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死局》

《逆轉死局》

1頁數: 紙張: 包裝:

(圖)《逆轉死局》逆轉死局

作者: (美)卡爾 著,郭乃嘉 譯
出 版 社: 吉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12-1
字數:
版次: 1
頁數: 210
印刷時間: 開本:
印次: 紙張:
I S B N : 9787807624646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小說 >> 偵探/懸疑/推理

編輯推薦

密室之王——約翰·狄克森·卡爾與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齊名。
“峰迴路轉,別有洞天的精彩之作。”
——《紐約先驅論壇報》

內容簡介

生性殘酷無情的艾頓法官,堅信女兒康斯坦思的男友安東尼·莫瑞爾居心不良,覬覦他的錢財。他把莫瑞爾約到家裡,準備將此事做一了斷。
當晚,莫瑞爾被殺死在法官的家中。當警察趕到時,只見法官坐在搖椅上,手持左輪*,頹然面對莫瑞爾的屍體。
法官的朋友基甸·菲爾博士靠自己的睿智,要把這一鐵定的案件導向意料之外的結局……

作者簡介

約翰·狄克森·卡爾是美國賓州聯合鎮人,父親是位律師。從高中時代起卡爾就為當地報紙寫些運動故事,也嘗試創作偵探小說和歷史冒險小說。1920年代末卡爾遠赴法國巴黎求學,他的第一本小說《夜行者》(It Walks By Night)在1929年出版。他曾經表示:「他們把我送去學校,希望將我教育成像我父親一樣的律師,但我只想寫偵探小說。我指的不是那種曠世巨作之類的無聊東西,我的意思是我就是要寫偵探小說。」 1931年他與一位英國女子結婚定居英國。在英國期間,卡爾除了創作推理小說外也活躍於廣播界。他為BBC編寫的推理廣播劇“Appointment with Fear”是二次大戰期間BBC非常受歡迎的招牌節目。美國軍方因而破例讓他免赴戰場,留在BBC服務盟國人民。1965年卡爾離開英國,移居南卡羅來納州格里維爾,在那裡定居直到1977年過世。卡爾曾獲得美國推理小說界的最高榮耀──愛倫坡獎終身大師獎,並成為英國極具權威卻也極端封閉的「推理俱樂部」成員。卡爾擅長設計複雜的密謀,生動營造出超自然的詭異氛圍,讓人有置身其中之感。他書中的人物常在不可思議的情況下消失無蹤,或是在密室身亡,而他總能揭開各種詭計,提出合理的解答。他畢生寫了約80本小說,創造出各種「不可能的犯罪」,為他贏得「密室之王」的美譽。

書摘插圖

第一章
  “陪審團,你們做出判決了嗎?”
 “是的。”
  “被告約翰•愛德華•黎派特被控犯下謀殺罪,有罪還是無罪?”
“有罪。”
“你說他有罪,這是你們一致同意的判決嗎?”
“是的。附帶一提,”陪審團主席急忙補充,“強烈建議從寬量刑。”
法庭里騷動了起來。宣布判決時,觀眾微微倒抽了口氣,接著是一片死寂,顯示這項建議的分量太輕而不值得感到欣慰。但被告席上的那個人可不這么想。在整個審判過程中,這還是他臉上首次有了希望的蹤影。他發愣的雙眼望著陪審團,像是期待他們再說些什麼。
法庭助理書記官記錄下建議,清了清喉嚨。
 “約翰•愛德華•黎派特,你辯稱沒有犯下謀殺罪,而決意與國家興訟。現在國家判你有罪。你有不該依法判你死刑的埋由嗎?”
被告眼神呆滯地回望,有如受了驚嚇。他張開又閉上了嘴。
書記官等著。
“我錯了,”被告恭順地回答,“我知道我做錯事了。”
狂躁之色忽地湧上那雙帶著黑眼圈的眼睛。
 “可是您,大人,”他懇求法官,“還有您,大人,”又懇求書記官。也許是不想顯露情緒或感到窘困,書記官別過臉去。
 “我這么做是因為我愛她。這是我一直想告訴你們的。我回到家,發現那個傢伙來過家裡,她又笑著承認,我實在受不了。”
他使勁地咽了口口水。
 “於是我揍了她。我知道我揍了她,但我不確定自己還做了什麼。只見她躺在地板上,水壺還在火爐上滾著,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可是我不是故意的。我愛她。”
艾頓法官無動於衷。
“你要說的就這些?”法官問。
“是的,大人。”
艾頓法官取下眼鏡,慢慢地把跟眼鏡一邊耳後跟纏住的假芋解開,折起了眼鏡,小心地放在前面的桌上。他交疊起短胖的手指,平靜但叫人畏懼的眼睛仍直視被告。

書摘與插圖

(圖)《逆轉死局》《逆轉死局》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