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賦》

《鸚鵡賦》

《鸚鵡賦》是三國時期文人禰衡所做的一首詠物詩。

作者: 禰衡 三國

《鸚鵡賦》《鸚鵡賦》

時黃祖太子射,賓客大會。有獻鸚鵡者,舉酒于衡前曰:“禰處士,今日無用娛賓,竊以此鳥自遠而至,明彗聰善,羽族之可貴,願先生為之賦,使四座鹹共榮觀,不亦可乎?”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其辭曰:

《鸚鵡賦》

惟西域之靈鳥兮,挺自然之奇姿。體金精之妙質兮,合火德之明輝。性辯慧而能言兮,才聰明以識機。故其嬉遊高峻,棲跱幽深。飛不妄集,翔必擇林。紺趾丹觜綠衣翠衿。采采麗容,咬咬好音。雖同族於羽毛,固殊智而異心。配鸞皇而等美,焉比德於眾禽?於是羨芳聲之遠暢,偉靈表之可嘉。命虞人於隴坻,詔伯益於流沙。跨崑崙而播弋,冠雲霓而張羅。雖綱維之備設,終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閒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懼,撫之不驚。寧順從以遠害,不違迕以喪生。故獻全者受賞,而傷肌者被刑。 爾乃歸窮委命,離群喪侶。閉以雕籠,翦其翅羽。流飄萬里,崎嶇重阻。逾岷越障,載罹寒暑。女辭家而適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賢哲之逢患,猶棲遲以羈旅。矧禽鳥之微物,能馴擾以安處!眷西路而長懷,望故鄉而延佇。忖陋體之腥臊,亦何勞於鼎俎?嗟祿命之衰薄,奚遭時之險巇?豈言語以階亂,將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匪餘年之足惜,愍眾雛之無知。背蠻夷之下國,侍君子之光儀。懼名實之不副,恥才能之無奇。羨西都之沃壤,識苦樂之異宜。懷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稱斯。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轡。嚴霜初降,涼風蕭瑟。長吟遠慕,哀鳴感類。音聲淒以激揚,容貌慘以憔悴。聞之者悲傷,見之者隕淚。放臣為之屢嘆,棄妻為之歔欷。 感平生之游處,若塤篪之相須。何今日之兩絕,若胡越之異區?順籠檻以俯仰,窺戶牖以踟躕。想崑山之高岳,思鄧林之扶疏。顧六翮之殘毀,雖奮迅其焉如?心懷歸而弗果,徒怨毒於一隅。苟竭心於所事,敢背惠而忘初?託輕鄙之微命,委陋賤薄軀。期守死以報德,甘盡辭以效愚。恃隆恩於既往,庶彌久而不渝。
《鸚鵡賦》釋文:
當年黃祖的長子黃射舉行賓客大會,有人獻上一隻鸚鵡並給禰衡敬上一杯酒說:“禰處士,今日大會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娛樂賓客的,我個人認為此鳥自遠而至,明彗聰善,是鳥類中十分珍貴的一種,祈望先生為它作一篇賦,使四座得以增光,您認為可不可以呢?” 禰衡於是為之作賦,一時筆不停綴,文不加點,筆下流出的文辭說: 這是來自西域的靈鳥啊,它具有自然而奇特的身姿。潔白的羽毛體現它絕妙的氣質啊,火紅的嘴喙閃耀著明亮的光輝。性情智慧而善於人言啊,才智聰明而常有預見。因此它嬉遊於高山峻岭,棲立於幽谷深林。高飛時不胡亂集群,翱翔時必選擇佳林。深青帶赤的腳趾配以紅紅的嘴,碧綠的衣杉飾以青翠的彩衿。神采熠熠的美麗容顏,更有清脆美妙的鳴聲。雖同屬於鳥類一族,卻有著不同的智慧和相異的心性。它有資格與鳳凰媲美,其他的鳥兒怎么能與之比較德行?於是它那令人羨慕的美好名聲傳揚四方,它那壯偉靈性的外表得到人們的嘉賞。虞人在隴坻接到命令,伯益在大漠收到詔告。這些權勢的走狗們跨越崑崙而發射帶繩的箭簇,穿過雲霓而布下天羅地網。綱維之設定是如此之嚴密,最終免不了被其中的一個網眼捕獲到。雖如是但其面容閒雅而從容,心性守志而安祥。逼迫它它也不懼怕,撫摩它它也不驚慌。寧願順從以遠離禍害,絕不違迕而喪失生的希望。因此奉獻完好鸚鵡的將獲得獎賞,而使鸚鵡受傷者將要受到懲罰。 鸚鵡啊,你天生歸於絕境而委身命運,故而你應命而離開你的集體且喪失你的伴侶。被關閉在雕花的籠子裡,翅羽也被剪去。漂流到萬里之外,離家鄉重重崎嶇。間隔著岷山與障山,罹患難一年又一年。女兒辭別家庭而遠嫁他人,臣子獻出自身而投靠新的主人。即便是賢哲若生逢患難,也難免依附他人而棲游於外。何況禽鳥之類的卑微之物,能不馴服以祈求安泰!眷戀西歸之路而長懷感嘆,遙望故鄉之雲而久久佇立。暗自猜想如我這般陋賤的軀體,大概不會有刀俎鼎鑊之虞?嗟嘆自身如此的福薄命苦,不知道為什麼會遭臨如此的險地?難道是因為言語失當而引來禍災,抑或是處事不密而招致危害?悲痛著母子遭永遠隔離,哀惋著夫妻被生生拆開。並非惋惜自己苟延殘喘的餘年,只是為孩子們的年幼無知而感到悲哀。離開我蠻夷之地的下等小國,來奉承您的體面。害怕自己的名聲與實際不符,也慚愧自己並無奇特的才幹。雖然顧念著西都的肥美土地,但也能明了今昔苦樂已不一般。心懷從北到南的長長思念,因而一開口就常說懷鄉之言。如若秋神少昊管理的時期已到,其子蓐收也整頓好了車馬。嚴霜初降大地,涼風蕭瑟肅殺。籠中的鳥兒不禁長長地吟唱以思慕遠方的故鄉,哀傷的鳴叫令同類感傷。那聲音悽厲而激揚,那容貌慘怛而憔悴。聞其聲者不禁為之悲傷,睹其容者禁不住淚如雨下。被放逐的臣子為它一次次嘆息,被遺棄的妻子為它哽咽哭泣。感嘆平生同游共處的朋友,曾經如塤箎合奏般和諧。何故今日竟兩相隔絕,相離猶如北胡南越?順著籠檻而上下跳躍,偷窺著門窗卻徘徊不前。思念著崑崙的高山峻岭,回想著鄧林枝葉繁茂的樹影。回頭看被殘毀的羽翼,自忖即便奮力也未必能回故里?心懷回歸的願望卻難達目的,只能躲在角落裡怨恨哭泣。暫且竭盡心力做好主人交給的事情吧,豈敢違背恩惠而忘記當初的主意?主人啊,我願將我這不值錢的一生交給您,讓我陋賤微薄的身軀也來依靠您。希望用我的一生來報答您的恩德,甘願竭盡我之所能來為您效力。仰仗著您多年的巨大恩惠,或許我的待遇彌久不渝。

《鸚鵡賦》釋義:

三國時候的名士禰衡有一篇《鸚鵡賦》,是托物言志之作。禰衡為人恃才傲物,先後得罪過曹操與劉表,到處不被容納,最後又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黃祖處,在一次宴會上即席賦篇,假借鸚鵡以抒述自己託身事人的遭遇和憂讒畏譏的心理。羅隱的這首詩,命意亦相類似。“莫恨雕籠翠羽殘,江南地暖隴西寒。”“隴西”,指隴山(六盤山南段別稱,延伸於陝西、甘肅邊境)以西,舊傳為鸚鵡產地,故鸚鵡亦稱“隴客”。詩人在江南見到的這頭鸚鵡,已被人剪了翅膀,關進雕花的籠子裡,所以用上面兩句話來安慰它:且莫感嘆自己被拘囚的命運,這個地方畢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多了。話雖這么說,“莫恨”其實是有“恨”,所以細心人不難聽出其弦外之音:儘管現在不愁溫飽,而不能奮翅高飛,終不免叫人感到遺憾。羅隱生當唐末紛亂時世,雖然懷有匡時救世的抱負,但屢試不第,流浪大半輩子,無所遇合,到五十五歲那年投奔割據江浙一帶的錢鏐,才算有了安身之地。他這時的處境,跟這頭籠中鸚鵡頗有某些相似。這兩句詩分明寫他那種自嘲而又自解的矛盾心理。“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鸚鵡的特點是善於學人言語,後面兩句詩就抓住這點加以生髮。詩人以告誡的口吻對鸚鵡說:你還是不要說話過於明白吧,明白的話語反而難以出口呵!這裡含蓄的意思是:語言不慎,足以招禍;為求免禍,必須慎言。當然,鸚鵡本身是無所謂出語招禍的,顯然又是作者的自我比況。據傳羅隱在江東很受錢鏐禮遇。但禰衡當年也曾受過恩寵,而最終仍因忤觸黃祖被殺。何況羅隱在長期生活實踐中養成的憤世嫉俗的思想和好為譏刺的習氣,一時也難以改變,在這種情況下,詩人對錢鏐產生某種疑懼心理,完全是可理解的。
 這首詠物詩,不同於一般的比興托物,而是借用向鸚鵡說話的形式來吐露自己的心曲,勸鸚鵡實是勸自己,勸自己實是抒泄自己內心的悲慨,淡淡說來,卻耐人咀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