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

《鶴唳華亭》

《鶴唳華亭》是晉江原創網年度官推作品,講述撼動宮廷的驚世虐愛,七竅玲瓏心是否能敵過仕途險惡。遇上你,並非我之所願。既已遇上,就請你點一盞燈來,為孤照亮這叢錦繡地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靖寧元年的秋天,太子府渙衣的奴婢顧阿寶在數月的籌劃等待之後,終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於成功地引起了太子蕭定權的注意。太子幾經掙扎,終於決定接受了阿寶。兩人相約等到暮春時一同到南山上去聽鶴唳。然而此後趙王突然在政治上嶄露頭角,而且城府深不可測。趙王終究是決定用許昌平的身世來扳倒太子,而太子此時已在謀劃逼宮之事。阿寶為了幫助太子,在最後一次向趙王報了假信。兩人再一次面對命運的抉擇。

目錄

第一章念吾一身
第二章歲墓陰陽
第三章孽子墜心
第四章半面檀郎
第五章所剩沾衣
第六章白龍魚服
第七章胡為不歸
第八章逆風執炬
第九章軍白髮
第十章悲風汨起
第十一章繩直規圓
第十二章常棣之華
第十三章繞樹三匝
第十四章草滿囹圄
第十五章日邊清夢
第十六章歧路之哭
第十七章大都耦國
第十八章我朱孔陽
第十九章十年樹木
第二十章露欺羅紈

精彩書摘

第一章念吾一身
阿寶總是記得靖寧元年的那個初夏,自己一襲細布青衫,頭綰雙鬟,手中攜著一隻小小的包裹,從後頭的角門走進了當朝太子的府邸。那年的夏天仿佛來得格外早。五月方過,天氣卻已經熱得叫人難耐。角門口的那棵槐樹上,蟬聲嘶到精疲力竭。阿寶抬手擦了擦額角的汗,又回首看了一眼府門外的青天,京城的天澄淨得沒有半點雜塵,於是靖寧元年在阿寶的記憶中就永遠是那樣乾淨澄澈。
阿寶起初不過是負責浣洗府中下人的衣物,活計並不算輕,食俸亦談不上豐厚。但不久管事的李嬤嬤和共事的姐妹便都知道了她是個沒嘴葫蘆,平素話極少,只會埋頭做活,做人處事又和氣溫順,便不由心上有了三分喜歡。若做完了手中差事,浣衣房的侍婢聚在一處閒話的時候,阿寶便也在一旁默默聽著。侍婢們的話題無外乎府內的蜚短流長,自家的婚喪嫁娶,只是每每說到最後,便總會說起府中年輕的主人——當朝的太子。每到此時,她們中間的一人便滿懷歡欣地講起,自己那一次到中庭交送漿洗好的衣物,遠遠地看見過太子一眼;旁人便會艷羨地講幾句毫無新意的話,反反覆覆地問個不住:“他生得黑還是白?”“他穿什麼衣服?”“他瞧見你了嗎?”在如此問問答答中,阿寶漸漸也就知道了太子的相貌是如何的英俊。侍婢們滿目放光地講,生為女子,如果能同太子那樣的男子同眠一夜,此生便再無他求。當然,阿寶也漸漸地知道了太子的乖戾,太子的喜怒無常,太子殿下的嚴苛,還有太子似乎並不被皇上寵愛,因此沒有住在宮內,只是在京中建府,而太子異母兄長齊王的聖恩眷寵卻是何等濃厚云云。然而她們說到這裡,總是話鋒一拐,嘆息道:“可是殿下生得那樣俊。”
當然浣衣的婢女們只能在腦海中想一想,她們中間大多數都沒有親眼見過太子,她們也清楚自己的一生與那樣一個坐在雲端的人物不會有半分干係。但是流雲般的綺夢依舊浸潤到了府內的每個角落,安慰著每顆青春的孤獨的心。人無論貴賤,只有這顆寂寞的心是一樣的吧?阿寶也就這般在太子府的一角洗了整整一夏的衣服。
立秋的一日,阿寶正要將剛洗好的衣服晾起來,李嬤嬤忽然走進跨院,四顧一下,問道:“怎么只有你一個人?”阿寶抬頭答道:“瓊姐姐去了南院,別人都吃飯去了。”李嬤嬤見一時找不到人,想了一下,吩咐道:“那你跟我來,到上頭送趟衣服去。”阿寶答應了一聲,擦乾淨了雙手,將一簍收拾好的衣物接了過來。
阿寶自入府以來,還未曾到過前庭,一路上看著兩旁的景致,亦只覺巍峨堂皇。走到中庭交前庭的角門外,李嬤嬤囑咐道:“我先把這裡的衣服送到李孺人那邊去,你不必跟過去了,就在此處等著我吧。”阿寶答應了一聲,看著李嬤嬤走遠了。
李嬤嬤將衣物交給了太子側妃李孺人的貼身大丫頭,二人又說了片刻閒話。待回到角門,看見衣簍仍在,卻不見了阿寶,心中正在奇怪,四下里張望,忽見沿牆跑出一個小侍,劈頭便問道:“那個白淨丫頭是你管的嗎?”李嬤嬤忙點頭道:“你是說阿寶嗎,她怎么了?”那小侍道:“我不知道她叫什麼,只知她闖下大禍了,她驚了殿下的駕。”李嬤嬤聞言,急得要發瘋了,趕忙問道:“小倌,這是怎么回事?我只走開了片刻,她如何會衝撞殿下?”那小侍怒道:“什麼片刻不片刻?真是你的手下人,你也脫不了干係,隨我來吧。”李嬤嬤一時心急如焚,一腳深一腳淺跟著那小侍繞到了不遠的一處假山前,果然看見阿寶跪在地下,前面的石凳上坐著的,正是當朝的太子蕭定權。
那蕭定權此刻手中正把著一柄摺扇,抬起頭來懶懶地望了那小侍一眼,問道:“找著人了?”那小侍答道:“是,是後頭浣衣房裡的。”太子咯咯一笑,道:“如今這府內真了不得了,一個洗衣裳的丫頭都敢犯上了。”那蕭定權卻正如侍婢們素日傳言,果真是鬢若刀裁,眉如墨畫,一張面孔生得便若美玉碾就,此刻微微一笑,那面上真如流光溢彩一般。李嬤嬤卻素知這位主人的脾氣,嚇得趕忙跪倒,連連叩頭道:“這丫頭冒犯了殿下,罪該萬死。這都是老奴管教不嚴,還請殿下恕罪。”一旁的阿寶卻突然插話道:“不乾嬤嬤的事,我一人做事便一人承當。”急得李嬤嬤扭頭怒斥道:“賤人,這兒哪裡有你說話的分兒?還不閉嘴,求殿下開恩恕罪。”定權聞言,倒是笑道:“這丫頭還真有幾分骨氣。算了,帶下去打二十板子,孤這次就不計較了。”
李嬤嬤心知太子此刻定是心情甚好,故而大發慈悲,急忙對阿寶道:“還不快快向殿下謝恩?”阿寶卻跪在一旁,任李嬤嬤幾次三番地催促,只是不肯張口。定權微微笑道:“你心裡定是在想,我既要打你,你又為何要謝我,是不是?”阿寶還是不肯做聲,李嬤嬤忙描補道:“殿下,她這是嚇傻了。”定權卻轉眼間沉了臉,怒道:“去把杖子拿了過來,好好教訓一下這個目無尊卑的奴婢。”那小侍擦了一把冷汗,連忙答應著過去了,片刻便帶了兩人過來,手中皆捧著竹杖。定權立起身來,慢慢踱到阿寶身邊,用手中的摺扇托起了阿寶的下頜,打量了她片刻,忽用拇指輕輕摸了摸阿寶頜下雪白的肌膚。阿寶不意他會如此舉動,想著適才看到的模樣,一張粉面頓時漲得通紅。定權嘴角微微一牽,放了手道:“這丫頭不知是傻,還是真有兩根傲骨。若是如此,只怕打了她,她未必心下就服氣。”又笑問阿寶道:“是不是?”亦不待阿寶回答,定權復又坐了,淡淡下令道:“下了她的衣裳,杖她。”兩旁侍者答應一聲,便走上前來拉扯阿寶。阿寶剛剛恢復的臉色一時又是血紅,掙扎了兩下,眼中淚下,低聲道:“奴婢知道錯了,殿下恕罪。”定權見她連耳根脖頸都紅得厲害,心中也覺好笑,問道:“當真?”阿寶泣道:“是。奴婢知罪,以後再不敢犯了。”這本是一樁小事,定權亦不再深究,起身揮揮手道:“杖四十,逐出府去吧。”
阿寶卻只是哭泣,李嬤嬤生怕太子再怒,忙扯她衣袖道:“阿寶,快謝恩。”定權聽到這話,轉過身,突兀地問道:“你叫什麼名字?”阿寶遲疑片刻,低聲答道:“奴婢叫做阿寶。”定權愣了片刻,又問道:“姓什麼?”阿寶答道:“姓顧。”定權道:“你抬起頭來。”阿寶依言抬頭,隔了眼中的薄淚和初秋燦燦暖陽,只見身著北紫襴袍,頭束蓮花玉冠的太子,周身如罩了一層光暈一般,俊美得便不似塵世中人。定權沉默了片刻,吩咐身邊人道:“去叫周午過來,查查她是誰帶進來的,好生調教一下,今後讓她伺候我來吧。”
待太子一行人走遠,李嬤嬤方暗舒了口氣,爬起身來,又扶起了阿寶,忽而怒道:“是怎么回事?”阿寶泣道:“我在門口等了多時,也不見嬤嬤回來,見四下無人,就想過去看看那邊亭子。誰知剛走過來,就看見殿下在此處和一個女子……”支吾半晌,又接著說道,“我,我不知他是殿下,又怕又羞,轉身就跑,先是被那個小侍喝住了,問我是什麼人。我怕責罰不肯說,回了一句他管不著,殿下聽見就怒了。”
李嬤嬤撫撫心口,念叨著:“你真把我的老命都嚇掉大半條,素日見你這孩子最是溫順乖巧的,今天怎么如此的不識好歹?虧得殿下今日高興,不然你不死也要脫身皮。”忽而想起一事,又奇道,“殿下本說要逐你出府,怎么一下子就改了口,竟還讓你去上殿服侍?”阿寶搖頭道:“我也不知道。嬤嬤,我不願去。”李嬤嬤嘆道:“傻丫頭,是你家祖墳上冒煙才有了這般潑天的福氣,那句話是怎么說的?你這也算是因禍得福了。難道你要洗一輩子衣服不成?跟著殿下幾年,將來出息了,手頭有了些體己,也好為下半生作打算,你不是說不想靠你那哥嗎?只是闔府皆知,咱們殿下的規矩大得很,你可千萬要知道眉高眼低,凡事多留幾個心眼兒。”又一路向她絮叨了許多好話,回到浣衣房,眾人知她要去服侍太子,都是又羨又妒,平素頗為要好的幾個姐妹也不肯再與她多話。
近身服侍太子在外人看起來雖然榮光,阿寶卻覺得還不如洗浣衣服自在。太子的規矩果然多得緊,頭一件便是極愛潔淨,不但自家一身裝束衣痕嶄嶄,纖塵不染,更要几上案上,凡他看得到的地方,都不許著一粒灰。平素眾人只能趁他不在的時候,見縫插針不停地到處擦抹。再則太子的脾氣確乎不好,眾人鎮日裡戰戰兢兢,連大氣都不敢多透一口,生怕一不留神,便惹到了這個玉魔羅。阿寶一次為他奉茶,不慎濺了一點在書案上,太子正在寫字,忽將手中的筆狠狠一擲,一幅快寫好的字紙瞬時一塌糊塗。這本是他自己的事情,卻一疊聲便叫內侍將阿寶拖到屋外,打了二十竹篦。阿寶挨了打,忍痛依舊上去幫太子鋪了新紙,開始磨墨。太子卻又似並不生氣了,只是含笑望著她,口中輕輕叫道:“阿寶,阿寶。”聲音溫柔,喃喃便如夢囈一般。阿寶並不敢應聲,只是聽了這聲音,心中卻是一酸。
如是挨過了秋冬,眼見著年關已近,府中的下人也輪番回到家中休假。府內總管周午不由問阿寶道:“這府中的人都輪了幾遭,怎么你不回家?”阿寶答道:“我家裡人不在京中。”周午拍了拍頭道:“是了,我竟不記得了,你是河間府的人。”阿寶道:“是。”周總管亦不再多說,轉身便做旁的事情去了。只是如此,因為眾人輪休,阿寶當差的日子卻排得比從前多了。
眼見到了臘月雙二,定權正在書房內寫上報給皇帝的請安奏呈,忽聞內侍進來報導:“殿下,張大人來了。”定權急忙撂下了筆,道:“快請進來。”又吩咐左右道,“你們都下去吧。”阿寶等答應一聲,便退了出去。出到書房門口,便見一個文士打扮的中年人走了進去。阿寶悄悄問道:“姐姐,這個人是誰?殿下待他怎么這般客氣?”一旁的侍婢蔻珠向她賣弄,低聲答道:“這是吏部尚書張大人,殿下平素和他最好。”見阿寶只是點點頭,便不再多問,倒是有兩分失望。
定權將那張尚書讓進了書房,賓主見禮後坐定,定權開口問道:“如何?”張尚書知他所問何事,答道:“二殿下又往戶部薦了一人,兵部兩人。臣同左侍郎力爭,終是壓掉了兵部那兩個。”定權點了點頭道:“張大人費心。”又嘆口氣道,“齊王仗著聖上一向寵他,這些年愈發不將孤放在眼裡了。先前母后在時還好,如今怕是皇上早存了易儲這個念頭,孤的日子也是愈發的難過了。”張尚書勸慰道:“殿下不必過於憂心,殿下畢竟是先皇最看重的嫡長孫,陛下就是不想旁的,這一點總是還要顧及的。”定權聞言冷笑道:“孤當這儲君,不過也是仗著祖父當年說過的話——且我也一向沒有大罪過。至於什麼嫡長,恐怕也未必。如今齊王的生母是中宮,他才是皇上心裡頭的嫡長,誰還會想著我這先皇后的兒子?”張尚書見他又出此語,一時無言以對,半晌才道:“陛下與殿下終是父子同體,也必會存幾分舐犢之情的。”自己也覺這話說著無味無聊,便又道,“臣等也誓死擁戴殿下。”定權倒似頗有兩三分動容,喚他道:“孟直,我總是相信你的。”頓了頓又道,“只是父子不父子的話,今後就不要再提了。”張孟直不知道他是不是這幾日入宮又受了氣,只得應道:“是。”定權又問道:“那李柏舟空出來的位置,齊王可是有什麼動作?”張孟直想了一下答道:“陛下一直說沒有合適的人選,臣聽朱大人說,齊王那邊倒是薦過兩個。”定權點頭道:“我總還是要想辦法推你上去的。”張孟急忙答道:“謝殿下,只是此事不宜過急,如今那位子正是在風口浪尖上呢。”定權點頭道:“你放心,孤省得的。”二人又說了些旁的,張孟直這才告辭了出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