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戶飛天

萬戶飛天

萬戶飛天是一個典故,講述的是一個名叫萬戶為中國明朝的一個官員,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坐在綁了47支火箭的椅子上,手裡拿著兩隻大風箏,然後叫人點火。但是,隨著一聲巨響,他消失在了天空中。古人嘗試飛行的夢想沒能成功。為了從深山裡營救出好友班背將軍,聰明的萬戶決定造一隻“飛鳥”。為了推測萬戶飛天的可能細節,中國航天科普作家李龍臣先生曾與人合作,根據明朝初年的社會政治和火箭技術狀況,撰寫了一個曲折動人的《萬戶飛天》的科學故事,發表在《航天》雜誌1986年第三期上,很受讀者歡迎。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為標準,最早嘗試火箭飛天的應是約600年前的萬戶飛天。西方學者考證,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利用火箭飛行的人”。為整個人類向未知世界探索的進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簡介

萬戶飛天萬戶飛天

古時的火箭是將火藥裝在紙筒里,然後點燃發射出去、起初只是用於過年過節放煙火時使用,是我們祖

先首先發明的。到13世紀,人們把火箭用作戰爭武器,以後傳入歐洲。

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是聰明的中國人——明朝的萬戶。14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構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然後利用風箏平穩著陸。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生命。

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為標準,最早嘗試火箭飛天的應是約600年前的萬戶飛天。西方學者考證,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利用火箭飛行的人”。為整個人類向未知世界探索的進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故事內容

萬戶萬戶

美國火箭學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噴氣發動機》(Rockets and

Jets)一書中提到,“約當14世紀之末,有一位中國的官吏官職為萬戶,但其姓名沒有明文記載,因此後人也把他叫做萬戶了,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後,裝上47枚當時能買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綁在椅子的前邊,兩隻手各拿一個大風箏。然後叫他的僕人同時點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上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上方。他的目標是月亮!”

關於明朝人萬戶的故事,我國古代的文獻資料雖然記述不多,但當時的場景在600多年後的今天看來,仍是那樣的驚心動魄、令人嘆服。

據記載,萬戶是明朝初期人,原來是一個木匠。由於他喜歡鑽研技巧,尤其是對技術發明方面特別痴迷,所以從軍後改進過不少當時軍隊里的刀槍車船。

萬戶的本領是在明王朝同瓦剌的戰事中被發現的。同樣對兵器製造很有研究的明朝大將軍班背認為,正是因為萬戶對武器的改良才使得戰爭取得根本勝利,所以奏請朝廷讓萬戶到兵器局供職。當時中國的四大發明之火藥已經在軍事上初露鋒芒,所以萬戶的前途本該是一片光明的。

但可惜的是,和萬戶相交甚好的班背將軍性情耿直,從不趨炎附勢。因得罪右中郎李廣太等奸臣而被革職,並幽禁在拒馬河上游的深山鬼谷中。

為了從深山裡營救出好友班背將軍,聰明的萬戶決定造一隻“飛鳥”。但由於其他因素,將軍被政敵殺害,救人的計畫落空。失去了知己的萬戶這個時候厭惡了官場和人世間的生活,於是他開始謀劃著名逃離是非官場和人間,決定到月球上去生活。

在那個人類對自然界認識受到很大局限的特殊時代,木匠出身的萬戶甚至做出了一份很詳盡的科學理論計算報告,他認為按照當時的火箭技術,再加之風箏原理的幫助,他一定能在一個時間段內飛到月亮上去。在這個理想主義者的思維世界裡,月亮上是沒有人心險惡的……

為了實現自己的意願,同時也是為了實現將軍班背的遺願,萬戶開始潛心研究將軍遺留下來的《火箭書》,並用自己的知識給予完善。他仔細閱讀了班背的《火箭書》,造出了各種各樣的火箭,然後畫出飛鳥的圖形,眾匠人按圖製造出了飛鳥……

萬戶,人類第一個“飛天”人

文獻說,在一個月明如盤的夜晚,萬戶帶著人來到一座高山上。他們將一隻形同巨鳥的“飛鳥”放在山頭上,“鳥頭”正對著明月……萬戶拿起風箏坐在鳥背上的駕駛座位——椅子上。他自己先點燃鳥尾引線,一瞬間,火箭尾部噴火、“飛鳥”離開山頭向前衝去。接著萬戶的兩隻腳下也噴出火焰,“飛鳥”隨即又沖向半空。

後來,人們在遠處的山腳下發現了萬戶的屍體和“飛鳥”的殘骸……這個故事後來被記載為“萬戶飛天”。萬戶被認為是人類的航天鼻祖。

基姆在書中並沒有提到“萬戶飛天”一事的來源。因此,這還是一個沒有完全核實的故事。儘管有這么多的可靠基礎,但在國內,至今還沒有找到有關“萬戶飛天”的有關資料。誠然,史科考證的難度很大。封建制度把許多民間的技術創造,劃歸“三教九流”之列,難以用書面文字形式流傳。前面介紹的古代火箭發明這樣重大的技術創造,很可能只是因為它牽涉到了皇帝的活動,才在正史中占有25個字的位置。但有關火箭技術本身仍一字未提。

評價

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火箭向太空搏擊的英雄。他的努力雖然失敗了,但他藉助火箭推力升空的創想是世界上第一個,因此他被世界公認為“真正的航天始祖”,為了紀念這位世界航天始祖,世界科學家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火山命名為“萬戶山”。

月球萬戶坑月球萬戶坑

WanHoo

這位美國火箭學家把Wan Hoo評價為“試圖利用火箭作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

費奧多西耶夫和西亞列夫

蘇聯兩位火箭學家費奧多西耶夫和西亞列夫也在他們的《火箭技術導論》中,說中國人不僅是火箭的發明者,而且也是“首先企圖利用火箭將人載到空中去的幻想者”。

W·麥克斯韋爾

英國火箭專家W·麥克斯韋爾說“Wan Hoo的事跡是早期火箭史中一件有趣的重大事件”。

威利·李

德國火箭學家威利·李在他1958年出版的一本書中也說到,在公元1500年左右,Wan Hoo在“發明並試驗一種火箭飛行器時,頗為壯觀地自我犧牲了”。

國際天文聯合會

20世紀70年代,國際天文聯合會將月球背面一座環形山命名為“Wan Hoo”。

考證

綜上所述,這是一個舉世公認的事實,但遺憾的是,迄今在國內沒有找到直接的第一批中文轉述者,將“Wan Hoo”翻譯為“萬戶”,並以為是官階名稱。14世紀末應是明朝初年,但明朝並無此官階,因而有人認為應譯為“王虎”或“萬虎”。不過,如何翻譯並不重要。既然開始譯為“萬戶”,現在又被廣泛地接受,根據約定俗成原則,應維持“萬戶”的譯名為好。更重要的是,應努力在考證史實上下功夫。

為了推測萬戶飛天的可能細節,中國航天科普作家李龍臣先生曾與人合作,根據明朝初年的社會政治和火箭技術狀況,撰寫了一個曲折動人的《萬戶飛天》的科學故事,發表在《航天》雜誌1986年第三期上,很受讀者歡迎。

錢學森講

錢學森給年輕人講了他的導師王士倬曾經給他講過的“萬戶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公元十五世紀的中國。

那是明朝憲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萬戶。他熟讀詩書,但不去投考。因為他不愛官位,愛科學。他最感興趣的,是中國古人發明的火藥和火箭。想利用這兩種具有巨大推力的東西,將人送上藍天,去親眼觀察高空的景象。為此,他做了充分的準備。

萬戶飛天萬戶飛天

這一天,他手持兩個大風箏,坐在一輛捆綁著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飛車上。然後,他命令他的僕人點燃第一排火箭。

只見一位僕人手舉火把,來到萬戶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說道:“主人,我心裡好怕。”

萬戶問道:“怕什麼?”

那僕人說:“倘若飛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難保。”

萬戶仰天大笑,說道:“飛天,乃是我中華千年之夙願。今天,我縱然粉身碎骨,血濺天疆,也要為後世闖出一條探天的道路來。你等不必害怕,快來點火!”

僕人們只好服從萬戶的命令,舉起了熊熊燃燒的火把。

只聽“轟!”的一聲巨響,飛車周圍濃煙滾滾,烈焰翻騰。頃刻間,飛車已經離開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當地面的人群發出歡呼的時候,第二排火箭自行點燃了。突然,橫空一聲爆響。只見藍天上萬戶乘坐的飛車變成了一團火,萬戶從燃燒著的飛車上跌落下來,手中還緊緊握著兩支著了火的巨大風箏,摔在萬家山上。

錢學森講到這裡停了一下。有一個青年人問道:“後來呢?”

“後來?”錢學森神情惋惜地說道,“萬戶長眠在鮮花盛開的萬家山。當然,他進行的飛天事業停止了。明朝以後,特別是到了近代,我國的科技事業日趨落後,以至倍受列強的欺凌。但是,萬戶開創的飛天事業,得到了世界的公認。美國一位叫詹姆斯·麥克唐納的火箭專家,稱中國的萬戶為青年火箭專家,是人類第一位進行載人火箭飛行嘗試的先驅。他研製的蛇形飛車,也是人類有史以來了不起的發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