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民間傳說]

《雷峰塔》[民間傳說]
《雷峰塔》[民間傳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雷峰塔》,在峨嵋山連環洞修煉的白雲仙估,原系白蛇化身,因羨慕人間繁華,來到杭州西湖,與在西湖修煉的蛇妖小青約為主婢,在湖濱愛上了青年許仙,結為夫婦。金山寺的法海和尚認為她觸犯了佛門規矩,一再破壞她與許仙的婚姻。端午節,白娘子錯飲雄黃酒,露出原形,許仙驚怖而死,幸得白娘子到嵩山南極仙翁處求得還魂,把他救活。法海仍不肯干休,引誘許仙至金山寺,把他禁閉寺中,這就導致了白娘子與法海的正面衝突。後來法海打敗白娘子,把她鎮壓在雷峰塔下。舞台上常演的有《斷橋》、《水斗》、《盜草》等幾折。

基本信息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為中國清代傳奇作品。今存兩部,一為黃圖珌撰,一為方成培撰。據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輯錄的話本《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改編 ,使早在民間流傳的白娘子故事最後定型。《雷峰塔》傳奇增加了《端陽》《求草》《水斗》《斷橋》《合缽》諸出,奠定了全劇的悲劇衝突基礎。

《雷峰塔》以白娘子和許仙的愛情波折為主線,展示了深刻的社會矛盾。由於白娘子的所作所為是違反和破壞封建統治秩序的,因此,以法海為首的一系列社會和神權勢力視她為“妖邪”,必欲翦除置之死地而後快。這樣,一切衝突涵蓋為反封建力量與封建勢力的衝突,《水斗》就是兩種勢力之間你死我活的生死搏鬥。最終以白娘子的失敗而告終,同時也完成了白娘子這個具有優美品質和叛逆精神的悲劇形象的塑造,獲得了人民民眾的高度評價和熱烈歡迎。

作者簡介

《雷峰塔》 《雷峰塔》

方成培,作為一位徽籍的古代文人,將當時流傳於民間的《雷峰塔》傳奇梨園演出本,刪改重編成一出完美盡善的愛情悲劇。此本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刻版刊行。由於方本《雷峰塔》傳奇反映了人民的願望,表達了最廣大觀眾的審美趨向,在幾百年里廣為流傳,成為舞台演出本中的經典,也是源源不斷的改編的模本。20世紀中期,方本《雷峰塔》傳奇樹立了在世界戲劇史中的地位,成為中國古典十大悲劇之一。

方成培,字仰松,號岫雲,清代乾隆年間歙縣橫山人。生於1713年,卒年不詳。他的家庭是徽州那種重視耕讀的殷實人家。他自幼體弱多病,曾閉門學醫,並研究道家的養生之法。此後,他一直對醫學很關注,與名醫鄭梅澗交往甚密,將鄭氏家傳的喉科醫案,撰成《重樓玉鑰》2卷,民間廣為傳抄。後又采輯諸書,參以己見,寫成《重樓玉鑰續編》2卷。在道光十八年(1838),鄭氏後人鄭承翰將其刊行,被證明很有醫學價值。在此同時,他博覽了家藏的經典和諸子百家的文章。及長,他的藝術天賦逐漸顯現出來。他精通音樂,曾匯集諸家詞曲,進行考證與修訂格律,編成《詞榘》26卷。又為《準律》補寫殘缺部分。
他一生著作頗多,有傳奇《雷峰塔》、《雙泉記》等,詩評筆記《誦詩記疑》、《鏡古續錄》、《記後岩學詩》、《聽奕軒》、《詞塵》等。其中,《雷峰塔》傳奇在20世紀中葉被評為中國古典十大悲劇之一。方成培亦在中國戲曲史上成為令人矚目的劇作家。20世紀90年代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張庚、郭漢成所編的《中國戲曲通史》已經給了方成培的創作成就以很高的評價:“……方本才使得白蛇故事成為一個真正的大悲劇,並以其悲劇衝突的深刻性和獨特性,光照於當時的劇壇,征服了廣大觀眾。”(見該書第972頁)而且,從方成培的《雷峰塔》傳奇在當代的使用頻率與影響來看,他的劇作家的聲望有繼續攀升的趨勢。

雷峰塔簡介

雷峰塔雷峰塔

雷峰塔原建造在雷峰上,位於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淨慈寺前。雷峰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起,林木蔥鬱。但民間因塔在雷峰之上,均呼之為雷峰塔。原塔共七層,重檐飛棟,窗戶洞達,十分壯觀。

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標誌性景點,舊時雷峰塔與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對,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譽,西湖上亦呈現出“一湖映雙塔,南北相對峙”的美景。每當夕陽西下,塔影橫空,別有一番景色,故被稱為“雷峰夕照”。至明朝嘉靖年間,塔外部樓廊被倭寇燒毀。

塔基磚被迷信者盜竊,致使塔於1924年9月25日傾圮。清朝許承祖曾作詩云:“黃妃古塔勢穹窿,蒼翠藤蘿兀倚空。奇景那知緣劫火,弧峰斜映夕陽紅。”雷峰塔倒塌之後,不僅作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成了空名,而且“南山之景全虛”,連山名也換成了夕照山

劇本劇情

《雷峰塔》 《雷峰塔》

峨嵋山修煉千年的白雲仙姑思凡下界,收服青蛇作侍女(小青)同游西湖。偶遇藥店夥計許宣(演出本或稱許仙),兩人一見鍾情,遂結為夫婦,號稱白娘子(演出本或稱白素貞)。道士魏飛霞認定許宣被蛇妖纏身,設計欲除之,結果反被白娘子戲弄一番。重陽節時白娘子不慎飲下雄黃酒,露出白蛇原形,結果嚇死許宣。為救丈夫,白娘子不顧身懷六甲,歷經艱險從南極仙翁處得來靈芝仙草,才救活許宣。

金山寺僧法海奉佛旨前來收降白娘子,騙走許宣,離間他們夫妻間的感情,白娘子與法海大戰盤金山寺,白娘子不敵法海,敗走臨安,後產下一子。法海再次上門,用金缽收住白娘子,鎮壓在雷峰塔下。十六年後,白氏之子中狀元,母子始得見上一面。又過若干年,白娘子災限已滿,與小青一起同赴天宮,位列仙班。

錄音目錄

1、梅蘭芳、姜妙香《雷峰塔·燒香水斗》1953年實況全劇錄音

2、梅蘭芳、俞振飛、梅葆玖《雷峰塔·斷橋》1955年實況全劇錄音

3、言慧珠、俞振飛、朱傳茗《雷峰塔·斷橋》1956年實況全劇錄音

4、朱傳茗、沈傳芷《雷峰塔·斷橋》實況選場錄音

主要演員

《雷峰塔》 《雷峰塔》

許伯遒——司笛

裴世長——司鼓

梅蘭芳——白素貞

姜妙香——許仙

梅葆玖——小青

王少亭——法海

徐元珊——迦蘭

劇本介紹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傳奇源自白蛇的故事。這類故事在我國古代的神話中很常見。在《山海經》、唐代《博異志·白蛇記》里都有蛇或白蛇變人的傳說。這裡的蛇還是一個邪惡的,令人恐怖的形象。在九百年前的南宋,白蛇被鎮在雷峰塔下的事已由老百姓的口頭傳說演變成了話本,即《雷峰塔》。後在明末被馮夢龍收在他編的平話總集《警世通言》的二十八卷,題為:《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明代中期,嘉靖年間的杭州,有盲人攜琵琶說唱《雷峰塔》。這時人們已對壓在雷峰塔下的白娘子給予了深深的同情。
第一個把白蛇故事搬演上舞台的,是萬曆年間的陳六龍,他的劇本可能因流傳不廣,早已失傳。《遠山堂曲品·具品·雷峰》的作者祁彪佳評道:“相傳雷峰塔之建,鎮白娘子妖也。以為小劇,則可;若全本,則呼應全無,何以使觀者著意?且其詞亦欲效顰華瞻,而疏處尚多。”看來還算不上是一個完美的劇本。這個時期是一個五花八門的白蛇故事百花齊放的時期。京劇、崑曲、弋腔、秦腔、梆子乃至各省的地方戲,都在以自己的故事套路搬演這個戲。曲藝方面的鼓詞、南詞、八角鼓、子弟書、鼓子曲、寶卷、灘簧,都在以自己的形式和內容演唱這個傳說。總的傾向是細節化、民間化。借這個神話鋪開想像的空間,讓人的欲望在當時嚴密的封建禮教的精神束縛上開一個視窗。但這個階段的白娘子並不總是正面形象,有時還不能完全擺脫傳說原型的妖魅的影子。或者說,作者還沒有意識到,應該把立場完全轉到白娘子這邊來。
清代,《雷峰塔》傳奇可考的有三部。一是乾隆三年(1738年)看山閣刻本,是“峰泖蕉窗居士填詞”,即黃圖珌本。黃本雖演出過,但劇本流傳很罕見。從故事框架看,亦與後世被廣泛認可的《白蛇傳》有較大距離。從主題看,黃本持的還是白蛇青魚作祟的觀點,結局處,許宣感謝法師鋤妖,並看破紅塵出了家,更是無法令人滿意的老套。黃本的優點是,終於將白蛇的故事有頭有尾,前後呼應地敷演出來。第一次成為一個長達32出的,有文人創作劇本的大戲,甚至可以說是劇情合理、邏輯細密。但黃圖珌的謹小慎微、嚴守禮教的編劇思路,顯然是不受廣大觀眾歡迎的。

歷史影響

《雷峰塔》 《雷峰塔》

在舊鈔本和方本中,青兒的作用大大增強。劇作主要刻畫了青兒的義俠血性的性格特徵。她對白娘子披肝瀝膽,奉獻了忘我的友情;又嫉惡如仇,對許宣的薄倖切齒難容,衝擊法海這樣的強敵也義無反顧。青兒不同於《西廂記》中的紅娘和《牡丹亭》中的春香,在她身上更多地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戰鬥精神。
法海是以封建統治勢力的主將身份出現在舊鈔本和方本中的。他不只是一個法力高強的禪師,而且是一個有“德行”的高僧。他與白娘子的鬥爭,固然有時也採取《水斗》那樣刀來槍去的方式,而更多的時候是把注意力放在對許宣的爭取上。因為“點悟”了許宣,可以徹底地摧毀白娘子。劇作描寫在《水斗》以前,白娘子與青兒談起法海時,就一言破的指出這一點。因此,舊鈔本、方本對現實的反映是相當深刻的。
舊鈔本和方本也存在一些消極因素。它們都沒有完全消除黃本的宿命論觀點,把白娘子與許宣的結合和破裂歸之於“夙緣”;又以白娘子和青兒的懺悔和悟真,給全劇的矛盾做了妥協的結論。這些消極因素影響著衝突的處理和人物的描寫,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劇作的反封建精神。

《雷峰塔》傳奇的影響十分深遠。它在乾隆、嘉慶以後的許多地方戲中生根開花,思想上更趨深刻,藝術上更趨完整,還形成了多姿多采的風格和特色。因此,地方戲《白蛇傳》得到了人民民眾的高度評價和熱烈歡迎。從宋代傳說到清代舞台,從傳奇到地方戲,經過千錘百鍊,這個劇目終於成為中國戲曲藝術寶庫中煥發著異采的瑰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