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機械技術標準精編》

《風力機械技術標準精編》

《風力機械技術標準精編》適合於從事風電領域內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學參考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內容
內容
風力機械技術標準精編》是《風力發電技術叢書》的一個分冊。《風力機械技術標準精編》集風力機設計製造運行維修等方面的標準、規範性檔案為一體,是風力機從業人員必備的參考書。《風力機械技術標準精編》對現已發布的60餘種風力機技術標準進行了縮編和精編。根據風力機從業人員的習慣,按設計、製造、運行、
維修的內在規律和條目進行了重新分章分節。按併網型和離網型兩類風力發電機組分為兩篇。每一篇都包括:設計要求;設計技術條件;風力機試驗規範;部件、系統設計方法和規範;安裝、運行、檢修規範和風電場風能資
源評價。《風力機械技術標準精編》內容涉及風力機的零部件和各系統的設計要求、設計計算方法、技術條件、安全判據、規程規範和典型設計數據等。對最佳化風力機設計、運行、維修和風力機從業人員的作業有極大的參考價值。《風力機械技術標準精編》按風力機原理和零部件分類,文字精練,邏輯性強,便於閱讀。

目錄

第一篇併網型風力發電機組技術標準
第1章併網型風力機設計要求
1.1風力機設計定義(源自GB/T2900.53-2001)
1.1.1風力機和風力發電機組
1.1.2設計和安全參數
1.1.3風特性
1.1.4與電網的連線
1.1.5功率特性測試技術
1.1.6噪聲測試技術
1.2風力發電機組安全要求(源自GB18451.1-2001)
1.2.1定義
1.2.2符號和縮寫
1.2.3基本要素
1.2.4外部條件
1.2.5結構設計
1.2.6控制和保護系統
1.2.7機械系統
1.2.8電氣系統
1.2.9外部條件評估
1.2.10組裝、安裝和豎立
1.2.11試運行、運行和維護
1.3風力發電機組設計要求(源自JB/T10300-2001)
1.3.1風力機組設計一般要求
1.3.2風力機組設計詳細要求
第2章併網型風力機設計技術條件
2.1通用技術條件(源自GB/T19960.1-2005)
2.1.1風力發電機組整機技術要求
2.1.2風力發電機組各部件及系統技術要求
2.1.3試驗方法
2.1.4檢驗規
2.1.5標誌、標籤、使用說明書
2.1.6包裝、運輸、儲存
2.1.7產品質量保證期
2.2控制器技術條件(源自GB/T19069-2003)
2.2.1一般要求
2.2.2控制系統
2.2.3安全保護系統
2.2.4監控和安全處理
2.2.5檢驗
2.2.6技術檔案
2.3異步發電機技術條件(源自GB/T19071.1-2003)
2.3.1型式、基本參數及尺寸
2.3.2技術要求
2.3.3試驗方法
2.3.4檢驗規則
2.3.5包裝、標誌
2.4偏航系統技術條件(源自JB/T10425.1-2004)
2.4.1術語和定義
2.4.2技術要求
2.4.3檢驗項目與規則
2.4.4標誌
2.4.5包裝運輸
2.4.6質量保證
2.5制動系統技術條件(源自JB/T10426.1-2004)
2.5.1術語和定義
2.5.2制動系統的技術要求
2.5.3制動裝置的技術要求
2.5.4驅動機構的技術要求
2.5.5檢驗規則
2.5.6標誌
2.5.7包裝運輸
2.5.8質量保證
第3章併網型風力機試驗規範
3.1通用試驗方法(源自GB/T19960.2-2005)
3.1.1試驗運行外部條件
3.1.2試驗設備和儀器
3.1.3試驗內容及試驗方法
3.1.4試驗報告
3.2功率特性試驗(源自GB/T18451.2-2003)
3.2.1測試條件
3.2.2測試準備
3.2.3測試方法
3.2.4推導結果
3.2.5報告格式
3.3控制器試驗方法(源自GB/T19070-2003)
3.3.1試驗目的
3.3.2試驗條件
3.3.3試驗內容和方法
3.3.4試驗報告
3.4異步發電機試驗方法(源自GB/T19071.2-2003)
3.4.1試驗要求及準備
3.4.2試驗項目及方法
3.5偏航系統試驗方法(源自JB/T10425.2-2004)
3.5.1試驗條件
3.5.2試驗內容和方法
3.5.3試驗結果的處理
3.6制動系統試驗方法(源自JB/T10426.2-2004)
3.6.1試驗條件
3.6.2試驗準備
3.6.3試驗要求
3.6.4試驗用儀器、儀表
3.6.5試驗內容和方法
3.7驗收規範(源自GB/T20319-2006)
3.7.1驗收程式
3.7.2驗收試驗方法
3.7.3驗收檔案
3.8風力發電場項目建設工程驗收規程(源自DL/T5191-2004)
3.8.1總則
3.8.2工程驗收依據
3.8.3工程驗收組織機構及職責
3.8.4單位工程完工驗收
3.8.5工程啟動試運驗收
3.8.6工程移交生產驗收
3.8.7工程竣工驗收
第4章併網型風力機部件、系統設計
4.1齒輪箱設計(源自GB/T19073-2003)
4.1.1技術要求
4.1.2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
4.1.3標誌、使用說明書
4.1.4包裝、運輸、儲存
4.2塔架設計(源自GB/T19072-2003)
4.2.1設計要求
4.2.2材料要求
4.2.3工藝要求
4.2.4防腐處理和表面防護
4.2.5質量保證
4.2.6檢測項目
4.2.7驗收
4.2.8標誌、安裝使用說明書
4.2.9運輸、儲存
4.3風輪葉片設計(源自JB/T10194-2000)
4.3.1設計要求
4.3.2環境適應性
4.3.3安全和環保
4.3.4葉片材料要求
4.3.5工藝要求
4.3.6質量保證
4.3.7試驗方法
4.3.8檢驗規則及驗收
4.3.9葉片的標誌和使用維護說明書
4.3.10葉片包裝、儲存、運輸
4.4液壓系統設計(源自JB/T10427-2004)
4.4.1一般要求
4.4.2液壓油
4.4.3鑄件、鍛件、焊接件和管件的質量
4.4.4焊接要求
4.4.5加工質量
4.4.6滲漏
……
第5章併網型風力機安裝、運行、檢修規程
第6章風電場風能資源評價
第二篇離網型風力發電機組技術標準
第7章離網型風力機設計要求
第8章離網型風力機設計技術條件
第9章離網型風力機試驗規範
第10章離網型風力機部件設計
第11章離網型風力發電機組安裝、運行、檢修規範

前言

風能是太陽能的一種轉換形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可再生能源。在風能轉換為電能的過程中,不產生任何有害氣體和廢料,不污染環境。風能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化石能源日趨枯竭,受能源供應安全和保護環境的驅動,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世界主要已開發國家和一些開發中國家都在加緊對風
能的開發和利用,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風能將是21世紀最主要的綠色動力之一。風力發電是一種主要的風能利用形式,風力發電相對於太陽能、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技術更為成熟、成本更低,對環境破壞更小。風力發電是世界電力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我國風能資源豐富,總儲量為32億千瓦。陸
地上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為2.53億千瓦,加上近海的風能資源,全國可開發利用的總風能資源約10億千瓦以上,居世界首位。截至2008年底,我國累計的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324萬千瓦,位居世界第四。位於四川德陽的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秉承"綠色動力,造福人類"的企業宗旨,把發展風電產業作為企業經濟成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2004年開始與德國RePower公司合作研發1.5MW風電機組,2005年研製出首颱風電機組,正式進入國內風電產業市場。目前已累計製造風電機組1400台,已有500餘台在全國各地投運,實現了風電產品規模化生產。

精彩書摘

①操作手冊製造廠應提供操作者指導手冊。手冊的內容在wTGS試運行中根據地區特殊條件,應適當進行擴充。
手冊內容應包括:系統安全運行範圍及說明;啟動和關機程式;報警表;應急程式計畫。
操作人員和維護人員都應持有操作手冊。操作手冊應使用操作者能閱讀理解的語言文字編寫。
②操作和維護記錄對運行和維護應及時記錄,記錄的主要內容有:風力機型號;發電量;工作時數;關機時數;發生故障日期和故障持續時間;修理日期和所用時間;故障和修理性質;採取的措施;更換的零件。
③故障自動關機對由故障引起的不定期自動關機,即操作者手冊規定外的關機,在操作者重新啟動WTGS以前,應檢查引起關機的原因。對所有這類關機都應記錄。
未造成臨界安全損傷的外部故障,如電網無電後又恢復的情況,在完成關機程式後,允許其自動恢復到正常工作狀態。
④可靠性降低應採取措施,消除降低可靠性的根源。
⑤工作程式計畫
WTGS應根據編寫的程式進行操作。計畫應體現安全工作程式並包括:製造廠的操作手冊;電氣系統的操作;運行與維護的協調;有效的清潔方法;攀塔規程;設備管理規程;惡劣天氣應採取的措施;通訊程式和應急計畫。
⑥應急計畫
應意識到意外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且應由指定工作人員採取處理措施。當發生火災或出現風力機結構損壞危險時,對在危險未準確判定之前,任何人不得接近WTGS。在制定應急措施計畫中j應考慮到:超速;覆冰狀態;雷電、暴雨、暴風;地震;拉索鬆弛或斷裂;制動失效;風輪不平衡;緊固件鬆脫;潤滑不暢;沙暴;火災、水災;其他零部件失效。
(4)檢查和維護
①概述
WTGS的檢查和維護應由經專門培訓的人員按WTGS維護手冊中規定的時間間隔進行。
為防止工作人員意外觸到運動件,除了頻繁出入的通道外,其保護裝置應固定。
防護裝置應該結構堅固、不能輕易穿越、在儘可能不拆除裝置的情況下使主要維修工作能夠進行。
設計中,應規定使用故障檢測儀器。
②計畫要求為了保證檢查人員和維修人員的安全,計畫應由下列內容組成:
a.檢查和日常維修用的安全通道和工作檯;
b.防止工作人員意外碰觸旋轉件或運動件的合適方法;
c.當攀登或在地面以上工作時,提供牢固的安全繩、安全帶或其他防護器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