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心經——領導者從卓越到圓滿的佛法智慧》

《領袖心經——領導者從卓越到圓滿的佛法智慧》

卓越的企業管理者既要有超高的智商、情商和財商,還要有一定的佛商。

佛教經典雖浩如煙海,但其精華都集中在了《心經》一書當中。本書作者通過對《心經》逐字逐句地解讀,將佛教思想中的精華深入淺出地分析開來,並將其運用到如何提高企業領導者領導力的實踐當中。為迫切需要提升自身領導力的領導者提供了一條新的認識自我、升華自我的途徑。

一本管理者的佛法書!
用佛學思想凝聚人心,用禪宗智慧經營企業

領袖心經——領導者從卓越到圓滿的佛法智慧領袖心經——領導者從卓越到圓滿的佛法智慧

讀者定位—————————————————————————————————————
企業、機關的領導者、各行各業的創業者、各級管理者。

作者簡介——————————————————————————————————————
陳竹友,中國企業發展能力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中國企業基因戰略管理理論創始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廈門大學、青島大學等12所大學總裁班特聘教授,中央電視台《大家》欄目合作嘉賓,《北大商業評論》、《中國中小企業》、《市場行銷》、《徽商》等專業雜誌專欄作者和特約撰稿人。著有管理專著《企業成長密碼》。

編輯推薦——————————————————————————————————————
人們常說:“領導者的心有多大,企業就能夠做多大。”所以,人們通常認為,所謂領導者之“心”,指的是企業領導者追求卓越的野心、超越競爭對手的雄心、堅持理想的恆心和實現目標的信心。但作者通過對《心經》的研讀,領悟到人們平常所提到的“心”,指的只是欲望,是妄心;而佛教所說的“心”,指的卻是真我自性。
領導者的修養不夠,境界就低;境界太低,格局就小;格局太小,取得的成就也就一定有限。但領導者的修養、境界和格局卻不是用工具和方法就能夠解決得了的,它甚至不能像知識一樣被學習,而是需要領導者進行持續不斷的自我修煉和永不停歇的自我突破。而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一種理論能夠像佛教這樣,讓人們徹底地看清自我,系統地幫助人們修繕心靈,提高自我的境界和心胸格局。所以,學習《心經》,從佛教思想中領悟領導智慧,對提升領導者的領導力有極大幫助。
內容簡介——————————————————————————————————————
卓越的企業管理者既要有超高的智商、情商和財商,還要有一定的佛商。
佛教經典雖浩如煙海,但其精華都集中在了《心經》一書當中。本書作者通過對《心經》逐字逐句地解讀,將佛教思想中的精華深入淺出地分析開來,並將其運用到如何提高企業領導者領導力的實踐當中。為迫切需要提升自身領導力的領導者提供了一條新的認識自我、升華自我的途徑。
簡要目錄——————————————————————————————————————
自 序
前 言
第一章 領導者的成“佛”之路
眾生皆“迷”,“悟”即成佛。
佛教把執迷不悟的芸芸眾生稱之為“凡”,把參透實相的覺悟智者稱之為“佛”。生活在“六凡法界”中的凡夫,因無法看清生命的本質而隨波逐流,在痛苦的六道中循環往復,輪迴不止。只有智慧的覺悟者才能超凡入聖,立地成佛。
能成佛的領導者 /3
第一階段:凡夫之欲,領導者的動機 /7
——領導者對現況的不滿意和具有追求個人價值實現的強烈動機
第二階段:自覺的阿羅漢,領導者的自我修煉 /9
——領導者對目標的執著追求和堅持不懈地付諸行動
第三階段:覺他的菩薩,尋找同盟者 /12
——複製成功的模式,支持者越多,領導者的成就越大
第四階段:求得正果的佛陀,領導者的涅槃 /15
——凝聚團隊,超凡脫俗的佛商智慧
第二章 菩提心,佛商領袖的心智模式
觀世音菩薩站在大海邊反問自己:“是誰聽到了海潮聲?是我嗎?我是誰?”觀世音菩薩通過反觀自我、透視內心的智慧使自己覺悟成佛。領導者也應該不斷地反問自己:“坐在領導崗位上的這個人是誰?領導是什麼?是崗位、權力、地位或者名譽、威信的象徵嗎?領導的功能是什麼?是決策、指揮、命令,還是對別人的影響力、號召力?領導者應該乾什麼?領導者的價值和功能應該如何體現?”
“我”不是領導者 /21
自我,權力型領導者的心智模式 /23
實我,能力型領導者的心智模式 /25
名我,魅力型領導者的心智模式 /28
聖我,慈悲型領導者的心智模式 /30
無我,菩提型領導者的心智模式 /33
第三章 三法印,佛商領袖的境界格局
“三法印”是佛教驗證佛法是否正統的三大標準,也是衡量一個人的修煉程度是否達到成佛境界的準則。對於領導者來說,檢驗和衡量領導者水平高低的標準也有三種“法印”,它們分別是:領導行為與領導定位、領導性格與領導風格以及領導境界與領導藝術。
三法印,衡量佛法的標準 /39
諸行無常,領導行為與領導定位 /45
諸法無我,領導性格與領導風格 /53
寂靜涅槃,領導境界與領導藝術 /57
第四章 四聖諦,佛商領袖的成功之路
“四聖諦”是佛教理論中四種最基本、最核心的真理觀。“四聖諦”的根本宗旨是“緣起因果”。領導結果也是由緣起因果所決定的,只有正確的領導之因,才能產生正確的領導之果。它具體體現在領導者的規劃、決策、取捨和實施的過程與結果的因果循環之中。
四聖諦,領導者的“因”與“果” /65
苦諦,領導者的成敗之道 /68
集諦,領導者的規劃之道 /70
滅諦,領導者的取捨之道 /74
道諦,領導者的成功之路 /77
第五章 五蘊空,佛商領袖的團隊打造
佛教理論認為,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為眾生與生俱來的智慧無法正常顯現;眾生智慧不能顯現的原因,是因為人們看似明亮的雙眼,全都被色、受、想、行、識五種纏結不散的烏雲遮蔽了,而領導者之所以無法實現團隊目標、實現自我價值,也是因為不能突破籠罩在企業運營和團隊管理外表的“五蘊”,不能了徹運營管理的本質真相。
領導智慧,被“五蘊”遮蔽的光明 /85
色蘊,團隊更需要系統管理 /87
受蘊,團隊凝聚力 /92
想蘊,團隊吸引力 /96
行蘊,團隊行動力 /100
識蘊,團隊知識管理 /103
第六章 六波羅蜜,佛商領袖的智慧修煉
“六波羅蜜”是釋迦牟尼提供給所有佛教徒得道成佛的六種方法和路徑。只要修行者持之以恆地按照這六種方法潛心修煉,就一定可以到達彼岸,入聖成佛。佛商領袖也可以運用佛教的成佛法門修習心靈、感悟智慧,達到超越自我、卓爾不凡的領袖境界和成功彼岸。
領導者的“六波羅蜜” /111
布施波羅蜜,領導者的捨得之道 /115
戒波羅蜜,領導者的自律自覺 /119
忍辱波羅蜜,領導者的自強不息 /123
精進波羅蜜,領導者的進取不止 /126
禪定波羅蜜,領導者的禪定修煉 /130
般若波羅蜜,領導者的智慧修煉 /135
第七章 般若行,佛商領袖的菩提路
釋迦牟尼告誡眾生:人的一生就是一次完美的旅行,人人都應該以“智慧”為舟,從當下出發,渡盡苦難,到達彼岸。通往彼岸的成長之路,叫做“菩提路”;用智慧通達彼岸的生命旅行,叫做“般若行”。企業經營和組織管理的過程,也應該是一次又一次完美的旅行。帶領團隊,實現理想的路途,就是佛商領袖的“菩提路”;用智慧成就自我、自渡渡人的領導行為,就是佛商領袖的“般若行”。
般若行,選擇領導方法的智慧 /143
八正道,孕育領導思維的邏輯 /148
菩提路,啟迪領導智慧的禪修 /156
涅槃,從領導到佛商領袖的嬗變 /162
參考文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