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英雄》

《飛天英雄》

《飛天英雄》,作者是陳善廣,由中國宇航出版社於2011年出版。描述的是該《叢書》經過上百位一線科學家歷時五年精心打造,將以其鮮明的系統性和集成性、廣泛的知識性和普及性、高度的科學性和權威性而在中國科普出版史上寫下濃重一筆。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名:飛天英雄
作 者:陳善廣 
出版社:中國宇航出版社
飛天英雄飛天英雄

出版時間:2011-6-1
ISBN:9787802184459
開本:16開
定價:46.00元

編輯推薦

《中國載人航天科普叢書》是我國首套全方位、立體化展示載人航天偉大成就、介紹載人航天科技知識的大型科普叢書。作為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該《叢書》經過上百位一線科學家歷時五年精心打造,將以其鮮明的系統性和集成性、廣泛的知識性和普及性、高度的科學性和權威性而在中國科普出版史上寫下濃重一筆。《叢書》開創了由行業一線科學家集體為廣大讀者撰寫前沿科普的先河。中國宇航出版有限責任公司鄧寧豐總經理說,該套《叢書》是中國宇航出版有限責任公司在大眾科普方面最重要的出版項目之一,體現了中國載人航天科普的最高水平。

內容簡介

2003年10月,航天英雄楊利偉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之後,我國又實現了多人多天飛行和航天員出艙活動,中國人在世界航天發展史冊上銘刻下了輝煌印記,在人類和平利用太空的偉大征程中樹立了不朽豐碑。載人航天工程作為我國航天發展史上規模最大、系統構成最複雜、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高,同時也是全社會最為關注的國家級高科技工程,取得了偉大成就,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激發了社會大眾對載人航天科技知識的興趣。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是如何運行的,運用了哪些科學技術,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未來發展前景如何,這些問題一直受到公眾的熱切關注。
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總體管理機構,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從工程伊始就認識到,將載人航天工程取得的偉大成就和載人航天知識全面、系統、準確地介紹給社會大眾,特別是吸引和鼓勵更多的青少年熱愛航天科學、投身航天事業,具有重要意義。從2006年開始,組織載人航天科研生產一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編寫了這套《叢書》,歷時五年打造,幾經修改完善,終將出版發行。

目錄

第一章載人航天以人為本
第二章千挑萬選百鍊成鋼
第三章太空生活天上人間
..............

試讀章節

第一章載人航天以人為本
1.嚴酷而獨特的太空環境
發展載人航天,對人類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太空有著極其獨特和寶貴的環境及資源,如微重力、強輻射、高潔淨、高真空環境,豐富的太陽能以及眾多星體上的海量礦物資源,這對於生活在人口爆炸、資源日益匱乏的地球人類來講,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太空獨特的環境資源在地球上是難以獲得的,利用這些資源,可以在空間進行科學實驗,改善生產工藝,提供在地面重力環境中難以生產或無法生產的產品,為人類創造新的財富。
其次,載人航天可以極大地擴展人類的認知領域,揭示新的自然規律,將載人航天科技成果用於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和發展高技術,全面促進科技進步和高技術產業的發展。世界航天事業發展的事實證明,空間技術套用已經成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再次,載人航天是高技術密集的綜合性尖端科學技術,它能夠提高一個國家的威望和政治聲譽,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載人航天對當今世界的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諸多方面具有重大的影響,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也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集中反映和具體體現。
綜上所述,發展載人航天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太空即外層空間,是地球稠密大氣層之外的空間區域,又稱為宇宙空間,簡稱空間或外空。在航天技術領域,通常將地球表面120千米以上直至遙遠宇宙的區域稱為空間或太空。由於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還無法到達更加遙遠的宇宙空間,所以,航天活動主要在太陽系以內的空間進行。1981年,在羅馬召開的國際宇航聯合會第32屆年會上,科學家把外層空間稱為人類活動的“第四環境”,而把陸地、海洋和大氣層(天空)分別稱為人類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環境。自從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後,太空已經是繼陸地、海洋和天空之後人類認識和實踐活動的新領域。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