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她的旅程》

《追隨她的旅程》這是一個有關追尋自我和愛的成長小說。路內用街頭語言和回憶的語調,再現了90年代初期一群少年快樂的、自然的、詩意的、燥悶的一段成長往事。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追隨她的旅程追隨她的旅程
《追隨她的旅程》
【作者】路內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書號】9787508613888
【出版日期】2009年1月
【開本】32
【頁碼】332
【所屬分類】文學>散文

作者簡介

路內:本名商俊偉,1973年生,蘇州人。前暗地病孩子小說版版主。曾做過工人、營業員、推銷員、倉庫管理員、電台播音員、廣告公司創意總監等職業。現居上海。

作品簡介

一群少年快樂、自然、詩意、燥悶的成長往事。路小路、楊一、於小奇、曾園,雖然出生、經歷各不相同,但在1990年的夏天,在戴城這個閉塞的小城,他們都有著逃離此地的欲望,都開始了對未來和愛情的追尋,他們遭遇到的挫折如此相似,他們的迷茫和失敗也近乎相同。他們相遇,繼而相離,期間夾雜溫柔的暴力,克制卻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還有最誠摯的兄弟之情。

寫作背景

《追隨她的旅程》的故事線還是比較清晰的,寫的時候路內存了一個念頭,要把故事先講好,然後才去映射那個環境。寫《追隨》時就想換一個方式。小說的層次感,在《追隨》中是一個彌補性的東西,這個還是技術上的問題,小說寫完了以後,我發現還存在一些技術問題,但改無可改。
首先是題材,《追隨》用第一人稱寫一個小混混在18歲時候的悲喜,它的敘述方式總要適合那個人物,相對簡單,比較好讀,比較滑稽。其次會考慮到小說自身的可讀性,是不是用一個適合的方式去講故事。好的小說都不在乎可讀性的,討厭的是那種故意刁難或者故意迎合讀者的作品。語言問題是挺麻煩的,漢語小說基本上有一套規範的書面語言系統,這個系統偏向於北方,因為整個北方都通用一個語系,而南方有吳、越、粵、閩南閩北客家話,系統太複雜了,通用性不強。但寫小說也不是就排斥南方語言,這裡面有一個度,越界了都麻煩。

書籍評價

《追隨她的旅程》這是一個有關追尋自我和愛的成長小說。 路內用街頭語言和回憶的語調,再現了90年代初期一群少年快樂的、自然的、詩意的、燥悶的一段成長往事。《追隨她的旅程》延續了《少年巴比倫》的內在風格。既有青春感傷,又有著王小波式的機智和冷嘲。但比之《少年巴比倫》,路內的筆法更為老道,嫻熟,語言更為流暢,在結構的把握上更為清晰。更加專注於經營與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的經營。相比之前的狂暴、戲謔的敘述,路內在這本書里顯得稍微柔和了些,溫暖了些。
這是一個看起來顏色很灰,色調很暗的故事,這故事中充滿著青春期的躁動,也充滿著渴望和不安生,更充滿著頹廢和自省。看得出來,作者是在用內心在講述這樣一個故事,這故事看起來有些無奈,有些反叛,也有些憤怒。當不同年齡段的人們,為各自己的年齡段的青春而相互吐著口水,相互喋喋不休的時候,如果能靜下心來,看看這個故事,會有相同的感覺:“誰沒有過青春?誰的青春沒有過迷茫?”書中那群在九十年代成長起來的孩子,在嬗變的世界面前,他們的多疑,他們的茫然,他們的憤俗,他們的渴望都展示的一覽無餘。一座不起眼的小城,一群不起眼的青年人,一段無法忘記的青春往事。用作者的話說,算是“中國版”的,或者“縣城版”的《挪威森林》吧。一部很好的小說,一段無法釋懷的青春往事。

媒體評論

愛和死,都是濃縮的結果,尋找則是一種稀釋。尋找,就其本質來說,游離於愛和死之外,它所具備的神話邏輯總是使之朝著另一個方向飛去,但有時也會墜落,被引力撕裂,成為徒勞的幻象,成為愛和死的奴隸。.
——《追隨她的旅程》
黑暗世界中的一點光亮,讓他感覺到的不是痛苦,終究還是溫暖。他就是要站在親愛的人這一邊,其他都不去討論。縱然死無葬身之地,也要捨命陪君子。
——路內

作品目錄

引子
第一章技校
第二章一九九一年的少女幫
第三章戴城往事
第四章人生若只如初見
第五章在河邊
第六章夏日即景
第七章在她身邊
第八章謊言與安慰
第九章智障者不能自拔
第十章戴城青少年兇器考
第十一章社會渣滓
第十二章工廠之旅
第十三章曾園
第十四章懷孕之旅
第十五章上海
第十六章我們都是殘廢
第十七章死
第十八章溫暖的逃亡
第十九章最後的歷險記
第二十章楊一的逃亡
尾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