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上海灘》

《風雨上海灘》記錄的毛澤東的三個兒子在20世紀30年代白色恐怖籠罩下的上海灘驚魂奪魄的流浪故事,也是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基本信息

簡介

《風雨上海灘》劇照《風雨上海灘》劇照

廣西電影製片廠、北京東方岸英影視策劃有限公司聯合攝製的電影《風雨上海灘》,將與廣大觀眾特別是大中國小生見面。毛澤東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為了崇高的民族解放事業捨生忘死,而他的家人也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巨大犧牲,他的十位子女在顛沛流離的革命生涯中,有的為國捐軀,有的傷痛夭折,有的在戰火硝煙中失落……最終僅有四人存活。電影《風雨上海灘》所講述的,是毛澤東的三個兒子在20世紀30年代白色恐怖籠罩下的上海灘驚魂奪魄的流浪故事,也是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說到毛澤東這三個兒子,毛岸英最為人們所熟知。然而,他如何領著兩個弟弟走過了饑寒交迫的日日夜夜,為什麼解放後作為開國領袖之子他會親赴抗美援朝前線?在成長的過程中,毛岸英和毛岸青性格的形成都受到了雙親的哪些濡染呢?折磨毛岸青一生的病痛是怎么得的?毛岸龍為什麼小小年紀就失掉了性命?悠悠歲月流逝了半個多世紀,毛家兄弟在上海灘的遭遇仍然撲朔迷離,《風雨上海灘》試圖給觀眾一個真實可信的解讀。據導演於中效介紹,《風雨上海灘》在2003年就拍攝出來了,在上海深圳等地放映時曾獲得很高的評價。六一前夕在北京試映時,現場的許多小觀眾眼含熱淚。

拍攝

電影《風雨上海灘》影片總策劃、毛岸英的妻子劉松林說:和岸英結婚那一年他們一起看《三毛流浪記》時,岸英當時非常激動,一直緊緊地握著我的手。電影結束時他抬起頭望著我說:“這就是我在上海的流浪生活,我和岸青除了沒有給資本家當乾兒子和偷東西以外,三毛其他的經歷我們都經歷了。”我深深地感到他對上海的這段流浪生活是刻骨銘心的。因此,我有生之年一直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岸英和他的弟弟們在上海灘的苦難遭遇搬上銀幕。為了永遠躺在異國他鄉冰冷的花崗岩砌成的墓里的岸英,為了在多年的流浪生涯中落下病根傷痕累累的岸青,為了因惡劣的生存環境而被病魔奪去幼小生命的岸龍,為了讓千千萬萬的孩子更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導演於中效稱,“我們通過這部影片,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親母親或許能捕捉點什麼;讓生活在燦爛陽光下的孩子們或許能領悟點什麼。”

導演陸建華於中效介紹,影片中首次出現了毛澤東、楊開慧和他們三個兒子的全家形象,這是以往拍攝的有關毛澤東的影片中未曾出現過的。在拍攝過程中,讓導演頗有感觸的是,他們曾經去湖南採風,在楊開慧紀念館里看見了毛岸英、毛岸青留下來的《學生字典》。這本字典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上海流浪的日子裡,岸英沒有忘記媽媽在牢里叮囑他的話“要帶著弟弟好好學習,長大為窮人幹革命”。他幾乎每天都背誦媽媽留給他的《革命課本》,還教弟弟們認字,但有很多字他自己還不認識。有一天,他在書店裡看見一本《學生字典》,想起媽媽也有一本,聽媽媽說過她經常從裡面找不認識的字,岸英和岸青為了買這本字典幫助學習,兩兄弟省吃挨餓,空閒時間去蘇州橋幫人推車賺點小費,用了很長時間,終於達成心愿。影片真實再現了這個故事。該片已被列入中央重大題材領導小組審查的重點片,並被推薦參加2004年兒童片童牛獎的評選。

評價

看過《風雨上海灘》的有關專家一致認為,該片既體現了歷史原貌又具有較強的觀賞性,一些情節的處理照顧了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節奏緊湊,富有童趣。扮演毛岸英、毛岸青的朱豪日韋、張植綠,和歷史存留下來的照片非常相似。此外,實力派演員翟乃社徐松子崔傑趙靜等的加盟,更是讓影片增色不少。

資料

影片根據中央文獻研究室收集的相關文獻,以及楊開慧好友當年中共上海地下黨特科的李雲,她已90高齡,當年她曾親自在上海的各個角落尋覓毛家兄弟,根據的記憶拍攝完成,僅劇本創作就耗時3年之久。影片中首次出現了毛澤東、楊開慧和他們3個兒子的全家形象,這是以往拍攝的有關毛澤東的影片中未曾出現過的。電影《風雨上海灘》2004年六一節在北京上映,此後延至暑期陸續在全國各地放映,是獻給新一代少年兒童珍貴的精神食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