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彩票》

《買彩票》

張我軍在讀大學期間還進行了小說創作。就在他考入中國大學的當月,他寫出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買彩票》。這篇小說帶有自敘傳色彩,有張我軍本人在北京生活的痕跡。作品以五四之後的北京為背景,主人公陳哲生是一個靠微薄積蓄到北京求學的台灣窮學生。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張我軍張我軍

主人公陳哲生是一個靠微薄積蓄到北京求學的台灣窮學生。周末的下午,他正在寓所等待自己的窮朋友,準備向他們訴說衷腸。因為他積攢的那點錢馬上就要用完了,家中只有等他贍養的老母,朋友處又無從接濟,他又不想寫信向“樂善好施”的同鄉搖尾乞憐,所以,他用不了多久就不得不返回台灣了。但是他心中又無比眷戀正在熱戀中的情人,無法割捨,因此心情鬱悶,無以排遣。他的窮朋友沒能等來,而兩位素不相能的富有的同鄉林天財和李萬金卻找上門來。這兩位富家子弟,不學無術,學業荒廢,憑藉每月一二百元的生活費終日只是打牌、喝酒、宿娼、玩樂。這次因為打牌輸錢僅僅一周就把一個月的生活費揮霍殆盡,北京的八大胡同又不收留他們,只好到每月只有二三十元生活費的窮同鄉這裡來借宿。這兩個人不知反省卻異想天開地希望通過買彩票發橫財,繼續揮霍。陳哲生對於他們這種人和他們的做法非常鄙夷。但在自己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聽了林、李二人關於買彩票發財的一番話之後,也不禁心動。為了學業和愛情,懷著矛盾的心理違心地買了兩張彩票來碰運氣。雖然明知百分之九十九不會中獎,但還是為自己描繪了許多中獎之後的歡快場面,開獎後希望果然落空,他只好等幾天以後回家的路費一到就收拾行裝,放下學業,告別最愛的人,遠遠地離開北京,回自己的故鄉台灣了。

中心思想

小說通過兩種台灣留學生的不同追求、生活方式及其心態的對比,“揭露了留學生生活的艱苦、心靈的無根、濃烈的鄉愁和愛的苦悶,還敏銳觸及到當時棘手的社會問題——貧富不均。作者明顯地站在窮困者的一邊,以譴責富人的沉靡和社會的不公,全篇的語調在憤懣中略帶無奈”。

作者介紹

張我軍,原名張清榮,筆名一郎、速生、野馬、以齋等。台灣台北縣人。中國台灣作家,文藝理論家。台灣新文學運動的開拓、奠基者。1926年始陸續發表小說《買彩票》、《白太太的哀史》《誘惑》。作品有力地揭露與批判了黑暗時代,有“台灣文學清道夫”、“台灣的胡適”盛稱。

讀書評論

小說涉及到了留學生的教育問題,諸如林天財、李萬金式的留學生大有人在。不僅台灣留學生中有這種人,大陸的留學生中也同樣不乏其人。小說對這種現象的批判具有普遍性。而作者揭露的貧富不均的社會現象更是當時台灣和大陸共有的問題。在一篇篇幅短小、描寫一件偶然發生的買彩票的事件中容納了如此深廣的社會內容,對於初寫小說的張我軍來說實屬難得。而陳哲生這個青年知識分子形象以他特殊的身份和境遇出現在當時的台灣文壇,更應該是台灣新文學史上的一大收穫。當時台灣不少有志青年不甘屈服於日本殖民者的壓迫,受祖國大陸新文化運動和五四愛國運動的影響,紛紛來到大陸求學,張我軍把這些留學生的喜怒哀樂、理想和追求及少數人的腐化和墮落都在小說里表現了出來,無疑是拓展了早期台灣小說創作的視野和領域。
從藝術手法上來講,張我軍首先善於在簡單的情節中巧妙地運用對比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展開小說內容。通過人物、事件和情景的對比,使簡單的情節具有了豐富的內涵。小說的中心內容只是窮學生陳哲生為了籌集學費、生活費,為了能夠繼續留在北京求學,能夠和心愛的戀人在一起,去購買彩票,希望落空之後準備收拾行囊告別戀人回家。但是,由於插入了林天財、李萬金這兩個富有卻不學無術、只知道尋歡作樂的台灣青年形象,小說內容陡然豐富起來。正是由於有這兩個人的對比,陳哲生對於社會的詛咒,對於學業的勤奮,對於戀人的眷戀才有了更大的合理性。他的一切遭遇,一切歡樂、痛苦、追求、幻滅才更加令人同情,能夠深深地打動讀者。其次張我軍十分純熟地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努力把人物置於特定的景色之中,將敘事、描寫、議論、抒情糅合在一起,使人物的多層心態融於客觀世界,形象得以豐滿起來”。張仲景:《張我軍》,見張光正編《近觀張我軍》,台海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138頁。如小說中對陳哲生在周末夜晚的一段描寫:
他吃完了晚飯,獨自背靠在藤椅上,心裡悶極了,再也不能排遣。看書吧,看不下去。寫情書吧,心酸手軟。睡吧,睡不著。寫一點稿子吧,心思混亂。想來想去,終於想不出妙案。最後還是把燈吹滅,側身躺在床上。外面似乎颳起小風來了。這時正是仲秋時節,風打樹葉的聲音,自有一種特別淒切的哀思。八分圓的月色正斜照在白紙窗上,四周無人聲,但聞蟲聲雜在風聲,月色映著紙色,他愈發不自在了。
這段文字用仲秋時節淒清哀婉的景色襯托陳哲生的煩悶、無聊、心神不寧以及內心的痛苦。“通過對他行為的描寫,揭示了他的內心世界;後半段通過他的聽覺、視覺,對仲秋清風明月客觀世界的描寫,構成一幅情景交融的藝術畫面,給人諸多暗示,收到了藝術的感人力量。”張仲景:《張我軍》,見張光正編《近觀張我軍》,台海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138頁。另外,這篇小說的心理描寫,傳神地表達了陳哲生內心的矛盾,他詛咒買彩票是想要坐收漁利,是國人的一種劣根性,但是自己卻終於不得不買;明知道自己中不了卻不由得心嚮往之,憑空構想了許多中獎後的歡樂;中獎號碼公布了,他的心裡極度緊張,迫切地想要知道中獎結果,卻裝作無事;明明早已預感到自己不會中獎,一旦證實之後卻還是忍不住垂頭喪氣。一連串惟妙惟肖的心理描寫,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作者的筆調是平實流暢的,而平淡無奇的敘述卻能讓人品味出許多苦澀的滋味和弦外之音。如小說中的最後一小段:
數日後歸鄉的盤費一到,他就要放下學業,別去最愛的人,遠遠離去北京了。
平靜的語調中蘊藏了深深的哀愁,有著動人心魄的感人力量。另外張我軍善於整體氛圍的營造,整篇小說沒有淒言厲詞,卻一直籠罩在一片淡淡的哀愁中。小說開篇,讀者就被包圍在主人公暗淡的心情里,氛圍是憂鬱難言的。這種氛圍並沒有隨著主人公同鄉的來訪而減淡,反而在鮮明的對比中加重了主人公內心的哀愁和憤懣不平。主人公聽了同鄉的談話,一場戲劇性的事情發生了,他抑制不住內心的衝動也去買了彩票,在他原本平靜的生活中泛起了一陣漣漪。這時的他貌似充滿希望,其實內心深處早已預見了不光明的前景,在看似輕鬆的表面下,心中充滿了更大的悲哀,隨著幻想的泡沫的破碎,最終的夢想也被打破,這種憂鬱哀愁也就達到了頂峰,小說就在這裡戛然而止了。雖然是第一次嘗試小說創作,但卻能夠做到進退自如,把握有度,深深地撥動了讀者的心弦!足見張我軍深厚的藝術功力。

台灣作家張我軍作品

張我軍,原名張清榮,筆名一郎、速生、野馬、以齋等。台灣台北縣人。中國台灣作家,文藝理論家。台灣新文學運動的開拓、奠基者。1926年始陸續發表小說《買彩票》、《白太太的哀史》、《誘惑》。作品有力地揭露與批判了黑暗時代,有“台灣文學清道夫”、“台灣的胡適”盛稱。本任務為台灣作家張我軍作品的介紹與解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