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光陰》

《鳥的光陰》

徐志摩詩歌獎獲得者津渡的最新散文作品,國內第一本系統描寫鳥類生活習性的人文隨筆。作者津渡歷時9年,深入華東地區最大的候鳥遷徙地,重點考察了100餘種鳥類的形態、聲音、習性,以及鳥類的遷徙、營巢、覓食和繁衍,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全面展現了鳥類的生活環境、習性及現狀。作者將用他恬淡、清新而又細緻的文字帶你重新進入自然,打開塵封已久的心靈,傾聽鳥鳴。這只是一次回歸,一次還原,世界本然同在。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津渡,本名周啟航,1974年11月,湖北天門人,現居浙江海鹽,著有《山隅集》《南方七人詩選》等。2009年參加第25屆青春詩會。2012年獲第三屆徐志摩詩歌獎

內容簡介

《鳥的光陰》系統描寫鳥類生活習性的人文隨筆。作者津渡歷時9年,足跡遍布浙北,反覆深入華東地區最大的候鳥遷徙地,重點考察了100餘種鳥類的形態、聲音、習性,以及鳥類的遷徙、營巢、覓食和繁衍,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全面展現了鳥類的生活環境、習性及現狀。

鳥名存錄

白胸苦惡鳥(苦惡鳥,苦鴰子,苦哇子。俗稱,下同)
烏鴉(老鴰,老鴰子,老哇子)
黃腰柳鶯
白腰文鳥
北紅尾鴝
黑頭蠟嘴鵲(樹嗑,筒子八哥)
白頭鵯(白頭翁,白頭公)
領雀嘴鵯
戴勝(臭姑姑,花蒲扇)
麻雀
園林鶯
樹鷚
黑水雞
秧雞
董雞(鄧雞,燉雞子)
織女鷗
白鶺鴒(白點兒,白面兒)
小白鷺(鷺鷥子)
黑臉琵鷺
池鷺(柴雞)
蒼鷺
灰鷗
黑尾塍鷸
三趾濱鷸
蠣鷸
金眶鴴(金環,紅環)
葦鶯
水鷚
中白鷺
大白鷺
夜鷺
白琵鷺
喜鵲
家燕
灰藍喜鵲(藍喜鵲,灰喜鵲)
相思鳥(相思子,情人鳥,紅嘴綠觀音,紅嘴玉)
雉雞(野雞,野雉)
虎皮鸚鵡
翠鳥(翡翠,綠翡翠)
棕頭鴉雀(黃騰,須雀,十姐妹)
灰椋鳥
冕柳鶯
白眉鵐
林鴞
杜鵑(布穀)
強爪樹鶯
紅肋藍尾鴝
白眉鶲
斑文鳥(鬼鳥兒)
棕尾伯勞
百靈
雲雀
環頸鴴(環頸)
白腰杓鷸
白腰草鷸
牛背鷺
大麻鳽
栗鵐
葦鵐
小鴉鵑
戴菊(一品黃)
發冠卷尾
黑冠鵑隼
十二黃(小太平鳥)
暗綠繡眼鳥(繡眼,粉眼兒,粉燕兒,白眼兒,白日眶)
畫眉鳥(畫眉,虎鶇,鳴雀子)
烏鶇(黃春,所有鶇鳥在本地均統稱為黃春)
烏灰鶇
白眉鶇
白腹鶇
灰背鶇
斑鶇(傻畫眉)
虎斑地鶇
橙頭地鶇
磯鶇
藍磯鶇
白眉磯鶇
白腹磯鶇
白喉磯鶇
紫嘯鶇
黃腹山雀
紅隼
斑鳩
織女銀鷗
八哥(八狗子)
啄木鳥
鷦鷯
田鵐
大雁
藍喜鵲
鵲鴝
草鷚
煤山雀(煤灰子)
白腹姬鶲(白腹鶲)
白眉姬鶲(白眉鶲)
牛頭伯勞(屠夫)
大鵟
水雉
綠頭鴨
琶嘴鴨
骨頂雞
黑喉潛鳥
山椒鳥
紅頭潛鴨
鷿鷈
鵲鴨
綠頭鴨
栗樹鴨
虎尾伯勞
綠鷺(亦稱柴雞)
普通鵟(老鷹)
燕雀(野麻雀)
鵪鶉(花雞)
鸕鶿
鳳頭麥雞
發冠卷尾
壽帶

後記

將近九年的時間,我都在湖山里轉悠,是為稍微遠離塵囂,尋找些詩意。觀花看鳥,是沉浸在自然里的趣境,我至今仍不能得窺門徑。這些小文字,斷斷續續寫了六七年,只能算作些記錄,多是我心意的描摩,算不上科普的研究,在專業行家眼裡難免存在諸多的謬誤。我身邊的朋友們,他們一再鼓勵我結集成冊,至今仍讓我感到汗顏。
我多么想寫出一本能讓孩子們、青年、成年人和老人們都能讀的書啊。這是我年輕氣盛時的志向,現在既成笑談。走進大自然吧,那是一本老少鹹宜、永恆的書,等著你隨時翻開。我現在的理想是做一個搬運工,把我在自然里看到、聽聞到、感受到的東西一一搬上稿紙。我也知道,這漫長的事業,窮其一生也不會到達盡頭。但我正在這樣做。我只能利用一朝一夕,周六、周日或長假外出觀察,足跡也僅限於浙北的嘉興,而尤以海鹽、海寧、嘉善三縣較為集中,所以這本小冊子涉及的也僅是本地的留鳥和過境的候鳥。本地的一些鳥兒,比如發冠卷尾、繡眼、壽帶等等,我與它們機緣甚淺,都只有匆匆一瞥,故而未能詳及,這是我尤為難過的事。倘若我對此還有心力,就留待以後再續。
這本小冊子,敬師文東先生欣然為之作序,生物學家張師叔勇兄提供了專業的圖片,詩友臧北張文武二兄作了辛勤的校對並提出修訂和出版意見。在此,
謹表謝忱。我也感謝米丁雨來,他們陪同我在野外度過了許多歡樂的時光。感謝我妻子的理解,她縱容了我孩童般的心性和瘋癲。感謝生活。

編輯推薦

國內第一本系統描寫鳥類生活習性的人文隨筆。作者將用他恬淡、清新而又細緻的文字帶你重新進入自然,打開塵封已久的心靈,傾聽鳥鳴。這只是一次回歸,一次還原,世界本然同在。

名人推薦

津渡以一個詩人的興味和行者般的忍耐出沒於浙北的山水間,親眼見證了諸多留鳥與候鳥的自在光陰。透過深重的霧霾遙望鳥兒輕盈的身姿,傾聽它們出塵的鳴響,這本書提供了一種形而上的撫慰。——敬文東

這本書揭示了一些清涼寂寞的場景。津渡以自己的修為之心擺脫塵世的輜重,進入另一個時空,與鳥會晤,其冷暖,其悲憫,其甘苦,皆化為揮灑跳宕的文字中變幻之美……——倪志娟

有人做得到上天攬月下海捉鱉,未必做得到如他那樣放低身子,謙卑地俯仰守望,在天地間物我相融。乾坤足夠大,裝的無非鳥事,唯津渡適得其所。——子梵梅

我相信津渡的前世或者來生必定是一隻鳥,因為我和約翰·巴勒斯一樣相信,鳥兒是詩人的原型和導師。詩意棲居的地方不僅有堅實的大地,還有遼遠的天空。在這本書中,詩人振翅高飛,鳥兒迎風歌唱……——育邦

精彩書摘

西山的鳥

去西山只有兩件事,一是去看志摩,二是去看鳥。志摩的墓在那裡,衣冠冢,卻也並不冷落。一年四季,每每總有一兩枝時令的鮮花,靜靜地躺在石碑下。遊人有心,那是志摩生前沒有想到的吧。志摩的一生,是“愛”與“別離”。斯人已去,他那首名揚四海的詩鐫刻在墓道上,最後的故事與唏噓埋藏在泥土裡。戀愛中的人感念他的痴心,獻花與他,或許也寄予了對另一半的期許。外地來了詩人,我總要帶他們前去拜謁,一是去憑弔詩人,二是去看這道風景。他們如何想,我不得而知。我自己心下明白,愛與詩歌不死。

前天,嘉興的一位詩人舉辦詩歌朗誦會,當晚本地的詩人去了很多,也有外地的詩人前來捧場。昨天,照例結伴去游西山。拜祭完志摩,他們上山去了。我卻與山東來的一位朋友留在山隅。他是害酒,身體不適。而我,當時卻是埋藏了小小的心思。從長椅正對著的棕櫚樹樹頂望過去,正好是一排高大的櫸樹和青岡樹。它們樹冠高懸,潔淨的樹幹反倒像是在密林中開闢了一塊“空地”似的。樹底下包圍的圓石邊,居然跳動著兩隻畫眉。這美麗的鳥兒,一隻低下頭去啄食,另一隻竟然半豎起了身子左右觀望。滿地茶褐色的腐葉,夾雜黑色的斑點,與它棕褐的羽色融為一體,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但是它偏過頭來,我一眼就看到了那個醒目的“白色眼圈”,和眼圈後延伸的白色眉紋。審視一番後,它可是鳴叫了起來,“啾啾,啾,咭咭,咭噫——,啾啾,咭咭,啾餵噫——,啾餵噫——,啾兒喂,啾兒餵”,幾乎是一段完整的唱腔。然而,它們好像大吃一驚,就此撲騰騰地飛走。原來我已在不知不覺中貼緊了棕櫚樹樹幹,朋友不明白我在那裡乾什麼,走過來時驚動了它們。

這樣的事情,我能奈何?二零零八年深冬的一個下午,也是在西山上,我在山徑上看到一小群太平鳥從林緣飛下來,它們在黃楊與十大功勞之間的坡地上覓食。我趕緊伏下身去,舉起望遠鏡,希望看個究竟。還沒等我看上兩分鐘,山道上就來了摩登的“兩位”。男的一頭爆炸式的紅頭髮高高聳起,女的兩條肉色的絲襪,這裝束打扮與太平鳥的模樣倒也十分應景。可惜他們走過來時,又是吹口哨,又是打響指,還不忘在狹窄的山道上停下來親吻。他們幾分鐘內的舉動,卻把我二三個小時的等待白白破壞,把我的肺也差點氣炸。

我只好告訴我的朋友,這裡有鳥。在哪裡,他問我。呶,呶,你看這裡,那裡,都是,我指指點點,對他說。在青岡樹的節疤上,樹桿上,生出的根須上,亂石,腐葉間,蹦蹦跳跳,活躍著一大群黃腹山雀。它們是不太怕人的,“嗞噫—嗞噫,嗞噫—嗞噫”,吵鬧個不停,在那裡任性地追趕嬉鬧,兩隻一夥,或三隻一夥,從地上跳到樹上,從樹上跳到樹下,不停地變換位置。隨著它們的飛動,眼下的頰斑與頸後的點斑,還有背上的兩排星斑,閃爍個不停,它們又揚起翅,把兩翅下的細羽扇得讓人眼花繚亂。還真是呢,我的朋友說,真小啊,也真好看。我只好掩飾我的內心,胡亂咿咿唔唔作答,算是應付了過去。有時候,和朋友一起出行,我這樣敷衍,心裡其實非常羞愧,但我也只能這樣子作答。倘若我想說得更加明白,反倒是讓他們如墜雲霧。幾分鐘的路程,我能看到數十種植物,問他們,他們只會告訴我,看到了樹,花,草。我能在幾片隨風飄起的樹葉間看到飛過去的鳥,而他們絲毫沒有感覺,好像只看到了樹葉間的天空。關注的東西不同,看到的也永遠不一樣。

朋友們陸續從山上下來了,他們看完了山上的塔。留在山腰的朋友,立即和他們攏成一堆,七嘴八舌地說起山上的見聞。而我,卻只有默然。我來西山數十次,幾乎從來就沒有過登上山頂的願望。只有一次,我看到在山腳下,看到一隻紅隼在塔頂上迎風展翅,曾一欲登臨。但它扶搖而上,不知道究竟要飛往何處,讓我徹底平息了念頭。我曾經寫過:江南風物,恬靜、溫軟與陰柔之美,我以為雨天、水,花雕與絲綢,約得一半;小山平疇,長林碧草,文字風流,那是另外的一半。我心裡隱隱有些東西,深知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我向無大志,只是一個默默感受山野清風、鳥音林趣的人吧。志摩的墓,現在被繁密的樹冠遮蔽,那裡有青靄靄如同車輦頂蓋一般沉下去的樹影,而鳥鳴如同星辰一樣,漫山地覆蓋。我與志摩不同,但我理解他的心,九泉之下有靈,他也應該明白我的心吧。我同樣相信,自然與詩歌同在,自然也是詩。

籠子裡的囚徒

對面三樓的人家養了兩隻鳥兒。天光晴好,主人把籠子移到窗外,鳥兒們也就在那裡啁啾不停。窗子與窗子正對,孩子溫習功課累了,偶爾也會拿起望遠鏡看看它們。孩子說,真美,叫聲也好聽,真是可愛。我說,是不是我們也養兩隻?孩子居然沉吟了一小會,孩子說,嗯……不好。

  這籠中的生涯我實在是熟悉不過。用了諸如篾片,竹筋,藤條和銅絲這樣的東西,一根根精心組織,豎經橫緯,甚至不惜花大價錢做成金柵玉欄,這樣造就的“家”,終究都不是鳥兒們所想要的。鳥兒的心裡自有它們的經緯線。鳥兒們橫跨大陸,從東到西,從西到東,它們飛過平原,河谷與坡地,不同海拔的山麓,會根據地形來選擇棲息和覓食的地點;一年四季,鳥兒從北到南,又從南到北,會根據氣溫和季節的變化,決定是否營巢,交配,繁衍後代,遷徙,或是停留下來過冬。

  柵欄既不能綻出綠葉,也不會開花,結出果實。籠子給出的也僅僅是方寸之地,和照過來的一米陽光。鳥兒要的是藍天,氣流,開闊的視野,沿途起伏的風景,以及豐富的食物,風雨的洗禮與自由的空間。最大的悲哀,恐怕還在於籠子不能給予鳥兒“飛”。“飛”就是鳥兒展翅的樣子,“飛”就是所有鳥兒共同的名字,“飛”就是天空與大地賦予鳥兒的魂魄。只有用力飛動,血管擴張,血液才會送達到翅膀,每一根細小血管的盡頭。也只有這樣,鳥兒才能振翅翩然飛起,將它們的靈性徹底地展露。

侍候鳥兒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鳥兒習慣了這樣的囚禁,也要給它們按時清理糞便,洗澡,換水,要想方設法變換口味餵食,還要帶著它們出去遛彎,用陽光給它們養眼,用新鮮的空氣清除它們喉頭的穢污。除了這些,還要防著天氣突變,以免引發感冒,甚至要提早預防季節轉換時帶來的傳染病。

我幼年時,曾經捕捉過麻雀、灰藍喜鵲、鷺鷥子、八哥、小野雞,每一次,我都費盡心思,想把它們變成“家丁”。池鷺的性子十分剛烈,它難為不了人,就難為自己,一刻不停地撲撞,幾乎活不過一晚。雉雞也是一條路走到黑的主兒,小野雞出生沒幾天,背上還沒長出粗翎,只有斑馬條紋似的,幾道棕褐與薑黃夾雜的細羽,但它們已經是野性難馴。只要見了一處可以鑽進去的孔洞,它就一頭扎進去,無論是柴堆洞,還是磚石縫,只要它們鑽進去了,就沒有回頭路,寧肯鑽到窒息而死。即便這些鳥兒屈尊苟全了性命,那又如何,不過是一副既呆又傻的模樣。天性使然,當它們的個性將要遭受扼殺之時,它們就是以命相搏,這還有什麼樂趣可言?

談戀愛時,我一時來了興致,去花鳥市場買來了一對相思子。這是經過數代馴化的鳥兒,果然好養得多。戀愛中的兩個人對它們百般寵愛,殷勤侍候。它們也像是要報答我們似的,整天唧啾不已,一個春天似乎都有吟歌不完的愛情。後來,有一天忘了關窗,雨水淋著了它們,雌鳥得了感冒,懨懨而去,而那隻雄鳥也就不吃不喝,一靈徑向西去……人愛其天倫之樂,鳥亦有它們的悲歡離合,而我害怕這樣的別離,這樣的傷感。

我是喜歡去花鳥市場的,但我現在除了看看植物,已經很少在鳥籠前駐足。籠子,是鳥的剋星,鳥的囚室。通常,你會在籠子裡看到鼻毛掉落的八哥,渾身沾滿糞便的文鳥,腳爪上繫著鏈子的鸚鵡。它們的叫聲嘈雜沙啞,黯淡無神,聽起來更像是在爭先恐後,泣血地控訴。有時候,售鳥的老闆會把鳥抓出來,炫耀地擺弄給你看,你會發現手才是真正的籠子。這時候,我多半會抬起頭看看天,我把頭仰得很高。一個真正喜歡鳥,愛鳥的人會明白,鳥之所以為鳥,在於那顆自由之心。鳥,只有在飛翔的時候才能叫做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