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探幽》

《飲食探幽》

本書正是就這些問題作了認真思考和必要的闡釋,以帶有一種明顯的“多維”意識,用科學精神和開放眼光,正視歷史,放眼未來,從不同側面入手,盡力以博、雜、新、精的風格,探討中華民族飲食文化重要規律之所在,力求以新的研究視角,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力求用顯白易懂的語言,破譯隱秘深奧的法則,揭示中國飲食文化的真諦。

基本信息

看點

中外民族都在吃喝,為什麼惟有中國才有“民以食為天”的獨特命題?為什麼世界各國都把用火燒烤作為飲食文明的起源,唯獨中國將陶器發明後的水火相濟當作飲食文化的發端?中國不同歷史朝代的飲食現象紛繁萬狀,而潛藏在這些現象背後的必然規律又有哪些呢?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你認識中國人的飲食嗎?

這個話題似乎提得太幼稚了。可能很多人都這么想。因為別說中國人自己,就是亞洲人也能分辨出什麼是中國的飲食,憑著選用的原料、烹製的方法、菜點的形狀和口味,憑著直覺。抑或歐洲、非洲、美洲和澳洲人從一大堆食物中找出中國人吃的品種也不難。有人說過,中國的飲食傳到哪裡,都是中國的飲食。

但是,中國的飲食有哪些文化特徵?你說得清楚嗎?

作者簡介

王子輝,1934年生於陝西藍田,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20世紀70年代後期即開始從事飲食文化研究。先後任商業部西安烹飪技術培訓站站長,西安烹飪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西安旅遊烹飪學院院長、教授。1993年被評為國務院終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已出版著作三十餘部。著有《中國飲食文化論》《隋唐五代烹飪史綱》《周易與飲食文化》等學術著作,還有《五味齋雜談》《吃喝戀》《素食養生譚》八方食尚》《品味談吃》等隨筆小品集。

寫作背景

在世界上,似乎再沒有比中國飲食更令人感到神秘和奇特的了。

中華民族是整個人類能吃、會吃、講究吃的民族。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膾炙、菹鮓、羹臛脯臘、飯粥、餅面、糕點、茶酒和珍饈異饌。中國古今都有主食與副食、粗食與細食、乾食與稀食、素食與葷食。中國至今還有大吃與小吃、南吃與北吃、私吃與公吃、家吃與國吃。中國人不只吃營養、吃色香味形,還吃食物的組織肌理,要給牙齒帶來美妙的感受。中國人不只吃食物,還吃藝術、吃文化、吃意境、吃氛圍。究竟是什麼內在因素,使中國人的飲食與其他民族的飲食差異很大而獨具特色呢?

中外民族都在吃喝,為什麼惟有中國才有“民以食為天”的獨特命題?為什麼世界各國都把用火燒烤作為飲食文明的起源,唯獨中國將陶器發明後的水火相濟當作飲食文化的發端?中國不同歷史朝代的飲食現象紛繁萬狀,而潛藏在這些現象背後的必然規律又有哪些呢?中國飲食的鼎中之變與水火相濟、五味調和與陰陽五行、風味流派與“和與同異”的關係及內在關聯又是什麼?中國的茶道精神、酒德酒道的核心和酒的社會功能還有哪些以及何謂中國飲食文化的根本之道?

飲食探幽》正是就這些問題作了認真思考和必要的闡釋。當然,是書並非詳述諸如廣為流傳的“老外吃湯圓,百思不解——餡兒是怎么放進去的”之類技術問題。而是以帶有一種明顯的“多維”意識,用科學精神和開放眼光,正視歷史,放眼未來,從不同側面入手,盡力以博、雜、新、精的風格,探討中華民族飲食文化重要規律之所在。無論是“食膳古今”,還是“食史縱橫”和“食道求索”,均獵取廣泛的知識,選用翔實的資料,力求以新的研究視角,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力求用顯白易懂的語言,破譯隱秘深奧的法則,揭示中國飲食文化的真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