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日報》

《阜新日報》

《阜新日報》是中共阜新市委機關報,誕生於1948年11月7日

簡介

《阜新日報》是中共阜新市委機關報,誕生於1948年11月7日,其前身是《阜新礦工》,是全國解放前,中國共產黨在阜新創辦的第一份報紙。

阜新日報阜新日報

《阜新日報》幾次改擴版

1958年3月18日,《阜新日報》由原來8開2版擴為4開4版,並由不定期出版改為每周6期。
1984年4月7日,《阜新日報·周末》出刊,實現一報多版化和一刊多風格化。
1993年1月1日,《阜新日報》由4開4版擴為對開4版,擴大了報紙的新聞信息量。
1998年4月3日,《阜新日報·社會周刊》出刊。貼近社會,貼近民眾,貼近生活,反映民眾呼聲,傳達黨和政府的信息,是"社會周刊"的最大特色。
1999年10月3日,《阜新日報·星期天》出刊。該刊主要報導經濟新聞,它順應經濟體制改革時代潮流的需要,以百姓關注為切入點,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
2003年1月1日,《阜新日報》再次擴版,由對開4版增為對開8版,除強化了新聞板塊以外,還增加了大量分門別類的專版,使《阜新日報》躋身於大報之林,體現了黨報的權威性和新聞強勢。
2002年1月4日,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阜新礦工報》的刊號劃歸阜新日報社,並於同年7月1日創辦了《阜新晚報》。
《阜新晚報》創辦初始4開16版,周三刊,《阜新日報·星期天》同時轉為《阜新晚報·星期天》,4開8版。2003年11月4日,《阜新晚報》改為周五刊,4開8版,"星期天"4開12版。《阜新晚報》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面向家庭,融新聞性、社會性、服務性、可讀性為一體,她的創刊,為阜新人民奉獻了一份新的精神食糧。
2003年12月8日,《阜新日報》網路版試運行。這標誌著,《阜新日報》駛上了國際網際網路的高速公路。
2004年11月7日,經過全面改版後的《阜新日報》網路版--《阜新新聞網》正式開通。《阜新新聞網》圖文並茂,音頻視頻結合,24小時滾動播發新聞。世界各地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看到阜新的最新訊息。《阜新新聞網》設有阜新概況、招商引資、經濟轉型、政策法規、阜新新聞、國內新聞、國際時事、社會新聞等35個板塊,涵蓋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阜新新聞網》的開通,不僅增強了阜新新聞媒體的整體功能,而且成為外界了解阜新的視窗,阜新走向世界的橋樑。
為了適應新聞宣傳和報業發展的需要,經報社黨委會認真研究決定,從2005年4月1日開始,取消《阜新日報·社會周刊》,原“社會周刊”的四塊版面劃歸《阜新日報·周末》,“周末”由對開8版增為對開12版。同時,《阜新晚報·星期天》由4開12版增為4開16版。
在阜新日報社5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出版印刷手段從解放前的手刻油印和石印到全國解放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鉛字排版印刷,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時期。
1993年11月,引進雷射照排技術,購進國內先進輪轉印刷機,實現了微機排版、膠版印刷,告別了鉛與火,進入了光與電的時代。並從2002年7月1日開始,《阜新晚報》、《阜新日報·周末》彩色印刷,完成了阜新新聞出版歷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技術革命。
1988年1月1日,阜新日報社在全省地級市中第一個實行本報自辦發行,並在兩縣五區設有7個發行站,逐步發展成為150人的報刊發行隊伍,發行投遞網路覆蓋了阜新城鄉,當日報紙當日送達,提高了報紙的時效性,大大地方便了讀者。
1997年9月,阜新日報社自建新聞業務樓交付使用,使報社的辦公條件得到了改善。
2001年11月1日,阜新日報社實行社長負責制,張志為第一任社長,程鳳岐為副社長。
2002年7月5日,阜新日報社成立直屬於中共阜新市委的獨立黨委,設委員7名,張志為黨委書記,程鳳歧為副書記。現任黨委書記陳志堅,副書記程鳳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