的歷史檔案,卻又要儘可能遵守客觀事實地寫作一部真實的“俄底修斯漂流記”!
我始終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似乎我敘述的是某種虛構的東兩,是人類的一個偉大的夢幻和神聖的傳奇。確實,沒有比仿佛不真實的“真實”更完美的事物了!在人類的所有豐功偉業中,它們超凡脫俗,高高在上,更包含著尋常世俗難以理解的氣質。但是,也正是這些英雄完成了不可想像的壯舉,人類才因此獲得了對自己的信心。

精彩書摘

科納諾爾戰役
1505年3月25日是一個莊嚴的時刻,那天,葡萄牙第一支武裝船隊離開里斯本的海港,開始了征服新帝國的航程。
歷史上除了亞歷山大大帝到達達達尼爾海峽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外,再沒有比葡萄牙船隊出發征服世界更壯觀的了。20艘船等候國王發號施令就起錨出航,再也不是以前亨利親王時代的小篷船了,而是寬闊的大型橫帆船,有著幾層甲板,船頭船尾高翹,每艘船都有三四根桅桿,能裝很多人。除了幾百名訓練有素的海員外,船上還有1500名全副盔甲的士兵以及200名炮兵。除了木匠以外,他們還帶了其他工匠來修船以及在印度修建堡壘。
每個旁觀者都會一眼看出,這支重要的船隊有一個重要的目的——稱霸東方。
船隊司令弗朗西斯科·德·阿爾梅達不是無緣無故被授予印度總督稱號的。有“海軍元帥”美譽的瓦斯科·達·伽馬是葡萄牙的第一英雄,也不是無緣無故受委託裝備船隊的。
阿爾梅達的軍事任務非常明確,他將拆除和摧毀印度和非洲的伊斯蘭貿易站,在所有重要戰略據點修建堡壘並派足夠人駐守。估計到英國的政治意圖,他要占據所有內陸海的進出海口,堵塞直布羅陀和馬六甲。之間的主要海峽,從紅海和波斯灣關閉印度洋的南邊人海口,使除葡萄牙外的其他海上貿易都不可行。他還接到消滅埃及蘇丹和印度王公的海上力量的指示。從1505年開始,把所有東方的港口都置於這種嚴格的控制下。沒有葡萄牙許可,任何船隻也不能運走一顆胡椒。
為了實現這些海上軍事計畫,他還將向要征服的國家傳播基督教一一這使他的遠征具有宗教意味。
在里斯本大教堂里,國王親手送了一面白緞子上印著深紅色十字架的旗幟給弗朗西斯科·德·阿爾梅達,這面旗幟將勝利地飄揚在摩爾人和異教徒的土地上。船隊司令跪著接受了這一莊嚴的禮物,並和他的1500名已經懺悔和接受了聖餐的下屬一起下跪,宣誓效忠君王,使他的恩威達至外國的異教徒。
他們邁著莊嚴的步伐,從教堂走到海港,槍炮齊鳴以示告別。接著,船隊莊嚴地從塔霍河駛進海洋,船隊司令立誓要為葡萄牙征服直至地球盡頭的領地。
1500名士兵低頭跪在祭壇前舉手宣誓效忠,其中24歲的費爾南多·麥哲倫的名字當時還不為世人所知。我們對他的身世知之甚少,只知道他約在1480年出生。麥哲倫的出生地備受爭議,但通常認為應該是波爾圖。只知道他的家庭是貴族,儘管只是第四等貴族,但已足以使他有資格佩戴紋章,並得以在宮廷謀事。他年輕時可能當過依蓮娜女王的騎士,儘管看起來他並沒有在宮廷身居要職。24歲時,他成為遠征東方的軍隊中的一員,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是1500名與船員和船上侍者一起吃飯和睡覺的士兵里的無名小卒。
但是,在對東方數次的遠征中,上千人死了,在十來個活下來的人中,他是唯一一個留下不朽名聲的人。
遠征東方這些年,對麥哲倫而言是無比重要的經驗。
作為一名普通士兵,他沒有受到任何優待。他被粗魯地看作是一個僕人,在風暴中要幫忙收帆和泵水,站在戰役的最前列,在火焰和烈日下挖戰壕。在“工廠”里,他要輪流擔任店主和哨兵,並在陸地和海洋上與其他士兵一同戰鬥。他同時要使用測深錘和刺刀。
參加過各種各樣的冒險和任務後,麥哲倫學會了戰爭和貿易的各種把戲,身兼士兵、水手和商人數職,通曉土地、海洋和行星運行的規律。命運適時地賦予了他一樁神聖的使命,經過幾場與其說是真正的戰爭不如說是搶劫的小衝突後,麥哲倫在1506年3月的科納諾爾戰役中真正經受了戰火的考驗。
科納諾爾戰役是葡萄牙征服印度歷史的轉折點。瓦斯科·達·伽馬在1498年首次到達馬拉巴爾海岸時,受到卡爾卡特統治者的友好相待,雙方誠心誠意地進行貿易。但8年後葡萄牙船隊乘著更大更先進的船再次出現時,印度統治者馬上意識到,這些來自西方的陌生人不但是來做生意,還是來征服的。
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商人驚恐地意識到,一支可怕的長矛已經刺進了他們的鮭魚群,這些陌生人要成為海洋和陸地的主宰。由於擔心西方海盜會把東方的船隻扣留在港口內,香料貿易立即停止了,從沙漠運往地中海的陸上貿易供給也停頓了,在威尼斯和里亞特,以前運送貨物的河道也被強行堵塞。
埃及蘇丹的中轉費收入被切斷。他寫信給教皇說,如果葡萄牙繼續在印度洋的強盜行為,他將毀壞在耶路撒冷的聖墓以作報復。但教皇和歐洲各國的君王都無法控制葡萄牙擴張領土的意願。只有召集利益受損的國家聯合起來,以武力克制這些侵略者,趁葡萄牙立足未穩時就摧毀其在印度的勢力。
卡爾卡特的統治者在加緊準備這次攻擊,此舉得到了埃及蘇丹和威尼斯君王的暗中支持,威尼斯造槍匠被暗中派到了卡爾卡特。
對葡萄牙海軍的襲擊和摧毀已經如箭在弦了。
然而,葡萄牙竟幸運獲救了。當時,一名叫盧多維科·瓦爾特馬的義大利冒險家正在世界各地遊蕩,他四處漂泊是出於天生對探險的渴望而非出於野心。他毫不驕傲地說:“討厭只從書上獲取知識。”他決心“要用自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