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年集》

《餘年集》

《餘年集》是吳魯芹編著的作品,於2009年1月1日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一位有學養、有風度的散文家,功力勻於字行間,情思入於化境。輕鬆地遊走在中外優秀文章之間,既有兩方的隨筆傳統,又有中國的散文精髓,非但處處都是學問,而且處處都有哲理。

基本信息

00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第1版(2009年1月1日)
叢書名:吳魯芹作品系列
平裝:195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806788431,7806788433
條形碼:9787806788431
商品尺寸:20.6x14.4x1.2cm
商品重量:281g
品牌:上海世紀
ASIN:B001NH3JCA

內容簡介

餘年集》為吳魯芹個人專集,1985年洪範書店出版。《餘年集》由董橋、劉紹銘、李歐梵,余光中陳子善,葉兆言、孫甘露、傅月庵深情推薦。一位有學養、有風度的散文家,功力勻於字行間,情思入於化境。輕鬆地遊走在中外優秀文章之間,既有兩方的隨筆傳統,又有中國的散文精髓,非但處處都是學問,而且處處都有哲理。

編輯推薦

以東方風範面對西方文學的博學鴻儒,在閒逸的話語中有豐富的智慧和心靈的光輝,在信筆揮灑、嬉笑詼諧中見巧妙勾連和縝密嚴謹。《餘年集》收錄散文作家,英美文學教授吳魯芹的幾十篇精彩散文作品。這些作品呈現了中文世界裡尚未被普遍肯定的散文創作風格,這種風格充滿了個人化的知識趣味。這些散文“功力勻於字行間,情思入於化境”,輕鬆遊走在中外優秀文章之間,既有西方的隨筆傳統,又有中國的散文精髓。

媒體推薦

這位神交好友,窮的時候瀟灑,不窮一大概他從未大富過一的時候也瀟灑;嚴守規矩的時候瀟灑,打破規矩一大概他不容易完全打破一的時候也瀟灑。關於幽默的理論很多,似乎是林語堂先生說過:幽默始於閒。我想,[瀟灑]應該是最高層次的[閒],因為魯芹無往而不瀟灑,所以他的文章中的幽默,如泉涌地,涓涓無窮。
——張佛千

作者簡介

吳魯芹(1918-1983),字鴻藻,散文作家,英美文學教授。上海市人。畢業於武漢大學外文系,先後任教於武漢大學、貴州大學、台灣師範學院、淡江英專(今淡江大學)、台灣大學等,策劃英譯當代中國文藝作品。一九五六年與友人聯合創辦《文學雜誌》。一九六二年赴美,任教於密蘇里大學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美國去來》、《雞尾酒會及其它》、《瞎三話四集》、《餘年集》、《暮雲集》及報導訪談當代歐美作家的《英美十六家》等。

目錄

談其文不知其人,可乎?
自序
談自己:
六一述願
記殘年三幸
附:仰望晴空
書的書房
說舊事:
我的大學生活
記珞珈三傑
記雷儆寰與趙君豪的拉稿作風
發議論:
又是些不中聽的話
救救英文
論讀書人與懷才不遇
不受干擾權的防禦戰
“旅遊只宜提倡說”
留足跡:
訪史坦貝克故居
翡冷翠夜夢徐志摩
非遊記
序·跋·評:
《英美十六家》自序
附:不虞之譽
《歲月長青》序
人猿泰山·張翼德
外行人看大小三展
評散文

序言

吳魯芹(一九一八——一九八三),字鴻藻,散文作家,英美文學教授。上海市人。畢業於武漢大學外文系,先後任教於武漢大學、貴州大學、台灣師範學院、淡江英專(今淡江大學)、台灣大學等,策劃英譯當代中國文藝作品。一九五六年與友人聯合創辦《文學雜誌》。一九六二年赴美,任教於密蘇里大學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美國去來》、《雞尾酒會及其它》、《瞎三話四集》、《餘年集》、《暮雲集》及報導訪談當代歐美作家的《英美十六家》等。
吳魯芹的作品,沿襲了西方自《蒙田隨筆》奠基的essay傳統,呈現了中文世界裡尚未被普遍肯定的散文創作風格,這種風格充滿了個人化的知識趣味。吳魯芹的散文“功力勻於字行間,情思入於化境”,輕鬆遊走在中外優秀文章之間,既有西方的隨筆傳統,又有中國的散文精髓,他本人也是有學養、有風度的一代散文大家。
吳魯芹生前致力於推動台灣現代文學,逝世後由友人成立基金會,邀請《聯合報》與《中國時報》自一九八四年起輪流主辦“吳魯芹散文獎”,林清玄、楊牧、王鼎鈞、簡顫、莊裕安、黃碧端、蔣勛、余光中、周芬伶、楊敏盛(阿盛)等得獎人皆為公認有成就的作家,此獎也深獲文壇肯定與重視。
由於紹介的通道緣故,吳魯芹先生的文、事在大陸的影響力並不大,大陸的讀者對他的作品在認知上存在空白。基於這樣的考慮,我社推出“吳魯芹作品系列”中文簡體字版,包括《瞎三話四集》、《師友文章》、《雞尾酒會及其他美國去來》、《英美十六家》、《餘年集》、《暮雲集》、《文人相重台北一月和》。
吳魯芹先生長期身居海外,對外國作家、作品、地名的翻譯與現今大陸通用譯名不盡一致,如索爾·拜羅、佛洛伊德、杜斯妥也夫斯基、阿里斯多德、《卡拉馬助夫兄弟》、《雨王韓德森》等。為尊重原著和作者起見,我們在編輯過程中對此基本保持原貌,相信並不會對讀者的閱讀造成障礙。

文摘

人的話,要有我自己的話,工程浩大。他說他可以等。不幸他很快地做了古人,我慚愧交了白卷。我又欠了一位名家好友的序,對著那五巨冊精裝選集,也不知哪一天才能還債。自從接到魯芹先生要我寫序的信,就一直發愁,等到《餘年集》最後的校樣送來,非動手不可了。《餘年集》中的文章,在未成書前,我已篇篇讀過,又再從頭讀了兩遍,而且把他另外三本書《師友·文章》、《雞尾酒會及其他》、《英美十六家》也重讀過。將要引用發揮的部分抄下來,再加組織,有的抄了不用,有的要補抄。寫時還要查全文,寫後再改,又要再查,總計已看了不止五遍了。我七十以後,不再熬夜,但為了寫這篇序,白天雜事太多,不得不工作兩個通宵。魯芹自序中,要讀者對我在序中讚美他的話,“不必信以為真”。這是他的謙辭,我說明我之作序是如此認真,當然所說的都是真話。他又引述“一位老朋友”的話,說我“以讚美別人為樂事”。他這樣說,自是出於好意。孟子說:“君子之道,莫大乎與人為善。”我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但也不願被人誤會是孔子所最痛恨的是非不分、稀泥是和的“鄉愿”。凡我所讚美的,必是值得讚美,而且用字出語,務求把握分寸,過分溢美之辭,有損文格,所不願為。對於應該指責的,我之所以極少指責者,因為即使指責出於善意,甚至措辭力求委婉,受者大多無此雅量,我冷眼旁觀,有人以辯論出風頭,甚至演成打群架,不通的話愈多,離題愈遠。我是一個苦於時間不夠用的人,何敢惹此麻煩。而且我認為與其指責不好的,不如讚美好的;你說這個不好,好的在哪裡呢?與其“破”,不如“立”;“揚清”即所以“激濁”。區區微忱,就此表過。敢冒昧去問,問了也是徒勞,她即使有份,也不會認賬的。今天(說得更準確一點,近一二十年),約翰·史坦貝克已是沙林勒斯鎮的寵兒了。這點榮寵,實在也得來匪易!離史氏故居約有三條街,有一座相當堂皇的建築,旁邊有極大的停車場,原先是公立圖書館,現在更名為史坦貝克圖書館了,其中設有專室,陳列史氏的原稿與遺物,據說在更名的過程中,也有過一些周折,管理這座圖書館的董事會中有位董事是當地的牧師,在討論更名之前,他說他做了一點調查工作,結論是:這座圖書館乃是當地少男少女經常光顧,吸收精神食糧的地方,而史氏的個人生活,實在不堪為男女少年的榜樣。其實他的調查工作也是多餘的,史氏青年時代,吃喝嫖賭,人所盡知,其他董事們恐怕也是一清二楚。到了圖書館要討論更名,史氏早已出了大名,不愁無人攀附,吃喝嫖賭只是小節,小節有虧,畢竟抵擋不住大名的震撼,牧師老爺孤掌難鳴了。於是,有了紀念史坦貝克的圖書館——而且是這小地方相當堂皇的建築之一,和史氏故居加起來,是沙林勒斯鎮僅有的可以吸引外來遊客的勝地。當然到這地方來的遊客也並不多。老先生官拜郡政府的司庫,買下這座房子已有兩三年了。美國一州有若干郡,多少不等,大小不一。郡政府是州政府下面的行政單位,與台灣的縣政府有若干相似之處,亦不全同。史老先生的職務,相當於我們縣政府的財政科長。雖然是小吏,但已有資格求田問舍,買下這座頗為寬敞的住宅了。這都不相干,難得的是為小吏者,目光不小,思想開明,對獨子約翰早年的浪蕩習性、不務正業,相當寬容,換做那些正統而偏狹的“望子成龍”的老先生,看到兒子偏不肯循序漸進,在史丹福三出三進,幾乎不得“善終”,早就要氣得吹鬍子瞪眼睛了。史老先生能處之泰然,不以為侮。更難得的是他對兒子的文學生涯,也並不看做那么沒出息,而且甚具信心,這真是“知子莫若父”了。於此,有一小掌故,似乎不可不說。這是一九三。年的事。
沙林勒斯鎮是蒙特瑞郡郡政府的所在地,當地有份報紙,郡政府當然是訊息來源之一。一位經常跑郡政府訊息的記者,自然和官拜財政科長的史老先生熟識。這時的約翰·史坦貝克還在退稿函件不可勝計的階段,遠近都無名。雖然他認真習作也有十年了。據這位記者的回憶,一九三。年的某一天,他和史老先生在郡政府閒聊,老先生說:“下一次我兒子回到鎮上的時候,你來吃晚飯如何?他對寫作有興趣,我相信你們會談得來的。你們當新聞記者的,吃的是文字飯,說不定可以給他一點指點。”這位記者在回憶時說,當時曾經略帶諷刺地和這位小吏開了一句玩笑:“你是想他得諾貝爾文學獎吧?”老先生的答覆,完全是當仁不讓的態度:“是的,他一定會得到的。”
三十二年以後,他果真得到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