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竅談》

《道竅談》

全書共40章,詳論西派丹法要抄。包括了內丹修煉中的各種技術問題,故對初學者有入門引路的作用。

基本信息

作者介紹

李涵虛生平及其著述
李涵虛,原名李元植,字平權,號涵虛子,又號長乙山人。常游峨媚等地,曾遇仙師傳授道訣,並改名西月。四川樂山縣人。潛修數載,頗通丹法。清黃熔纂《樂山縣誌》有李平權傳曰,"李平權,號涵虛,樂邑諸生也,住凌雲鄉之李家河。……時李嘉秀主講九峰書院,權為其門人。久之,嘉秀知其有異,轉師之。著有《無根樹》。臨終時與族人宴坐,聯句結雲,兒女英雄債,從今一筆勾'。吟畢,偈曰:‘清風明月,才知是我。’清然而逝。"生前曾言,"程子謂卻病延年則有,白日飛升則無;歐陽公謂養生之術則有,神仙之事則無;余以為卻病養生,即仙道也。《黃庭經》雲:'仙人道士非有神,積枯累氣以成真’。"還言:"虛靈不昧則成儒,穀神不死則成道。仙何異焉?三豐先生在元明鼎革間,獨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深造以道。"①他認為只有多讀丹經道書,才知仙道不成;仙道可求。曾撰有《海山奇遇》、《道竅談》、《三車秘旨》、《無根樹註解》、《太上十三經註解》、《圓嶠內篇》、《後天串述》等,編有《張三豐先生全集》。
①《張三豐先生全集》

內容大要

李涵虛在《道竅談》中指出,先天澤沌、神前俱全的童貞之人,謂之"上德",可以不假返還,不用通關,清靜修養,即點仙道。破體之人,精氣散逸,已經不展童貞,則須展竅開關,啟玄門辟徑路,以返本還源,而修補真身。故此全書以返本還源、歸根復命為內煉大旨。書中要求在築基煉已之時,即以彼家相資,所謂:"內煉己者,將彼家之鋁,煉我家之汞,使其相資相守也。"李涵虛把內丹修煉之核心,歸結為凝神之道。他在書中說道:"精化炁者,此精在陰,逆入紫府而煉之,乃化為點。炁化神者,此炁在陽矯,逆大黃庭而煉之,乃化為神。逆修元枯,先要凝神。神凝則炁聚,廂聚則枯生。蓋其神炁交媾,自然產出元精。此精乃先天之水,在坎為玉,一名母氣,一名外精;學人以母氣培子氣,以外精神內精,是為同類施功。子氣者心氣也,內精者心精也。後天培養之學,自外太燈。故必先修外藥,以返內藥也。又有神化精,精化炁之理,所謂絳宮化液,流歸元海,液乃化炁後轉河車者是也;又有炁生精,精生神之理,所謂白雲朝上,甘露下降,抽出坎陽去補離陰是也。"此即李涵虛西派丹法的基本原理。

評價

陳攖寧評《道竅談》
陳攖寧先生校訂本中《〈道竅談〉讀者須知》一文,對此書下有一段絕妙按語。他說:"本書畫龍點睛處,就是'彼家'二字。……究竟'彼家'二字是如何解釋,頗有研究之餘地。如謂彼家是指腎中之炁而言,則單煉心中之神者非矣;如謂彼家是指身外之太虛而言,則執著肉體在腔子裡摸索者非矣;如謂彼家是指同類異性者而言,則一己孤修專事靜坐者非矣。讀者須於此等玄之又玄處著眼,方可謂頭頭是道。"這段論述,借用道家陰陽之理,將修命與修性、煉神與鍊形,人元與天元貫通為一,可謂點晴妙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