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演講縱橫》

《領導演講縱橫》

《領導演講縱橫》以領導工作為軀幹,以領導常見演講為枝條,以學識為根,以妙語為葉,為讀者奉獻一本既具有可讀性又具有實用性的演講讀物。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談鋒凌厲的馬雲,口若懸河的嚴介和,循循善誘的牛根生,字字珠璣的魯冠球,激情四射的俞敏洪,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潘石屹……看財富榜上那些掛著董事長、總裁、CEO之類頭銜的璀璨明星,哪一個不是在公眾面前、在下屬面前張口即來,來之能道,道之有理?

內容簡介

相信各位讀者在靜心學習與領會《領導演講縱橫》之後,能讓自己的演講水平更上一層樓,早日品嘗到出色演講帶來的美味甘果。值得說明的是:那些如縱橫家一樣能言善辯的領導者,並非等走上領導崗位才一夜之間擁有高超的演講技能的。他們在當“小兵”時,就已經開始利用各種機會來鍛鍊自己的演講本領,顯露自己的演講才能,有不少人甚至正是依靠競聘演講而勝出。因此,我們這裡所謂的領導演講,不單是指在職的領導需要學習,那些有志於走上領導崗位的非領導人士也有必要學習。掌握並熟練運用演講,在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和做好領導工作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錄

第一章演講也是一種領導力
演講可以提升執行力
演講與影響力的關係
鼓舞士氣的戰鬥號角
幹得好說得好前程自然好
邱吉爾:一副假牙拯救了全世界
第二章登台前的幾個重要問題
我為了什麼而登台
我面對的聽眾有何特色
聽眾又是為何而來
我擬訂的標題有吸引力嗎
我的準備工作是否完備
第三章一上場就抓住聽眾的心
這樣的開場白最精彩
這樣的開場白最實在
一個神奇簡易的開場白
最常見的失敗開場白
一個失敗的開場白樣本
第四章如何說服你的聽眾
要人相信必須自信
庫什納談可信度
說服貴在引導
利弊明,結果現
引經據典以增強說服力
引用具體事實作為支持
數字具有超強的說服力
第五章強烈的感染力從何而來
讓情感穿透聽眾的心靈
做個有人情味的領導
要講非吐不快的話
一詠三嘆的,欲罷不能
給你的聲音注入情感
西雅圖酋長的深情演說
第六章仔細打磨你的遣詞用句
表達力求清晰準確
適當運用修辭手法
長短句的混合作戰
儘量減少專業術語
第七章在你的演講中添加佐料
幽默是一種領導的氣度
幽默演講的幾個小貼士
把握住幽默的分寸
不要為幽默而幽默
自嘲是最安全有效的武器
最有力兼有禮的反擊武器
如果你不夠幽默怎么辦
第八章運用得體有效的肢體語言
布希父子競選總統的感悟
如何讓手勢增強說服力
別讓你的眼神出賣了你
臉上表情豐富而又真誠
最好站著發表你的演講
第九章利用好視覺道具這個幫手
小小道具作用巨大
常用的道具還有哪些
對道具的基本要求
運用道具時該注意些什麼
知道如何用麥克風嗎
第十章機智應對不利局面
空位綜合症
冷場的尷尬
忘詞的窘迫
自己說錯話了
來的主要是反對者
敵意的挑釁與刁難
第十一章怎樣的結束語才配如雷的掌聲
對於結束語的基本要求
幾種常見的結束語
高明的結尾是如何做的
蹩腳的結束語是什麼樣子
第十二章在問答中與聽眾共跳一曲
答疑的幾項注意
如何回答難題
答問的猜與不猜
怎樣對待提問的人
警惕三種提問者
第十三章即使是讀稿也要讀出水平
寫個很棒的演講稿
如何蒐集所需材料
精心選擇合適材料
書面語與口語的區別
如果是秘書寫的稿子
謹防成為朗讀機器
第十四章張口即來的即興演講
即興之“即”與“興”
“急就章”該如何急就
即興演講的幾個要求
林語堂的即興演講
第十五章“菜鳥”的演講如何不“菜”
你的害怕很正常
如何克服怯場
如何邁過緊張的坎
勤加練習才是不二法門
第十六章不同場合的演講戰術
競聘演講的要點
如何傳達上級精神
得體的介紹辭怎么說
祝賀的話怎么說
第十七章簡析幾則名人演講
戴高樂:誰說敗局已定
林肯:葛底斯堡演說
蒙哥馬利:臨別演說
麥克阿瑟:責任一榮譽一國家
海明威:天天面對永恆
胡適:防身的三味藥
馬云:愛迪生欺騙了世界
李彥宏:2005我為公眾做了什麼

前言

談鋒凌厲的馬雲,口若懸河的嚴介和,循循善誘的牛根生,字字珠璣的魯冠球,激情四射的俞敏洪,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潘石屹……看財富榜上那些掛著董事長、總裁、CEO之類頭銜的璀璨明星,哪一個不是在公眾、在下屬面前張口即來,來之能道,道之有理?
好口才是當今優秀領導的一項必備條件。這是因為在領導工作中,說服比命令有效,引導比驅趕有效,鼓動比強制有效。領導意志的貫徹、領導工作的推動,很多時候需要依靠口才。而表現一個領導口才水平高下的工具,莫過於演講了。畢竟,領導者在具體的工作事務中,不可能總是一對一地交流、溝通、傳達、匯報,很多時候需要面對以一對十、百、千甚至更多的人來表達自己。面對台下N多的公眾或下屬,認識的或不認識的,贊同的或不贊同自己觀點的,學識比自己高的或比自己低的……形形色色的人,各種難以預料的插曲,你要說服他們、引導他們、鼓動他們、激勵他們跟隨自己,無疑具有很強的挑戰性。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說:“領導就是要讓他的人們,從他們現在的地方,帶領他們去還沒有去過的地方。”根據基辛格博士的話,我們可以將領導演講作一個類比:領導演講就是說服、引導、鼓動聽眾們和你共乘一架飛機,到你希望他們到達的地方。這些聽眾中有的人不喜歡去那裡,在旅行途中也是各有千奇百怪、眾口難調的需求。作為機長,你要克服他們一路的冷漠、疑惑、吵嚷、抗議甚至劫機,安全平穩地將所有乘客降落在目的地。由此看來,演講是一個領導自身能力高低的試金石。一個善於演講的領導,必然能夠依靠演講使自己擁有堅定的自信、敏銳的眼光、豐富的知識、縝密的思維、機智的應變。
掌握並熟練運用演講,在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和做好領導工作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以領導工作為軀幹,以領導常見演講為枝條,以學識為根,以妙語為葉,為讀者奉獻一本既具有可讀性又具有實用性的演講讀物。相信各位讀者在靜心學習與領會本書之後,能讓自己的演講水平更上一層樓,早日品嘗到出色演講帶來的美味甘果。
值得說明的是:那些如縱橫家一樣能言善辯的領導者,並非等走上領導崗位才一夜之間擁有高超的演講技能的。他們在當“小兵”時,就已經開始利用各種機會來鍛鍊自己的演講本領,顯露自己的演講才能,有不少人甚至正是依靠競聘演講而勝出。因此,我們這裡所謂的領導演講,不單是指在職的領導需要學習,那些有志於走上領導崗位的非領導人士也有必要學習。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演講也是一種領導力
所謂領導力,指的就是當領導的能力。如果你覺得這個解釋還是太抽象的話,用相對具體的定義來詮釋領導力是這樣的:領導力是指在管轄的範圍內以最小的成本來達成某件事情的效率。根據領導力的定義,我們會看到它存在於我們周圍,在管理層、在課堂、在球場、在政府、在軍隊、在上市跨國公司、在小公司直到一個小家庭,我們可以在各個層次,各個領域看到領導力,它是我們做好每一件事的核心。
一個頭銜或職務不能自動使人擁有領導力。在領導大家的工作過程中,說服比命令有效,引導比驅趕有效,鼓動比強制有效。領導意志的貫徹、工作的推動,很多時候需要依靠口才。而領導者在具體的工作事務中,不可能總是一對一地交流、溝通、傳達、匯報,很多時候需要面對以一對十、百、千甚至更多的人來表達自己、傳播自己。因此,演講也是一項重要的領導力。一個有領導力的人,他善於說服、引導、鼓動、激勵別人跟隨自己,而不是簡單地用命令與威脅的手段來驅使他人。
演講可以提升執行力
所謂執行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執行力在近年引起了許多企業領導的格外重視。通用汽車副總裁馬克·赫根(MarkHogan)對領導者的描述是這樣的:“記住,是人使事情發生,世界上最好的計畫,如果沒有人去執行,那它就沒有任何意義。我努力讓最聰明、最有創造性的人們在我周圍。我的目標是永遠為那些最優秀、最右天才的人們創造他們想要的工作環境。如果你尊重人們並且永遠保持你的諾言,你將會是一個領導者,不管你在公司的位置高低。”
如何提高企業的執行力,各種理論、方法、策略可謂汗牛充棟。其中,領導的演講水平是戰術層面的重要法寶之一。我們知道,一個人要自動自發地去執行一個戰略或任務,最好的方法的激起其心中強烈的欲望,要讓他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對於企業、團隊、個人有什麼好處,而不這樣做會有什麼壞處。
領導可以運用演講這一工具,來說服、引導、鼓動聽眾們,就如同讓聽眾們和自己共乘一架飛機,去往自己希望他們到達的地方。這些聽眾中有的人不喜歡去那裡,在旅行途中有著千奇百怪、眾口難調的需求。作為機長,你要克服他們一路的冷漠、疑惑、吵嚷、抗議甚至劫機,安全平穩地將所有乘客降落在目的地。由此看來,演講是一個領導自身能力高低的試金石。一個善於演講的領導必然擁有堅定的自信、敏銳的眼光、豐富的知識、縝密的思維、機智的應變。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的第二天,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了《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的著名演講。他的6分半鐘簡明有力的演講產生了巨大的反響,使參眾兩院分別以絕對多數票通過了美國向日本宣戰的聯合決議。
1992年初,鄧小平先後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並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通稱“南巡”講話。這些講話可謂一錘定音,為我國經濟騰飛裝上了助推器。
諸如此類的領導人的演講,對貫徹他們的戰略意圖,完成他們的預定目標,有很強大的助推作用。可見演講能夠提升執行力。
演講與影響力的關係
看當今商界寵兒們的高超演講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力,在央視《贏在中國》中的評審里,最出彩的當屬馬雲了。馬雲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征服了無數電視機前的觀眾,不僅免費替自己做了一場難得的形象推廣廣告,事後還將資源再次利用,把自己的點評匯集成一本書,叫《馬雲點評創業》,不僅賺得了稿費,還繼續為自己的臉上增光。毫無疑問,這些演講對於馬雲在公眾中的影響力具有極大的提升。
那些在周會、股東大會、電視採訪等公開場合遊刃有餘、侃侃而談的企業家,比那些躲避聚光燈的人更容易成功。事實上,馬雲並非等到自己成功後才到處演講、“大放厥詞”地發表一些自己獨特的看法。其實在他創業過程中,他的嘴巴就從來沒有停過,總是利用諸多的場合來宣傳與推銷自己。這也是他眾多經典語錄的由來,也是他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贏在中國》的決賽在2007年9月25號落下帷幕,一個叫李書文的參賽者榮獲冠軍以及1千萬的投資基金。《贏在中國》的選手們比的是什麼?籠統的說法也許是比項目的優劣。但其中還隱含著一個重要的比賽項目——口才。再準確一點說,是比即興演講。如何在很短的時間裡,簡練、清晰、準確地將自己的項目傳達給幾個評審,說服評審、打動評審,並在評審們刁鑽的質詢中為自己加分。李書文的項目很好,但值得回味的還包括他的口才。還有另一個農民發明家,他發明了一種新型的養蜂術,雖然沒有走到最後,但連闖數關的衝勁還是讓人頗感意外。這位質樸的老農說了一句讓評審動容的話:你們可以否定我個人,但千萬不能否定我的項目。我想:如果他們沒有優秀的演講能力,一定不會走得那么遠。
鼓舞士氣的戰鬥號角
演講常常被軍事家用以動員部隊、鼓舞士氣、激勵鬥志。戰爭開始前的組織發動,激烈戰鬥中的添力鼓勁,戰爭結束後的祝捷慶功,指戰員總要發表簡潔而極富鼓動力的演講,一語千鈞,震撼人心。古今中外,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例如,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陳勝在大澤鄉起義時對他的“徒屬”發表演說:“且壯士不死即已,死而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話雖不多,容量極大,鼓動性極強。將“徒屬”稱為“壯士”,使其精神境界升華,最後一句畫龍點睛,一反傳統理論,表示了對“王侯將相”的蔑視和對自己力量的信任。這句斬釘截鐵、富有哲理、富於啟發的提問,產生了極大的感染力和激發力。徒屬們當即“敬受命”,於是揭竿起義,達到了陳勝當眾演說動員起義的目的。又如,1944年6月,蒙哥馬利元帥在諾曼第登入中對擔負突擊任務的士兵發表的演說,對士兵產生了極大的鼓舞。他說:“你們在乾一件無與倫比的大事業。世界將通過你們完全變一番模櫸,歷史將為你們樹立一座豐碑,寫上:你們是迄今最優秀的軍人!這場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拔河比賽,這些即將開闢第二戰場的軍人們所負的責任是成功地執行自己的任務,並最後作為一個自豪的人,回到家裡,同親人團聚。”他的話頓時激發了士兵們大無畏的戰鬥精神,士兵們高呼:“元帥的貝雷帽和演講給了我們撲向死神的力量。”
氣可鼓,不可泄。在企業與團隊當中,也存在一個“士氣”問題。當企業中瀰漫著萎靡之風時,一場激情澎湃的演講可以令士氣大振。當然,你不必等到出現問題再來解決,你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利用一些例會,時不時地給自己的下屬鼓勁助威。
幹得好說得好前程自然好
傳統的好領導是老黃牛式的,多做少說,甚至光做不說。但這種老黃牛在今天已經不適應時代潮流了,這個時代,更需要大家在溝通中協力做事。
要想當領導或者當好領導,在做得好的基礎上,還需要說得好。上級領導來視察,在歡迎與歡送會上,你能否做一個精彩的演講,交一份優秀的答卷——這與你的仕途息息相關。我們經常看見一些領導,在向更上級的領導匯報工作時神情緊張,言辭失當。這樣的人,很容易失去上級的賞識,也就失去了晉升的機會。
隨著我國幹部聘用公平、公正、公開競爭的制度進一步推廣,競聘演講成為一種重要的考評手段。競聘演講與一個人在職場或政界晉升有了直接關係。幾個候選人本來不相上下,全靠一場或幾場演講來贏得上級的青睞與大家的支持。競聘演講進入我國的歷史不太長,但因為其競爭方法直觀、公平,正被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所接受。編者用“競聘演講”四個字百度了一下,找到相關網頁約223萬篇,由此可見其廣泛的接受度。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少年時患有口吃病,因此口才一直很差。在一次競選日本眾議員的演講集會上,田中角榮一上台就引起大片喝倒彩的浪潮。當他硬著頭皮、結結巴巴地作自我介紹時,一些聽眾甚至不耐煩地高聲提出自己不是來聽他將經歷的。田中角榮窘迫得臉色蒼白、語無倫次,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麼。他後來回憶當時的情景,坦白承認自己差點哭了。可想而知,這樣的人是不會贏得選民的支持,即使他有一腔的治國方略,也枉然,因為他無法傳達給眾人,所以沒有人知道他有才能。好在田中角榮知恥而後勇,為了克服口吃,練就演講技巧,他常常朗讀課文,為了準確發音,他對著鏡子糾正嘴和舌頭的配合,嚴肅認真,一絲不苟。最後,隨著他政治經驗的豐富與演講技藝的提高,終於在54歲那年成為日本首相。他在競選首相時,居然被眾人驚呼為演講天才。
面對台下N多的公眾或下屬,認識的或不認識的,贊同自己的或不贊同自己的,學識比自己高的或比自己低的……形形色色的人,各種難以預料的插曲,你要說服他們、引導他們、鼓動他們、激勵他們跟隨自己,這很難,但正因為難,才區分了人之高下。
邱吉爾:一副假牙拯救了全世界
邱吉爾(1874~1965)的全名是: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邱吉爾。大多數人之所以知道邱吉爾,是因為他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在上個世紀,邱吉爾帶領英國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其實,邱吉爾還是一個偉大的作家、記者與演說家。他在1953年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得。他最著名的作品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六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還創作了《倫道夫·邱吉爾勳爵傳》、《英語民族史》等多部小說和回憶錄。他一生中寫出了26部共45卷(本)專著,幾乎每部著作出版後都在英國乃至全世界引起轟動,獲得如潮好評,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發行,以致《星期日泰晤士報》一度斷言:“20世紀很少有人比邱吉爾拿的稿費還多。”此外他十分喜歡繪畫,年輕時曾有多幅作品在拍賣會上被買走。
瑞典文學院在授予邱吉爾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中說:“邱吉爾成熟的演說,目的敏捷準確,內容壯觀動人,猶如一股鑄造歷史環節的力。……邱吉爾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關鍵時刻的滔滔不絕的演說,卻另有一番動人心魄的魔力。也許他自己正是以這偉大的演說,建立了永垂不朽的豐碑。”S.席瓦茲院士在頒獎詞中還說,“邱吉爾在政治上和文學上的成就如此之大……此前從未有過一位領袖人物能兩樣兼備,而且如此傑出。”的確,為邱吉爾樹立了不朽的豐碑的不僅是他的作品和演講,而且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家和反法西斯鬥士的光輝業績。
邱吉爾在多次競選議員,在議會的辯論中,發表了許多富於技巧而且打動人心的演講。邱吉爾於1940年通過競選成為英國首相,當時正是殘酷的二戰硝煙初起。在通往勝利的漫長而又艱苦的歲月里,邱吉爾在其演講中多次發出戰鬥到底的誓言,以其雄辯慷慨的演講口才激勵了廣大軍民的士氣。他說:“我們將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讓步,全國人民已立誓要負起這一任務:在歐洲掃清納粹的毒害,把世界從新的黑暗時代中拯救出來。……我們想奪取的是希特勒和希特勒主義的生命和靈魂。僅此而已,別無其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邱吉爾在世人心目中已成為英國人民英勇不屈的鬥爭精神的集中象徵。
邱吉爾一生中的數百篇演講可謂篇篇出眾。他曾被美國《展示》雜誌列為近百年世界最有說服力的八大演說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在德軍於1941年6月22日大舉入侵前蘇聯的當晚,邱吉爾即發起了援助蘇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演說。在邱吉爾的演講稿上,後人發現有他的親筆標示,如:“此處論據不足,應當提高嗓門”。可見邱吉爾對於演講琢磨的工夫之深。溫斯頓邱吉爾在撰寫演講稿的時候總是把聽眾的理解能力定位在12歲孩子的水平上。
鮮為人知的是,青年時的邱吉爾並不善言辭。由於20多歲時便掉了口腔上排的牙齒,他說話漏風,每次開口說話就臉紅。後來,直到英國著名牙醫威爾弗萊德·費希為其量身定做了一口上好的假牙。邱吉爾才擺脫說話漏風的尷尬。很多年後,幾封邱吉爾離任首相前寫給費希大夫的感謝信曝光,世人才知道邱吉爾這段歷史。於是有人驚呼道,一副假牙拯救了全世界!
邱吉爾從來沒有上過大學,他的淵博知識和多方面才能是經過刻苦自學得來的。年輕時,作為隨軍記者的邱吉爾駐軍於印度南部的班加羅爾,在那裡有半年多的時間裡他“每天閱讀四小時或五小時的歷史和哲學著作”。自那以後,邱吉爾從柏拉圖、吉本、麥考利、叔本華、達爾文等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歷史學家和生物學家的著作中吸取了豐富的思想營養。這使他的思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堅定,也使他成長為“我們生活的時代里最傑出和多才多藝的人”。
由此可見,要成為一個演講高手,是需要相當的文化知識作為基石。只有將基礎知識打牢固,才能讓演講的大樓呈現輝煌之勢。
第二章 登台前的幾個重要問題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無論登什麼台,紮實的準備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作為領導,你在登台之前,先要問自己幾個問題:我為了什麼而登台?我面對的聽眾是哪些人?他們有什麼需求?我該如何在自己的目的與他們的需求中找到平衡?
只有先想清楚了這些問題,你的演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我為什麼而登台呢?
我為了什麼而登台
——也許,有很多人覺得這個問題多餘得可笑。答案也會五花八門:因為我是領導啊;因為他們邀請了我呀;我只想鍛鍊一下口才與膽量;這是一個難得的展示自己的機會……
以上這些含混不清的原因,帶來的將是一個含混不清的演講,並最終使你的演講變成一隻無頭的蒼蠅般嗡嗡亂叫。管理交流的專家們認為:演講的目的應該儘可能清晰準確。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