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杜青作品]

《門》[杜青作品]

《門》是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杜青的作品,小說講述是一個關於姐妹的故事。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門
本書是杜青的一部最新力作,是一部18萬字的長篇小說。初名《姐妹》,寫的是蘭蘭和香梅姐妹倆的人生遭際。小說故事的核心是命運,而情感則是十分重要的脈絡。《陽光》雜誌主編凌翼作序推薦。

寫作背景

杜青說,她寫長篇小說之前,從不看別人的小說,長篇更是沒有讀過誰的。不讀書卻要寫書,這似乎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杜青曾問一個評論家:沒看過長篇小說的人,能寫長篇小說嗎?
評論家答:不可能!
沒看幾籮筐的書卻想要寫書,那總是天方夜譚的事情。如果杜青說的是真的,那她就打破了一個神話。杜青是個妖怪,她骨子裡有一種反叛精神。按常理推斷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她偏要試試。我相信杜青說她沒看過什麼書這句話是真的,因為說謊於事毫無益處嘛。她跟我說,她是出於賭徒心態,跟那個評論家較上勁了,就要寫個長篇出來看看。
作品寫出來了,她也不知道到底成不成器。她想找個行家看看。很偶然地,我就成了她要找的對象。我算不上所謂的行家,但對於小說,我有著天然的審美取向,這自然與這些年做編輯讀過大量文學作品有關。
起初,編刊物時,我讀過杜青的若干短篇,不經意地發現她是個不尋常的小說家。雖然是初出茅廬,但行雲流水的文字間顯見其渾然天成的藝術氣質。理所當然,她便成了我們所推舉的“新銳作家”了。每年編稿無數,而真正的有潛質的新面孔作者還是很少見的。杜青是這少見的有潛質的作者之一。作為常年從事從垃圾中揀廢品工作的我,一旦發現一堆廢品中暗藏著金子,其喜悅可想而知。
杜青是個畫家。她從小就把畫當作人生的磨礪。如果一個人踏入社會,必須預備一塊敲門磚的話,杜青的敲門磚就是畫畫。她給鄰里鄉親畫過寫真。她賦予無數先賢描摹過的松、竹、梅、蘭以現代神韻。無論是工筆還是寫意,她都曾經以丹青筆墨去雕琢和揮灑過。至於後來她迷醉的西洋油畫,紙背上誰能肯定沒有透出中國畫的痕跡呢?
這個被上帝有意撒落於農家的才情四溢的奇女子,不要以為她的才華僅僅限於小說和繪畫了。要知道,先於她的小說而名的是詩歌。她是個真正的詩人。她出版過散文詩集《微塵》,聽起來是那么渺小。我們這個世界一直被叫作塵世,塵土覆蓋了整個世界,難道不是微小中見浩大。

作者簡介

杜青,原名吳玉嬋,七十年代出生於廣東海豐,主編《藍風》詩刊,系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著有散文集《微塵》、詩歌集《一粒沙上的大海》、中短篇小說集《梅源鎮》

媒體推薦

我的眼睛在她設定的字裡行間跋涉,閱讀是快樂的,也是艱辛的。連續一周盯看電腦上繁星一般的文字,讓我時常處於深邃浩淼中數星星般的童貞樂趣中,讀到擊節處會發出會心的憨笑。讀到人物命運的關口,有事臉頰上會落下一滴滴的液珠,因是大暑燥天,終於分辨不清是汗珠還是淚珠呢。不得不嘆服,杜青筆下的人物,個個晶瑩飽滿,靈性十足呢。
作為畫家的杜青給無數的人畫過相,手眼忙碌的她,是否抽出片刻閒暇時光來為自己靚麗的容貌描畫過一下呢?答案是否定的。醫生都在畫別人,她不曾畫過自己。進入作家這個角色,杜青的作品像鏡子,讓人通過鏡子看到了簡單又豐富的她,自畫像就那樣被不經意中勾勒出來了…… ——凌翼

精彩書評

這部長篇起初杜青命名為《姐妹》,整部書洋洋二十幾萬言,寫的是蘭蘭和香梅倆姐妹的人生遭際。命名《姐妹》委實名至實歸。我的眼睛在她設定的字裡行間跋涉,閱讀是快樂的,也是艱辛的。連續一周盯看電腦上繁星一般的文字,讓我時常處於深邃浩淼中數星星般的童貞樂趣中,讀到擊節處會發出會心的憨笑。讀到人物命運的關口,有時臉額上會落下一滴滴的液珠,因是大暑燥天,終於分辨不清是汗珠還是淚珠呢。不得不嘆服,杜青筆下的人物,個個晶瑩飽滿,靈性十足呢。
作為畫家的杜青給無數的人畫過相,手眼忙碌的她,是否抽出片刻閒暇時光來為自己靚麗的容貌描畫過一下呢?答案是否定的。一生都在畫別人,她不曾畫過自己。進入作家這個角色,杜青的作品像鏡子,讓人通過鏡子看到了簡單又豐富的她,自畫像就那樣被不經意中勾勒出來了。作家的智慧不同於照相機,她有充分的準備和修養。在刻畫那個分秒不停地跟隨著自己的影子時,她捨棄該捨棄的,她放大該放大的,她隱忍該隱忍的,她暴露該暴露的……一個生息於我們時代的知識女性從泥濘中艱辛走來,在都市的繁華面前與鋼筋水泥構築的物質做著不加妥協的抗爭。在城市樓宇林立的巷道,孱弱的她及其她的小家有過無數的搬遷經歷,“一家人忙忙碌碌把家當搬上兩輛雇用的木板車,繞過幾條巷道,又將家當卸下。蘭蘭和丈夫正抬動一個電冰櫃進屋。電冰櫃已很陳舊,買來時就是舊貨。這些年,林風曾經為電冰櫃上過幾次油漆,上得不大均勻,有一條條的油彩滴凝固在電冰櫃的外壁上,兒子曾看著電冰櫃,說電冰櫃老了,流著鼻涕和淚滴。”讀著這些文字怎能不心酸而潸然淚下呢?此外,小說中處處是詩意的再現,諸如“多年前被伐去的老樹,樹樁依在”,“飯台上的電飯煲小小的氣孔冒出悠悠白霧,散出米飯淡淡的香味”,雖是平凡的字眼,但沒有非凡的洞察力是寫不出來的。

後記

寫這部長篇,花了我近兩年的業餘時間,即2005初夏至2006年冬天,從燥熱寫到寧靜。
那時候,心靜,投入,走在路上,目中無人,心懷人物、事件。寫到猥瑣的人物時,我走在人群穿流的路上,感到自己猥瑣,不敢抬頭看人;寫到光明的人物時,我走在路上,就感到內心坦然無愧,步伐輕鬆自由。由於我用的是拼音打字,再加上國語發音不準確,所以敲字特別慢。那時候,為了擁有寫作時間,一些文學活動和朋友聚會,我基本上不參加。我天天寫字,每天三五百字至一二千字不等,初稿完成時總共是二十二萬字。由於長時間不運動和總是睡眠不足,我的身體虛胖,松松垮垮,臉色蠟黃,頸椎腰椎嚴重勞損。後來,我三五天上一次理療中心做推拿刮痧,以使身體康復。一年半載下來,我自己學會了推拿按摩(刮痧,我從小就學會了),學會了就常常幫親人朋友推按,有時候,靜下來想一想自己還是滿不錯的,走到哪兒就給哪兒帶去舒服,這也算是寫作帶來的快樂吧。
這部長篇修改期間,有一次,電腦突然間中病毒了,檔案打不開,插上隨身碟時,隨身碟也中毒,檔案全部消失,後來,連電腦都無法啟動了。我驚慌得四處求救,丈夫看我緊張的樣子就笑話我,他以為自己有能力幫我防毒,安全打開檔案。結果他失敗了,連電腦維修鋪的師傅們也毫無辦法。眼看兩年的心血就這樣莫名其妙煙消魂散,我除了傷心和痛哭,束手無措。丈夫這時候,才明白事情對我的打擊有多大,小說對我有多么重要。最後,通過多方了解和求助,我把電腦硬碟送至省城維修,才找回了這部小說。
每一篇文學作品都是作者的心血,都是作者的孩子。它們有自己的生命和命運。這部長篇完成時,我興沖沖地向花城出版社投過稿,但被拒絕了。此後來便放下了,一放幾年。回頭再看這部作品時,就不大滿意了。因為不滿意,就任憑它靜擱在旮旯里,不再理會。今年,多虧凌翼兄的鼓勵,我才重新把小說進行修改和刪節付印,了卻一番心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